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用于妇女子宫颈癌筛查的分析

    作者:关婷;周龙;谢燕芳;杨娟;姜燕;盛俊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0月在深圳市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接受子宫颈癌筛查的5882例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测.其中1032例同时接受液基细胞学(LCT)检查,选取可疑宫颈癌患者273例行阴道镜下活检,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级别定为病理检查结果阳性.①分析不同型别HPV检出情况;②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HPV分型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①接受HPV分型检测的5882例妇女中,HPV感染率为13.0%(765/5882),单一亚型感染率为11.0% (650/5882),多重(≥2种亚型)感染率为2.0% (115/5882),感染率高的5种HPV亚型依次为HPV16(2.4%,141/5882)、52(2.1%,123/5882)、58(1.7%,98/5882)、66(1.4%,80/5882)、18(1.3%,79/5882).病检结果阳性者中,常见的3种HPV亚型依次为HPV16(33.3%,20/60)、HPV52(18.3%,11/60)、HPV58(15.0%,9/60).②HPV分型检测的敏感度为96.7% (58/60),特异度为11.3% (24/213).结论:HPV分型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手段是可行的,可解决细胞学筛查基层阅片医生不足的问题.

  • 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DNA长度计算方法鉴定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

    作者:刘大渔;莫建坤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够消除电泳分析中迁移时间漂移对于DNA片段长度预测精确性影响的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并联用多重PCR鉴定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方法 在芯片电泳分析中引入上位和下位内标,依据待测DNA片段相对于上位及下位内标的迁移时间比例进行长度预测,建立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的测定方法.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芯片电泳DNA分析中相对迁移时间比例的重现性和DNA片段长度预测精确性.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14例患者的富颈上皮细胞样品,经细胞学检查划分为正常组(n=30)、不典型鳞状细胞组(ASCUS组,n=3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LSIL组,n=30)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鳞状细胞癌组[HSIL和(或)SCC组,n=24].对应活检组织经病理诊断,划分为宫颈高度病变组(n=90)和对照组(n=24).利用多重PCR联合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检测宫颈上皮细胞样本中5种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参考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评价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的方法分析对于宫颈高度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DNA片段长度相关性.使用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能够满足HPV基因分型多重PCR产物的准确鉴定.各个细胞学分类级别对应的5种高危HPV检出率分别为正常组33.3%、ASCUS组60%、LSIL组76.6%、HSIL和(或)SCC组83.3%.HPV感染率随细胞和组织学病变级别增加有上升趋势,与细胞学(x2=19.319,P<0.05)和组织学(x2=7.268,P<0.05)分级具有明显的关联.结论 芯片电泳相对迁移时间比例方法简单可靠,可以实现高危HPV基因型快速判定,具有筛查宫颈高度病变的价值.

  • 下呼吸道乳头状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龚建化;何丽;马经平;周茂林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我科收治的两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既往文献资料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例1患者考虑为肺单发型柱状细胞乳头状瘤,适合行手术切除.例2患者为气管、支气管多发型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适合行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结论 下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呼吸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病因主要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活组织病理检查,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有恶变可能,需定期随访.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

    作者:王秀丽;姚红霞;缪飞;王玲;王宏伟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O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HPV DNA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HPV(HR-HPV);将44例病程1~2年的CIN 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10%ALA温敏凝胶外敷,4 h后行635nm的红光照射,每2周重复治疗1次,共进行3次ALA-POT治疗;对照组23例,不进行任何治疗;两组均在第3、6、12个月时随访.结果 治疗组21例患者经过3次ALA-PDT治疗,第3、6个月随访时CIN Ⅰ痊愈率为71.4%(15/21)和85.7%(18/21),第6、12个月随访时HR-HPV的转阴率达到81.0%(17/21)和90.5%(19/21);而对照组第3、6个月CIN痊愈率分别为21.7%(5/23)和30.4%(7/23),第6、12个月HR-HPV转阴率仅30.4%(7/23)和43.5%(10/23),两组临床疗效以及HR-HPV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ALA-POT不但可以有效治疗CIN、清除宫颈上皮细胞中的HR-HPV DNA,且具有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等优势,为早期干预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手段.

  • 1074例性病门诊男性外生殖器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析

    作者:王克迪;徐东江;苏建荣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男性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为防治HPV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8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性病门诊患者1074例,采集患者疣体或皮损处分泌物拭子,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尖锐湿疣( CA)和可疑CA患者HPV阳性率及型别,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分布。结果 CA患者疣体皮损处HPV阳性率为72.6%(315/434),以高危型为主,占58.1%(252/434),低危型感染仅占14.5%(63/434),高危型中又以多重感染为主,占40.4%(175/434),单一亚型感染占17.7%(77/434),而低危型中则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占12.9%(56/434)。11、6、16、52、58、51和68亚型为主要流行株。可疑CA患者皮损处HPV阳性率为36.6%(234/640),以高危型为主,占25.3%(162/640),低危型占11.3%(72/640)。CA患者的高危型HPV阳性率[40.4%(175/434)和17.7%(77/434)]显著高于可疑CA患者[12.9%(56/434)和1.6%(7/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5.956和9.122,P均<0.05)。结论性病门诊就诊男性HPV感染阳性率较高,且以11、6、16、52、58和51为主,应加强HPV筛查力度,针对流行基因型接种疫苗,积极做好HPV感染防治工作。(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625-628)

  • 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及巨细胞病毒协同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

    作者:叶峻杰;马丽;赵树华;李俊杰;杨丽娟

    目的 调查分析育龄妇女子宫颈上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人巨细胞病毒(CMV)和HPV协同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昆明市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2128名按年龄分组为18 ~ 24岁、25 ~ 34岁、35 ~ 49岁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埘其宫颈标本HPV、HSV-2、CMVDNA检测感染情况及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 ~49岁育龄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HSV-2、CMV感染率分别为11.04% (235/2128)、3.52%(75/2128)和5.26%(112/2128);不同宫颈病变HR-HPV的感染率:未出现异常细胞(NILM)为4.29% (82/1912),不明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为55.93% (66/118),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为84.62%(44/5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为93.19% (41/44),鳞状细胞癌(SCC)为2/2,感染率随宫颈癌前病变到宫颈癌发展而增加(r=0.644,P=0.000).各年龄组间HR-HPV、HSV-2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979,P=0.226;x2=0.798,P=0.671);18 ~24岁组的CMV感染率(7.62%)高,且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HSV-2、HR-HPV双重感染率在细胞学异常组(3.24%,7/216)与细胞学正常组(2.41%,46/191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7,P=0.455),HSV-2与HR-HP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OR=0.56,95%CI:0.17 ~ 1.82),CMV感染与HR-HPV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OR=3.14,95%CI:1.25~7.86).结论 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妇女宫颈癌前病变过程中,CMV与HR-HPV协同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相关,常规HPV和CM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重要价值.

  •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刘集鸿;何晓清;张丽科;蒋楠楠;周潇;张育超;谢小妤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E6/E7 mRNA在筛检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2级及以上CIN2+( CINⅡ和CIN Ⅲ)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调查设计,标本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和住院部宫颈疾病疑似患者,采集34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用支链DNA( b-DNA)技术检测高危HPV E6/E7 mRNA,以液基细胞学(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 TCT )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参照,对 HPV E6/E7mRNA的临床CIN诊断价值进行效能分析。结果(1)与TCT比较:325例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21.1%(40/190)、非典型鳞状细胞(ASC)38.5%(15/3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6.9%(30/39)、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上皮内病变(ASC-H)8/1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2.3%(34/47),TCT分级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呈线性关联(χ2=67.654,P<0.01;r=0.497, P<0.01);与HPV E6/E7 mRNA拷贝数也具有相关性( r=0.511, P<0.01)。(2)与病理结果比较:164例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NILM 27.8%(10/36)、CINⅠ65.9%(29/44)、CINⅡ80.6%(54/67)、CIN Ⅲ82.4%(14/17),病理分级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呈线性关联(χ2=26.426,P<0.01;r=0.438, P<0.01);与HPV E6/E7 mRNA拷贝数具有相关性(r=0.543, P<0.01)。(3)筛检效能分析:HPV E6/E7 mRNA敏感度为84.6%、TCT敏感度为47.7%,联合序贯检测时敏感度为40.0%,特异度为9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CIN2+( CIN Ⅱ和CIN Ⅲ)佳诊断临界点为890.26个拷贝/ml,敏感度为58.5%,特异度为93.7%。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病变检出率优于TCT,联合序贯检测时特异度明显提高;采用佳诊断临界点进行分析时,检出CIN2+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能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筛检及风险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32-536)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临床应用

    作者:喻爽;张艾芃;李亚里;王威;李晶晶;高扬;杨玲;梁羽;李彩云;汪建

    .

  • 重视女性生殖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葛雪飞;耿力

    由于宫颈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宫颈上皮不可避免地受到阴道微生态的影响.阴道微生态失平衡不仅引起阴道炎,还与HPV感染和宫颈癌相关.目前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主要与少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其中HPV16、18引起全世界70%的宫颈癌,因此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后随访中意义重大,而临床上HPV检测的目的在于检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故要求HPV检测方法应设立以CIN2+病变为终点的HPV阳性阈值.综上,了解阴道微生态、HPV感染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明确HPV检测的目的,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工作.(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267-269)

  • HPV 基因检测技术新进展

    作者:温旺荣;李莉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基因检测是宫颈癌筛查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阐述了按不同的原理分类的HPV基因检测技术及其进展,主要包括临床上常用的杂交捕获法、导流杂交法、荧光定量PCR法及其优缺点,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展望。(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14-516)

  • miRNA在HPV相关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张诗蒙;刘非;郑磊;王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与宫颈癌、头颈部肿瘤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微小RNA(miRNA)为20 ~ 25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参与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HR-HPV基因组可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内,并表达病毒癌基因E6、E7以及E5等,从而影响下游的p53、pRb等基因以及miRNA的表达,导致宿主细胞发生癌变.

  •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质控品的建立

    作者:黄杰;曲守方;徐任;高尚先

    目的 建立HPV基因分型质控品.方法 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00份,通过表面等离子谐振法和测序法检测标本型别,根据GenBank中参考序列设计各型别L1基因扩增引物,通过PCR扩增、连接转化构建包含不同型别L1基因重组质粒,通过30个重组质粒PCR鉴定和序列测定,并将测定序列用BLAST软件进行比对.结果 收集的标本包含了HPV 6、16、18等30种不同型别HPV感染.PCR扩增片段大小和设计引物扩增片段长度相符,除了HPV CP8304外,其余型别均在1 500~2 000 bp之间.重组质粒PCR鉴定与目的 片段相符,测序结果 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一致性在99%以上,在碱基数为1 500 bp的比对序列中不一致碱基数为11个.结论 建立了30种不同型别HPV L1基因分型质控品,覆盖了所有常见型别,涵盖了14种高危型、3种中危型和13种低危型.

  • 多重实时PCR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作者:肖克林;王辉林;麦光兴;马竞;江凡;张修发;熊礼宽;周华

    目的 调查不同宫颈病变组妇女生殖道13种高危型HPV(HR HPV)感染情况,分析HR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患者350例,利用TCT技术检测其宫颈上皮细胞学状况,根据细胞学结果分组.采用多重实时PCR(mRT PCR)检测其生殖道HR HPV感染情况和病毒载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各组间HR HPV感染率,采用Kruskal-Wallis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HR HPV阳性者的病毒载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HR HPV阳性和阴性组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组、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US)组、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LSIL)组、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HSIL)组的HR HPV阳性例数分别为10例(3.4%)、7例(20.0%)、11例(78.6%)和6例(6/6).NILM组HR HPV阳性率低于ASCUS组、LSIL组,ASCUS组HR HPV阳性率低于L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3、107.69、14.76,P均<0.01);NILM组低于HSIL组、ASCUS组低于H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1、0.000 4).NILM组、ASCUS组、LSIL组和HSIL组HR HPV阳性者的病毒载量分别为4.10 (3.38~6.27)、5.33 (3.63~6.66)、5.77 (4.01~7.01)和5.58 (4.19~5.85)(拷贝/ml,lg).将ASCUS组、LSIL组和HSIL组3组合并为宫颈细胞异常组,病毒载量为5.58(3.63~7.01)(拷贝/ml,lg)高于NI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0,P<0.05).HR HPV阳性组平均年龄36(21~56)岁,与阴性组[33(21~5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 544,P>0.05).结论 HR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有关;HR HPV病毒载量高低与宫颈病变程度无相关性,但病毒载量越高,存在宫颈病变的可能性越大.HR 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年龄分布无差异.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高婷婷;王晓红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 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主要的危险因素. 宫颈癌目前已成为惟一病因明确、可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并可能治愈的人类恶性肿瘤. 研发疫苗对预防及治疗女性HPV持续性感染,进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保留年轻患者的生育功能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HPV疫苗研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学价值.

  • 尖锐湿疣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解方;李承新

    尖锐湿疣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以及机体局部和系统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调节异常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活性降低、Toll样受体的表达变化等方面.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尖锐湿疣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尖锐湿疣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阴道镜下隐匿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变的HPV亚型感染特征及鳞状上皮厚度分析

    作者:陈晴;杜辉;王纯;唐金龙;吴瑞芳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隐匿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病变的HPV亚型感染特征及鳞状上皮厚度.方法 对2009—2010年期间进行的深圳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Ⅱ(SHENCCASTⅡ)研究中有完整资料、病理诊断为CINⅢ的93例患者的169个象限的CINⅢ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三明治"法重新制作6张连续切片,其中第1张和后1张行HE染色以明确病理诊断并确保其间的切片中含有同样级别的病变,第3~5张(第2张用于其他研究)共3张白片用于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HPV分型检测,并在显微镜下(×10)对CINⅢ病变部位的鳞状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其中,由阴道镜指示对可见病灶进行活检发现的CINⅢ定为"可见CINⅢ",通过子宫颈随机多点活检发现的CINⅢ定为"隐匿CINⅢ".结果(1)169个象限中,43个象限为隐匿CINⅢ、126个象限为可见CINⅢ,其HPV16型阳性率分别为37.2%(16/43)和55.6%(70/1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38).93例CINⅢ患者中,HPV16型阳性和非HPV16型阳性患者分别为49和44例,其中年龄≥45岁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0.4%(10/49)和40.9%(18/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31);CINⅢ病灶>1个象限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9.6%(39/49)和52.3%(23/44),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786,P=0.005).(2)阴道镜下可见CINⅢ病变的鳞状上皮厚度为(161±9)μm,较隐匿CINⅢ病变者[(140±12)μm]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3,P=0.038).HPV16型阳性与非HPV16型阳性患者的CINⅢ病变的鳞状上皮厚度分别为(172±11)和(130±10)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4,P=0.031).结论 阴道镜下隐匿CINⅢ不易识别,可能与非HPV16型阳性、病灶范围小、病灶的鳞状上皮较薄有关.对非HPV16型阳性及年龄偏大者行阴道镜检查时,通过在子宫颈转化区域行病灶活检及多点随机活检,可提高CINⅢ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 TLR4/NO通路在高危型HPV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肖晶晶;郭奇桑;王宪政;谢锋;张宏伟;隋龙

    目的 初步探索Toll样受体(TLR)/NO通路在高危型HPV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选取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5月2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高危型HPV阳性的子宫颈鳞癌患者(宫颈癌组)及经病理检查诊断为正常子宫颈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对照组)各36例,Greiss法检测两组患者宫颈管NO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颈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激光显微切割(LCM)技术获取两组患者子宫颈组织中的鳞状上皮细胞,采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所获鳞状上皮细胞中TLR/NO通路中关键基因[包括TLR3、TLR4、TLR7、TLR8、TLR9、核因子κB(NF-κB)p65、iNOS]mRNA的表达水平;将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表达差异为显著的TLR(为TLR4)用于后续研究.(2)选用子宫颈癌细胞系CaSki(HPV 16 阳性)、HeLa(HPV 18阳性)和C33a(HPV阴性),采用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aSki、HeLa和C33a细胞中TLR4、NF-κBp65、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aSki、HeLa和C33a细胞中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1)宫颈癌组宫颈管NO含量为(42.92±0.36) μmol/L,对照组为(15.49±0.24)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子宫颈组织中iNO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7/36)、6% (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浸润明显相关(P<0.05).宫颈癌组子宫颈组织鳞状上皮细胞中TLR3、TLR4、TLR7、TLR8、NF-κBp65、iNOS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80±0.32、7.41 ±0.39、2.90±0.14、2.02±0.26、3.09±0.16、2.88±0.17,对照组分别为1.21±0.12、1.86±0.21、1.25±0.11、1.22±0.14、0.48±0.15、0.27±0.11,宫颈癌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癌组与对照组中表达差异为显著者为TLR4;而两组间TLR9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5、0.93±0.07)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 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HeLa和CaSki细胞中TLR4、NF-κBp65和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33a细胞,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HeLa、CaSki、C33a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水平(以积分吸光度表示)分别为3 599±427、2080±456、730±9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TLR4/NO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推测TLR4/NO通路激活可能参与了高危型HPV感染所致子宫颈癌的形成过程.

  • 口腔HPV携带者子宫颈病变的发病风险分析

    作者:何以丰;张梅莹;冯令达;殷怡华;张蓉;狄文

    目的 通过人群调查,分析口腔HPV携带者中宫颈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上海地区3个临床中心(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和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诊治的1200例门诊患者(包括行年度体检和门诊就诊患者)和50例术前诊断为CINⅢ、宫颈癌的住院患者,以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口腔HPV感染情况.对其中1200例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队列分析,比较口腔HPV阳性和阴性者之间宫颈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口腔HPV感染患者的人口~行为学特征;另对125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比较宫颈正常者与宫颈病变患者口腔HPV感染的差异,分析宫颈病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显示,1200例门诊患者中,口腔HPV阳性71例,占5.9% (71/1200);50例住院患者中,口腔HPV阳性16例,占32.0% (16/50).横断面队列分析显示,1200例门诊患者中,共发现宫颈病变患者(包括CIN Ⅰ和CINⅡ)18例,口腔HPV阳性(71例)和阴性(1129例)患者的宫颈病变发生率分别为4.2% (3/71)和1.3% (15/11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HPV阳性者发生CIN Ⅰ和CINⅡ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9和4.0;口腔HPV阳性者口交频繁(包括口交频度为经常和一直者)及性伴侣数>3个者显著多于口腔HPV阴性者(P<0.01).病例-对照分析显示,125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宫颈正常者(1182例)口腔HPV阳性率为5.8% (68/1182),宫颈病变者(68例)口腔HPV阳性率为27.9%(19/68),其中CIN Ⅰ、CINⅡ、CINⅢ、宫颈癌患者口腔HPV阳性率分别为2/13、1/5、31.4% (11/35)和5/15,CIN Ⅰ、CINⅡ、CINⅢ、宫颈癌患者口腔HPV阳性率分别与宫颈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HPV阳性者发生CIN 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的比值比分别为3.1(95%CI:1.6~10.1)、4.2(95% CI:1.7 ~ 28.4)、7.1 (95% CI:4.8 ~ 19.8)和10.1 (95% CI:3.2 ~ 32.1).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颈病变者和宫颈正常者的人口-行为学特征分析表明,口交频繁、多个性伴侣是HPV口腔-宫颈共同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口腔和宫颈之间,HPV有复杂多样的传播方式,应对口腔HPV携带者的HPV相关性宫颈病变加以重视,并给予综合治疗.

  • 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忠;于黎明;宋海燕;糜若然;陈亚琼

    目的 探讨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门诊(200例)和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244例)例受检者(机会筛查方法)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并选取其中132例进行阴道镜下异常转化区定位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终诊断标准.结果 444例中HPV阳性117例,HPV阳性率为26.4%,单一型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排名前5位的HPV型别依次为HPV16、58、33、18、52型,致病风险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HPV16、33、39、52和18型,其中HPV16、33、39型致病风险相同.随着年龄增长,HPV阳性率有升高趋势,但各年龄段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8,P>0.05).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32,P>0.05).对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GIN)Ⅱ及以上病变者,TCT检测阳性率为90%(44/49),HPV阳性率为96%(47/49),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8%(48/49;x2=0.063,P>0.05).结论 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相关性;TCT与HPV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敏感性.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自然清除状况分析

    作者:张文璎;马成斌;肖金银;周红荣

    目的 研究宫颈病理结果正常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阳性的妇女HPV感染的自然清除情况.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于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门诊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阳性、而宫颈病理检查结果为正常的妇女,随访HPV感染状态(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1.6个月),分析HPV感染自然清除所需的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本研究的妇女共172例,平均年龄(34±10)岁(18~62岁);随访过程中有107例(62.2%,107/172)HPV感染自然清除,总体HPV感染自然清除时间的中位数为11.3个月(95%CI为10.6~16.6个月).不同年龄组中,<30岁、30~39岁、40~49岁、>49岁妇女HPV感染清除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11.3、12.0、10.9和8.5个月,4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HPV感染自然清除妇女的病毒相对拷贝数中位数为22.6,HPV持续阳性者为9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 宫颈病理结果正常且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妇女在无临床干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HPV感染能自然清除,年龄、病毒拷贝数对HPV感染自然清除无明显影响.

186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