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母乳强化剂的护理

    作者:刘晴;张玉侠;胡晓静;张蓉;顾莺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使用母乳添加剂的喂养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低出生体重儿规范化母乳喂养以及规范化添加母乳添加剂,具体护理内容包括严格掌握开始肠内喂养的时间和喂养方式、制定母乳喂养知情同意书以及母乳宣教手册,对患儿父母进行培训如何收集和运送母乳至病房,培训护士如何储存和配置母乳、如何保存和使用母乳添加剂等.结果 12例体质量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均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2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等,终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临床使用母乳强化剂安全有效,而规范母乳以及母乳强化剂使用和操作流程对早产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 建立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对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探讨

    作者:丁显春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7月建立起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成立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至2003年7月共收治危重新生儿1 648例,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54例,占33.6%,男348例,女206例.发病日龄:<24 h322例,~3 d135例,~14d 71例,~28 d26例.出生体重<1 000 g 29例,~1 500 g 159例,~2 000 g 268例,~2 500 g 98例,双胞胎36例,三胞胎19例,此为甲组.以建立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成立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前(1999年7月至2001年6月)两年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468例为乙组.

  • 76例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

    作者:曹敏;段旭锋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临床应用,对2011年10月-2014年5月入住的76例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均穿刺成功.上肢置管71例,下肢置管1例,头部置管4例.做好置管前评估、正确的导管维护、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 双胎新生儿巨结肠一例

    作者:俞钢;朱小春;葛午平;肖尚杰

    患儿(大),患儿(小):双胎新生儿,均为男.于孕34周剖腹产娩出,共有一个胎盘,否认窒息及抢救史.患儿(大)出生时体重为1400 g,因反复出现呕吐、腹胀、便秘,于生后第22d入院,无明确胎粪延迟排出.入院检查:反应及营养较差,早产儿貌,腹部可见肠型.入院诊断: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②早产儿;③低出生体重儿.于入院第11d突然出现呕吐大量黄色胃内容物,腹胀,有肠型,肠鸣音活跃.腹部X线报告:急性消化道梗阻,远端肠管无气体,考虑为完全性肠梗阻.当天在全麻下急诊手术探查,见横结肠脾曲为移行段,以上结肠扩张,以下降结肠细小,确诊为长段型巨结肠,行横结肠造瘘并取活检,术后恢复良好,等待二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远端狭窄段:结肠黏膜肌间内见变性神经纤维,未见节细胞;造瘘口处结肠黏膜:慢性炎症,肌间见轻度变性神经节细胞.

  • 菌斑控制对妊娠期龈炎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侬;杨雅;袁叙英;冯燕豫;陈周唤

    目的:探讨菌斑控制对妊娠性龈炎孕妇发生早产或(合并)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2006.12~2008.12.间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妇保科建档的单胎,无系统性疾病,因患妊娠期龈炎来口腔科就诊的孕妇92例.观察组40例接受严格、可检测的菌斑控制措施:对照组52例未接受严格菌斑控制.记录初始及孕32周患者牙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分娩后记录妊娠结局.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孕周、初始牙周指数PLI、PD、AL、BI无显著性差异(P>0.05).孕32周观察组PLI、BI、PD优于对照组,其中PL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I、PD差异有显著性(P<0.05).CAL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现早产(PB)1例,(1/40),低出生体重儿(LBWI)1例(1/40);对照组PB 6例(6/52),LBWI 3例(3/52),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儿(PLBWI)1例(1/52),两组不良妊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严格菌斑控制有利于降低妊娠期龈炎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

  • 低体重儿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中西医治疗与护理

    作者:朱梅芳;朱晓华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或刺激性药物的静脉输液治疗.

  • 产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新生儿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核酸的检测

    作者:赵友云;赵芸;高应林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是先天性感染中常见的致畸、致残病毒之一[1, 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育龄妇女大多数已感染过HCMV [3].为了解HCMV的感染与新生儿黄疸、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性以及新生儿尿液作为HCMV感染的检测标本的可行性,我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了产妇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其新生儿尿液中HCMV-DNA含量.

  •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作者:王兰珍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7cm或胎龄已足而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活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儿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适应性与抵抗能力差,生活能力低下,存活率较低.科学、合理的精心护理是提高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现结合我们工作的实际谈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 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菌种及药敏分析

    作者:岳化葵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很高,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较易感染.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用药参考.本文对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集束干预策略对低出生体重儿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杨葡萄

    目的 观察集束干预策略在低出生体重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46例PICC留置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不进行集束干预,观察组患儿进行集束干预,对两组患儿H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集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儿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 低出生体重儿80例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作者:余晓军;袁晓云;张军丽

    低出生体重儿为体重2500 g以下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其各器官形态及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面临着呼吸、喂养、感染、黄疸等许多方面的考验.国内统计,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2].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作者:王伟名;何志勋;区肇真;夏伟桃;陈莉莉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60例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静脉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增加量、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出生7d血清胆红素、肌酐低于对照组新生儿,14d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病程,不会对新生儿肝肾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干预方式对佛山市某医院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

    作者:郭艳;林青梅;刘少兰;杨春芹;邱红梅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 low birth weight ,LBW)儿神经心理发育及早期干预作用,为低出生体重儿保健干预方法的选择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生后至36月龄定期进行系统保健8次的LBW婴幼儿109例,设综合康复组、早期干预组、常规保健组,另设一般对照组。第1组实施医院为主的综合康复,第2组实施家庭为主的干预措施,4组中于6、12、24、36月龄时进行Gesell婴儿发育量表的测试。结果:综合康复组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与早期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足月儿比较无差异性(P>0.05),实现了追赶性生长;综合康复组、早期干预组间适应性行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语言、个人社交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干预组优于综合康复组。结论:科学评估,开展以家庭为主体的早期干预模式,并与神经康复科建立转诊机制,可大限度长期、有效、方便、经济地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发育。

  • 散居体弱儿187例情况分析

    作者:胡秀平

    体弱儿是指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反复疾病困扰而引起的体格生长发育、精神发育、心理发展受到明显影响的儿童,目前国内外对体弱儿没有明确的定义,各地的体弱儿涵盖的对象都不一样,体弱儿筛查及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儿保工作质量的重要指导内容.为了做好围生保健工作,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为了解决体弱儿的发生相关因素,探讨更好管理方法,促进优生优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现将近五年来我院儿保门诊体格检查筛查出来的187例体弱儿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符合本省制定的体弱儿管理范围的O~3周岁婴幼儿共187例为管理对象.主要包括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患有中度以上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活动期佝偻病、较严重影响小儿健康的慢性病和先天缺陷症.

  • 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危险因素及生长状况分析

    作者:胡利霞;方红霞;史再权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危险因素及生长状况,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6月本院低出生体重产儿68例(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正常体重儿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儿相关危险因素、预后及生长状况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产妇BMI和Hb分别为(22.08±1.32)kg/m2和(102.41±8.65)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妊娠高血压和呕吐/偏食分别为10.29%(7/68)和27.94%(19/6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孕周为(37.08±1.91)周,低于对照组(39.14±0.46)周(P<0.05);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双胎和胎盘异常分别为25.00%(17/68)、18.57% (13/68)、10.29%(7/68)和17.65% (12/6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为(9.12±0.85)d,长于对照组(6.14±0.19)d(P<0.05);观察组感染、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不良分别为16.18%(11/68)、17.65%(12/68)和38.24%(26/6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4.52±1.70)d,长于对照组(5.83±0.06)d(P<0.05);观察组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和头围增长分别为(18.35±2.21)g/d、(0.80±0.10)mm/d和(0.76±0.09)mm/d,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与孕妇妊娠期的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妊娠高血压及营养状况有关,早产、胎膜早破、双胎和胎盘异常等为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危险因素,新生儿预后较差、生长较慢.

  • 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陆顺;郭雯

    目的 了解徐汇区6月龄和12月龄低出生体重婴儿(LBW)和正常出生体重婴儿(NBW)贫血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指导婴儿科学喂养,预防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在本院定期体检并于6月龄和12月龄检查血常规的411例婴儿的保健资料,其中NBW和LBW分别为216和195例.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和卡方检验.结果 NBW6月龄及12月龄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8.1%和10.2%.LBW6月龄及12月龄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9.7%和9.7%.6月龄贫血检出率LBW高于NB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LBW和N13W的贫血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LBW的发生率,及时、合理地添加适量含铁辅食和铁剂是减少婴儿贫血的重要措施.

  • 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赶上生长"多因素分析

    作者:郭雯;俞洁;陆峰;朱国伟

    目的 了解低出生体重儿(LBWI)生后1岁内追赶性生长、体格发育速度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情况. 方法 将1岁内于2、4、6、9、12月龄进行系统体检的100例LBWI作为低体重组,与93例正常体重儿(NBWI)组作对照比较,分析2组"赶上生长"、体格发育速度和营养性疾病的检出情况. 结果 85%的LBWI体重在12月龄达到"赶上生长",74%的LBWI身高在12月龄达到"赶上生长";LBWI体重和身高的总体均值仍低于NBWI(P<0.01);LBWI的佝偻病、贫血检出率较NBW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定期系统体检、早期进行全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预防和减少营养性疾病,是早期达到正常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 徐汇区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比较

    作者:朱国伟;郭雯

    目的 了解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儿童在智能发育上的差距,以便采取可行且具体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本所儿保门诊体检并在9月或12月龄做智力筛查测试的儿童,分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正常出生体重儿组.结果 正常儿与低出生体重儿12月龄丹佛智能筛查测验(DDST)结果可疑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DDST结果为可疑异常的儿童再进行详细分析迟长项目的能区分布,正常儿动作能区迟长项目9月龄时占96.9%,12月龄时占86.1%;低出生体重儿9月龄时占82.7%,12月龄时占72.9%.结论 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儿童之间在智能发育上存在一定差距,且主要是在动作发育上,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童脑功能的早期开发训练,使其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的智能水平.

  • 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

    作者:谭钊安;童梅玲;黄萍;邓静云;胡幼芳;张俊珍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行为发展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另设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展检查量表测出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不同阶段的行为发展商(DQ) 并作比较,1岁时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结果: 1岁时实验组各行为能区的DQ均大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新生儿的实验组相比仅在语言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各行为能区的DQ与正常新生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干预能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的行为发展,帮助他们尽早地康复,赶上正常儿童.

  • 经头皮静脉行PICC置管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作者:陈芳

    目的 探讨头皮静脉在低出生体重儿PICC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0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PICC头皮静脉组(颞静脉、耳后静脉)60例、PICC上肢静脉组(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60例、PICC下肢静脉组(大隐静脉、腘静脉)60例,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护理操作耗时、穿刺后并发症(穿刺处渗血、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异位率)的发生率.结果 头皮静脉组成功率低于上肢静脉组,高于下肢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的耗时、穿刺处渗血、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等比较,头皮静脉组低于上下肢静脉组(P<0.05);感染、导管异位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静脉PICC穿刺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护理操作耗时数少,便于观察和护理.

615 条记录 21/31 页 « 12...18192021222324...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