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呕吐——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信号
市农业局技术员小杨夫妇而立之年才结的婚,第二年生下一个七斤半重的胖小子,全家人喜笑颜开."月子里"产妇奶水多,小宝宝吃得好,睡得香,长得白里透红,人见人爱.可是从第三周起小宝宝生病了,出现间歇性呕吐,开始是吃奶后溢乳,每日数次,并拉稀便3~5次/日,几天后呕吐加重,每次喂奶后立即或不久即吐,吐出物为奶水及奶凝块,不含胆汁,有酸味,呕吐后又要吃且吮奶急.
-
159例新生儿胃肠道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胃肠道畸形是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常见的畸形[1]。新生儿胃肠道畸形虽疾病类型复杂多样和临床表现各异,但以腹胀、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涉及到的胃肠道畸形包括胃壁肌缺损、胃扭转、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梗阻(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隔膜等)、肠闭锁、肠狭窄、胎粪性腹膜炎、胎粪塞、巨结肠、直肠肛管畸形等疾病。本文对159例确诊为新生儿胃肠道畸形的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总结新生儿胃肠道畸形患儿的共性护理,旨在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护理水平。我院自2005年0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159例,现报道如下。
-
消化道造影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其准确性达到相当高的程度[1].现就本院1996年2月至2001年10月所做的57例消化道造影情况作一分析,旨在探讨消化道造影在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20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及同期同科室住院的170例非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结果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与母亲孕前3个月内或孕期服用药物(OR=3.35,95%CI:1.51 ~ 7.41)、服用叶酸(OR=0.28,95%CI:0.15~ 0.52)、接触油性漆(OR=5.05,95%CI:1.32 ~ 19.29)、接触农药(OR=15.20,95%CI:1.55~ 148.99)及母亲孕前短期内患儿父亲服用药物(OR=3.70,95%CI:1.13~ 12.10)、吸烟(OR=2.39,95%CI=1.24~ 4.62)、饮酒(OR=2.47,95%CI:1.20 ~ 5.07)、接触室内清洗剂(OR=16.42,95%CI:1.71~157.92)、接触油性漆(OR=9.92,95%CI:2.66 ~ 36.98)有关.结论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发生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其中母亲孕前短期内或孕期服用药物、接触油性漆、接触农药、母亲孕前短期内患儿父亲服用药物、吸烟、饮酒、接触室内清洗剂为危险因素,母亲孕前短期内或孕期服用叶酸为保护因素.
-
儿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儿童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大多需急症手术治疗.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其种类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极易误诊.现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6例儿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该类疾病的类型、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38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占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首位.消化道畸形种类多,临床表现各异.多数消化道畸形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痊愈,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我院从1996年8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新生儿38例,现就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先天性胆道、肠道双重闭锁一例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胆道、肠道双重闭锁是极为少见的;由于消化道先天发育障碍,造成生理缺陷,致使胆道,肠道双重闭锁阻塞;在国内报道很少,若临床上不及时手术治疗,可导致新生儿死亡,现报告如下。
-
小儿消化道畸形基础与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李龙教授领导的课题研究小组在过去长达20年的系列研究中,在张金哲院士等前辈多年资料积累及指导下,科研选题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如下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改进了治疗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
-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45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新生儿均治愈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新生儿采用高质量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赫什朋氏病的治疗
赫什朋氏病(Hirschsprang's Disease,简称HD),又称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居第三位.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5000;发生率与地区和人种有关,有遗传倾向.北京儿童医院在2000~2006年收治HD患儿800余例,男女之比为4.8:1.短段和常见型占78%,长段型占18%,全结肠型占3%.
-
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新生儿腹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是骶管阻滞和全麻.随着联合麻醉的广泛应用,我院对部分新生儿病例选择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的麻醉方法.本研究观察比较以上三种麻醉方法在新生儿腹部手术时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氧饱和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l、患儿资料 60例新生儿病例按麻醉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骶管阻滞组,B组为全麻组,C组为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组.患儿均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并发肠穿孔和肠坏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膈疝行腹部手术,ASAⅡ~Ⅳ级.多数患儿术前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贫血及呼吸困难等.患儿一般情况见表1.
-
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先天性肠闭锁是严重的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成功与护理工作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技术不断改进及静脉营养液的应用,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将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
肠重复畸形3例误诊分析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共收治肠重复畸形患者3例,术前均误诊,现分析报道如下.
-
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症(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郝什朋病(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但成人HD很少见[1].2005年12月15日,我院外科收治1例43岁的女性病人并成功治愈.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
1例腹腔镜腹会阴肛门成形I期根治新生儿高位肛门闭锁的护理
先天性肛门直肠发育畸形非常多见,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1位[1].我科于2011年2月8日收治高位肛门闭锁1例,采用腹腔镜腹会阴肛门成形I期根治术.根据我院1956年至今近55多年来治疗肛门直肠发育畸形的历史看,先天性新生儿中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治疗过去主要遵循"造瘘-根治术-闭瘘"三步法[2].虽然术后效果尚可,但有开腹手术侵袭性大、手术和麻醉过程多、造瘘期间护理不方便、患儿不易保暖容易着凉感冒、禁食水补液给药治疗时间长、患儿经历的痛苦多、家长经济负担大等特点.
-
新生儿急腹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新生儿急腹症多以肠梗阻、腹膜炎及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为诱因并伴有相应的生理功能紊乱及全身营养状况不良,术前大多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脱水、血容量不足和酸中毒等情况,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新生儿急腹症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症(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郝什朋病(Hirschsprung's disease HD),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但成人HD很少见[1].
-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1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分类与其相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2000~2008年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消化道先天畸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道先天畸形以小肠闭锁或狭窄多见(27.3%),其次是十二指肠狭窄、闭锁、幽门肥厚性狭窄、结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临床表现以呕吐多(86%),其次为腹胀(82.5%)、胎便排出异常(57.3%).143例手术治疗75例,治愈69例,占92%.结论:掌握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
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诊疗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ang's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又称肠道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发病率约为1/5 000,占新生儿、小婴儿肠梗阻的20%[1],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2].
-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52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并不少见,大多属外科急症,需及时处理.我院新生儿病房在近五年中共诊治新生儿消化道畸形 52例,占同期住院病儿的 1.49%,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