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期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黄勇全;刘先明;黄华伟;陈文明

    目的 评估一期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46例多节段(≥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和(或)椎间盘切除椎间钛网、Cage或髂骨块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测量颈椎曲度角评价颈椎排列,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系统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正侧位、动力位X线摄片和三维CT重建方法评估融合程度.同时,进行MRI检查,以观察脊髓减压程度和脊髓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平均24.1(12~28)个月的有效随访.JOA评分:术前为(9.0±1.2)分,术后6个月为(13.9±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末次随访为(14.1±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颈椎曲度角术前为(34.7±4.1)°,术后6个月为(37.1±5.1)°,术后6个月曲度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所有病例均已达到骨性融合,且椎管减压明显.结论 一期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达到充分解除脊髓前后压迫的同时恢复颈椎排列,提高植骨融合率.

  • 单开门椎板成型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孙元亮;刘艳娣;李牧;祁磊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并对单开门椎板成型术在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疗效予以评价.[方法] 2000年3月~2008年3月,40例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75.4岁(70 ~ 85岁)于本科行单开门椎板成型术.在此同一时期内选择40例年龄在60岁以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平均51.2岁(33~60岁).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年,平均6.7年(3~10年).分别对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率、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老年组术后2年效果佳,术后5年改善率略低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术前颈椎动力位X线片示颈椎不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以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维持颈椎稳定性的目的,并在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有良好的疗效.

  •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缝线悬吊固定治疗颈椎病

    作者:周峰;杨惠林;王根林;干旻峰;陈广东;陈康武;唐天驷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expansive open - door laminoplasty,ELAP)中微型钛板固定技术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8年6月~ 2010年6月本院微型钛板固定ELAP术治疗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A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ELAP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值、轴性症状及椎板掀开角度.[结果]两组随访时间[A组为(13.5±3.5)个月、B组为(14.1±3.2)个月]、手术时间[A组(121±35) min、B组(112 +30) min]、术中出血量[A组(330±115) ml、B组(328±123) ml]和JOA评分改善率[A组(58.3±9.7)、B组(56.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曲度术前(17.2°±4.2°)与术后(17.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曲度术前(18.2°±4.7°)与术后(16.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变化率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组0.7°±4.9°,B组-1.9°±3.7°,P<0.05).A组术后轴性症状(10.1±1.8)与B组(9.2±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开门角度A组(37.3°±5.4°)与B组(35.7°±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固定技术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减轻术后轴性症状和防止颈椎曲度的丢失.

  • C3椎板切除并保留C7棘突的颈椎管扩大双开门成形术

    作者:丁立祥;陈迎春;姚琦;张亘瑷;董福慧

    [目的] 对传统C3~7椎板成形术进行改良,观察改良手术疗效,探讨其能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改良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A组),A组患者平均年龄65.7岁(45~83岁);男14例,女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7个月).传统术式对照组(B组)为本院同期行传统C3~7椎板成形术的18例患者,B组患者平均年龄59岁(46~75岁);男11例,女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5 个月(12~50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角度、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46.5%,B组患者为5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0%,B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Cobb's角11.2°±9.2°,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Cobb's角10.9°±10.1°,A组和B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6.9°±4.0°,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11.6°±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3椎板切除保留C2棘突半棘肌附着、同时保留C7棘突颈背肌肉附着的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同时可以大程度维持颈半棘肌和颈背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颈椎后伸机制和颈椎稳定机制的破坏,从而保留颈椎的活动度和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 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在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贾新华;高鑫峰;赵志刚

    [目的]观察颈椎管狭窄单开门椎管减压椎板成形联合侧块螺钉悬吊术治疗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于2006~2009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从影像学变化(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改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分量表)两方面评估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8~46个月,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5.1 mm,颈椎活动度平均减少13°.JOA评分平均增加5.6分,优良率75%,没有出现再关门病例.[结论]颈后路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安全有效,减压彻底.

  • 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毅峰;邓克强;黄轩;李凤宁;张帆;陈智;沈洪兴

    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病减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相关临床研究主要围绕医源性损伤、栓系效应和脊髓病变加重等假说展开.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完善术前脊髓病变程度评估,严格把握减压手术指征,合理制定减压术式,各国学者针对神经根麻痹的致病机理,开展了如预防性椎间孔切开以及常规使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等预防措施,以期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本文就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 颈椎椎板成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作者:曹俊明;申勇;杨大龙;杨柳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颈椎疾患常用的术式,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但术后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发生率高,达45%~80%.AS与术后伤口疼痛和根性牵拉症状不同,严重者经理疗和药物治疗均很难取得满意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可长达10余年,而且其发生与否与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无关.

  • 神经妥乐平对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魏志坚;韩慧;董荣华;冯世庆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对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实验组:服用神经妥乐平,服用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8周选取4个时间点,对轴性症状进行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相对于对照组VAS值显著降低,有效率大大提高.[结论]神经妥乐平对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谢守宁;韩生寿;李洪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cervical pedicle screw,CPS)内固定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2月~2011年2月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CSM并获得随访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3.5±7.2)岁.平均随访时间(31.6±25.6)个月.临床评估:评估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轴性症状(AS)的评价根据曾岩等提出的标准.影像学评估:测量术前、术后C2-7夹角和颈椎活动度(ROM);测量术前、术后不稳定节段水平移位的百分比和相邻椎体间活动度的变化.所有患者术后行CT检查,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平均JOA评分由术前(8.7±3.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7±3.1)分(P=0.007);末次随访时AS发生率为20%;神经功能改善率66.9%.平均C2~7夹角由术前(12.6±3.3)°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0.9±2.3)°(P=0.032).平均ROM由术前的(35.2±11.2)°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2.3±7.5)°(P =0.039).平均不稳定节段水平移位在中立位时百分比由术前(8.2±12.3)%改善到末次随访时的(3.1±4.5)%(P =0.012).平均相邻椎体间活动度由术前的(13.0±2.5)°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1.5±1.1)°(P=0.008).术后行CT检查螺钉位置,其中3级螺钉穿透率为6.6%.[结论]后路CPS内固定联合椎板成形术是治疗不稳定性CSM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

  • 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为;董玉昌;申勇;丁文元;张标;李宝俊;姚晓光

    [目的]研究确定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时完整保留X2颈半棘肌肌止是否能有效维持颈椎术后矢状序列,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2002年3月~2003年12月,本院行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48例,其中32例获得至少2 a的随访列为试验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0±2.9)和(12.5±3.1),恢复率(44.9±26.9).手术前、后有明显症状颈椎轴性症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6.8%和18.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颈屈指数、颈椎活动范围等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别.[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可以减少对颈椎后伸机理的破坏,有效维持术后颈椎矢状序列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 颈椎病椎板成形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丁宇;阮狄克;田树平;王亦舟;何勍;冀桂珍

    目的:观察脊髓性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后路手术疗效,进而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25例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open-door laminoplasty,ODLP)CSM病例,依据临床功能改善率分为疗效优良组和一般组,统计并比较各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各因素与ODLP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①手术前后及随访时临床JOA分值分别为8.60±2.93、11.52±2.71、12.52±3.15,呈明显增加趋势.②优良组中患者手术时年龄、病程明显短于一般组,手术前后JOA分值及术前狭窄处脊髓面积明显大于一般组.③优良组中后突畸形、颈椎不稳及髓内信号改变者少于一般组.④术前椎管面积<100mm2或术后<160mm2时,预后较差;而当术前椎管面积>120mm2或术后>200mm2时,预后较好.结论:①ODLP是较为成熟的外科技术,疗效满意.②患者年龄、病程、术前病情及受压脊髓面积是决定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③颈椎曲度、术前颈椎稳定性、髓内信号改变、手术前后椎管面积亦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对颈椎后路手术名称的探讨

    作者:任龙喜

    目录,对颈椎后路手术的命名繁多,如"椎管扩大术"、"椎管扩大成形术"、"椎管成形扩大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椎板成形术"等,同样的术式,不同的名称,很不利于学术交流、临床教学及知识的传承.因此,有必要对颈后路手术名称进行规范.

  • 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6例分析

    作者:宫良泰;刘新宇;刘英华

    脊髓型颈椎病(cerve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临床较多见,严重者需手术治疗.1991~2002年我院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固定并植骨术治疗颈椎病的护理

    作者:周凤珍

    目的:总结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固定并植骨术治疗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应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固定并植骨术治疗的41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系统重点护理,并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0.6个月,术后X线片示椎管直径扩大 2.5~8.0 mm,中位数6.2 mm,椎管扩大率为 25%~100%,中位数72%.术后MRI示脊髓受压解除、颈脊髓向后侧漂移满意.CT示椎管扩大明显,开门后椎管的前后径扩大4~5 mm,植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2~3.2个月,中位数2.8个月,无再关门现象,无"鹅颈畸形"发生,无植骨块压迫脊髓.术后3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73.3%),良8例(19.5%),可2例(4.8%),差1例(2.4%).结论: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固定并植骨术治疗颈椎病围术期中,系统重点的护理对于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预防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改良术式研究进展

    作者:胡颖;徐卫星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的经典术式,虽然疗效较好,但术后容易出现C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等并发症,其中以AS为常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手术、颈椎微创手术及改良内固定技术3个方面,对预防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AS的改良术式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作者:顾勇杰;马维虎;胡勇;孙韶华;徐荣明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4 ~70岁,中位数56岁.过伸型损伤16例,屈曲型损伤10例,受伤机制不明确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22例,其中中央型脊髓损伤16例;完全性脊髓损伤6例.伤后均行颈椎X线、CT和MRI检查,明确3个或3个以上节段颈椎管狭窄,未发现颈椎骨折或脱位.MRI检查示均有颈髓损伤征象,其中颈髓水肿16例,颈髓挫伤血肿1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0.75)5例,后纵韧带骨化8例,黄韧带骨化2例,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13例.均无颈椎前凸消失和颈椎不稳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2h至10 d.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椎管扩大和维持、门轴侧骨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颈髓后移程度.结果:手术时间(123.5±21.6) min,手术失血量(310.0±63.3) mL.Centerpiece钛板和钛钉置入均顺利,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门轴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5.5±1.7)分升至术后(11.7±2.3)分,改善率为(53.9±9.8)%.颈髓向后漂移距离为(2.9±0.2)mm,颈髓受压解除、肿胀消退.C5节段椎管矢状径由术前(7.7±2.1)mm提高至术后(13.3±1.5)mm,椎管扩大率为(70.2±10.3)%.术后6个月CT检查示门轴侧缝隙消失,均达到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X线及CT显示椎管扩大明显,开门的椎板无再关门现象.均无脑脊液漏,感染,C5神经根麻痹,内置物松动、断裂和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操作简单,出血量少,能有效解除颈髓受压,颈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

    作者:于亮;蒋伟宇;赵刘军;马维虎;徐荣明;孙韶华;顾勇杰;宋小虎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患者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42 ~ 67岁,中位数5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出现颈部疼痛伴四肢麻木及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尤以上肢严重,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均无其他系统损伤的表现.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15例,D级4例.伤后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明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未发现骨折或脱位.CT检查示椎管占位均小于5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呈连续型9例,分节型14例,混合型6例.MRI检查示相应脊髓受压,T2加权像示脊髓内高信号改变.伤后至手术时间3~12d,中位数6d.术后随访观察椎管扩大效果、并发症发生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 150 min,中位数120 min;手术失血量300 ~ 600 mL,中位数420 mL.切口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2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及CT显示椎管扩大明显,开门的椎板无再关门现象.均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11例.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能有效扩大椎管,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

    作者:马培栋;严晓云;崔巍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5月至2012年5月,应用单开门掀起椎板、显微切除椎管内髓外肿瘤、椎板棘突复合体原位复位重建椎管后部结构的方法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岁8个月~13岁,平均8.2岁;病程3个月~2年.影像学显示:肿瘤长度0.8~4 cm,占据1.5~4个脊髓节段.肿物偏向左侧12例,右侧10例,居中6例.结果 随访12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手术部位颈段19例、胸段9例,椎板开门数2~5个,平均2.5个.平均手术时间86 min (75~146 min),术中平均失血128ml(85~356ml).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未见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及失稳征象,23例复查CT显示复位的椎板棘突复合体无内陷、移位,28例复查MRI见椎管内肿瘤无复发,无椎管狭窄、黄韧带和硬脊膜增厚.脊柱曲度的变化:颈椎病例中颈椎曲度由术前的(17.8±8.4)°减少为术后12个月时的(16.1±7.8)°,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椎病例局部Cobb角由术前的(11.6±3.8)°增加至术后12个月时的(12.5±4.6)°,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开门稚管成形、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对椎管内髓外肿瘤的暴露及切除效果满意的同时,保存了一侧椎板的连续性,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后恢复了脊柱的原有解剖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可避免术后儿童发育过程中脊柱畸形的发生.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

    作者:孙继飞;陈庆胜;郑铁刚;何强;刘振利

    目的 总结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科于2013年3月~ 2014年9月间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2例,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7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钙化5例.手术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分级及行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检查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 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20)个月.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颈部轴性症状减轻,脊髓功能改善.随访时X线检查未见不稳,MRI示颈髓压迫得到解除. 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对于有明确适应证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椎板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段飞;王安帮;赵悦;张笃

    目的:探讨椎板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椎管内肿瘤患者。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取椎板成形术,共72例;对照组行椎板切除术,共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全切率、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1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根据随访记录,比较患者术后2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椎管腔窄处的截面积、脊柱不稳率、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术中治疗组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16.7%)显著高于治疗组(2.8%)。随访2年后治疗组椎管腔窄处的截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脊柱不稳率及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治疗组脊髓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椎板成形术开放椎管,出血量更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低,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54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