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方向义;吴起宁;郝定均;郭华;陈海波

    目的 前瞻性探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通过对16例接受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方案治疗腰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资料的分析,验证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疗效.结果 接受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的所有16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术后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假关节、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特别是在防止术后医源性、继发性椎管狭窄、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策略.

  • 后路和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

    作者:朱德举;周喜珍

    目的 探讨后路单开门成形术联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74例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对症护理、出院康复护理.结果 74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为(16.7±2.3)个月.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从术前3~14分提高到了术后的12~17分,平均分从术前的(7.3±1.7)分提高到(16.2±0.8)分(P<0.05),改善率为91.8%;患者Nurick分级从术前3~5级改善到了术后的1~2级(P<0.05).术后5个月,患者终融合率为93.25 %,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 T1倾斜角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

    作者:臧法智;陈华江;王建喜;施靓宇

    目的:评价T1倾斜角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0月,因颈椎OPLL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病例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4~75岁,平均53.3岁,随访5.1~6.6个月,平均6.0个月;手术节段C3~618例,C3~712例, C4~78例。记录术前和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计算VAS、JOA评分改善率。通过X线片测量术前T1倾斜角、术前和随访时C2~7 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计算C2~7 Cobb角改变值,即颈椎曲度改变值。运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以明确T1倾斜角与颈椎曲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T1倾斜角中位数将病例分为2组,2组病例之间性别、年龄、手术节段、随访时间、术前和随访时颈椎ROM、随访时Cobb角、VAS评分改善率及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倾斜角与随访时颈椎曲度改变明显相关,较大T1倾斜角组(T1倾斜角≥26.9°,n=19)病例在随访时的颈椎曲度改变明显高于较小T1倾斜角组(T1倾斜角<26.9°,n=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较大T1倾斜角的OPLL病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有可能增加,提示在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或其他颈椎后路术式之前,在考虑患者颈椎Cobb角等评估因素的同时,也应将T1倾斜角作为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 Centerpiece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椎板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胡勇;赵红勇;董伟鑫;袁振山;马维虎;徐荣明

    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椎板成形术(A组)和椎板切除融合术(B组)的患者的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的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的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 脊髓型颈椎病电生理检测特点及临床评估相关性分析

    作者:丁宇;阮狄克;何?;陈波;冀桂珍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测结果与脊髓型颈椎病(CSM)临床表现、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ODLP)手术疗效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并随访31例行ODLP的病例,按照CSEP检测波形分类,并根据手术前后JOA分值进行病情分度、计算临床改善率,进而将各因素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CSM患者术前JOA分值为8.42±2.94,术后为11.46±2.85,随访时为12.13±3.20,术后及随访JOA分值明显增加(P<0.05),临床改善率为47.80%±23.42%.CSEP检测Ⅰ型波3例,Ⅱ型波6例,Ⅲ型波14例,Ⅳ型波8例;临床症状严重者2例,重度者11例,中度者16例,轻度者2例;手术疗效优良者15例,一般者16例.CSEP检测结果与临床病情间进行相关性分析(Hc=14.48,P<0.01),CSEP检测结果与临床改善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Uc=3.995,P<0.05).结论ODLP是治疗CSM一种成熟的外科术式,疗效肯定.CSM患者CSEP检测结果与病变程度、临床改善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CSEP电生理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脊髓受损程度,预测手术效果,为临床提供客观、有价值的信息.

  • 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切除术在椎管内肿瘤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周全;肖绍文;谭源福;张超元;廖兴胜;路星;宗少晖

    目的 评价椎板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椎管打开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行椎板成形术,对照组行椎板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全切率、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1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远期指标(包括术后2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椎管腔窄处的截面积、脊柱不稳率、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2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椎管腔窄处的截面积、脊柱不稳率及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椎板成形术开放椎管,术野显露充分,肿瘤全切率与传统方法相同,但出血量更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低.

  •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凯;龚维成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应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17分法对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及评价.结果病程在12个月内者,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76.09%;病程超过12个月者,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4.71%(P<0.05).结论对2间隙3节段以上脊髓受压合并发育性或退行性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对病程在12个月以内者疗效更佳.

  • 双开门侧块固定植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徐谦;姜世平;吴景明;陈艺

    目的 探讨和分析双开门侧块固定植骨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优点和疗效.方法 自2000年7月-2005年2月,对1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加C4-C6双侧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C3-C7椎板长条骨块植骨.术前JOA评分,0~4分1例,5~8分8例,9~12分4例,平均8.8分.随访1.5~6年,平均3.2年.按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和失稳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评定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11例(84.6%)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优3例,良6例,优良率达到69.2%;无效2例(15.4%).植骨融合率100%.无1例颈肩轴向痛、C5神经根麻痹、后凸畸形以及开门后再关门现象发生.结论 双开门侧块固定植骨技术不仅能使脊髓获得充分减压,还能增强颈椎的稳定和促进融合,大大减少了后路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失稳所带来的并发症.

  • 改良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吴文坚;梁裕;大田快儿;土田隼太郎;龚耀成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观察其疗效和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1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改良的单开门手术,手术前和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并了解颈肩痛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CT/MRI测量椎管的矢状径,动力位摄片观察颈椎的稳定性,测量C2-C7 Cobb角观察颈椎前凸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JOA评分自术前平均为8.76提高到随访时12.12分,改善率平均为45.4%;颈肩痛发生率26.3%;各节段椎管矢状径均有明显增大,而大的增幅出现在C5水平;颈椎前凸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随访时的动力位摄片没有发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结论这种应用羟基磷灰石spacer并进行后方韧带重建的改良的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效果良好,由于保留了后方的棘突和韧带并进行了重建,术后颈椎的生理弧度和稳定性良好.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老年脊髓性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程鑫;张琴飞

    椎管狭窄是老年人群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由于椎间盘脱出后压迫脊髓所引起的临床疾病,多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CSM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会引起一系列脊髓压迫症并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均造成不利影响[1].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CSM的主要手段,能够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生理曲度,进而改善相关的临床症状.目前可供选择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2],但是关于手术入路及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认识.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老年脊髓性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劣初探

    作者:吴广森;马远征;陈兴;靳安民

    本文概略阐述了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分析和讨论了该手术方法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和不足,介绍了近有关的技术调整和思想改进,预见了该术式乐观的未来.

  • 糖尿病患者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随访结果

    作者:王松刚;袁泽农;张佐伦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颈椎椎板成形术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接受了颈椎椎板成形术的20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非糖尿病患者的配对资料.比较两组的术后JOA评分和并发症.评价糖尿病组JOA评分恢复率与标志糖尿病严重程度指标的关系.结果两组JOA总分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糖尿病组术后下肢感觉功能较对照组差.糖尿病组恢复率与术前HbA1含量呈负相关.术后糖尿病组3例患者出现浅层刀口并发症,而对照组未出现刀口并发症.结论①虽然颈椎椎板成形术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总体恢复旅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术后下肢感觉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②恢复率与术前HbA1含量负相关性表明,若想取得良好的手术结果,术前应控制糖尿病至少2到3个月.③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刀口并发症.

  • 颈椎侧块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

    作者:刘恩志;蔡维山;郭东明;徐中和

    目的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减压、椎板成型术的同时使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探讨和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从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MR显示有三个节段颈椎椎间盘水平病变并有黄韧带增厚突入椎管),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加双侧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按JOA评分法评定患者手术前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男10例,女5例,随访5个月-1年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2-7天(平均3.5天)可戴颈围坐起,颈围外固定时间12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为3.5个月),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所有病人无术中血管、神经根损伤,无植骨不愈合,无内固定断裂.结论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联合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对脊髓进行减压,辅助以侧块钢板对减压后的颈椎行即时的稳定的固定,增加后方所植髂骨的融合成功率,大大地减少颈椎术后后突畸形发生和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过伸位K线阳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欢;许金松;郜健茗

    目的 比较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中颈椎标准位K线阴性而颈椎过伸位K线阳性者与标准位K线阳性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73例OPLL患者.根据K线情况分为标准位K线阳性组(标准位K线阳性,41例)和过伸位K线阳性组(标准位K线阴性而颈椎过伸位K线阳性,32例).采用JOA评分评价临床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6(23.8±5.5)个月.至末次随访,标准位K线阳性组JOA评分由术前9~13 (11.4±1.7)分提高至11~17 (14.8±3.6)分(P<0.001),恢复率为46.7%~85.1% (60.8%±18.6% );过伸位 K 线阳性组 JOA 评分由术前 8~12 (10.3±1.6)分提高至11~16(13.4±2.8)分(P<0.001),恢复率为36.2%~76.3%(49.1%±19.7%);两组JOA评分相似(P=0.087),但标准位K线阳性组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过伸位K线阳性组(P=0.011).结论 对于OPLL标准位K线阴性而过伸位K线阳性患者,后路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标准位K线阳性OPLL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优于过伸位K线阳性患者.

  • 椎板成形术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

    作者:陈志文;刘晖;林斌;康两奇;丁真奇

    目的 探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板成形术治疗18例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分析该术式对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情况,随访术后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 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3例,硬膜下肿瘤10例,髓内肿瘤5例.手术行椎管扩大成形2~6(3.8±0.9)个节段.患者肿瘤均是全切除.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52个月.JOA评分从术前8.2分±2.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5.0分 ±1.9分,平均改善率为82.9%±8.8%.所有患者成形椎板复位固定情况良好,骨性融合情况良好,未出现移位,脊柱没有出现不稳定.结论 椎板成形术对椎管内肿瘤显露良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手术并发症少.

  • 后路和前路联合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丁文元;李宝俊;申勇;董玉昌;阎锁洲;赵冰;王磊;关小明

    目的 观察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采用该技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94例,JOA评分及Nurick分级评定手术效果,X线判断椎间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84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7±2.3)个月.术后JOA评分从术前(7.3±1.7)分提高到了(16.2±0.8)分(P<0.05),改善率为91.8%;Nurick分级从术前的(2.8±1.2)级改善到术后的(0.7±0.8)级(P<0.05).X线检查证实前路植骨块及其内固定材料无松动、移位、脱落、下沉.术后5个月,前路植骨开始融合,终随访融合率为93.25%.结论 采用该技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随访观察证实临床效果良好,减少了因单纯前路手术而导致的截瘫并发症的发生.

  • 珊瑚羟基磷灰石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倪斌;贾连顺;孙为平;戴力扬;陈德玉;袁文

    目的对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1例颈椎间盘病变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HA植入术,14例颈椎多节段受压或伴有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双开门成形CHA植入术.对结果进行临床及X线评定.结果平均随访18.3个月,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局部及全身异常反应.颈前路椎间盘切除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骨牢固愈合.颈椎管成形术后椎管矢状径增加,CHA稳定椎弓后结构于手术开门部位.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和颈后路椎板双开门成形术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李程;王弘;徐宏光;张涛;罗琨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与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月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个节段)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分为两组,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为A组(n=33),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为B组(n=20),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Cobb角。观察术后是否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出血量较A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的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评分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每组手术末次随访的这些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组术后CCI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影像学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A组、B组分别出现了6例及3例C5神经根麻痹,A组出现12例轴性痛,B组出现4例轴性痛,两组手术在并发症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手术在神经功能改善上无明显差异,单开门组会导致颈椎曲度的部分丢失。两种手术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开门组在两种并发症方面发病率较侧块螺钉组高。

  •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韩建邦;杨庆国;张银顺

    目的 评价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6月,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8例(A组),与同期传统单开门手术治疗的42例(B组)进行疗效分析比较,记录轴性症状、JOA评分及颈椎总活动度.结果 A组患者获随访13~54月,平均27.4月,B组患者获随访12~47月,平均25.7月.A组术前JOA评分(8.31±2.21)分,术后(14.00±1.90)分,改善率68.32%;B组术前JOA评分(8.00±2.41)分,术后(13.90±2.15)分,改善率67.63%,两组无明显差别.A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26.32%,B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50.00%,两组差异明显.A组颈椎总活动度为术前79.84%,B组颈椎总活动度为术前63.95%,两组差异明显.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术后轴性症状,更大限度保留颈椎活动度.

  •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作者:刘志礼;黄勇全;黄山虎;舒勇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或椎体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 后路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优8例,良2例,无效1例;并发症发生2例,其中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手术后3个月出现相邻节段的后突、畸形.结论:一期后前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为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154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