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一代纳米复合骨填充材料在60例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许祖远;张强;方德健;钟鑫

    目的 探讨新一代纳米复合骨填充材料[由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与聚酰胺66(PA66)复合制成,n-HA/PA66]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前路手术采用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2.4±10.6)岁.病变部位:胸椎29例,胸腰段16例,上腰椎15例;2个椎体47例,3个椎体11例,跳跃型2例.60例患者伴有后凸畸形49例,平均Cobb角(29.3±3.6)°;术前血红细胞沉降率为35~126 mm/1 h,平均为(59.8±13.9) mm/1 h.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及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情况,通过对患者术后胸腰椎X线正侧位片及三维CT复查,评价植骨融合及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下沉率等指标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 60例患者随访8~30个月(中位时间17.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内固定失败,术后即刻平均Cobb角为(13.1±4.5)°,末次随访时为(14.8±4.0)°,随访丢失为(1.7±0.5)°.31例术前诊断为不完全瘫痪的患者(Frankel分级B、C、D级),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获得了0~2级的提高:其中4例术前B级的患者中1例改善为C级,3例改善为D级;8例C级的患者中3例改善为D级,5例改善为E级;19例D级的患者中18例改善为E级,1例无变化.至末次随访时,依据Brantigan植骨融合分级标准:E级34例、D级23例、C级2例、B级1例;植骨融合率95.0%(57/60例),植骨融合时间4~8个月,中位时间5.5个月.至末次随访发现该复合填充材料下沉距离平均(1.6±0.7)mm,其中2例患者下沉距离>3 mm,下沉率为3.3%(2/60),无移位、破裂及内固定断裂患者;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为3~7个月,中位时间4.5个月.结论 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植骨支撑材料替代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满意.

  • 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中吉;陆旭;于景来;李莉;夏云峰;王雪冰

    目的 探讨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中接受了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结核病变位于胸椎28例,腰椎2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其中A级1例,B级l例,C级6例,D级9例,E级33例.术前抗结核治疗2周,治疗方案为3HRZE/9~15HRE.患者术后第2周及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椎间融合情况、脊柱畸形程度、ASIA神经功能分级,分析统计患者治愈情况.结果 50例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20±8)个月;术后无死亡,无严重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无并发症出现.病椎疼痛症状均消失、椎间融合优良率(Ⅰ级±Ⅱ级)为94.0%(47/50),后凸畸形平均即时矫正(20.0±0.7)°,末次随访平均丢失(1.2±0.3)°,内固定取出后平均丢失(0.5±0.2)°,术后ASIA分级E级50例.本组患者均于手术后1~2周内离床下地行走.总治愈率为100.0%(50/50).结论 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 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羟基磷灰石及胶原含量的变化

    作者:庞炜;康乐;付友兰;于小迪;王倩云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特别是绝经妇女身心健康的代谢性骨病[1],其病理特点是骨密度明显降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总量的绝对减少,骨力学性能降低,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等.天然骨由无机物和生物大分子有机结合的复合体[2].笔者就骨质疏松症与羟基磷灰石及胶原含量的变化关系作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 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双向羟基磷灰石联合培养的初步研究

    作者:毛新展;周江南;胡建中;倪江东;王万春

    目的: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双向羟基磷灰石(BPM)的生长情况,为组织工程材料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于永生细胞系,BPM紫外线照射30 min,700ml/L乙醇洗涤60 min,无菌滤纸吸干,用磷酸缓冲盐水洗涤3遍,每次30 min,而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将处理过的BPM材料泡入DMEM培养基(DMEM)+20ml/L胎牛血清中过夜,使用前用无菌滤纸吸干.应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BPM进行混合培养,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并应用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BPM表面生长、增殖良好,并可观察到细胞长入基质材料微孔内的改变.在培养的第3天,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与双向羟基磷灰石组的光吸收值,对照组为0.616±0.017,双向羟基磷灰石组为0.638±0.0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向羟基磷灰石(BPM)可作为细胞移植的载体.

  • 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田润;李越;王坤正;党晓谦;杨佩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本实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84髋),采用信封法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组(治疗组,29例38髋)及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组(对照组,35例46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VAS及其变化,随访终点时临床及影像学失败率,并应用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髋关节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H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终点时,治疗组VAS、H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随访终点VAS、HHS评分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HHS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2.242、4.435,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VA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3、2.119、3.513,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在随访期内治疗组髋关节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提示两组之间髋关节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3,P<0.05).治疗组影像学失败率为21.05%(8/38),低于对照组的45.65% (21/46);临床失败率23.68% (9/38),亦低于对照组的52.17% (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71、7.081,P值均<0.05).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法可以显著缓解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阻止股骨头塌陷.由于本手术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可能与其Steinberg分期有关,推荐将该方法应用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钱利海;黄相杰

    近年来,生物活性材料在医学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对骨缺损如何填充和修复一直是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简称CPC)是一种自固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1985年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用于骨移植和修复.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生物安全性、能任意塑形、缓慢降解、在固化过程中放热量低,CPC适应了临床修复骨缺损的需要.随着对CPC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展开,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就目前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缓释水凝胶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修复犬脊椎骨缺损

    作者:全仁夫;谢尚举;李强;曹国平;庄伟;张亮;邵荣学;严世贵;杨迪生

    目的:研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水凝胶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并观察其修复beagle犬椎体骨缺损的能力。方法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水凝胶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观形态,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及缓释速率。将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复合rhBMP-2壳聚糖水凝胶,构建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将12只beagle犬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均采用手术造成半径9 mm、高23 mm的半圆柱状L4椎骨缺损模型,其中A组植入复合rhBMP-2壳聚糖水凝胶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B组植入复合空白干燥壳聚糖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C组植入实验犬自体髂骨。术后6、12、24周对实验犬行大体观察、X线影像学观察;术后24周取实验犬椎体标本行离体Micro CT新生骨量检测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制备所得壳聚糖水凝胶扫描电镜下呈3D网状结构,内部均匀分布壳聚糖微球,其负载 rhBMP-2后包封率达91.88%±1.53%,载药量为(39.84±2.34) ng/mg;释放率第1天为28.32%±3.01%,第3天为48.92%±6.27%,第12天为74.40%±6.29%。术后6周C组动物平均活动度恢复较A组和B组快(P值均<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周B组与C组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12、24周X线影像学观察显示,A组椎体置换术后骨痂生成逐渐增多,植入材料与宿主骨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至24周时人工椎体周围新生骨与自体骨融为一体;C组在24周时出现明显非承重部位的骨吸收,出现较快的自体骨塑形;B组椎体置换术后人工椎体与自体骨的融合速度慢于A组和C组。术后24周标本Micro CT新生骨量检测结果显示,A组(145.38±18.52)mm3,B组(86.30±15.60)m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9, P<0.01)。术后24周A、B、C组手术节段椎体标本抗压强度分别为(14.03±1.67) MPa、(8.62±1.24) MPa、(13.79±1.43) MPa,A 组和 C 组椎体极限抗压强度均高于 B 组(P 值均<0.01),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rhBMP-2壳聚糖水凝胶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能有效修复脊柱骨缺损,有望代替自体髂骨移植运用于临床骨缺损的修复。

  • 3D打印技术制备新型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在犬股骨干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拓;全仁夫;杜伟斌;邵荣学;杨迪生

    目的 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新型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分析其性能,并观察其修复比格犬股骨干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6月龄雄性比格犬1只,截去右下肢股骨中段全层15 mm制成骨缺损模型后,放入动物专用Micro CT进行容积扫描,完成数据采集、转化及后期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CeraFab 7500光固化3D打印机中.根据设定参数启动打印程序,形成复合光敏树脂初胚,并对其进一步脱脂烧结,然后采用浸涂法制备HA/ZrO2梯度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和生物力学实验分析HA/ZrO2梯度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对体外细胞增殖和毒性的影响.将1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A组:截取犬股骨中段15 mm后,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C组、D组分别截去股骨中段15、25、35 mm制成骨缺损模型,然后分别植入相应规格的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术后第2、4、8、12周拍摄术肢股骨正侧位X片,观察植入材料与自身骨结合情况及周围骨痂生长情况.术后12周处死实验动物,截取整段股骨,大体观察标本植入材料与周围骨生长状况;行Micro CT扫描,测定新生骨量,并对新生骨进行3D图像重建;对股骨标本进行极限抗压实验,测量极限抗压强度.结果 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扫描电镜显示表面光滑,结构均匀,断口表面层均匀过渡结合,没有明显界限,相互之间冶金结合,结构稳定.XRD分析显示HA及ZrO2峰形明显、结晶程度较好、粉体纯度高.抗压试验显示极限抗压强度为(43.37±2.31)MPa.MTT试验显示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实验动物术后X线片显示:A组术后形成骨不连;B组有连续性骨痂通过,人工假体与宿主骨之间的界线消失;C组术后第2、4、8周连续性骨痂及新生骨长入速度较B组缓慢,但人工假体与断端间隙逐渐被新生骨填充,有连续性骨痂通过;D组新骨生成缓慢,仅在断端周围出现新生骨.术后12周取材,Micro CT 3D重建及新生骨量检测,B、C、D组单位体积新生骨量分别为(238.55±19.11)mm3/cm3、(223.31±13.41)mm3/cm3、(110.83±6.48)mm3/cm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24,P<0.01),其中B、C组新生骨量明显多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新生骨CT 3D重建显示:B组复合材料整体被新生骨包绕,无外露;C组复合材料少许外露,表面基本被新生骨填塞;D组复合材料大部外露,新生骨散在长入.B、C、D组股骨标本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49.72±2.33)MPa、(49.81±2.43)MPa、(46.92±3.61)MPa,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9,P>0.05).结论 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纳米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具有可靠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强度,可以实现临床个体化治疗原则,能很好地修复犬股骨干35 mm内骨缺损,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替换材料.

  • 胶原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实验研究

    作者:程光存;严宇;李春生;韦小勇;严中亚;罗乐;方晓东;陶汝华

    目的:通过在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体外内皮化和体内内皮化比较研究,了解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支架材料在体内的再细胞化能力,并对支架的性能作全面的验证。方法将传代的犬血管内皮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在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材料上,置培养箱内培养。静态组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继续置于37℃孵箱中静态培养2周,动态组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置于特制动态旋转培养装置中培养2周,测定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水平。分别将单纯人工机械瓣组、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组、静态组、动态组,四组瓣膜材料分别植入犬右心房,手术后6周,取出材料,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附着情况、支架材料在体内的再细胞化能力、内皮细胞层形成情况及观察抗凝特点。结果在动态组材料上3、6、7、12 d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水平(110.92±6.92、116.62±6.84、119.45±5.14、123.52±4.93)、PGI2水平(19.21±0.52、29.13±0.57、26.67±0.52、21.58±1.34)显著高于静态组NO水平(81.91±6.89、81.90±6.88、83.48±5.91、84.68±4.81)、PGI2水平(16.31±0.55、25.63±0.58、21.63±0.58、17.59±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态组材料表面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层完整,在植入犬右心房取出材料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层完整、细胞均匀分布,在静态组材料表面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层不完整,在植入犬右心房取出材料观察到犬血管内皮细胞层不完整、细胞分布不均匀,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有心脏血管内皮细胞附着在薄膜表面,单纯人工机械瓣薄膜表面大量的血栓。结论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化机械瓣膜材料。在动态旋转系统构建组织工程化瓣膜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与正常血管类似的“生理功能”,可作为组织工程化机械瓣膜材料。

  •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成骨性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李建华;单学智;李世普

    目的 探讨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材料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方法 将66 只日本大耳兔随机为3 组,每组22 只.其中2 组分别于股骨髁间植入PDLLA/HA 复合材料圆柱棒(PDLLA/HA 组)和PDLLA 圆柱棒(PDLLA 组),1 组仅手术而不植入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6 周植入部位摄X 线片观察植入材料的变化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结合情况;术后3、6、12、24 周每组各处死5 只兔,进行植入部位大体解剖学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术后X线观察显示PDLLA/HA 组植入材料显影良好,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而PDLLA 组可以看到明显的孔道.大体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PDLLA/HA组术后早期局部炎症反应明显轻于PDLLA 组,材料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膜外有少许新骨生成;6 周时膜外新骨增多;12 周时复合螺钉周围有少量新生骨小梁形成,边缘附有大量的成骨细胞;24 周时可见纤维组织长入材料,材料色、形、质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近.而PDLLA 组材料降解明显,12 周后已不能维持棒体形状.结论 PDLLA/HA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内成骨性.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26例的护理

    作者:轩秀萍;邵东方

    我院自2000-05~2005-09对严重眼外伤及眼部疾患,眼球无保留价值的患者26例,进行眼内容物摘除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49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亚琼;任巧霞

    近年来,眼球摘除或内容物剜出术后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可以预防眼部凹陷所致的面部畸形,而且佩戴活动义眼片后,既改善外观又可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1].因此,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疏导患者情绪,故围手术期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我科2008-08-2009-08共收治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49例,总结如下.

  • 羟基磷灰石义眼植入26例的护理

    作者:王金平

    对我科2001-04/2007-10眼球摘除患者用巩膜包埋羟基磷灰石义眼胎植入术26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的护理

    作者:廖金艳

    2003~2006年,我科行仿真义眼台植入术48例(48眼),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基于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的骨密度测量

    作者:张文娟;张国晋;王丹;陈克明;周俊林

    目的 利用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定量测定健康成年女性L2骨质羟基磷灰石(HAP)含量,探讨HAP(水)测定骨密度(BM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部宝石CT能谱成像的128例健康成年女性作为研究组,排除手术、肿瘤病史及其他影响BMD的疾病患者.年龄18~87岁,按年龄分为<30岁(n=23),30~39岁(n=20),40~49岁(n=22),50~59岁(n=24),60~69岁(n=19)及≥70岁(n=20)组.选取L2椎体中部层面松质骨测量HAP(水)及钙(水)含量.筛选119例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BMD的健康女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和年龄段分组同研究组.选取L2椎体,以面密度(g/cm2)表示.对研究组中各年龄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别对年龄与 HAP(水)、钙(水)密度,各年龄段L2椎体平均HAP(水)、钙(水)密度与DEXA测得的BM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间的HAP(水)、钙(水)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与DEXA测量结果具有相关性.HAP(水)、钙(水)含量与 DEXA测得的BMD呈正相关(r=0.874、0.796,P<0.05).18~39岁者年龄与HAP(水)及钙(水)密度呈正相关(=0.538、0.416,P<0.05),>40岁者年龄与HAP(水)及钙(水)密度呈负相关(r=-0.629、-0.562,P<0.05).结论 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能够反映骨质变化.HAP(水)可作为测量BMD的一种新的基物质.

  • 双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修复骨缺损及对假体-骨界面整合的影响

    作者:贺金晓;王英振;夏长所;王昌耀;周瑜;沐菊;赫天;梁晔

    目的构建假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将慢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双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后植入假体周围,观察其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清洁新西兰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 kg,于两侧股骨髁间造成纵向骨缺损,植入光滑钛合金假体后保持骨假体周围2 mm骨缺损,共48侧,实验组(左侧)及对照组(右侧)各24侧,采用压缩植骨技术,重建股骨髁假体周围骨缺损,分别植入组织工程骨(双基因组)、单纯胶原/羟基磷灰石(细胞组),打压紧密并完全覆盖植入体。于术后4、8、12周时麻醉法分别处死8只兔子,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测定评估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作用。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实验组X线表现无显著差别,假体周围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0.3388±0.7206,0.6845±0.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假体骨接触率均为0;术后8周,实验组X线表现见假体周围有新骨形成,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0.6468±0.7852,1.1824±0.0800,假体骨接触率分别为(5.93±0.60)%,(23.35±3.76)%,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12周实验组X线表现见假体周围为骨组织,组织学所见植入体周围为连续性骨接触,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1.4419±0.1021,2.7622±0.1802,假体骨接触率分别为(15.27±2.34)%,(39.76±1.85)%,假体结合强度与假体骨接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及假体骨界面骨接触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术后8周与4周比较,术后12周与8周比较,数值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假体周围骨缺损,可促进假体周围新骨形成,提高假体-骨界面骨整合,改善假体稳定性。

  •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融合术中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胡孔和;吴强;段扬;包拥政;靳安民;赵卫东

    目的 探讨由羟基磷灰石和左旋聚乳酸复合研制的新型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融合术中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制备新鲜人颈椎标本6个(尸体均为合法捐赠,由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模拟临床术式行前路C5~6减压椎间分别植入髂骨、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和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加钢板内固定,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量C5~6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加钢板固定后稳定性增加,在各个状态的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 <0.005).单纯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组在后伸状态下运动范围(6.25±0.29)度较正常组(5.76±0.40)度增大,稳定性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除后伸外的其他各种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均小于髂骨组,较髂骨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新型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加钢板内固定后各个方向稳定性好,能重建颈椎稳定性.

  •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辉;倪才方

    磷酸钙骨水泥(CPC或CPBC)是一种自固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材料,1985年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用于骨移植和修复[1].它是一类以各种磷酸盐为主要成份,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自固化能力及降解活性、成骨活性的无机材料.它还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可任意塑型,固化过程等温性等特点,是目前唯一既能自行固化又能产生骨传导效果的骨修复材料.1991年CPC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同意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对CPC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展开,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对其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构建大段可控微结构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林;王臻;李祥;李涤尘;桑宏勋;郭征

    目的 应用仿生设计和光固化快速成型间接构造方法 构建大段可控微结构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与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基于对密质骨哈佛系统的简单仿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具有微丝架结构的圆柱形支架模型.建模后输入光固化快速成型机,制成树脂模具,充填磷酸钙骨水泥(CPC),800℃下加min熔去模具,制成CPC支架.将兔颅骨成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3、7、14d后,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表面及微孔道内部的黏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 支架CAD模型为直径16 mm,长10 mm的圆柱体,内部由5层微丝网平行叠加形成相互连通的三维网架,微丝直径分别为200μm和500μm.制成支架的大体形态及内部三维微结构与设计模型一致,所构成的微孔道孔径范围260~580μm.CLSM下观察: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显示细胞骨架成网状贯穿整个细胞和细胞突起;SEM下观察:培养3d时支架表面有梭型细胞铺展生长,有多个突起,大小10~30μm;7d后细胞在支架表面基本汇合,并向微孔内爬行生长;14d后大量细胞爬行人微孔内.结论 基于哈佛系统简单仿生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大段组织工程骨,实现了微结构的完全精确调控,其微孔利于成骨细胞进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大段组织工程骨的仿生制造提供了实验依据.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修复肢体良性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斌;段宏;杨红胜;邹昌;李鸿;严永刚;屠重棋

    目的 初步评估和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n-HA/PA66骨填充材料修复114例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肿瘤刮除、灭活及人工骨植入70例,28例加用内固定,16例加用异体骨板和内固定.结果 除10例失随访外,10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8.2个月.伤口均I/甲愈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非特异炎症反应和排斥反应;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免疫、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X线和CT检查示:术后1个月,病灶区密度逐渐升高,可见植骨周围与自体骨结合处模糊,少量新生骨痂形成;术后3个月,病灶区从颗粒植骨周围间隙开始向中心融合成片,更多新生骨痂影融合;术后6个月,病灶区密度明显升高,病灶区大量新生骨痂形成.骨愈合时间为术后2-6个月,3个月时植骨愈合率65%,6个月为96.2%.结论 n-HA/PA66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修复囊性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效果良好.

228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