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作者:马振坤;王立菲;黄华涛;吴高杰;陈琳;刘派予

    目的:探讨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为青年军人情绪调控训练提供实证研究依据。方法整群抽样418名青年军人,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青年军人焦虑总均分为(40.77±9.49)分,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的均分为自我安慰(3.47±0.68)分、行为抑制(3.12±0.66)分、情感求助(3.11±0.77)分、认知重视(2.78±0.73)分。青年军人焦虑水平与认知重视呈正相关(r =0.379,P <0.01),而与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呈负相关(r =-0.329,P <0.01;r =-0.156, P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具有一定的预测力,能够预测军人焦虑22.2%的变异量,且认知重视对焦虑具有促进作用,自我安慰对焦虑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焦虑水平下青年军人认知重视(F=8.125,P <0.001)、自我安慰(F =9.761,P <0.001)使用频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是青年军人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军队心理工作者应重视对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等调节方式的引导和教育,以更好地帮助基层官兵调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相关研究

    作者:黄华涛;冯正直;王立菲;杨国愉;吴高杰;马振坤;陈琳;刘派予

    目的:探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418名陆军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抑郁程度军人的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F=13.241,P<0.001;F=7.807,P<0.001;F=2.736,P<0.05;F=35.060,P<0.001);②相关分析表明,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存在显著性相关(r=0.037,-0.265,-0.165,-0.490;P<0.01);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抑郁的预测力较强,能够预测军人抑郁35.5%的变异量,且认知重视对抑郁具有促进作用,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行为抑制对抑郁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军人情绪调节方式是军人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

  •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现状与应付方式

    作者:吴高杰;冯正直;王立菲;杨国愉;黄华涛;马振坤;刘派予;陈琳

    目的:探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860名海陆空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认知重视;②不同军龄的军人对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3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频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7.586,9.019,6.604;P<0.001),不同职别的军人使用4种情绪调节方式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7.097,8.875,10.822,5.925;P<0.001);③相关分析表明,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r=-0.192~0.340,P<0.05);④回归分析表明,应付方式对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付方式可以有效解释军人情绪调节方式38.1%的变异量。结论:应付方式对军人情绪调节方式有重要影响。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与情绪调节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作者:陈思思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情绪调节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运用PTG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1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PTG总分29~85分,平均(56.64±14.13)分,阳性检出率为53.77%.PTG阳性组对正性情绪的减弱型调节显著低于阴性组,增强型调节显著高于阴性组;而对于负性情绪,减弱型调节显著高于阴性组,增强型调节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TG阳性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均P<0.01);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与情绪调节方式、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结论 不恰当的情绪调节方式与低程度的社会支持可能是导致患者PTG水平较低的原因.

  • 新疆官兵心理应激、情绪调节方式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作者:丁魁;孟新珍;刘晓明;秦天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情绪调节方式与新疆部队官兵(以下简称“驻疆官兵”)职业倦怠的关系,为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官兵757名,进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测评研究。结果(1)独生子女驻疆官兵躯体化[(6.34±4.86)分]、自我评价[(7.66±4.16)分]、消极怠工[(5.00±3.51)分]3个因子得分及职业倦怠总分[(28.60±15.82)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官兵[(5.34±4.51)分,(6.89±4.28)分,(4.25±3.22)分,(25.73±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04,2.384,2.950,2.446;P<0.05或0.01)。有训练伤史驻疆官兵成就感、躯体化、消极怠工3个因子得分及职业倦怠总分显著高于无训练伤史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71,3.676,4.222,3.469;P<0.01)。高训练期望官兵职业倦怠总分及5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一般训练期望、训练期望无所谓2组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心理应激、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训练期望、情感求助对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t=14.518,8.241,-4.332,2.990,-2.695;P<0.01)。(3)认知重视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比为18.8%;自我安慰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比为4.4%。结论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因独生子女、训练伤史、训练期望而异,认知重视、自我安慰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护理本科生学业情绪调节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立秀;袁义厘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1-2].国外学者从学业情绪的范畴、测评工具、相关因素、调节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阶段的学业情绪测评工具的研究.

  • 陆军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

    作者:宋新涛;冯正直;王立菲;余红艳

    目的 探讨陆军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素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对487名陆军青年军人进行研究.结果 (1)士官使用情感求助的情绪调节方式显著多于士兵[(16.65±3.57)分,(15.65±3.45)分,t=2.08,P<0.05].不同军龄的军人在情感求助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2.85,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军人在认知重视维度上差异有显著性(F=3.94,P<0.01);(2)不同心理素质水平的军人在认知重视(t=4.41,P<0.01)和自我安慰(t=4.44,P<0.01)维度上差异有显著性.(3)陆军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各维度与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0.314~0.433,P<0.05),自我安慰、行为抑制和情感求助对心理素质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认知重视对心理素质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研究

    作者:王立菲;郭成;汪涛;张夔;冯正直

    目的 探讨基层部队官兵情绪调节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对1692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测试.结果 (1)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求助(3.769±0.838)分、行为抑制(3.638±0.826)分、自我安慰(3.297±0.703)分、认知重视(2.605±0.816)分.(2)除自我安慰外,不同军龄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差异有显著性(F=7.442~9.429,P<0.01).(3)不同职别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差异有显著性(F=5.649~13.137,P<0.01).(4)不同教育程度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差异有显著性(F=2.992~14.856,P<0.01).结论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同军人的职业发展阶段与教育程度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作者:王立菲;郭成;张俐;李敏;冯正直

    目的 探讨基层官兵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军人情绪调控训练有效开展与心理选拔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工具,整群抽取1738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同卷调查,使用相关、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诸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认知重视与P、E、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159,0.505;自我安慰与P、E、N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0.120,-0.137;行为抑制与N相关系数为0.128;情感求助与E相关系数为0.190.(2)回归分析表明,N是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的促进因素,是自我安慰的抑制因素;E是自我安慰、情感求助的促进因素,是认知重视的抑制因素;P是认知重视的促进因素,是自我安慰的抑制因素.(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N水平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行为抑制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E水平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人格特征对于预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的编制

    作者:王立菲;郭成;冯正直;杨国愉;刘云波

    目的 研制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为部队情绪调控训练与心理选拔提供参考.方法 对心理学家、军事专家、军人进行开放式问卷和半开半闭问卷的调查研究,据此编制初始问卷,再整群抽样测查6地区陆海空军人( n =1738),对问卷进行鉴别力分析、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后形成22题的正式问卷,即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结果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5,分半信度为0.854;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0~0.769,分半信度为0.659~0.723;量表各因素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56~0.791;量表各因素之间相关系数为0.110~0.791;量表中鉴别指数D≥0.4的题目占全部题目数的42.86%.结论 编制的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为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 急性应激条件下驻疆新兵心血管反应与情绪调节方式的相关性

    作者:李权超;梁莹;丁魁

    目的 探讨急性应激条件下驻疆新兵心血管反应与情绪调节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驻疆新兵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为新兵训练倦怠自评问卷,以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为观察指标,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心血管反应与情绪调节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驻疆新兵任务期血压和心率值显著高于基线期、结束期(P<0.01);情感求助、自我安慰得分较高的新兵在基线期心率、任务期心率、结束期心率值上显著高于情感求助、自我安慰得分较低的新兵(P<0.01);相关分析显示,情感求助与基线期、任务期、结束期心率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3、0.182、0.178,P<0.01),自我安慰与基线期、任务期、结束期心率值呈显著正相关(r=0.104、0.125、0.134,P<0.05).结论 驻疆新兵的心血管反应受心理因素影响,情感求助、自我安慰与心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 社交焦虑大学生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的探索及指导

    作者:李璇;侯志瑾;黄敏儿

    目的:了解社交焦虑大学生对社交焦虑的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探索元情绪评价指导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方法:选择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参加研究,以"准备演讲"为实验任务,并在任务前对高社交焦虑实验组进行元情绪评价指导;任务结束后要求被试报告在实验任务进行中的元情绪评价和情绪调节方式.结果:在准备演讲过程中,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清晰度显著低于低社交焦虑者,且主要采用重视调节;元情绪评价指导能降低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重视调节.结论: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元情绪评价指导可以帮助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改善其情绪调节方式.

  • 心理弹性训练对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医学生的正负性情绪及情绪调节方式的影响

    作者:彭李;李敏;姜晓梅;左昕;缪毅;于永菊;刘波涛

    目的 探索心理弹性训练对军校医学生的正负性情绪、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正负性情感量表和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对312名医学生进行评估,根据心理弹性得分选取高心理弹性组(n=30)和低心理弹性组(n=30),两组中随机抽取一半作为实验组进行心理弹性训练,其他医学生作为对照组不进行训练,比较其在训练后心理弹性、正负性情绪和情绪调节方式的变化.结果 与前测结果相比,低心理弹性实验组的心理弹性、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总分显著提高(P<0.05),负性情绪和表达抑制总分显著降低(P<0.05);高心理弹性实验组的正性情绪分显著提高(P<0.01),负性情绪和表达抑制总分显著降低(P<0.05);高心理弹性和低心理弹性对照组的心理弹性、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总分与前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提高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降低其消极情绪,并帮助其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

  • 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

    作者:王立菲;宋长海;王向丽;闫晓钒;王佳;揭彬;光裕;汪涛;何谐;冯正直

    目的 探索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抑郁问卷(state-trait depression scale,STDEP)、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aire,28 item short,CTQ-SF)、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3736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 ①留守经历新兵在状态抑郁、特质抑郁、儿童期创伤总分及身体忽视、情感忽视、身体虐待、情感虐待4个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新兵(P<0.01),留守经历新兵在行为抑制得分上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新兵(P<0.01);②留守经历新兵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儿童期创伤总分及各维度、行为抑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为0.229 ~0.921,P<0.01),与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得分显著负相关(r为-0.077、-0.130,P<0.01),留守经历新兵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921,P<0.01);③特质抑郁、童年期创伤总分、行为抑制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新兵的状态抑郁,解释率为85.60%;童年期创伤总分及2个维度(身体虐待、性虐待)、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中3个维度(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新兵的特质抑郁,解释率为30.70%.结论 留守经历新兵抑郁值得关注,了解儿童期创伤经历、引导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可能有助于留守经历新兵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情绪调节方式.

  • 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状况与情绪调节方式及认知偏向的关系

    作者:陈秀秀;左昕;彭李;于永菊;刘波涛;边晨;李敏

    目的 研究某部新兵集训2个月时应激水平、情绪体验特点与情绪调节方式和认知偏向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正性负性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和正性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ventory scale,APNIS)对某部集训期新兵1 600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①某部新兵心理应激T分为(50.04±10.00).不同文化程度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5,P<0.05).②心理应激高分组在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表达抑制上均显著高于心理应激低分组(P<0.01),在正性情绪、正性认知偏向和认知重评上显著低于低分组(P<0.01).③总体心理应激水平与正性情绪、正性认知偏向和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0.32、-0.21,P<0.01);与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0.34、0.12,P<0.01).④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正性认知偏向可有效预测心理应激水平,总解释率为37.6%.⑤认知重评在正性情绪与心理应激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与情绪体验特点、情绪调节方式之间密切相关.

  • 二炮某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研究

    作者:黄伟容;彭李;蔡云;李敏

    目的 研究二炮某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为制定情绪调节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对二炮某部1 420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试,进行年龄、学历层次、人员类别以及适应状况上的组间比较.结果 ①不同年龄段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重评分随着年龄增长具有增加的发展趋势,而表达抑制分随着年龄增长具有下降的趋势;②不同职别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达抑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官的表达抑制分低,并与士兵、士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文化层次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军人认知重评分高,表达抑制分低;④不同适应状况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表达抑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很适应部队生活的军人认知重评分高,并与其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炮军人的情绪调节方式具有年龄、职别、文化层次及适应状况上的特征,在二炮部队开展军人情绪调节训练,制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案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分层进行.

  • 高原军人抑郁、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

    作者:王菲菲;徐文佳;谢守蓉;李丽;李晋;赖薇;郑飞宇;王立菲;刘云波;蒋娟;王佳;徐媛媛;杨国愉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抑郁、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4691名高原军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高原军人抑郁发生率为31.60%,均分为(13.27±7.19);状态焦虑均分(39.28 ±8.98),特质焦虑均分(39.28 ±8.43).②4种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 890)=1401.99,P<0.01],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安慰(15.60 ±4.29)、情感求助(13.82 ±4.22)、行为抑制(13.45 ±4.32)、认知重视(11.16 ±3.98).③高原军人的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与认知重视(r=0.492、r=0.303、r=0.373,P<0.01)、行为抑制(r=0.189、r=0.041、r=0.057,P<0.01)呈正相关,而与情感求助(r=-0.099、r=-0.185、r=-0.161,P<0.01)、自我安慰(r=-0.150、r=-0.221、r=-0.227,P<0.01)呈负相关.③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能够有效地预测高原军人抑郁情绪,总解释率为29.40%;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能够预测高原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总解释率分别为17.00%、22.10%.结论 使用不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高原军人抑郁、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重要影响.

  • 情绪调节方式在军人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作者:徐媛媛;谢守蓉;李丽;李晋;王立菲;刘云波;蒋娟;徐文佳;王佳;郑飞宇;赖薇;李敏

    目的 探索高原某部官兵幸福感、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真实幸福感问卷(authentic happiness inventory,AHI)、军人情绪调节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高原某部4 691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①军人幸福感水平与SCL-90总分、CES-D、SAI、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07 ~-0.41,P<0.01),与情感求助、自我安慰的情绪调节方式显著正相关(r =0.25、r=0.30,P <0.01);②中介模型显示,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幸福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军人幸福感、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幸福感的提升、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培养均有助于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 高原军人心理健康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

    作者:王立菲;谢守蓉;李丽;李晋;刘云波;蒋娟;王佳;赖薇;郑飞宇;徐媛媛;徐文佳;杨国愉;冯正直

    目的 探索高原军人心理健康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高原某部4 631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①SCL-90高分组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各因子、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得分上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在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上则显著较低(P<0.01);②SCL-90总分与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负性沉思偏向、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均呈显著正相关(r为0.210~0.551,P<0.01),与情感求助、自我安慰显著负相关(r=-0.07、r=-0.11,P<0.01);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中负性沉思偏向、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3个维度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中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3种方式可有效预测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解释率为38.5%.④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认知重视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与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应重点关注高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认知重视使用频率,有利于维护和提升高原军人心理健康.

  • 153例躯体形式障碍门诊患者情绪体验、情绪调节方式与应对方式的特点

    作者:莫阔;武瞳;李敏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正负性情绪体验水平及其情绪调节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 选取在消化科门诊就诊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试验组)153例及对照组150例,分别填写正负性情绪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 试验组在正负性情绪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正性情绪、积极应对和宣泄调节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负性情绪、消极应对和抑制调节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正性情绪体验与积极应对、宣泄调节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抑制调节显著负相关(P<0.01).患者负性情绪体验与消极应对、抑制调节显著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宣泄调节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躯体障碍患者存在明显负性情绪体验,而且对于自身躯体症状无法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宣泄调节水平不如正常对照组,更多采用抑制调节的方式来应对负性情绪.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