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师范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知识和态度分析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改进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随机与分层取样相结合的方法,由学生独立匿名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在认识上,80%左右的人认为同性恋属于变态行为,20%左右的人认为属于正常行为;在态度上,支持容纳者占13.1%,歧视打击者占32.9%,各种温和态度者合计占54.0%,各项数据均表现出显著的性别与城乡差异.结论在我国,需接受科学的有关同性恋的健康教育的大学生队伍依然庞大,在师范院校这样的"教师摇篮"里开展有关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
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目的 对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1989年版的DSQ防御机制问卷对国内4所师范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112名心理专业研究生和93名非心理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专业研究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应用频率上显著低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P<0.05),不同性别心理专业研究生在心理防御机制的4大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理专业研究生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优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较非心理专业研究生更为良好.
-
潮汕地区师范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潮汕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特点,比较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的差异,探讨地域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627名潮汕地区大学生和121名珠三角地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就业压力总分上,专业类别与性别有交互作用(F=7.593,P<0.01),师范院校非师范类男生总的就业压力大(F=9.92,P<0.01);②在就业压力各因子上,学校就业指导(t=2.86,P<0.01)、毕业生个人(t=2.01,P<0.05)、家庭亲朋关系(t=3.58,P<0.01)和学校(t=3.45,P<0.01)等4个因子存在着性别差异,学校就业指导(t=4.01,P<0.01)、毕业生个人(t=5.67,P<0.01)和学校(t=5.07,P<0.01)3个因子存在着专业类别差异;③潮汕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存在着显著差异(t=4.21,P<0.01).结论 潮汕地区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高于珠三角地区大学生,且非师范类的男生就业压力大.
-
河南省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师范院校女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人格与一般群体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神经质(t=-10.59,P<0.001)、外倾性(t=-30.36,P<0.001)、开放性(t=-16.29,P<0.001)、责任感(t=-19.13,P<0.001)和宜人性(t=18.08,P<0.001);②在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上,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在幻想(F=3.27,P<0.05),退避(F=4.83,P<0.01)与合理化(F=9.86,P<0.001)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③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人格因素能预测应对方式.
-
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101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①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轻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1.13%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心理不平衡、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等因子上.②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多于理科生.结论 ①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②受不同因素影响,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
-
征稿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是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主办的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科研、教学、管理、医疗卫生防疫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开辟了一块发表研究成果、交流科研信息、切磋学术问题的新园地,主要读者对象为医药卫生、畜牧兽医、农林水产、植保环保领域的科研、教学、管理、临床、检验检疫、生物技术人员及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生物系师生。
-
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近两年来,国家教委发布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本院自2001年开始开设了心理学课,所用的教材是师范院校普通课通用教材,它将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加强了心理学课程的针对性.但是,教材有一个明显不足,即只注重认知方面,很少谈及情感、意志、人格等心理素质的其他方面,忽略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由于此教材忽略了对学生当前学习方法、人格发展的培养,医学教育的专业性也没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同学们普遍没有兴趣,认为不切实际,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学而无用".据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学生希望心理学课给以帮助的问题是:人际交往、学习指导、心理适应、情绪处理、人生态度和职业定向等问题.
-
两高校女大学生交际中性别偏爱及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与女子院校女大学生在交际中的性别偏爱及对同性恋的态度,并探讨教育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2003年~2004年间在福建某师范大学女大学生中进行一次调查,同时利用在福建某女子学院开设性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机会,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对参加选修课的女大学生分别进行两次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女子院校的女大学生更渴望与异性交往,她们对同性恋持理解和宽容态度.教育后,女大学生在交际中的性别偏爱得到纠正.结论:性教育对改善女子院校女大学生交际过程中的性别偏爱有一定作用,这对男女相对隔绝的特殊群体的相关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年稿约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教育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医学院校的基础和临床教师、教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人员,以及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教育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政策,坚持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医学模式转变,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国内外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年稿约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教育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医学院校的基础和临床教师、教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人员,以及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教育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政策,坚持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医学模式转变,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国内外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
浅析说课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实现教育目标、达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在教育处于转型提升时期的当下,教师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尤为重要.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中的青年专任教师比例已高达近50%.青年教师显然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多数刚毕业,缺乏师范院校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及教育技能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成长探索之路.如何帮助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已经成为各高校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
论加强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强调:"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做好青年教师尤其是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他们真正培养成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育者,是摆在师范院校领导班子和党务工作者面前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战略任务.
-
边远地区农村籍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类高校全面深入的展开.但是,各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在西部边远地区的师范院校尤其是师专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有绝对的数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西部基础教育主力军的师专农村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对西部地区素质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师专农村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师范院校大学生专业承诺及对学习倦怠影响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1].有调查显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比较低[2],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3]和生活满意度[4],危及心理健康.师范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状况不仅影响个人发展,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
师范院校进修教师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目的 探讨师范院校进修教师的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幸福感知识问卷对411名师范院校进修教师进行调查,分析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 师范院校进修教师自我和谐的灵活性平均得分为3.88分,高于不和谐和刻板性的平均得分2.51,2.70分.但在刻板性方面,学历越低、职称越高的人,刻板性越低;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人,刻板性越高(本科:F(2,402)=3.89,P<0.05;硕士:F(2,402)=0.33,P>0.05;博士:F(2,402)=7.01,P<0.000).师范院校进修教师的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不高,对其预测力为0.10左右.结论 师范院校进修教师自我和谐整体状况良好,但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校为有限.
-
医学院校与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水平比较分析
为了解不同类型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水平的差异,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SSForPMI)对294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施测.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量表总分、危险维度和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6,2.708,3.396,P均<0.01).因此,当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存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现象,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更为严重.不同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伦理教育.
-
三种CAI课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
人体解剖学是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传统授课过程主要是教师的讲解、板书加挂图、模型、标本展示.在课堂上,标本、模型无法近观,多数学生无法看清,分离的标本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人体器官的毗邻关系及整体协作性,因此教师的讲解很难形象、确切地描绘出人体这样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后来我们利用投影机、录象机和彩色电视显微镜进行辅助教学,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显著不足.
-
浅谈师范院校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免疫系统的教学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忽略了免疫系统的介绍,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顺应生命科学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把握师范教育的特殊性,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体系,在教学中重视免疫系统知识的介绍.
-
师范院校开设《家庭常见病的防治与保健学》选修课的教学实践
文章阐述了《家庭常见病的防治与保健学》选课情况、课程内容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试改革等具体教学实践,认为师范院校开设《家庭常见病的防治与保健学》公共选修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疾病观,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
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探讨
目前,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仍缺少专业的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介绍医药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整合生物学基础知识,促进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