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能冲击波对细菌L型的诱导实验

    作者:王兵;边藏丽;程跃;乔平进;杨锋;钱艳红

    目的:控讨高能冲击波对细菌L型的诱导作用.方法:取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四种常见致病菌,分别在10Kv、11 Kv、12 Kv三种条件下接受1500次、2000次、2500次冲击.结果:四种实验菌种在上述9种不同条件下接受冲击后,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不能通过0.22-0.45μm滤膜.结论:低能量冲击波(12 Kv以下)对细菌L型无诱导作用,且与冲击次数无关.故低能量体外碎石机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导致体内菌谱改变,术后不需要改换抗生素.

  • 抑癌基因p53、p16的变异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汪万英;赵芳芳;何杰;俞兰;张琼;姚敏

    目的探讨P53、P16抑癌基因和细菌L型感染与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氏染色方法检测了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53、P16基因的表达,以及L型菌的检出率.结果恶性肿瘤中P53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16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恶性肿瘤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两种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1-P<0.05).而细菌L型的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呈负相关,两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他们与抑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诱导L型形成的实验观察

    作者:高东旗;李仕英;侯雨丰

    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碘伏、乙醇、苯扎溴铵和醋酸氯己定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10 min,仅75%乙醇作用1 min可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L型.其菌落多为"油煎蛋”样,少数呈较小的颗粒状.DNA酶活性、溶血作用、发酵部分糖与甘露醇及产生金黄色色素能力丧失,但凝固酶仍为阳性.

  • 细菌L型培养基遴选研究

    作者:张翠芳

    目的:探讨细菌L型培养基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拉丁方试验方法 将四种常见的细菌L犁菌落接种到各种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情况,选出佳培养基.结果:培养基成分优组合为:10%卵黄盐水、4%Nacl、0.8%琼脂.结论:卵黄盐水作为培养细菌L型的营养成分佳.

  • 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细菌L型的杀灭效果

    作者:王晓燕

    采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对细菌L型进行杀菌试验.结果表明,戊二醛、新洁尔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作用差.碘伏对细菌L型作用差.

    关键词: 消毒剂 细菌L型
  • 抗结核药物诱导结核分支杆菌形成L型及其特性的观察

    作者:王和;陈峥宏

    目的 观察常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诱导作用以及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的某些特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探讨结核分支杆菌L型形成的机制及其在结核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 将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于含有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逐日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形成情况。L型形成后将培养物过滤,获得结核分支杆菌L型纯培养物并对其形态、培养、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基因等进行观察。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在常规药敏试验浓度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作用下均可形成L型。结核分支杆菌L型对这些抗结核药物不再敏感,但对链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均敏感。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呈圆球或不规则形态的细胞,单个、成双或链状排列,沉于培养基底部生长,不粘附瓶壁,不运动,抗酸染色阴性,革兰染色阴性或阳性, 保留了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PCR引物基因序列。结论 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虽然能够杀灭结核分支杆菌细菌型,但也能够诱导其形成L型而造成这些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治疗无效。非高渗培养基传代培养的结核分支杆菌L型保留了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PCR引物基因序列,以致可用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PCR鉴定。根据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药物敏感性特点,建议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须注意其L型的形成和联合使用结核分支杆菌L型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胆囊腺癌细菌L型感染与p 5 3表达的关系

    作者:许涛;王元勋

    目的:探讨胆囊腺癌的发生与细菌L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42例胆囊腺癌和30例慢性胆囊炎进行细胞L型及p53蛋白检测,同时对细菌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腺癌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为78.6%,慢性炎症组的L型检出率为76.7%,且两组的L型抗原检出率亦无显著性差异,但腺癌组的p53表达率高于慢性炎症组(P<0.05),腺癌组织细菌L型阳性组的p53表达率也高于其L型阴性组(P<0.05),表明细菌L型感染与胆囊腺癌、慢性胆囊炎及p53过表达均有关.结论:细菌L型感染可能引起p53基因突变,并可能通过导致基因突变而成为胆囊腺癌的发生因素之一.

    关键词: 胆囊 腺癌 细菌L型 P53
  • 子宫内膜腺癌细菌L型感染与p53表达的关系

    作者:承泽农;于东红;王萍

    p5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在正常细胞的增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它与慢性炎症和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1].p53基因与细菌L型感染子宫内膜腺癌的关系怎样尚不清楚.

  • 新糖脂类化合物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王珊;齐慧敏;张在红;王鹏;李英霞

    目的 利用革兰阳性球菌原型与L型的结构差异,研究新糖脂类化合物抗菌作用部位.方法 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糖脂类新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菌L型的抗菌活性.结果 在体外,新化合物二鼠李糖脂衍生化合物7和鼠李糖脂cleistrioside-5对甲氧西林耐药和敏感的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和敏感的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一定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没有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亦没有抗菌活性.结论 糖脂类新化合物的作用部位可能为革兰阳性球菌的细胞壁.

  • 伤寒865例的细菌L型检出情况及临床探讨

    作者:柳丽君

    有关L型伤寒日益受到重视,但文献资料中的L型伤寒常伴有伤寒杆菌原型(B型)检出,单纯L型仅见于个案报告.从1989年4月至2005年2月,我们对住院治疗前的865例伤寒患者同时进行了血液普通培养和高盐培养.本文报告两种培养基检出伤寒杆菌B型和L型的结果,并对单纯L型46例与单纯B型进行比较,以探讨L型伤寒的临床特点.

  • 细菌L型在药品中的检测

    作者:王露华;荆海燕

    目的证实药品中细菌L型的存在.方法采用微生物法定量和定性试验.结果药品中存在细菌L型.结论证实了L型细菌在药品中的存在,对其研究将有利于药品质量监督与控制.

  • 肿瘤病人肺部感染细菌的检测研究

    作者:肖叙平

    目的 对肿瘤病人肺部感染细菌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肿瘤疾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病例153例,分别采取其痰液、穿刺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对感染细菌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展开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得知,153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85例,占55.56%.其中细菌L型检测阳性者31例,占20.26%.结论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中细菌L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雪平;王静;杨萍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88例次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患者进行尿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居第1位,占37.77%,占革兰阴性杆菌的63.39%;其次,肠球菌属占16.49%,葡萄球菌属占9.57%,念珠菌属占8.51%.药敏试验显示,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呈不同程度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是28.17%.结论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且耐药性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作者:徐贵霞;高莉;谢虹;徐亚梅;陈卫东

    目的 通过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 2009年12月在内分泌肾病科诊治的81例泌尿系细菌L型或细菌伴L型感染的肾盂肾炎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原茵群分布、致病性等特点进行分析,给予长程抑茵治疗,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多饮水及进行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在有效地护理干预下,81例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积极配合治疗,其中72例6个月治愈,9例1年内治愈.结论 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规范化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是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控制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重要保障.

  • PCNA及nm23、p53的表达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发生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芳芳;俞岚;姚敏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m23、p53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革兰染色方法检测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CNA及nm23、p53、基因的表达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结果PCNA及p53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nm23蛋白在恶性肿瘤的表达率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PCNA及nm23肿瘤转移抑制基因、p53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1~0.05).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有显著差异(P<0.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有腹水比无腹水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m23、p53基因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PCNA的表达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两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与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

  • 细菌L型败血症与发热待诊

    作者:王衍富;雷振之;张英丽;贾玉杰

    目的分析确诊的25例L型败血症,评价其在发热待诊中的意义.方法 (1)对发热待诊病人连续做普通血培养和L型菌血培养各3次;(2)诊断标准: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并连续2次或以上从血液和/或骨髓液中培养出细菌L型,返祖后为同一种细菌,且普通血培养阴性者.结果 (1)热型与热期:弛张热型占80%.热期在30 d以上占50%;(2)原发疾病:约一半病例有原发基础病如肿瘤性疾病、糖尿病等;(3)临床上均有发热、多有寒战,白细胞增高或降低占80%,骨髓呈感染骨髓像,血沉增快,约1/3病例胸片肺间质影增生;(4)治疗情况:难度较大,平均退热天数26.3 d;(5)误诊情况:疑为败血症或L型菌败血症的仅3例.结论未明热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约占1/3,仍有5%~38%的病例不能确诊.L型败血症确属未明热的病因之一,应予注意.

  • 腹泻患者中细菌L型的检测分析

    作者:朱林英;苏靖华;潘丽峰;傅慧琴;黄红

    目的 探索细菌L型检测在腹泻患者病原检索中的必要性,耐药性.方法 对监测点腹泻样品用常规方法作病原检索同时用高渗培养方法进行细菌L型检测,对L型菌回复返祖,分别对L型菌和返祖菌作药敏试验.结果 病原菌阳性率9.22%,细菌L型阳性率1.83%,37株L型菌全部回复成返祖菌.L型菌主要对诺氟沙星(78.38%),头孢噻肟(72.97%)敏感,对氨苄西林(83.78%),四环素(70.27%)耐药;返祖菌主要对诺氟沙星(64.86%),复方新诺明(62.16%)敏感,对利福平(94.59%),头孢噻吩(83.78%)耐药.药物种类敏感性差异率100%.结论 腹泻患者中存在L型菌,病原菌与L型菌菌谱不一致,L型菌和返祖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同,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

    关键词: 腹泻 细菌L型 检测
  • 细菌L型变异与临床感染

    作者:孙建中;李兰;李爱娟;翟史文;陆铁行

    目的:研究细菌变异L型及检测对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用改良kagen氏培养基(用小牛血清代替人血浆),进行细菌L型培养与普通常规培养对照,用普通血平板加青霉素、高渗液体培养基、胆汁,改良罗氏培养基加链霉素诱导H37RV变异L型.结果:57例泌尿系感染患者L型培养阳性检出率29.8%,普通培养12.2%(P<0.01).165例血L型培养检出率26.7%,普通培养9.0%(P<0.01).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加羧苄青霉素玻片在抑菌区内生长出葡萄球菌L型.改良罗氏培养基加链霉素诱导H37RV变异抗酸性颗粒(即L型).细菌L型药敏结果与细菌有不同.结论:细菌能变异L型,细菌L型培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培养,L型菌药敏结果对抗细胞壁类抗生素药物不敏感,对临床疾病的诊治有价值.

  • 反复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细菌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作者:桓新

    目的 了解反复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细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种类,以确定细菌L型及复合型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需氧、厌氧菌及L型同步培养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检出菌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细菌L型经返祖后鉴定细菌到种.结果 165例标本共分离出132株细菌,需氧菌占50.0%,厌氧菌占4.5%,细菌L型占45.5%;单纯需氧菌感染占24.8%,40.6%为细菌L型、厌氧菌及混合型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其次为肠球菌.结论 反复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呈多元性,同步检测需氧菌、厌氧菌及细菌L型成为防止遗漏、提高阳性检出率的重要措施.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肠球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故临床应重视中段尿细菌培养.

  • 不典型细菌L型败血症2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伊莉;潘立民

    不典型细菌L型败血症(SBL)是由细胞壁不同程度缺陷的L型细菌引起,其典型的表现已有报道[1],不典型表现常造成临床误诊[2]。临床以某一脏器或局部病变为首发状症,或多系统表现而无败血症常见的高热、寒战、皮疹症状,易被忽略[3],以致误诊误治。本文拟分析首发症状及不能及时正确诊断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12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