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女性患者腹腔镜与开放性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尿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陈东;李毅宁;孙建国;张建育

    目的 比较女性患者腹腔镜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开放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的尿流动力学改变,评价女性腹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女性患者,全部由同一术者开展腹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例,开放性原位回肠新膀胱16例,比较其术后排尿情况及尿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24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大部分能自主控制排尿,比较腹腔镜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开放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后尿流动力学各参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 女性患者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传统开放性手术术后排尿功能无明显差异,可以替代传统开放性手术.

  • 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动力学表现及治疗

    作者:杜拥军;王业华;赵静燕;周广臣;姚浩;顾晓;丁雪飞;杨进;顾沈阳

    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率很高,约占泌尿外科门诊量的25%~30%.虽然CP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但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目前对CP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CP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CP患者常常伴有下尿路功能障碍[1].作者对2010年10月-2014年12月63例经长期治疗未痊愈的CP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的比较与评价

    作者:赵善超;张鹏;黄昭明;左翼;毛向明;郑少斌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牛(BPH)患者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的结果比较,探讨应用前者的必要性.方法:对23例平均年龄为69.3(57~77)岁的患者间时以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对相应参数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①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相比,大尿流率(Qmax)提高约1.19 ml/s(P<0.05);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减少约10.57 cmH20(P<0.05);组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URA)减少约11.39 cmH20(P<0.01);AG(Pdet,Qmax-2Qmax)数减小约12.94(P<0.01);大膀胱容量增加约66.61 ml(P<0.01).②分别以sch(a)fer图所示、AG数>40为判定梗阻的标准,经耻骨上膀胱造瘘的梗阻数均为16(69.6%),而以尿道置测压管均为20(87.0%),前者例数比后者减少.结论: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时,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置管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对BPH患者,主张选择前者.对于其它疾病患者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 合并逼尿肌收缩减弱的良性前列腺增生12例患者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宋永胜;单立平;殷波;张辉;费翔

    目的:对合并逼尿肌收缩减弱的BPH患者,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同期膀胱造瘘术,观察术后逼尿肌恢复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5年因BPH合并逼尿肌收缩减弱行膀胱造瘘12例资料.常规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后,行TURP和同期膀胱造瘘术,并追踪随访术后1年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1年膀胱功能恢复9例,年龄(69.00±5.13)岁,前列腺梗阻病程较短;3例未恢复患者年龄>78岁,前列腺梗阻病程较长,术后留置造瘘管. 结论:单纯由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逼尿肌收缩减弱,术后膀胱排尿功能恢复可能性大,可以在行TURP同期行膀胱造瘘术,病程较长的患者,术后逼尿肌恢复可能性较小,可以单纯行膀胱造瘘术;如果随访发现逼尿肌功能改善,可行TURP.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压力-流率测定中尿道内置测压管对尿流率的影响

    作者:赵善超;郑少斌;谭万龙;毛向明;张鹏;黄昭明;张辉见;左翼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测定过程中尿道内测压管对尿流率的影响.方法:对39例BPH患者行自由尿流率及压力-流率检测;行压力-流率检测时尿道内留置8 F测压管,记录尿流率、膀胱压及逼尿肌压力等参数值,并对大自由尿流率与大置管尿流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例患者置管前后的尿量分别为(209.23±56.56) ml和(210.33±62.02) ml,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自由尿流率为(8.61±2.80) ml/s,大置管尿流率为(7.39±3.01) ml/s,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Sch(a)fer列线图法对膀胱出口梗阻(BOO)分级后,0~Ⅰ级大自由尿流率为(12.56±1.57) ml/s,大带管尿流率为(10.95±2.51) ml/s,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级大自由尿流率为(9.35±0.76) ml/s,大带管尿流率为(8.41±1.23) ml/s,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级大自由尿流率为(7.88±1.21) ml/s,大带管尿流率为(6.37±0.59) ml/s,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Ⅳ级大自由尿流率为(6.54±1.93) ml/s,大带管尿流率为(5.55±2.48) ml/s,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Ⅴ~Ⅵ级大自由尿流率为(6.01±2.10) ml/s,大带管尿流率为(4.84±2.89) ml/s,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压力-流率测定时,尿道内置8 F测压管能够影响大尿流率的测定结果.

  • 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动力学表现及其在指导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梁月有;张忠云;梁卫洁;瞿虎

    目的:观察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并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指导前列腺炎治疗的价值.方法:42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18~49岁,平均30.2岁,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不同检查结果选用相应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尿流动力学结果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14例(33.3%),逼尿肌过度活动13例(30.9%),膀胱感觉过敏5例(11.9%),低顺应性膀胱4例(9.5%),逼尿肌功能受损23例(54.8%),前尿道有高压波5例(11.9%),逼尿肌-外扩约肌协同失调4例(9.5%),基本正常7例(16.7%);治疗后,显效者14例(33.3%),有效者22例(52.4%),无效者6例(14.3%).结论:对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指导治疗具有较大意义.

  • 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膀胱痉挛病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赵军;贺大林;刘润明;王明珠;王小宁;邢俊平;南勋义

    目的:探讨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有关的膀胱痉挛的发生原因,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102例BPH患者术前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BPH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Vp)、生活质量评分(QOL)、手术方式及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膀胱痉挛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102例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分类中,低顺应性膀胱和不稳定膀胱的膀胱痉挛发生率为32.1%(9/28例)和42.5%(13/20例).开放式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痉挛发生率分别是50.9%(26/51例)、23.3%(12/51例),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顺应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及开放手术易产生膀胱痉挛.TURP可以降低BPH术后的膀胱痉挛发生率.

  • 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TURP术后疗效预测的研究

    作者:程文;高建平;张征宇;葛京平;薛松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术后疗效预测的价值. 方法: 对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术前、术后8~11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参数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TURP术后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参数(大尿流率、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Schafer分级、A-G值、尿道阻力因子、大膀胱容量、有效膀胱容量)、IPSS及QOL均明显得到改善(P<0.001).术后IPSS、QOL分别与大尿流率、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Schafer分级、A-G值、尿道阻力因子、大膀胱容量、有效膀胱容量等呈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 结论: TURP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把握TURP手术指征、能预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程度;TURP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应列为重要检查项目,以杜绝手术的盲目性及预测术后疗效.

  • α1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及机制

    作者:沈柏华;金晓东;蔡松良;陈军;陈戈明;赵伟平;孙欣

    目的:观察α1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疗效,初步探讨α1受体阻滞剂缓解CP症状的机制.方法:将80例CP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特拉唑嗪2 mg及左旋氧氟沙星0.2 g,每日2次;对照组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0.2 g,每日2次.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前列腺按摩液常规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NIH-CPSI由治疗前(31.8±7.4)分降至(15.5±6.6)分,对照组NIH-CPSI由治疗前(30.9±7.1)分降至(21.4±6.2)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大尿流率(MFR)分别为(16.5±6.3)ml/s和(20.4±4.6)ml/s,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大尿道压(MUP)分别为(92.5±15.3)cm H2O和(72.5±13.4)cm H2O,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FR分别为(16.1±5.8)ml/s和(17.3±6.8)ml/s,MUP分别为(93.2±14.8)cmH2O和(91.7±13.6)cm H2O,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α1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尿道压力,缓解前列腺内尿液返流,与抗生素合用可提高疗效.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原因的尿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郭骏;廖九姣;潘铁军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诊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失禁中的作用. 方法: 37例TURP术后尿失禁患者接受了尿流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压力-流率分析、静态尿道压力描计(RUPP)及应力性漏点压(SLPP)测定,必要时结合膀胱尿道造影. 结果: 16例患者诊断为运动急迫性尿失禁,2例诊断为感觉急迫性尿失禁,17例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2例诊断为充溢性尿失禁. 结论: 通过尿流动力学能够准确判断TURP术后尿失禁类型,从而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 他达拉非2.5或5mg每日1次治疗12周用于伴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和体征的ED患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作者:徐刚

    勃起功能障碍(ED)和提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下尿路症状(BPH-LUTS)常并发于老年男性.他达拉 非是一种用于治疗ED的5型磷酸二酯酶峰抑制剂,其对BPH-LUTS的疗效正处于临床评估阶段.本研究是一项3期临床实验,旨在评估他达拉非2.5或5mg每日一次方案在一项为期12周的盲法研究中对伴有BPH-LUTS症状的ED患者的疗效.本研究纳入45岁以上性生活活跃,出现ED症状至少3个月并且具有BPH-LUTS症状大于6个月的患者.在对受试者进行随机化后,所有患者经过4周的安慰剂导入期.对从基线的变化值进行方差分析并和安慰剂组进行对照.在研究终点时(后一次随访)对首要研究指标和关键次要研究指标间进行多重比较.该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标为: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EF)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标为:性接触情况问卷3( SEP Q3)和BPH影响指数(BⅡ),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体位性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尿流动力学参数和残余尿量.与安慰剂相比(n=200),研究终点时他达拉非2.5 mg (n=198例)和5 mg(n=208例)显著改善IIEF-EF评分(P<0.001).从治疗开始后2周开始至研究终点仅在他达拉非5 mg组出现了IPSS评分的显著改善(P<0.001),其中安慰剂组,他达拉非2.5 mg和5 mg组的从基线的改变的小二乘均数±标准误分别为-3.8±0.5,2.5 mg -4.6±0.4和-6.1±0.4.他达拉非5 mg显著改善SEPQ3和BII (P <0.001)评分.总体来看,他达拉非在体位性生命体征或者是尿流动力学方面没有出现临床不良反应.他达拉菲5 mg治疗12周显著改善ED和BPH相关症状,并且耐受性良好.

  •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徐锋;刘有黄;傅点;程文;高建平;葛京平;张征宇;魏武

    目的:分析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50例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比较;采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前述5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并与其中38例术后尿流动力学检查数据对照比较。结果压力性尿失禁组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高于正常对照组,大尿道闭合压(MUCP)、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行瓦尔萨尔瓦(valsalva)动作均可诱发漏尿,漏尿点压力(VLPP)为(60.84±23.14)cmH2O。50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尿流动力学检测指标较术前大尿流率有所下降,排尿时大逼尿肌压和腹压漏尿点压力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诊断及评价手术效果有重要价值。

  •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王述进;李俊枝;左红;周克斌;杨勇;赵留存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10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检查结果正常者归为正常组,有一项异常者归为异常组.异常组分为病程<5年组和病程≥5年组.结果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中,逼尿肌收缩力、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的异常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异常组中病程<5年组逼尿肌收缩压升高,尿流率轻度减低;病程≥5年组逼尿肌收缩压减低,尿流率明显降低,膀胱容量增大,残余尿量增多.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尿路症状时已进入中晚期;尽早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

  • 尿流动力学对前列腺术后膀胱功能的评估

    作者:陆阳;宋永胜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sia,BPH)患者由于长期梗阻造成膀胱功能的破坏,导致了前列腺术后患者在较长期的时间内仍有尿频、尿急等症状.为了评估术后膀胱功能的状态,了解患者术后不稳定膀胱的程度和时间,我们对95例患者的尿流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 梗阻性不稳定膀胱模型的尿流动力学评价

    作者:龚隽;程文;高建平;张征宇;葛京平;周水根;周文泉;马宏青;魏武;薛松;徐振宇;王冬;许松

    目的:建立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尿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取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和梗阻组各15只.不全梗阻性手术后第8周,在氯胺酮和氟哌利多全麻下行尿流动力学等检侧. 结果:梗阻8周后,梗阻组兔的膀胱尿流动力学主要参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梗阻组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为60%.该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动物模型无论从膀胱的病理或尿流动力学的改变,均与人类慢性膀胱出口不全梗阻类似. 结论:这一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慢性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平台.

  • 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兔的尿流动力学实验研究

    作者:龚隽;高建平;程文

    尿流动力学在临床排尿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研究采用手术干预的方法,建立膀胱出口不全梗阻(BOO)模型,以明确尿流动力学分析在早期下尿路不全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 腹腔镜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对膀胱癌患者回肠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杨庆;汪朔;吴汉;沈艳;朱再生;陈良佑;刘全启

    2002年我国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3.8/10万,女性为1.4/10万。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尿流改道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1-4],有统计膀胱全切同时行原位膀胱替代的围手术期死亡率约为1%~3%。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是近几年广泛应用的尿道改流术式,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查新,目前国内外数据库可见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尿流动力学的研究文献,但其中关于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回肠膀胱的尿流动力学比较,未见明确涉及的文献。为探讨腹腔镜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对患者肠膀胱尿流动力学和术后感染的影响,揭示尿失禁的原因,同时从尿动力角度探求更为合理、更符合生理特点的原位新膀胱术式,笔者对本院7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针刺对28例不稳定膀胱尿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作者:陈跃来;宗蕾;陈国美;申鹏飞

    不稳定膀胱(USB)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活动亢进的一种排尿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或尿失禁等.我们在近年的针灸泌尿专科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刺疗法治疗USB,并通过尿流动力学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价.发现针刺辨证治疗USB可改善尿流动力学状况,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收缩,从而逐步改善不稳定膀胱.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作者:娄天伟;田梦;高振梅;邹建鹏;郝世杰;毕鸿雁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组(以下简称综合治疗组)30例、温针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30例,膀胱功能训练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温针组采用温针针刺俞募穴(肾俞、膀胱俞、关元、中极),综合治疗组综合应用温针组、膀胱功能训练组的治疗方法.1次/d,3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与排尿障碍有关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温针组与膀胱功能训练组,温针组疗效优于膀胱功能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作用显著,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案之一.

  • 尿流动力学指导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轻度逼尿肌收缩乏力的疗效分析

    作者:向安平;王荣江;王伟高;陈煜;方志海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继发轻度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的疗效.方法 99例BPH继发轻度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口服溴吡斯的明片60 mg,tid+甲钴胺片0.5 mg,rid)和试验组51例(TURP+口服溴吡斯的明片60 mg,tid+甲钴胺片0.5 mg,ti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大尿流率(Qmax)、大逼尿肌压力(Pdel)、残余尿量(Pvr)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Qmax、Pdel、Pvr及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继发轻度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88 条记录 7/15 页 « 12...45678910...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