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现状及展望

    作者:叶韵斌;周智锋

    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手段,在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免疫治疗在提高肿瘤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起重要作用,显示良好应用前景.文章对肝癌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作一论述.

  • 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作者:候利宇;庞瑞麟;金银惠;向述天

    目的研究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48例,随机分为两组.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Ⅱ肌注治疗24例为观察组;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Ⅱ肌注治疗2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和生存期分别作χ2检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21/24)高于对照组62.5%(15/24),差异有显著性(χ2=4.00,P<0.05);1年、2年的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66.7%(16/24)、25.0%(6/24),对照组分别为37.5%(9/24)、4.2%(1/2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4.09、5.53,P值均<0.05).结论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Ⅱ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很有价值的;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是原发性肝癌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琅;杨春红;刘迎午;朱争艳;吴鸿燕;杜建民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抗体在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既抗小细胞肺癌表面抗原又抗T细胞表面CD3抗原的双特异抗体(简称双抗,BSAb),分别进行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结果体外实验显示,加入双抗的较未加入双抗的LAK细胞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杀伤活性明显提高(P<0.05).显示杀伤活性与效靶比例呈正相关.在肿瘤生长的动物实验中,接种后第7~10天双抗组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用双抗组(P<0.05);裸鼠生存动物实验中,双抗组平均存活为58.4天,是对照组的1.5倍.结论双特异性抗体能提高LAK细胞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 苯乙酸钠处理的胃癌细胞对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作者:吉家祥;马宝骊

    为了探讨分化诱导剂苯乙酸钠是否能够增强LAK细胞的治疗效果,作者采用MTT法分析了苯乙酸钠处理的胃癌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苯乙酸钠处理的胃癌细胞MKN-28和MKN-45对LA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均增强.另外,苯乙酸钠处理的胃癌细胞粘附LAK细胞的活性亦增强.因此,苯乙酸钠处理的胃癌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增强可能在于其增强了效靶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苯乙酸钠与LAK细胞相结合有可能增强LAK细胞治疗肿瘤的效果.

  • MTT法检测AU14-1介导LAK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作者:王红梅;徐方云;曾小平;邬淑云;温淦升

    目的应用MTT比色法研究抗小鼠宫颈癌单克隆抗体(McAb)AU14-1介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对靶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方法通过检测不同数量小鼠宫颈癌U14细胞与加入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razolium bromide],MTT}后形成甲臜颗粒所产生的不同吸光度(A)值,建立测定的线性关系.进而应用MTT比色法研究McAb AU14-1介导LAK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当U14细胞在10~105个/孔以内时,活细胞数与A值呈直线相关;LAK细胞对于经AU14-1处理的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未经AU14-1处理的肿瘤细胞(P<0.01).结论 McAb AU14-1可加强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溶解作用.提示特异性宫颈癌单克隆抗体AU14-1介导的细胞毒在治疗宫颈癌中可能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方法.

  • 胃安康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娄海燕;张世玲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胃安康(WAK)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小鼠灌胃WAK,观察其对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对小鼠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WAK对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对小鼠LAK细胞杀伤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WAK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 乌贼墨诱生小鼠IFN-γ及调节LAK细胞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群;吕昌龙;吕超;刘军;曹雅明;阎建忠

    为进一步研究乌贼墨对免疫功能的刺激作用,本文采用ELISA技术和生物活性测定技术分别检测了经乌贼墨灌胃后小鼠血清中的IFN-γ的水平和LA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IFN-γ的水平于乌贼墨灌胃后24h开始升高,48h达高峰,72h降至正常水平.LAK细胞杀伤活性也有明显增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进一步证实了乌贼墨可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促进免疫活性细胞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乌贼墨 IFN-γ LAK细胞
  • 钝顶螺旋藻多糖对白血病患者外周血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作者:曾波航;王光明;曾亚仑

    目的:了解钝顶螺旋藻多糖(SPP)对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LAK细胞活性作用,探讨螺旋藻作用机理.方法:以Raji细胞(人B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为靶细胞,用3H-TdR渗入法检测LAK细胞活性.结果:白血病病人LAK细胞活性降低;SPP可增强正常人和病人LAK细胞活性,且对正常人LAK细胞活性增强作用大于病人.结论:SPP可刺激LAK细胞活性,减少rIL-2用量.

  • 维甲酸加输注LAK细胞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缓解1例

    作者:崔景英;王宝宏;于民海;冉学红

    1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因"头晕、乏力、反复鼻(血丑)2月余"于1993年3月6日入院.

  • 八珍神农饮对肿瘤患者LAK细胞和IL-2活性的影响

    作者:段东印;宋向凤

    八珍神农饮具有调理气血、扶正去邪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八珍神农饮对肿瘤患者血中LAK细胞和IL2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

  • 冷暴露对小鼠体内NK细胞和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作者:田中伟;段东印

    目的探讨寒冷因素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冷暴露方法处理小鼠,用乳酸脱氢酶(Lh)释放法检测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短时间的急性冷暴露,NK及LAK细胞的活性呈一过性降低,以后又逐渐恢复并呈增强趋势。但是,在较长时间的冷暴露下,小鼠NK 、LAK细胞的活性又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NK和 LAK细胞的活性随冷暴露的时间而呈波动性变化,终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

  • 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CHAK细胞

    作者:熊洁;邓兆群;刘君炎

    目的探讨CHAK细胞体外常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算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LAK细胞及CHAK细胞三组细胞的增殖能力,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对K562肿瘤细胞株杀伤能力,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型.结果与PBMC和LAK相比,CHAK细胞显示出更强增殖能力和较高的细胞毒活性,且CD16+、CD56+细胞表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CHAK是一类不同与LAK细胞的新型高效杀伤细胞,可能会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LAK细胞/IL-2联合放射免疫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爱民;罗荣城;张军一;廖旺军;张鸣江;蒋丽群

    观察了72例接受不同方法治疗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愈后及γ显像情况,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21例单独应用131I标记的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CL3(简称131I-CL3)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第二组33例接受LAK细胞/IL-2静脉注射治疗;第三组18例接受LAK细胞/IL-2联合131I-CL3肿瘤局部多点注射治疗.发现:(1)LAK细胞/IL-2和131I-CL3联合应用组,肿瘤局部核素标记抗体浓聚大于131I-CL3组.(2)联合应用LAK细胞/IL-2及131I-CL3治疗组的有效率(CR+PR,50%)明显高于131I-CL3治疗组(23.8%)及LAK细胞/IL-2治疗组(12.1%).说明LAK细胞/IL-2联合应用后可增强放免显像及放免治疗的效果.

  • 消炎痛对膀胱癌患者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作者:王志平;陈一戎;秦大山;刘国栋;郑荣梁

    目的研究消炎痛(IM)对膀胱癌患者LAK细胞增殖和抗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计数法观察LAK细胞增殖,以膀胱癌组织标本分离的肿瘤细胞和培养膀胱癌细胞系BIU-87和EJ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48至96小时IM明显增强白细胞介素Ⅱ(IL-2)诱导的LAK细胞增殖,IM处理LAK细胞可增强其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结论这些研究提示IM对IL-2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呈增强调节.

  • 肝动脉灌注LAK细胞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契利宇;金银慧;庞瑞麟

    目的:研究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7例(观察组),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7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及生存期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1年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2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的LAK细胞/白介素Ⅱ与某些化疗药物具有协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LAK细胞/白介素Ⅱ又可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显著改善或重建机体免疫功能,克服化疗栓塞使患者免疫力更加低下的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联合化疗栓塞,是原发性肝癌很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 自体LAK细胞治疗肺癌癌性胸水的护理

    作者:邹艳辉

    恶性肿瘤并发胸水临床上较常见,它约占整个胸腔积液25%,其中肺癌的胸水发生率为28.6%.我院以自体LAK细胞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回输治疗31例晚期肺癌胸腔积液,27例胸水全部吸收,12例随访1年以上,15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治疗过程中护理上注意做好心理护理,胸腔穿刺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用药后的毒副反应.所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除均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无其它副作用;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 肿瘤放免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

    作者:林少欢;祁艳;李爱民;廖旺军

    目的:通过检测2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免疫治疗(放免治疗)前、后LAK细胞活性及其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以及研究这些变化与疗效的关系,以求揭示放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放免治疗的抗肿瘤机理。方法:LAK活性检测采用MTT法;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放免治疗后2周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增多,CD4+/CD8+比值增高,LAK细胞活性增强,IL-2R受体阳性LAK细胞数明显增多,CD8+细胞无明显改变;治疗后显效组外周血CD3+、CD4+细胞、CD4+/CD8+比值、LAK细胞活性及IL-2R受体阳性LAK细胞数明显高于非显效组,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结论:放免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放免治疗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抗肿瘤效果。

  • CD3AK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研究

    作者:黄江波;罗志刚;邹飞燕

    目的探讨CD3AK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征、了解其对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方法采用抗CD3单抗和IL-2共同刺激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出CD3AK细胞,体外动态观察CD3AK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增殖能力,并与LAK细胞进行比较: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用MTT法测定CD3AK、LAK细胞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的杀伤活性.结果(1)CD3AK细胞增殖能力高于LAK细胞;(2)CD3AK细胞为异质细质细胞群,其细胞类型主要是CD8+细胞;(3)在效靶比为10:1及20:1时,培养4d的CD3AK细胞对T24细胞的杀伤率为均高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对T24的杀伤率.结论(1)CD3AK细胞制备简便,增殖能力强,可以为临床提供充足的过继免疫效应细胞;(2)CD3AK细胞是一明显优于LA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对膀胱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CD3AK细胞在膀胱癌过继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 穿心莲内酯与rIL2促进LAK细胞生长及细胞表型变化的研究

    作者:陈牧;孙振华;徐立春

    目的用穿心莲内酯(CXLNZ)和rIL2对LAK细胞进行促增殖及细胞表型研究,结果表明,CXLNZ在少量rIL2的协同下可以明显促进LAK细胞的增殖,呈现1+1>2的生物效应,其在促免疫活性细胞生长方面有类似rIL2作用,50μg/ml效应相当于rIL2000 U/ml的生物效应;经CXLNZ作用的LAK细胞表型(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提示,CXLNZ在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调节细胞平衡,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不失为一新途径.

  • B-NHL患者NK细胞中CD16ζ表达及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的联合抗瘤作用

    作者:史艳侠;张晓实;夏建川;李永强;徐瑞华;韩文杰;张景航;管忠震;姜文奇

    背景与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细胞,肿瘤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活化功能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因此如能逆转NK细胞的CD16ζ链信号转导的功能缺陷,并与单克隆抗体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会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患者是否存在NK细胞的活化障碍,体外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否能完全逆转其活化障碍,并观察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别分离69例B-NHL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将两种PBMC在体外与1 000 U/ml IL-12共同培养制备LA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和LAK细胞中CD16ζ链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Annexin V/PI方法检测利妥昔单抗单药对Raji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进行杀伤活性的检测.结果:在B-NHL组和健康对照组,CD56+细胞表达CD16ζ链的阳性率为(63.3±16.4)%、(97.8±3.1)%(P<0.001),CD16ζ链MFI值分别为1.3±1.3和3.6±1.7(P<0.001).在体外1 000 U/ml的IL-2共培养的LAK细胞中,两组CD16ζ链的阳性率分别为(99.3±4.1)%和(99.7+3.9)%,其MFI值分别为29.2±12.5和31.4±13.8,均无显著性差异(P=0.15和P=0.44).40 μg/ml利妥昔单抗可以完全结合细胞表面CD20抗原,在24 h时才开始出现对Raji细胞的明显的凋亡作用.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在不同的浓度组均明显高于不加利妥昔单抗组(P<0.05).LAK细胞与Herceptin(40 μg/ml)联合的杀伤率与不加Herceptin组相比,在各效靶比浓度梯度均无明显提高(P>0.05).LAK细胞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对Jurket细胞的杀伤率在各效靶比浓度梯度均与不加利妥昔单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NHL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CD16ζ链的表达下调,高剂量的IL-2可以显著增强CD16ζ链的表达,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可增强对Raji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81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