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丙酚、芬太尼辅助颈丛麻醉用于甲亢患者手术

    作者:易洪章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辅助颈丛麻醉的效果.方法:70例择期甲亢病人随机分为Ⅰ组(n=35)单纯颈丛阻滞组和Ⅱ组(n=35)颈丛阻滞后,先静注芬太尼0.05mg,再静注异丙酚0.5mg@kg1,术中以0.1mg@kg1@min1维持麻醉至手术近结束时.结果:Ⅱ组血压、心率均较Ⅰ组明显下降(P<0.01).Ⅱ组镇静效果比Ⅰ组好.两组苏醒时间、呼吸抑制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芬太尼可作为甲亢手术颈丛麻醉的辅助用药,但应注意加强循环和呼吸管理.

  • 喉罩复合颈丛麻醉在基层医院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守华

    目的 评价喉罩复合颈丛麻醉在基层医院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喉罩组(L组),对照组(C组).记录人室后10min(T0),颈从阻滞后10min(T1)、手术分离颈前肌群时(T2)、手术牵拉腺体时(T3)及术毕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中疼痛程度.结果 C组生命体征波动大,麻醉效果不满意.L组生命体征稳定.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喉罩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安全有效,麻醉用药少,血流动力学平稳,保证了良好的手术环境.

  • 颈丛深支一点法阻滞相关结构的研究

    作者:邓兆宏;张正洪;刘靖晶;洪松林;雷泽平

    目的:对颈丛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颈丛神经阻滞人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侧尸体颈部与颈丛神经阻滞人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颈丛深支穿刺进针深度:皮肤至第4颈椎横突距离(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平第4颈椎垂直刺入皮肤)左侧21.0±0.4(18.0-24.0)mm,右侧20.5±0.5(19.0-23.5)mm.获得了与颈丛穿刺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胸膜顶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内侧界距胸骨柄上缘中点,左侧为14.2±0.3(11.0-19.0)mm,右侧为14.5±0.5(10.0-17.0)mm.胸膜顶的外侧界与胸锁关节之间的距离,左侧为55.3±0.6(43.0-70.0)mm,右侧为57.5±0.7(51.5-80.0)mm.胸膜顶的凸点与锁骨之间的距离,左侧为21.6±0.4(11.0-29.0)mm,右侧为26.5±0.5(11.0-39.0)mm.肺尖与颈正中线的距离,左侧为38.4±0.6(31.0-52.0)mm,右侧为38.3±0.9(31.0-50.0)mm.星状神经节多居于第7颈椎横突基部与第1肋颈之间的前方.结论:为颈丛神经阻滞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有才;蒋孟杰;李军利;王宁;刘峰;刘鹏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舒适有效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52例,随机分为含小剂量吗啡的局麻复合液试验组(A组)和不含吗啡的局麻复合液对照组(B组)进行颈丛阻滞麻醉,分别观察作用起效、显效、维持时间和循环变化情况及术中病人反应、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力作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循环系统变化上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加稳定;术中病人对不适刺激的反应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少;试验组可以维持术后切口无痛时间达12~23h.结论:含小剂量吗啡的局麻复合液颈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是一种优良、可靠且具有良好术后镇痛作用的麻醉方法.

  • 罗比卡因中加入芬太尼、氟哌利多在颈丛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万晶宇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择期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18~58岁,ASAⅠ~Ⅱ级,术前检查无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

  • 臂丛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兴蔚

    以往的肩部手术我们只采用臂丛阻滞,通过观察镇痛不全,效果不满意.近年,我们开始对颈-臂丛阻滞进行研究,根据肩区及上肢神经分布特点采取臂丛复合颈丛阻滞,以解决单纯臂丛阻滞在肩区手术中阻滞不全的问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红华;徐立明;庞春典;刘义;胡林;张晓聪

    目的:观察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行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0.375%布比卡因组(单药组,n=40)和0.375%布比卡因加吗啡组(复合组,n=40).观察两组用药后者血压和心率变化,镇痛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平均动脉压较复合组上升更明显.结论: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镇痛阻滞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麻醉安全性高.

  • 颈丛臂丛阻滞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用于肩锁关节手术效果比较

    作者:杨红华;余鸭全

    目的 比较颈丛臂丛阻滞麻醉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用于肩锁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对两组在进行肩锁关节手术时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在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等方面有差异.结论 在肩锁关节手术中颈丛臂丛阻滞麻醉优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

  • 乌拉地尔与倍他乐克治疗颈丛阻滞期间心血管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晓丽;范昕;娄晓凭;汤新

    我们运用乌拉地尔和倍他乐克对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副反应进行处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甲状腺手术行颈丛阻滞麻醉后低血钙致抽搐1例

    作者:杜晨升

    1 病历摘要女,47岁.主因右侧甲状腺瘤,实施甲状腺瘤切除术.术前检查:T 36.7 ℃,P 82 次/min,BP 120/80 mm Hg,基础代谢率6,T3、T4正常,血K+ 4.2 mmol/L,Na+ 143 mmol/L,Cl- 91.5 mmol/L.未测血钙.

  • 开颅术后头皮神经阻滞与切口局麻和颈浅神经丛阻滞3种镇痛方法比较

    作者:张雪萍;任永功

    目的:评价头皮神经阻滞、切口局部浸润麻醉、颈浅神经丛阻滞3种方法用于开颅手术的术后镇痛效应,探讨适合脑外科手术的佳术后镇痛方法.方法:选择60例幕上开颅术的患者,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n=10).②头皮神经阻滞组(n=17).③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n=17).④颈浅神经丛阻滞组(n=16).手术麻醉按常规方法进行.镇痛程序在头皮缝合完毕患者苏醒前进行.并于术后4、8、12、16、、20、24、48h进行疼痛评估.采用10cm视觉评分表法(VAS).局麻药为0.75%罗比卡因.结果:3组的平均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7,2.8±1.9,2.6±1.6vs4.4±2.1,P<0.05).但头皮神经阻滞组的镇痛效应又明显高于其它两组(2.8±1.9,2.6±1.6vs1.6±1.7,P<0.05).从镇痛持续时间上看,头皮神经阻滞组在整个研究时段上的VAS与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于12 h处VAS明显增高(2.8±1.9vs3.9±2.5,P<0.05) .颈浅神经丛阻滞组VAS于20h处有明显差异 (2.6±1.6vs3.8±2.3,P<0.05).结论:头皮神经阻滞组镇痛效应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且镇痛持续时间长,是适合开颅术的一种术后镇痛方法.而其可能是通过一种优先机制在发挥效应.

  • 颈浅丛加C4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体会

    作者:袁晓东

    我科近年用颈浅从加C4横突阻滞完成单纯一侧锁骨骨折手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所配局麻药为0.3%罗哌卡因.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43例,年龄17~65岁,ASA Ⅰ~Ⅱ级.其中14例行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术,29例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为1~3 h,麻醉平均维持时间5h,短3.5h,长为11h.

  • 领式小切口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式探讨

    作者:施友元;林秀安;林曦

    目的 总结低位领式小切口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对68例甲状腺癌患者在原发灶根治的同时施行了低位领式小切口保留颈丛或不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Ⅵ区(76.7%)、Ⅳ区(70.9%)、Ⅲ区(60%)、Ⅱ区(40.2%)、ⅤB区(14.8%)和ⅤA区(3.4%).保留颈丛患者术后无明显耳部感觉异常,所有患者均无下颈部和肩部感觉异常.术后经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临床考虑颈侧区转移(CN1b)或临床未提示颈侧区转移(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没有颈部手术史、放疗史或没有淋巴结明显外侵的首次手术患者,低位领式小切口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以作为替代根治性或改良性颈清扫的一种选择.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颈丛联合臂丛用于锁骨手术中效果的观察

    作者:邹雪霞;廖小卒;张志刚;陈转侨;魏金凤

    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锁骨手术的常用方法[1-4].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大多数医师采用毒性大的布比卡因或者是毒性相对低的高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由于联合阻滞局麻药用量相对较大,产生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风险增加.居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颈丛联合臂丛用于锁骨手术中的效果来探讨相对适宜的局麻药浓度在颈丛联合臂丛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 自体颈丛神经移植修复喉返神经缺损18例报告

    作者:魏松锋;高明;李亦工;郑向前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颈丛神经移植一期或延迟一期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8例声音嘶哑的甲状腺癌患者(包括6例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患者,3例瘢痕包裹及线结缝扎喉返神经的患者及9例喉返神经离断患者)在行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选用术中保留的颈丛神经深支或浅支移植修复喉返神经.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主观评估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3个月至2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16例患者声带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外展运动,2例声带未恢复运动,声带外展运动恢复率为88.9%(16/18).结论 自体颈丛神经移植一期或延迟一期修复喉返神经缺损术式简便易行,能有效地恢复声带外展运动,成功率高.

  • 甲状腺乳头状癌低位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解孝章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低位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颈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在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实施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相比L型切口,低位领式切口术后瘢痕增生较轻,更加美观,患者术后牵拉感不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92.9%);术后患者无耳部、肩部感觉异常(97.6%);颈部淋巴结转移Ⅵ区(81.8%),Ⅳ区(61.0%),Ⅲ区(60.3%), Ⅱ区(41.5%),ⅤB区(8.2%).术后随访6~72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于颈侧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没有ⅤA 区转移或淋巴结明显外侵的首次手术患者,低位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手术选择.

  • 受区带蒂筋膜包绕耳大神经移植治疗面神经缺失性损伤

    作者:蒋立新;张淑芬;于秀娥;焦粤龙

    目的评价带蒂筋膜包绕耳大神经移植治疗面神经缺失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耳源性与外伤性面神经缺失损伤7 例,取带蒂的颞肌筋膜或腮腺咬肌筋膜,在移植的耳大神经下方包绕移植神经和两端吻合口形成管筒,将移植神经首尾颠倒行束膜缝合.结果 4例耳源性面瘫,神经移植术后随访2.0~2.5 年,面神经功能由Ⅳ级3例,Ⅴ级1例,恢复至Ⅲ级3例,Ⅵ级1例;3例外伤性面瘫神经移植术后随访2年,面神经功能由Ⅵ级恢复均达Ⅲ级 .结论受区带蒂筋膜包绕耳大神经移植,提供血运良好的神经修复与再生的生物学环境,促进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 臂丛加颈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姜玉海

    目的:探讨臂丛加颈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入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186例,其中64例手术采用臂丛+颈浅丛麻醉(A组);60例患者采用臂丛麻醉(B组);62例患者采用颈丛麻醉(C组)。采用孙丽娜评分标准评定效果。结果 A组的优良率为96.9%,B组优良率为83.3%,C组优良率为85.5%,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比较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颈丛阻滞麻醉管理简单,操作中未见不良反应,阻滞效果好。

  • 三叉神经-颈反射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迎胜;樊东升;郑菊阳;康德瑄

    三叉神经-颈反射(trigemino-cervical reflex, TCR)又称三叉神经-胸锁乳突肌反射,是刺激一侧三叉神经眶下支后,于双侧轻度收缩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一个短潜伏期反射,包括一个双向的正/负波,与一个短时限的运动单位抑制相对应.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报告该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 锁骨骨折的麻醉体会

    作者:郑世明

    单一臂丛麻醉或颈丛麻醉均不能完全阻滞锁骨区域的神经,在手术过程中会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疼痛.为此.笔者将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取得较好?妹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骨折 颈丛 臂丛 麻醉
142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