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矛盾性失眠患者日间觉醒程度及与相关睡眠指标的关系

    作者:李桃美;任蓉;张烨;雷飞;杜丽娜;唐向东;杨玲慧

    目的:探讨矛盾性失眠患者的日间觉醒程度及与相关睡眠指标的关系。方法对符合DSM-Ⅳ原发性失眠诊断标准的129例患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及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并在次日晨起询问其主观睡眠情况。根据PSG及主观睡眠情况,将受试者分为矛盾性失眠组(55例)和非矛盾性失眠组(74例),运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及日间觉醒程度的差异。结果与非矛盾性失眠组比较,矛盾性失眠组患者睡眠知觉更低[(49.37±22.55)%比(60.86±37.13)%;t=3.91,P<0.01],客观睡眠时间更长(t=-8.25, P<0.01)、快眼动睡眠潜伏期更短(t=3.19, P<0.01)、入睡后觉醒时间更短(t=8.90, P<0.01)、平均睡眠潜伏期更短[(10.97±5.22)min比(12.72±4.52) min;t=2.04, P=0.04];矛盾性失眠组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与快眼动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与睡眠知觉呈负相关(r=0.36, P<0.01;r=-0.30, P<0.05)。结论与非矛盾性失眠患者相比,矛盾性失眠患者客观睡眠质量更好,不存在明显的日间高觉醒,其觉醒水平与睡眠知觉呈负相关。

  • 伴失眠心境恶劣障碍患者记忆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芳;魏启国;王海棠;陈贵海

    目的 探索伴有失眠心境恶劣障碍患者的记忆能力改变. 方法 2013年5~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56例,按枟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枠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将失眠患者分为原发性失眠组(36例)和心境恶劣障碍组(20例),收集患者背景资料,采用九盒迷宫试验检测患者的空间记忆和物体记忆,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25例).采用SPSS17.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 检验, 并采用偏相关分析确定记忆受损的因素. 结果 在总体认知功能正常的前提下,与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记忆自评分明显降低( Z=6.958,P=0.024 ) ,但空间记忆和物体记忆错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境恶劣障碍者的自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Z=4.312, P=0.164) ,但空间工作记忆和物体再认记忆错误分明显增高( Z =6.818,P =0.032;Z =7.518, P =0.012). 与原发性失眠者相比,心境恶劣障碍患者记忆自评分(Z=6.712,P=0.030)和物体再认记忆( Z=6.023,P=0.042)的错误分明显增高. 此外,患者的记忆自评、空间工作记忆和物体再认记忆受抑郁和睡眠的影响,其中前两者更为显著. 结论 伴有失眠心境恶劣障碍患者存在空间工作记忆和物体再认记忆受损,且受不同程度抑郁和睡眠的影响.

  • 老年慢性失眠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作者:刘娟;林玲;蒋晓江

    老年慢性失眠症是老年人为常见的睡眠障碍。老年慢性失眠症多为共病性失眠,常伴发于原发性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及老年相关慢性疾病。由于老年人睡眠结构及睡眠觉醒节律发生改变,使老年慢性失眠症更多表现为早醒及白天片段睡眠。病因治疗是老年慢性失眠症的基础,对失眠症的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相比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老年慢性失眠症治疗更为安全、有效、持久。

  • 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前瞻性记忆研究

    作者:麻小莉;何金彩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对患者前瞻性记忆的损害情况.初步探讨慢性失眠引起前瞻性记忆损害的可能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记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方法,对42例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及40名正常睡眠者进行基于事件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测试.结果 与正常睡眠组[(5.58±0.35)分]比较,慢性原发性失眠组[(3.44±0.40)分]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3,P=0.000);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的回溯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8,P =0.195);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7,P=0.433);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的同溯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76,P=0.437).结论 慢性失眠影响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及同溯成分相对正常.

  • 原发性失眠患者程序性记忆改变

    作者:葛义俊;夏兰;龚亮;陈贵海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的程序性记忆是否损害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类别产生和运动序列任务对36例PI患者及36名对照进行程序性记忆检测,同时用自由词任务检测其陈述性记忆.结果 PI患者的类别产生[7.0(6.0,8.8)与9.0(9.0,11.0),Z=5.537,P<0.01]、运动序列[8.0±3.3与11.5 (8.6,13.8),Z=4.152,P<0.01]和自由词任务的即刻回忆[3.0(2.3,4.0)与6.0(5.0,7.0),Z=6.479,P<0.01]、延时回忆[9.0士2.2与11.0(10.0,12.0),Z=4.747,P<0.01]和延时再认[15.0 (13.0,15.0)与15.0(15.0,15.0),Z=4.637,P<0.01]的正确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按失眠类型分层显示早醒组的运动序列、延时回忆与延时再认正确数均明显低于入睡难和睡眠维持难组.结论 PI患者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均受损,早醒组的记忆损害可能更严重.

  • 伴有抑郁症状原发性失眠患者静息态磁共振脑默认网络评价

    作者:王恩锋;刘立亚;张红菊;张晓琦;窦社伟;郭慧慧;史大鹏;程敬亮;李永丽

    目的 利用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评价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脑默认网络差异及其发生的神经网络机制.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集不伴抑郁症状的单纯PI患者15例,PI伴有轻、中度抑郁症状患者各20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40例,以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为种子点,对比HC与PI伴抑郁症状组间脑默认网络差异;对比PI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各组间脑默认网络差异.分别提取右侧中间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信号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HC组对比,PI伴有抑郁组功能连接增强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左枕中回、顶上小叶、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脑区包括:左侧前扣带回.与单纯PI组相比,PI伴有轻度抑郁症状组功能连接减弱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右侧枕中回/楔前叶、中央后回,无功能连接增强脑区;与伴轻度抑郁症状PI组相比,PI伴有中度抑郁组功能连接增强脑区包括:右侧小脑后叶、中间扣带回、左侧岛叶/额下回、外核、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减弱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中间扣带回信号与HAMD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r=-0.697,P=0.006;r=0.224,P=0.441.结论 PI伴有抑郁症状患者存在脑默认网络异常;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PI患者之间存在脑默认网络差异;海马旁回功能连接与HAMD评分显著负相关,中间扣带回功能连接与HAMD评分相关性不显著,但趋势一致.

  •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多导睡眠图参数对比分析

    作者:孙阳;杨志杰;古雅兰;沈扬;樊东升;吕旌乔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失眠症患者和健康人各100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 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min)延长(失眠症组43.69±11.54,对照组16.01±10.44)、总睡眠时间(min)减少(失眠症组314.65±91.89,对照组446.41±77.81)、睡眠效率降低(失眠症组64.51%±18.59%,对照组91.32%±3.58%)、快眼动睡眠时间(min)减少(失眠症组33.26±15.61,对照组93.21±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症组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情况不一致.结论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检查发现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 腺苷系统对睡眠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重阳;陈贵海;张梅

    已有的证据表明腺苷系统通过抑制促觉醒系统和兴奋促睡眠系统的协同作用而调节睡眠.药理学及遗传学的手段改变腺苷水平、腺苷受体活性均能影响睡眠时间及结构.但是,有关腺苷系统在睡眠障碍患者中是否有改变的研究尚少.为了唤起对腺苷系统的临床睡眠研究的关注,我们就腺苷的一般情况(产生、代谢、外周分布及昼夜节律性)、对睡眠的调节及其机制、腺苷受体对睡眠调节作用的差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文末展望了腺苷系统作为临床治疗失眠新靶点的潜在意义及慢性失眠状态下对腺苷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 重视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临床实践

    作者:张鹏;赵忠新

    重视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临床转化有助于确立标准化的失眠诊疗实践,后者是针对失眠实施精准处置的关键所在.建议在失眠诊疗的临床实践中重视以下问题:第一,避免短期失眠转化为慢性失眠;第二,首选心理治疗或将其作为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主要方法;第三,遵循指南建议实施药物治疗;第四,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 右佐匹克隆治疗适应性失眠患者的有效性及对睡眠结构的影响

    作者:尹贞云;吴惠涓;张琳;彭华;黄流清;王文昭;赵忠新

    目的 使用临床评估量表和多导睡眠检测技术研究镇静催眠药物右佐匹克隆治疗适应性失眠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设计,比较适应性失眠患者使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前后的睡眠结构变化及评估其药物疗效.纳入对象为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障碍门诊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2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36.2岁.患者接受连续3d药物治疗(每次3 mg右佐匹克隆),观察指标为服药前及服药第3天睡眠相关的主观与客观检查(量表评估和多导睡眠图检查),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总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各期时间百分比、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百分比等,并使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ISI)和MMSE评价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和药物对于患者日间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右佐匹克隆能够缩短入睡潜伏期[治疗前( 52.92±11.71) min,治疗后(28.2±10.11)min;t=-4.376,P<0.01]、延长总睡眠时间[治疗前(365.22±30.13) min,治疗后(429.18±26.93)min;t=4.102,P<0.01]、减少觉醒次数[治疗前(5.00±1.92)次,治疗后(2.73±0.91)次;t=-4.592,P<0.01]、提高睡眠效率(治疗前72.69%±6.32%,治疗后82.67%±4.16%;t=3.371,P<0.01)、缩短觉醒时间[治疗前(88.51±17.48) min,治疗后(65.93±21.10) min;t=-5.863,P<0.01]、降低NREM 1期时间百分比(治疗前12.54%±2.10%,治疗后7.30%±2.90%;t=-3.155,P<0.01)、增加慢波睡眠时间百分比(治疗前8.03%±5.37%,治疗后9.31%±5.29%;t=4.228,P<0.01),而对NREM 2期睡眠时间百分比、REM睡眠时间百分比无明显影响.右佐匹克隆能够提高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ISI评分降低,t=-2.551,P<0.05),且服药后对患者次日清晨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MMSE评分未见降低).结论 右佐匹克隆能够正性调节急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对日间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睡眠多导图改变

    作者:詹淑琴;沈扬;王玉平;樊东升;李宁;毛薇;丁岩;张燕;黄朝阳;高飞

    目的 通过睡眠多导图(PSG)客观评价米氮平治疗早期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改善睡眠的疗效.方法 入组25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在进行基线量表评估和PSG监测后开始服药,米氮平起始剂量每天15 mg,3 d后增至每天30 mg,睡前1 h服用;7 d后再次进行量表评估和PSG监测;观察治疗后失眠、焦虑抑郁症状、PSG的变化.结果 25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在米氮平治疗7 d后分别进行量表评分,显示各量表减分值分别为Athens失眠量表(7.92±3.86,t=10.255,P=0.00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80±4.41,t=12.132,P=0.00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6.84±5.57,t=6.137,P=0.000);PSG结果显示治疗总睡眠时间(min)延长(402.46±80.75,t=-2.990,P=0.006)、睡眠觉醒时间(min)缩短(80.38±48.02,t=2.972,P=0.007)、睡眠效率明显提高(76.17%±10.65%,t=-2.750,P=0.011),深睡眠比例显著增加(19.66%±11.43%,t=3.236,P=0.004),而入睡潜伏期和睡眠中清醒次数、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比例及出现次数无差异.结论 单一使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起效快,同时能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觉醒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深睡眠比例等,达到有效改善失眠.

  • 九盒迷宫试验检测慢性失眠者记忆功能

    作者:李志华;陈贵海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对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取55例原发性失眠(PI)患者、119例抑郁伴发失眠(CDI)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九盒迷宫进行客观记忆(空间工作和空间参考记忆、物体工作和物体参考记忆)检测,按0(很差)~4(很好)5个等级让受试者自我评定记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I患者轻度时记忆自评[四分位数间距,记忆自评单位为等级,其他指标均为错误数,3(2,3)与1(1,2)]和重度时空间工作记忆[3(1,5)与6(2.5,11)]差(×2=4.526、3.529,均P<0.01).CDI患者轻度时记忆自评[2(1,2)]和空间工作记忆[6(3,10)]差(×2=5.803、4.155,均P<0.01),重度时物体参考[0.5(0,1)]和空间参考记忆[1.5(1,3)]也变差(×2=2.641、3.955,均P<0.01).结论 PI损害主观记忆,严重时损害空间工作记忆.CDI损害记忆范围更广,包括主观、物体参考、空间参考和空间工作记忆.

  • 慢性失眠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研究

    作者:吕珊;郭珍妮;孙晴晴;朱建楠;张然;王赞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慢性失眠患者60例,其中伴广泛焦虑者54例,同时收集40名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每位受试者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评分及夜间睡眠监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受试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时使用无创血压监测仪实时同步监测受试者的手指血压.将获得的数据通过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得出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相位差及相关函数),比较慢性失眠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的差异.结果 伴广泛焦虑的慢性失眠患者的相位差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89±15.39)°]与[(56.00±12.05)°],提示其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t=3.439,P=0.001).受试者的相位差与HAD量表评分高低并无相关关系.结论 伴有广泛焦虑的慢性失眠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但其受损程度与焦虑、抑郁的程度并无线性相关.

  • 原发性失眠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区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研究

    作者:张红菊;李永丽;张健;王恩峰;张驰;童莉;滕军放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失眠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连接的研究,探讨其认知损害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筛选的原发性失眠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50名.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AVLT)、划销试验评价其词语学习能力和警觉性;利用静息态磁共振扫描观察左、右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连接.结果 原发性失眠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2.00 (1.00,3.00)]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值[13.00 (11.25,15.75)]明显高于对照组[11.00 (9.00,13.00),1.00 (0,2.00),Z=-5.517,Z=-5.525,与P<0.01];数字划销试验工作效率(60.03%±13.95%与66.32%±13.73%,t=2.142,P<0.05)和WHO-UCLA词语学习能力(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11±2.29与11.95±2.42,t=-3.493,P<0.01);原发性失眠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前额背外侧区与右额运动前区连接减弱(-2.610 3 ±0.172 6,t=-3.504,P<0.05),左前额背外侧区与双侧岛叶及右额叶功能连接增强(2.820 4±0.326 5,2.371 7±0.106 6,2.492 6±0.052 8,t=4.032,t=3.340,t=3.037,均P<0.05).结论 原发性失眠患者词语学习能力及数字划销工作效率下降,其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原发性失眠患者认知、情绪损害的机制之一.

  • 药物、认知-行为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失眠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雁鹏;张鹏;储静;庄建华;赵忠新;黄流清;彭华

    目的 研究比较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两者联合对慢性失眠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失眠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纳入64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共分为3组:认知-行为疗法组(n=20),接受睡眠卫生指导、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认知疗法和放松疗法;药物治疗组(n=22),每晚口服酒石酸唑吡坦10mg;联合治疗组(n=22):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每晚口服酒石酸唑吡坦10mg.记录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后按上述分组进行4周的治疗,记录治疗结束即刻及随访第12周的客观监测(多导睡眠图)和主观记录(睡眠日记)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多导睡眠图显示,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增加,入睡潜伏期缩短(P<0.05).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延长总睡眠时间方面,药物治疗组的改善比例高(P<0.05);在缩短入睡潜伏期和减少觉醒时间方面,联合治疗组的改善比例明显(P<0.05);在提高睡眠效率方面,三组的变化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日记的变化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即刻、随访第12周各组总睡眠时间延长,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P<0.05).治疗结束即刻,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比例明显;第12周随访时,认知-行为疗法组在缩短入睡潜伏期和提高睡眠效率方面的改善比例提高,与联合治疗组相当.结论 慢性失眠患者单独使用药物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均可以取得明显的短期疗效,认知-行为疗法的长期效果更显著;联合疗法起效较快,其持续作用的效果与认知-行为疗法相当.

  • 济南战区军人失眠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彭建伟;张鹏;魏静雅;马立云;陈柳青;张金环

    为研究军人的失眠状况,作者在济南战区进行了军人失眠的抽样调查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资料 2004年7月~2005年1月,我们对济南战区所属部队进行了抽样调查,计划调查6 000人.以团(营)建制单位为对象进行随机整群抽样,采用Athens睡眠量表[1]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 褪黑素对中老年人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赵瑛;刘颖;石勇铨;刘志民;彭树勋

    通过给予中老年失眠患者服用不同剂量褪黑素,观察入睡时间、起效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机盲法研究褪黑素对中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褪黑素治疗中老年失眠患者疗效较好,患者服药后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其疗效与剂量有明显关系,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认为,褪黑素治疗中老年失眠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 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半球间镜像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

    作者:李洁;周全;丁建平;梁敏杰;邓雪英;顾基伟;朱慧玲;李跃兴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的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研究原发性失眠(PI)患者两大脑半球间功能连通性.方法 选取21例PI患者(PI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然后行rs-fMRI扫描,采用REST软件来计算PI组和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间的VMHC值,两组间VMHC值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终获得VMHC值有统计差异的统计结果图.VMHC值与PSQI评分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PI组与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名图像不合格,终分别纳入18例患者和19名志愿者.与对照组比较,PI组额中回、额上回、眶额回、海马、丘脑、岛叶及枕叶部分脑区(楔叶、舌回)VMHC显著减低(体素大小为1 269~7 425mm3,t值为-4.47-2.74,P值均<0.05,Alphasim校正),其中双侧眶额回之间VMHC(0.324±0.247)与PSQI得分(10.1±1.7)呈显著负相关(r=-0.69,P<0.01),其余存在显著改变的VMHC区域相关系数值与PSQI得分均无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 PI患者在静息态下存在两大脑半球间的功能连接异常.两半球间的VMHC可能作为病理生理学上评估PI患者神经失连接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

  • 原发性失眠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MRI的局部一致性研究

    作者:魏歆;李传明;周振华;王健

    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PI)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静息态fMRI(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改变。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集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PI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1例(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25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受试者睡眠情况及整体认知情况进行评估,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神经心理学评分的差异。采用rs?fMRI分析受试者全脑静息态的ReHo,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与神经心理学评分进行线性偏相关分析(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作为协变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PSQI评分显著增高,MoCA、MMSE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伴认知障碍患者组左侧颞叶中回(体素54个, t=3.14)、下回(体素76个,t=4.80),右侧颞叶下回(体素84个,t=4.30),左侧边缘叶海马旁回(体素301个,t=4.44)ReHo值增高(P值均<0.05);左侧颞叶上回(体素79个,t=-3.38),右侧颞叶梭状回(体素50个,t=-3.17)和颞上回(体素238个,t=-5.34),左侧额叶额下回(体素56个,t=-3.98),右侧边缘叶前扣带回(体素233个,t=-3.91),左侧顶叶角回(体素67个,t=-3.27)和顶上小叶(体素65个,t=-3.45)ReHo值减低(P值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左侧海马旁回局部ReHo值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0.771,P<0.01),右侧前扣带回ReHo值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649,P<0.01)、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55,P<0.05)。结论 PI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多处脑区ReHo改变,右侧扣带回的ReHo下降能反映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左侧海马旁回的ReHo升高可能与睡眠障碍脑功能代偿有关。

  • 护航直升机飞行人员长期驻舰睡眠变化特点及保障对策

    作者:朱伟;余浩;沈俊;张慧;韩先伦;汪家春

    目的 通过开展护航直升机飞行人员不同驻舰阶段和环境下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长期驻舰对飞行人员睡眠质量的影响并探讨航卫保障对策. 方法 采用睡眠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lleep,SRSS),调查47名护航直升机飞行人员(护卫舰飞行人员10人,登陆舰飞行人员17人,岸基飞行人员20人)不同驻舰时间、不同驻舰环境下的SRSS总评分及各睡眠因子评分,并分别与岸基飞行人员和全国常模比较,分析驻舰飞行人员长期驻舰的睡眠变化特点. 结果 在驻舰7d及78 d时,驻舰飞行人员SRSS总评分分别为22.27±4.40和21.56±4.40;均明显高于岸基飞行人员(P<0.01).驻舰78 d飞行人员10个睡眠因子评分与岸基飞行人员比较,除早醒、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3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7项均明显高于岸基飞行人员(P<0.05,P<0.01);睡眠时间因子评分为2.63±0.56,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 结论 长期驻舰对护航直升机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有明显影响,驻舰航卫保障应关注飞行人员的睡眠问题,重视日常观察和飞行前体检把关.同时应尽早建立军事飞行人员睡眠状况常模,以求更科学有效地进行睡眠质量评价.

310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