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血流的关系

    作者:郭永芳;许文亮;王旭;邵一兵;惠波

    目的:观察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L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C)等的变化及其与冠脉血流的关系.方法:选择179例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STEMI组),入院时测定MPV、LC、NC和血生化等指标,阅读冠脉影像资料,评估梗死相关动脉行PPCI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计算梗死相关动脉行PPCI后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同期冠脉造影等确诊的10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稳定型心绞痛组).另外,根据PPCI前梗死相关动脉是否有自发性开通,将STEMI组分为PPCI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自发性开通亚组(50例)和无自发性开通亚组(129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行PPCI后的冠脉血流,将STEMI组分为TIMI 3级亚组(148例)和未达TIMI 3级亚组(31例).结果: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STEMI组MPV、LC和NC显著升高(均P<0.01),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P<0.05).STEMI组内各亚组间比较显示,与行PPCI前梗死相关动脉自发性开通亚组比较,无自发性开通亚组MPV、LC和NC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均P<0.05);与行PPCI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达TIMI 3级亚组比较,未达TIMI 3级亚组LC、NC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升高(均P<0.05),MPV亦明显升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和NC是梗死相关动脉行PPCI后CTF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TEMI患者MPV、LC和NC显著增加,MPV、LC和NC与梗死相关动脉行PPCI前后血流的受损程度有密切关系.

  • 通过血小板3项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观察

    作者:余士银;车定琴

    目的:测定血小板3项参数,观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关系.方法:按常规方法对SLE患者和对照者进行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这3项参数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3项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PLT和MPV呈负相关,还发现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即治愈组血小板3项参数基本正常,未治愈组血小板参数与入院时结果变化不大.结论:血小板3项参数的改变可观察病情的疗效.

  • 血常规相关指标对突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思林;周文胜;胡仿玲;梁红星;江红群;余杰情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变化与听力下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172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听阈曲线类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突聋患者间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分布特征.结果 低频型、平坦型、高频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血浆MPV、NLR值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1);治疗有效组MPV、NLR明显低于无效组(P<0.01);突聋患者的预后与入院24小时内MPV、NLR负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正相关;NLR和MPV判断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和85.5%、58.4%和86.7%.结论 突聋患者MPV、NLR与听阈曲线类型和预后有关,入院24时内中NLR可能对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外周血细胞参数与冠状动脉扩张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丹;刘茂

    冠状动脉扩张症(CAE)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解剖学异常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CA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参与了CAE的发生和发展.某些炎症因子如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和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等外周血常规参数与CAE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外周血细胞参数与CAE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小板检测的相关性

    作者:梁琦;雷新军;薛小临;李红兵;范力宏;黄欣;袁祖贻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小板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人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且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为AMI组,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共纳入患者122例,其中男性88人,女性34人.AMI组77人,UA组患者45人.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血生化指标包括:HbA1c、血糖、LDL-C、HDL-C、TG、LPA、CREA、UA、hsCRP、BNP、CKMB、cTNI、D-Dimer.心功能检测指标为EF(%).甲状腺功能指标:TT3,TT4,FT3,FT4,TSH.依据患者血清FT3水平四分位数二次分组,比较组间血小板相关检测结果:PLT、MPV、PDW、P-LCR,hsCRP、D-Dimer的差异情况.分析FT3与MPV的相关性.结果:UA组和AMI组之间,hsCRP、BNP、CKMB、CTNI、D-Dimer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FT3、FT4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TSH、TT3、TT4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以FT3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中,越低的FT3,会有越高的MPV,hsCRP和D-Dimer.结论:AMI组伴有明显的FT3,TT3的降低,且AMI组FT3与TT3有良好的相关性,越低的FT3会有越高的MPV,hsCRP和D-Dimer.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低的FT3可以预测患者的临床风险的增加.

  • 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志彬;唐长华;吴建红;朱清静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观察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94例.其中男73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43±10.60,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排出其他型肝炎及其他因素所致肝硬化,按照肝功能Chilel分级A级29例,B级42例,C级23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2.8947±7.2257.然后将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液进行检测,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LT和MPV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并且降低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一致.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且肝功能损害可能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中的应用

    作者:范玲玲

    目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在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健康孕妇和6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使用SYSMEX KX-21进行常规操作.结果:健康孕妇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中数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妊娠中期时,MVP值开始升高,和健康孕妇同期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晚期妊娠时,MPV值达到高,和健康孕妇同期相比剧痛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孕妇的MVP值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MPV值比较,早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中,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参数值明显升高,特别是在晚期妊娠时表现尤为明显.

  •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关系及二者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巩洁;任晖;高天林;王蕊;郭雄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SUA)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对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488例.检测并记录患者入院时SUA和MPV.随访5年,收集并记录患者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SUA、MPV中位数分别为298.00 μmol/L、11.05 f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UA与MPV、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01;r=0.321,P=0.015;r=0.412,P=0.027;r=0.215,P<0.001).将冠心病患者MPV影响因素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与MPV仍然独立相关(r=0.265,P=0.0137).5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169例.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A、MPV均为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SUA:HR 1.69,95%CI 1.12~2.25,P=0.033;MPV:HR 1.19,95%CI 1.15~ 1.23,P=0.013).结论 SUA和MPV呈独立正相关;SUA和MPV均可准确预测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慧;李海剑;高传玉;李玉东;毛绍芬;陶雅非;任东升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相关指标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6例,采用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98)和侧支循环良好组(n=68).红细胞分布宽度值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值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侧支循环不良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18.20%±1.83%比13.17%±0.84%),平均血小板体积值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8.16±1.22 fl比11.31±1.34 f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酸激酶同工酶、低水平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和无梗死前心绞痛与不良侧支循环密切相关.结论 高红细胞分布宽度、低水平的平均血小板体积、高肌酸激酶同工酶、无梗死前心绞痛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相关性分析

    作者:艾力;赵宇新;曾玲丽;叶勇;谢国辉;倪金波;李康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l 9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汉族患者,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采用Syntax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不同组间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SYNTAX评分与MPV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8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可能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 NLR、RDW、MPV在乳腺癌疗效跟踪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汪更胜;熊平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乳腺癌临床诊断、疗效跟踪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手术治疗的672例乳腺癌患者的血常规参数,收集其首次住院(手术前)、手术后、化疗前、化疗后、半年后复查不同时间血液,并采集了1 730名女性健康正常人的血液(正常组),利用SIMENS ADVIA 212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和健康正常人的NLR、MPV、RDW等指标.结合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各项指标,分析其与NLR、MPV、RDW的相关性. 结果 ①不同病理学参数比较,MPV在年龄大于45岁组中较大(P <0.05);NLR在不同的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和经典的T分期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在手术后复发和经典N分期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免疫组化结果中,ER阴性组NLR和MPV均低于阳性组(P<0.05);Her-2阳性组NLR高于阴性或表达不详组(P<0.05).③正常组NLR明显低于乳腺癌术前组(P<0.01),而RDW则明显高于乳腺癌术前组(P<0.01).④NLR和MPV在手术前后、化疗前后和总治疗前后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DW在手术和总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和P<0.01). 结论 NLR、MPV、RDW可作为乳腺癌临床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特别是这三个指标联用可用于乳腺癌手术和化疗效果的判断,有利于临床疗效跟踪.

  •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的价值评价

    作者:姚瑶;屠妍;芦起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败血症的315例新生儿分为血培养阳性组(n=207)和临床诊断组(n=108),另选取同期住院的132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变化,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组和临床诊断组患儿的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CRP的佳诊断截点为8.5?mg/L时,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92.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佳诊断截点为0.53时,敏感度为64.4%,特异度为83.3%;MPV的佳诊断截点为11.4?fL时,敏感度为40.5%,特异度为88.4%。结论 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较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高;监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廖晓梅;朱乐攀;袁红霞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8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伴转移者PLT和PCF高于无转移者(P<0.01),而PDW和MPV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增高,提示血小板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参数可作为恶性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梁春杰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3例KD急性期患儿的外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动态变化值.结果PLT升高,第2,3周高,第4周开始下降(F=18.20,P<0.01).MPV和P-LCR第1周大,其后迅速变小(F分别为17.90,26.04,P<0.01),PDW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8,P>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异常患儿的高PLT,MPV和p-LCR值较冠状动脉未发现异常的高(t分别为2.28,2.59,2.25,P<0.05).结论血小板参与KD的发病过程,在KD的全身血管炎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动态观察PLT,MPV和P-LCR,对于KD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值

    作者:邱蔚;王文华

    本文通过对9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进行检测,探讨其在Ⅱ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中的作用,并观察阿斯匹林对其影响.

  •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谢卫民;周旭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测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PLT明显减少,MPV明显增大;脑出血组MPV、PLT均减少.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PDW、PLT、MPV及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周仁伟;刘鹏军

    目的 考察血小板分布密度(PDW)、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67)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54).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分析PDW、PLT、MPV和BISAP评分对AP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MAP组相比,SAP组的PDW、MPV和BISAP评分均显著提高,而PLT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结果显示PDW、PLT、MPV和BISAP评分是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独立因素和预测因子(P<0.05).结论 PDW、PLT、MPV及BISAP评分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

  •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预测价值

    作者:赖永坤;吕伟标;李锦荣;周远青

    目的 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析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1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99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C、LDL-C、hs-CRP、MPV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s-CRP与MPV呈正相关(r=0.306,P<0.05).Hs-CRP与MPV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s-CRP预测冠心病的佳截点为3.83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0.887~0.934,P<0.05),特异性为82.91%,敏感度为84.29%;MPV在预测冠心病的佳截点为9.37 fL,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0.706~0.790,P<0.05),特异性为81.41%,敏感度为54.50%.结论 检测hs-CRP、MPV是预测冠心病简单、实用的方法,hs-CRP对冠心病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MPV高.

  • 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对临床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

    作者:林幼萍;陈怿;陈玉兰;冯茹

    目的:观察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计数(P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动态观察40例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PC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将各参数MPV、PDW、P-LCR与APACHEⅡ评分、P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V、PDW和P-LCR值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系数分别为0.455,0.468,0.535,P<0.01);MPV、PDW和P-LCR值与PC之间呈负相关(Pearson系数分别为-0.533,-0.550,-0.638,P< 0.01);PC于观察的第4d降至低值,第7d开始恢复(P<0.05),而MPV、PDW和P-LCR在观察的第4d升至高值,但在第6d开始下降(P<0.05),MPV、PDW和P-LCR变化均早于PC的变化.结论:动态监测MPV、PDW、P-LCR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C恢复具有良好的预判价值,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情观察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吴天源;李韶南;罗义;吕磊;刘建峰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相关性,并评价C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ACS患者21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口服,75 mg/d维持.入院时及服用氯吡格雷5 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聚集率≤10%定义为CR.将患者分为CR和非CR(NCR)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PV、血清学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MPV与CR的相关性.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MPV在CR组显著高于N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0.6)fl vs.(7.2±0.8)fl,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PV是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MPV预测CR的ROC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95%CI:0.728~0.924,P<0.05);当MPV=8.6 fl时,MPV预测C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佳,分别为81.68%和79.62%.PCI治疗后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CR组显著高于N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 vs. 1.4% ,P<0.05).结论 MPV升高与ACS患者CR的发生存在相关性;ACS患者发生CR增加PCI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影响ACS患者的临床预后.

380 条记录 14/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