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损害危险因素与老年人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田海军;黄怡丹;许丹;胡晨;张松;徐冬

    目的 探讨血管损害危险因素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PV)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解放军第161医院就诊或体检的军队离退休人员BPH患者366例,根据前列腺体积分为PV≤40 ml组(156例)与PV>40 ml组(210例),比较两组各血管损害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血小板参数与前列腺体积的关系;进一步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PV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变量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PV呈剂量-反应关系(P=0.0156);随着年龄的增大,PV增大的风险越高(Ptrend<0.05),≥80岁人群PV增大的风险是<60岁人群的5.088倍(P<0.01);肥胖(BMI≥28 kg/m2)组是BMI正常(BMI<24 kg/m2)组的2.694倍(P=0.03);PDW≥15.90 fL人群是参考组(PDW<15.60 fL)的2.109倍(P=0.021).结论 年龄、肥胖和高水平的PDW是老年PV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应用

    作者:谈晓梅;朱旭明;樊浩翔

    目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近来发现PDW在冠心病、脑梗、认知障碍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昭;周月宏;王俊平;姜殿军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即PLT、MPV、PDW和PCT,采用t检验比较脑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脑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LT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PLT降低,MPV、PDW升高,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血小板分布宽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陶丽新;张莹;陈帆;罗燕;杨昆;刘相佟;郭晋;郭秀花

    目的 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肥胖、血压、血糖、血脂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北京市小汤山医院2012年的28 057例体检者,年龄(45.61士13.91)岁,其中男性17 268例,年龄(46.81±14.01)岁,女性10 789例,年龄(43.68±13.52)岁.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PDW与MS相关组分之间的关联性,并将研究对象按照PDW四分位数法分为4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W对MS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MS组人群的PDW (12.99±1.84)%高于未患MS组人群(12.83±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earson两变量相关分析和控制了年龄及性别后的偏相关分析中,PDW与MS组分中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均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后,PDW的升高与MS发病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PDW与MS及其组分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MS的一个危险因素,为M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提供依据.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毛齐学;谢娟;刘淑香;刘大鹏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较多,并存在异质性,但其主要机制包括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有效地鉴别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研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预后,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动态观察临床意义

    作者:姜海华;张胜利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与病情及梗塞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深圳迈瑞BS-55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95例脑梗塞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静脉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结果: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外周血PLT较对照组降低(P<0.01),MPV、PDW较对照组增高(P<0.01),并且脑梗死面积越大,患者PLT越低,MPV及PDW越高。结论:动态观察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有助于临床观察脑梗塞患者病情,预测梗死范围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血小板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韩良富;卞晓洁;潘赟;陆士奇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动态演变,以及它们对急性心肌梗死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12例AMI患者,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以及低PDW组、高PDW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收集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第2天及第7天的血小板体积指标,分析其动态演变;GRACE风险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年内病死率和1年内死亡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风险;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MPV、PDW与GRACE预测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发病年轻化(P =0.005),高血脂、吸烟者比例更高(P<0.01),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更大(P=0.014).高PDW组的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比例更高(P<0.01;P=0.026),KillipⅣ级患者更多(P<0.01).PDW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年内病死率和1年内死亡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显著相关(r =0.69,P<0.01;r=0.68,P<0.01;r=0.70,P<0.01);MPV与患者1年内病死率相关(r =0.30,P=0.02).结论 PDW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相关,能够预测住院期间死亡、1年内死亡及再梗风险,辅助风险分层,有助于高危患者的筛选,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更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整体预后.

  • 高原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玲;张伟;方理超;何五建;乔世刚;徐府奇

    目的 通过对高原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小板参数差异的分析,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在A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测定AMI患者发病24 h内的血小板参数,根据所得结果分析AMI患者PDW和MPV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冠脉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短期预后评估,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检验PDW、MPV及GRACE评分对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原地区AMI患者发病时PDW及MP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PDW=0.039,PMPV=0.038);PDW及MPV水平随GRACE评分增加而增加;PDW及MPV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rPDW=0.305,P=0.009;rMPv=0.263,P=0.025),PDW、MPV、GRACE评分的AUC分别为0.827、0.813、0.865,佳截断点分别为16.3%、13.1 fl、145分.结论 PDW及MPV对判断高原地区AMI病情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对短期不良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血小板对TLR4表达及活化在脂多糖诱发小鼠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

    作者:王兵;王勇强;邵蕾;曹书华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诱发小鼠血小板减少中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对Toll样受体4 (TLR4)的表达的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对其影响.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ICR小鼠87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健康对照(C)组、模型(M)组(3,6,12,24,48,72 h时点)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P)组.M组尾静脉注射LPS 8 mg/kg后分别于相应时点取血,NEP组注射LPS 24 h前予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注射LPS24h后取血.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 L)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TLR4阳性表达率.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尾静脉注射LPS3h后小鼠PC(×109 L-1)下降30%[(719.8±135.9) vs.(1013.1±136.6,P<0.01],24h内达谷值[(374.7±115.1) vs.(1013.1±136.6),P<0.01];MPV和PDW 12~48 h较C组增大(P<0.01);LPS攻击后6~24h血浆TNF-α,M-CSF,sCD40L显著升高(与C组比较P <0.01),PC与血浆M-CSF(r=-0.746,P<0.01),sCD40L(r=-0.573,P< 0.001)水平负相关;LPS刺激6h后血小板TLR4阳性表达(%)较C组增加[ (50.37±3.20) vs.(45.76±2.49) P<0.01];NEP组血小板TLR4表达率(%)低于M组同时点[ (48.32±2.17) vs.(55.69±3.95,P<0.01].结论 以sCD40L及M-CSF升高为代表的血小板过度活化与血小板TLR4表达中性粒细胞依赖性上调共同参与脂多糖诱发小鼠血小板减少.

  • 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长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中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并发有血管性疾病的32例糖尿病患者和43例无血管性疾病患者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58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的PCT,MPV,PDW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LT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血小板4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用于观察病情的变化,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8例AM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和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756.0±320.0、95.0±35.0、14.0±2.3、17.0±4.0;125.0±106.0、225.0±47.0、10.8±2.1、12.0±3.0,AMI组的D-二聚体、MPV、PDW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LT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D-二聚体与血小板数量及体积改变与AM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意义

    作者:史玉水;刘桅;罗曼;靖杰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latelet,PLT)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43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3例和正常对照者85例,采用库尔特HMX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受检者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MPV、PDW水平均升高,PLT水平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梗死面积越大,PLT、MPV、PDW水平越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LT参数的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牛倩;李亚菲;丁彬;陈姣;粟军

    目的 通过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指标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择5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及49例健康对照者,采用Sysmex 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检测结果及各参数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阑尾炎患者组WBC及PLT明显升高,而MPV和PDW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V与PDW(r=0.974,P< 0.01),以及PLT与WBC(r=0.451,P< 0.01)均呈正相关关系,PLT分别与MPV和PDW(r=-0.610,r=-0.621,P均<0.01),WBC分别与PDW和MPV (r=-0.335,r=-0.364,P均<0.05)均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儿外周血存在PLT增高、而MPV和PDW降低的血小板模式,用这些参数联合其他炎性指标建立诊断模型可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较大的实验室诊断价值.

  • 善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影响

    作者:黄坚;陆士奇;陈建荣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变化特点及善宁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MAP与SAP患者入院及用善宁治疗1 wk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入院时MAp患者血小板参数无变化,治疗1 wk后pLT无显著性升高,MPV、PDW明显增高(10.88±2.40vs 10.11±1.66,p<0.05;17.98±4.41vs16.62±1.38,P<0.05);SAP组入院时PLT明显降低(161.61±68.30vs191.60±31.98,P<0.05),MPV、pDW明显增高(11.82±2.33 vs 9.81±0.79,P<0.01;19.33±7.07vs16.36±0.51,P<0.05),1 wk后PLT增高(251.61±84.07vs 161.61±68.30,P<0.01),MPV、PDW变化不明显(P>0.05):SAP经治疗1 wk后善宁组较一般治疗组PLT增高更为显著(57.81±68.24vs 112.53±89.31,P<0.05),MPV、PDW下降明显(1.29±2.79vs-0.17±2.04,P<0.01;2.75±8.81 vs-0.89±3.44,P<0.01).结论:MAP与SAP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明显不同,可反映不同病情程度;善宁治疗可使SAP患者PLT增多,MPV、PDW下降,降低血小板活性,从而改善微循环,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傅明洁;秦政;胡成平;陈密;郭子健;刘妍;赵迎新;周玉杰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支架内再狭窄(ISR)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5 232例,对其进行3年的随访,其中438例在我院完成了第二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基线资料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分位分组,应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预测ISR事件的佳PDW值,并作为高PDW的定义标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W对发生ISR风险的影响.结果:438例患者中59例发生ISR,发生率13.5%.PDW高四分位组(定义为PDW≥13.65fL)患者ISR发生风险显著高于低四分位组,线性相关分析发现PDW与ISR密切相关(r=0.647,95% CI:0.535 ~0.750,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W每升高1个单位,ISR发生风险增加约30%(OR=1.289,95% CI:1.110 ~1.498,P=0.001),高PDW患者ISR发生风险是低PDW的4倍(OR=4.241,95% CI:1.879 ~9.572,P=0.001).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发生ISR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预测冠状动脉ISR的指标之一.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作者:陈亚磊;张东凤;左惠娟;吕树铮;宋现涛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病12小时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9例.根据入院后血常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分为两组:组Ⅰ(PDW< 15%,n=601)和组Ⅱ(PDW≥15%,n=208),记录两组的基本资料、血液检验结果及造影情况,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2±24)个月,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26例.两组在出现症状至PCI所需时间、LDL-C、HDL-C及血小板总数(P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随访总MACE发生率(18% vs.28.4%,P=0.001)及心绞痛发生率(11%vs.16.8%,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源性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经调整年龄、高血压史、PDW、LDL-C、HDL-C及症状至PCI时间及出院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等因素之后,PDW可能是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术后远期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8,95%CI:1.021~1.145,P=0.008).结论:PDW值增大可能是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远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 血小板容积与先天性心脏病改良BT管道闭塞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雅娉;朱耀斌;杨尧;范祥明;苏俊武;刘迎龙

    目的: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反应血小板激活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评价MPV和PDW在改良Blalock-Taussing (BT)管道闭塞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对比分析388例改良BT术患儿,包括闭塞组(OBS) 11例和非闭塞组(N-OBS) 377例,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血小板计数(PC)、MPV、PDW差异.对BT管道直径、PC、MPV、PDW进行危险分层,使用Logistic回归评价BT管道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OBS组与N-OBS组间P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 ±28.4)vs.(198 ±69.1)×109/L,P>0.05];OBS组与对照组相比,MPV和PDW都明显增高[(8±3.2)vs.(15 ±6.8)fL,(15±2.1)vs.(20±6.4)%,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与5mm管道相比,4mm管道不增加闭塞风险(OR=1.1,95% CI:0.82~1.43,P>0.05);PC值不影响BT管道闭塞(P>0.05).MPV异常增高时,管道闭塞风险明显增加(OR =2.1,95%CI:1.47~2.49,P<0.05);PDW异常增高时,管道闭塞风险明显增加(OR =2.4,95% CI:1.71 ~3.87,P<0.05).结论:MPV和PDW增高是影响改良BT术后管道闭塞的重要因素.

  • 肝硬化患者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修石;冷小艳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网织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硬化的1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Child-Pugh A级65例,Child-Pugh B级56例,Child-Pugh C级41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流水线检测所有受检者的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血小板(platelet,PLT)及其参数。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P和PT值显著降低,未成熟网织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mean platelet volume,MPV)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②按Child-Pugh标准分级显示:随Child-Pugh分级的递增,IPF、MPV、PDW和P-LCR值逐渐升高,PLT和RP值则逐渐降低,且3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为0.001)。结论网织血小板(RP、IPF)和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程度,可判断和评估肝硬化实质损害程度及病情,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与血小板参数关系的研究

    作者:颜勇华;刘辉文;金铃;谭万寿;周斌;李振兴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情况. 方法 171例T2DM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重度病变(ABI<0.4,A)组18例,轻度病变(0.4≤ABI≤0.9,B)组80例,以及正常对照(0.9<ABI<1.3,C)组73例,比较3组间BMI、HbA1 c、TC、TG、LDLC、HDL-C、血小板计数、MPV、PDW. 结果 A、B组MPV分别为(13.69±0.57)、(11.22±1.42),高于C组(9.87±1.62)(P<0.05),A组高于B组(F=23.96,P<0.05).A、B组PDW分别为(17.14±1.76)、(16.40±3.18),与C组(23.76±2.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P=0.83);A、B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2.12±12.11)、(179.67±15.99),与C组(177.54±1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79). 结论 随着PAD的加重,T2DM患者MPV水平升高.

  •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房颤的关系

    作者:程小兵;罗娟娟;陈燕;潘文博;钟万生;陈东;刘圣好;丁汝跃;盛春梅;梁有峰;樊宗成;陈清理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以及其与房颤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9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纳入房颤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4~82(67.2±12.1)岁;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82(65.2±10.2)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PDW,ELISA测定hs-CRP,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性别比、年龄、合并疾病比例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组RDW、PDW、hs-CRP以及LA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W(OR=1.070,95%CI:1.015~1.121)、PDW(OR=1.050,95%CI:1.019~1.082)、LAD(OR=1.064,95%CI:1.021~1.098)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CRP、RDW和PDW在房颤患者中均升高,且为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

179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