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食品真菌影响因素的探讨

    作者:李凤琴;吴多加;武淑真;李玉伟

    目的 探讨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真菌的影响以及该法鉴别产毒和非产毒真菌的可能性.方法 (1)实验模式菌株红曲茵分别接种于查氏酵母提取粉琼脂培养基(CYA)和麦芽提取粉琼脂培养基(MEA),曲霉属分别接种于CYA、查氏琼脂培养基(C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麦芽汁琼脂培养基(MA),青霉属分别接种于CA、CYA和MA培养基,镰孢菌属分别接种于CA、MA和PDA培养基,培养10 d(红曲茵)和7 d后进行MALDI-TOF-MS分析;(2)模式菌株寄生曲霉接种于PDA培养基,在培养5、7、10和14 d时进行MALDI-TOF-MS分析;(3)产毒和非产毒(或低产毒)红曲茵和黄曲霉分别接种于MEA和PDA培养基,培养7 d后进行MALDI-TOF-MS分析.结果 CYA、PDA、CA和MA分别是红曲菌、曲霉属黄绿组和镰孢茵属、曲霉属黑色组、青霉属进行MALDI-TOF-MS分析的适培养基;真菌进行MALDI-TOF-MS分析的佳培养时间为7 d;从MALDI-TOF-MS质谱图上尚不能区分红曲菌高产毒株和低产毒株;黄曲霉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的质谱图各异.结论 MALDI-TOF-MS进行真菌鉴定时必须对培养基、培养时间进行标化.

  • 原核表达的PD-1与PD-L1融合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作者:沈立萍;许龙;李建东;陈斯勇;郭瑜;邱丰;毕胜利

    目的 分析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和PD-L1融合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PD-1蛋白经过预浓缩后,用氨耦联的原理固定于CM5芯片表面,用HBS-EP缓冲液梯度稀释PD-L1蛋白,以20μl/min流速注射到耦联PD-1的传感芯片通道上,结合3 min,解离15 min;观察两者结合情况并用BIA Evaluation软件4进行分析.结果 PD-1在缓冲液的pH值为4.5、浓度为40μg/ml的状态下能稳定耦联于CM5芯片表面,RU值约为3300;稀释度为200 mmol/ml的PD-L1与PD-1能较好地结合,RU值为150,亲和常数为K_D=3.5×10~(-6).结论 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与PD-L1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 利用生物条形码技术对相思子毒素进行微量检测

    作者:张立营;冯玉奎;孙英姿;孙宇;高波

    目的 建立相思子毒素的高灵敏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相思子毒素的多抗及特异DNA链标记的金纳米颗粒NP探针和相思子毒素单抗标记的磁性微球MMP探针,形成MMP-相思子毒素-NP三明治复合物后再利用去杂交将NP探针上标记的DNA链释放出来,通过PCR方法或芯片检测方法鉴定这些释放的DNA链就可确定相思子毒素的存在.结果 建立了相思子毒素的生物条形码检测体系,检测灵敏度可达1 fg/ml.和临床上常规的检测方法相比,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常规ELISA的106倍.结论 本资料为发展高灵敏度的相思子毒素的生物条形码检测试剂盒鉴定了基础.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宽宿主谱噬菌体vB_AbaP_PD-AB9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刘一力;郭晓奎;石毅;汤瑾;陈斌;刘芳芳;范惠清;严育忠;徐英

    目的:探讨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出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宽宿主谱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上海多家医院检验科收集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法从这些医院收集的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对宽宿主谱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包括电镜形态的观察,温度、pH稳定性及佳MOI(感染复数)的测定,吸附性曲线、一步生长曲线和感染曲线的绘制,以及噬菌体基因组DNA的序列测定。结果分离出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宽宿主谱噬菌体vB_AbaP_PD-AB9(PD-AB9),电镜形态属短尾噬菌体科。 PD-AB9在4℃~50℃、pH 4~11范围保持稳定,其佳MOI为0.001。吸附试验中,5 min内PD-AB9吸附率达95%以上。 PD-AB9潜伏期为4 min,爆发量为213。 PD-AB9能明显抑制宿主菌的生长,且高MOI组( MOI=1,0.1,0.01)比低MOI组( MOI=0.001,0.0001)作用更快。 PD-AB9基因组为40938 bp大小的线性双链DNA,GC含量39.34%。结论 PD-AB9温度稳定性好、pH耐受范围广、吸附极快、潜伏期短、爆发量大、感染后迅速明显抑制宿主菌生长,有望作为新型抗菌制剂控制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基因组生物学信息尚待进一步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296-300)

  • 以噻吩二羧酸肼实验结果作为鉴定牛分枝杆菌依据的可靠性研究

    作者:姜广路;梁倩;付育红;董玲玲;赵雁林;黄海荣

    目的 评估以噻吩二羧酸肼(TCH)实验结果作为鉴定牛分枝杆菌主要依据的可靠性.方法 使用对硝基苯甲酸和TCH培养基对4069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将对MTB复合群中对5 mg/L的TCH敏感菌株再次接种至含2 mg/L的TCH罗氏培养基中进行敏感度测试,同时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和多位点PCR技术对TCH敏感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4069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有3929株属于MTB复合群菌株,3929株中对5 mg/L的TCH实验敏感菌株为245株,245株中对2mg/L TCH仍敏感的菌株为20株,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和多位点PCR技术鉴定出245株分离株中仅有1株为牛分枝杆菌.结论 TCH实验浓度不论是5 mg/L还是2 mg/L,均难以成为鉴定牛分枝杆菌的可靠依据.

  • 焦磷酸测序技术快速鉴定体液病原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任绪义;林洁;虞闰六;章静;吕江峰

    目的 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鉴定临床体液样本病原菌的方法学体系,评价其作为病原菌检测方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柱式抽提试剂盒抽提205份体液样本中病原菌基因组DNA,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目标序列,通用引物扩增高变区片段,以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扩增子序列分析并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和病原菌种属鉴定.同时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生化方法进行病原菌检测鉴定,并以此为金标准,采用SPSS 11.0软件计算焦磷酸测序法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5%( 81/205),其中71例为单一病原菌感染,10例为双重混合感染;与培养-生化鉴定结果相比,焦磷酸测序检测鉴定单一病原菌感染样本结果符合率为100%(71/71),鉴定双重混合感染样本10例中有7例符合.此外,对培养阴性的124例体液样本用焦磷酸测序检测鉴定,结果10例为阳性,且均为单一细菌感染.以培养方法作为金标准,焦磷酸测序法鉴定体液病原菌敏感度达100%,特异度为91.9%,假阳性率为8.1%,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值为89.0%,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似然比为12.4,阴性似然比为0.结论 焦磷酸测序法直接检测鉴定临床体液样本中的病原菌具有快速、高敏感性、高准确率等优势,在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单宁酸处理带瓣牛颈静脉的生物学评价

    作者:韩茂生;周建业;胡盛寿;梁智星;汪胜;王德

    目的 从生物学角度评价单宁酸处理的带瓣牛颈静脉是否符合国家医用材料的要求.方法 带瓣牛颈静脉经单宁酸处理后按国家医用材料的要求进行浸提液的制备、细胞毒性试验、过敏试验、皮内刺激试验、原发性皮肤刺激试验、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热原试验等生物学评价试验.试验方法均参照《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GB/T16175-1996.结果 培养的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经含浸提液的培养基培养后形态良好,增值旺盛,材料细胞毒性评级为0~1.无皮肤刺激反应和过敏反应,皮内刺激试验PⅡ(原发性刺激指数)为0.4,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毒性实验受试动物未出现毒性症状.溶血试验溶血率0.7%,符合国家标准(<5%).热原试验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单宁酸处理后带瓣牛颈静脉无热原(样品批号:060802017).结论 单宁酸处理的带瓣牛颈静脉符合国家医用材料的要求,可以植入人体.

  • 寡发酵链球菌分子标识鉴定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杰;佟卉春;东秀珠;岳林;高学军

    目的 建立快速、有效鉴定寡发酵链球菌的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以9种口腔链球菌11株标准菌株的DNA为模板,用寡发酵链球菌16S rDNA的特异引物和乳酸氧化酶基因的引物通过PCR分别扩增这两个基因的部分片段,建立用分子标识鉴定该菌的方法.并从9个无龋的志愿者口腔中取得集合牙菌斑,在加红霉素的轻唾琼脂平板中进行培养,分离到疑似寡发酵链球菌的菌落后,用已建立的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初步鉴定为寡发酵链球菌的分离株进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以确定鉴定的准确性.结果 用建立的分子标识鉴定方法,发现在11株标准菌株中只有3株寡发酵链球菌有扩增产物;用该方法鉴定为寡发酵链球菌的来自无龋志愿者牙菌斑的分离株,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证实确实为寡发酵链球菌.结论 用寡发酵链球菌16S rDNA特异性引物和乳酸氧化酶基因引物进行两步PCR来鉴定寡发酵链球菌是准确、可靠的.

  • 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何蕾;张莉;黄靖香;赵斌;崔雪梅;宋光;江朝光

    目的 探讨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 1~3日龄新生SD大鼠10只,用无酶消化法行含血清培养基原代心肌细胞培养,连续观察细胞生长及传代情况40天.α-横纹肌肌动蛋白抗体标记培养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Giemsa染色观察培养心肌细胞形态,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活性.记录培养心肌细胞总数,计算单个乳鼠心脏细胞产量.结果 原代组织块和单个心肌细胞在接种后24~48h贴壁,其中部分出现搏动并持续至观察期末.培养细胞群鉴定心肌细胞纯度为94.1%,活细胞比例95.3%,95%可信区间(CI)为91.6%~99.0%.平均每个乳鼠心脏单细胞产量为3.3×106个,95% CI为2.1×106~4.5×106个.结论 无酶消化法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纯度、活力及产量能够满足心肌细胞研究的需要.

  • 分枝杆菌菌型快速鉴定方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匡铁吉;董梅;张青霞;雷红;孟详红;宋萍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标准株:人型结核杆菌H37RV、牛型结核杆菌、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淋巴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标准株均购自北京结核病研究所。临床分离株:收集1996年6月~1999年3月从本院结核科住院结核病患者痰、胸腔积液和脑积液中分离到的抗酸杆菌分离物376株,经琼脂斜面传代,取生长良好的358株做分型鉴别试验。1.2方法 传统分型鉴别试验:按常规制备对硝基苯甲酸培养基(PNB)和2-羧酸肼噻吩培养基(TCH)。取试验菌株菌悬液( 0.01mg/ml)0.1ml接种,37℃培养,至4周看结果。判别标准为:在二种培养基上均生长的菌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在二种培养基上均无生长的菌株为牛型分枝杆菌;在 TCH培养基上生长、在PNB培养基上不生长的菌株为人型结核杆菌。生化试验:68℃耐热过氧化氢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和吐温80水解试验按常规操作,68℃耐热过氧化氢酶试验和吐温80水解试验用于结核菌群和非结核菌的鉴别;硝酸盐还原试验用于人型结核菌和牛型结核菌的鉴别。

  • 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常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王冬平;随丽华;吴娜;尚世臣;孔德强;李桂军;凡秀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小鼠常规生物学特性指标.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5126血球计数仪、荷兰半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及常规的实验方法检测.结果血液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体重、脏器重量、脏器指数等常规生物学指标结果比较均一;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的血液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同普通级BALB/c近交系小鼠比较差异显著;普通级的CD4+/CD8+指标雌雄之间及普通级与清洁级的CD4+/CD8+差异显著.结论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具有比较稳定的生物学特性.

  • 健康婴儿体内的无毒脆弱拟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作者:刘洋洋;张文娣;白杨;智发朝

    目的 对分离到的1株无毒脆弱拟杆菌进行鉴定.方法 2012年7月从健康足月新生儿的粪便中分离得到1株脆弱拟杆菌,观察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及16s rRNA序列测定和分析.急慢性毒性试验检测毒性.结果 分离得到的菌株在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结果与脆弱拟杆菌相似.经BLASTN序列比对,所分离菌株与脆弱拟杆菌标准株NCTC9343同源性达99%.药敏实验提示,新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不敏感,急慢性毒性试验提示无毒性.结论 分离的细菌为1株无毒的脆弱拟杆菌.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临床分离菌的应用评估

    作者:林宇岚;陈守涛;甘龙杰;江丽;张维清;曾勇滨;王钲;高丽钦;梁晓华;欧启水;杨滨

    目的 使用布鲁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评价其准确性.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分离得到的21270株病原菌,分别以布鲁克质谱仪以及VITEK-Ⅱ/API表型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以分子生物学结果为金标准,验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对临床常见病原菌,质谱系统的检出率>95%、表型系统的检出率>9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43株厌氧菌,质谱有90.7%能鉴定到种,97.7%被鉴定到属.表型系统有65.1%被鉴定到种,69.8%被鉴定到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0.01);1558株真菌中,丝孢酵母和念珠菌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质谱对78株丝状真菌鉴定的准确率为76%;18株放线菌、诺卡菌、分枝杆菌和军团菌都能被鉴定到属.结论 蛋白质谱鉴定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对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厌氧菌、真菌等提供快速、准确的鉴定.

  • 人骨髓来源内皮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的研究

    作者:刘长乐;李广平;郑心田;孟恒星;邱录贵

    目的:明确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是否存在内皮前体细胞(EPCs),探讨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EPCs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s的鉴定.方法:采集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应用免疫荧光术对培养细胞进行内皮细胞功能特性检测.结果: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收获细胞可以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包括CD34、VWF、KDR等,并显示出能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结合荆豆凝集素(UEA-1)等内皮细胞的特性.结论:人骨髓中存在具有内皮细胞潜能的EPCs,其具有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和功能,有希望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冠心病的血管新生治疗.

  • 人胚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

    作者:赵荣山;李秀芹;郝京生;董玉环;赵亚朴;王本旭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NSCs)实验室分离、培养方法,为NSCs移植提供细胞源.方法:取4月龄(±15 天)正常孕妇水囊引产胎儿大脑纹状体区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培养于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同时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的表达来鉴定神经干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bFGF和B27培养基中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球,并出现少量细胞分化.单细胞培养4天即开始分裂,同时伴有个别细胞分化;出现大量神经球一般为15天;分化的细胞在30天开始分解,50天左右基本消失.细胞培养3个月(每月补液1次)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单细胞克隆可连续传代10次,仍具增殖分化能力.液氮冻存6个月的细胞复苏后仍具增殖分化能力.单细胞克隆传代增殖的细胞球经Nestin免疫荧光鉴定,呈阳性结果,证实其胚胎源性.结论:采用bFGF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神经干细胞连续稳定增殖,并有少量分化,细胞体外培养3个月、克隆连续传代10次情况下的细胞仍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

  •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作者:姚晖;张林朴;濮礼臣;张洪杰;王冠华

    目的:分离、诱导培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并进行形态学与生物学性能鉴定,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型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2-08/2004-08在天津市口腔医院暨天津市整形外科医院中心实验室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诱导条件培养法自新生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四肢骨松质分离成骨细胞,经细胞生活形态观察、细胞倍增时间测定、透射电镜超微结构分析、裂解上清碱性磷酸酶检测、矿化结节形成测定等方法进行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能鉴定,以获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必备的增殖活性与成骨活性数据.结果:①原代培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样细胞具有很强的贴壁率,细胞分裂旺盛,2~3 d即可达到完全融合.细胞形态呈多角形和星形、胞体大、胞核圆,核仁丰富,通常为两三个核仁;胞浆中核周见散在黑色颗粒.②条件培养液诱导后的猪成骨样细胞培养6 d左右可见细胞呈旋涡状复层生长,胞突伸展互相连接并集结成细胞簇团,中心区形成褐色结节;细胞核周围胞浆中出现大量黑色颗粒.③细胞增殖曲线显示猪成骨样细胞在播种3 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5 d左右达到生长峰值;经细胞倍增时间公式计算猪成骨样细胞倍增时间为67.2 h.④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样细胞表面突起极丰富;核大,有较多和较深的内陷;核仁大而多窗孔,胞质内细胞器常常分布于核的一侧,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池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蛋白质沉淀,其膜表面的核糖体密集分布.Golgi氏复合体发达,并见胞质内微丝及多量的游离核糖体.核仁特征为高转录活动的核仁.细胞外形、核谱型、核位置以及胞质内细胞器的特征性分布符合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⑤猪成骨样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β-磷酸甘油和地塞米松刺激后3 d开始上升,18 d达到高峰,21 d时开始下降.⑥Von Kossa染色显示从培养6 d开始,小型猪成骨样细胞培养细胞层出现散在的小矿化结节,以后数量渐多,体积渐大,21 d达高峰,体外成骨活性显著.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松质成骨细胞具备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必备的增殖活性与成骨活性,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红细胞裂解法分离及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邓近平;戴钟铨;刘收;聂捷琳;李莹辉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的含量非常少,而且与其他细胞特别是易与红细胞相混杂,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需去除干扰,以获得尽可能多的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的:采用红细胞裂解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进行生物学鉴定.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材料:选用50只生后30 d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00g,SPF级,购自北京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SCXK(京)2002-0003).DAB浓缩显色液(含过氧化氢,中杉公司),兔抗大鼠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公司),FCS(PAA,Austria),LG-DMEM培养基(Sigma,USA).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将大鼠脱臼处死,暴露骨髓腔,收集细胞悬液,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①红细胞裂解实验:取A、B、C、D 4管分别加入0.5 mL过滤并充分吹打均匀后的骨髓冲洗液,分别对应加入红细胞裂解液、氯化氨2 mL、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2 mL和体积分数为0.04的乙酸溶液0.5 mL,分别测量各组吸光度值及血红蛋白浓度,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及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情况的观察:根据公式:群体倍增时间(TD)=t[lg2/(lgNt-lgN0)](N0和Nt分别代表接种后和培养t小时的细胞数),计算出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并描绘并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2、4、6代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亚甲基兰染色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观察结果.②不同处理方法对红细胞的裂解效果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③第2、4、6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及细胞倍增时间.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情况.结果: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结果:原代培养48 h后大部分细胞已贴壁,72 h时贴壁细胞已开始分裂增殖.7~8 d后可见有明显集落形成,之后集落迅速增多,不断扩大,互相融合,14~16 d时细胞克隆生长稠密.刚传代的细胞呈球形,很快沉降贴壁,少部分圆形细胞悬浮.贴壁细胞均匀分布,3~5 d增殖迅速.虽然传代后细胞形态未变,但增殖速度明显增快,约6 d长满培养瓶底.②不同处理方法对红细胞的裂解效果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红细胞裂解液处理组,氯化氨处理组和4%乙酸处理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处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不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观察结果:第2,4,6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经过一两天的潜伏适应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第5天达顶点,以后进入平台期(在第5~7天).第6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潜伏期表现不明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平均约为34 h.④不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鉴定:各代细胞CD44和CD106染色均呈阳性,表现为棕黄色颗粒沉淀,CD34染色呈阴性.结论:采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骨髓冲洗液后再行接种,能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效率,同时不影响其贴壁后的生长,是一种可行的分离方法.细胞表面标记染色鉴定证明,本实验所分离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别布鲁杆菌

    作者:韩丽红;刘志国;王妙;刘日宏;崔步云

    目的 探讨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hiple-PCR)进行布鲁杆菌株种型的鉴别.方法 以6株布鲁杆菌标准菌株(牛种、羊种、猪种、犬种、绵羊附睾种、沙林鼠种布鲁杆菌标准菌株)作为阳性对照,以大肠埃希菌O∶157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作为阴性对照,待测布鲁杆菌株29株.先用布鲁杆菌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扩增上述待测布鲁杆菌株,扩增结果为阳性的菌株再用Muhiple-PCR方法进行布鲁杆菌种型鉴别.结果 29株待测布鲁杆菌株BCSP31-PCR方法扩增均为阳性,进一步Multiple-PCR方法扩增均为阳性,其中有20株鉴定为羊种菌,5株鉴定为猪种菌、3株鉴定为牛种菌、1株鉴定为犬种菌.结论 Multiple-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特异、简便、低风险的布鲁杆菌种型鉴定方法.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作者:刘志国;崔步云;刘日宏;解新霞;王妙;李晓琳;任清华;王振明;赵鸿雁

    目的 分离鉴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病原菌,为乌兰察布市布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布病患者的血液样本,用双相培养瓶进行布鲁杆菌分离培养,获得4株可疑布鲁杆菌菌株.以牛种标准菌株544A、羊种标准菌株16M、猪种菌标准株1330S为阳性对照,以大肠埃希菌O:157为阴性对照,用传统的布鲁杆菌鉴定方法、布鲁杆菌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和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待测菌株种型鉴定.结果 本次试验分离到4株可疑布鲁杆菌菌株,经传统方法鉴定为布鲁杆菌,BCSP31-PCR和多重荧光定量PCR扩增均为阳性,其中3株为羊3型,1株为羊1型.结论 从乌兰察布市布病患者体内成功地分离出布病病原菌,证实了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染疫的羊.

  • 贵州省首例人间布鲁杆菌病病例的病原学诊断与分析

    作者:李世军;王月;王定明;田克诚;刘英;马青;刘昭宾;龚晓俊;唐光鹏;陈贵春

    目的 病原学诊断与分析贵州省1例布鲁杆菌病疑似病例血液中的菌株,为贵州省首例人间布鲁杆菌病的确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布鲁杆菌属特异性表面蛋白基因PCR(BCSP31-PCR)和布鲁杆菌特异性PCR (AMOS-PCR)法]对从布鲁杆菌病疑似患者血液分离的可疑布鲁杆菌进行鉴定.结果 来自布鲁杆菌疑似患者血液的可疑菌株经传统方法鉴定为羊种生物3型布鲁杆菌;经BCSP31-PCR法鉴定为布鲁杆菌属细菌;经牛(A),羊(M)、绵羊附睾(O)和猪(S)种/型AMOS-PCR法鉴定为羊种布鲁杆菌.结论 分离自贵州省布鲁杆菌疑似患者血液的菌株确诊为羊种生物3型布鲁杆菌,为贵州省首例人间布鲁杆菌病病例.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