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9例

    作者:周燕媛;周国英;周伟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剂量激素配合中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益母草等)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9例.结果:治愈7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避免了大剂量激素治疗引起的副反应.

  • 抗小叶增生合剂对乳腺小叶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

    作者:吴洪文;李锦樂;李明艳

    目的 观察抗小叶增生合剂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用抗小叶增生合剂30.0,15.0,7.5ml,kg 3个剂量治疗30天,测定大鼠乳头直径,观察乳头大体形态变化及显微镜下乳腺组织变化,观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测定血清苯甲酸雌二醇含量.结果 抗小叶增生合剂能明显减小大鼠增生乳头直径,减少乳腺小叶数、腺泡敷和腺泡腔直径,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减轻乳头形态学症状和降低血清苯甲酸雌二醇含量.结论 抗小叶增生合剂对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小剂量雌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探讨

    作者:廖靖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小剂量雌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有症状(经量增多、贫血等)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A组为米非司酮组,每天12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B组为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雌孕激素组,从月经第8天始每天12服米非司酮10mg,连续8天,后继续服用甲羟孕酮片1mg加乙炔雌二醇0.025mg,连服8天为1个治疗周期,3~4个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作用.结果 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大肌瘤的体积均缩小,血红蛋白上升.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B组却使雌激素保持在较低水平,停药后发生周期性内膜剥落,出现"月经来潮".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小剂量雌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雌孕激素满足了患者希望"月经来湖"的愿望,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

  • 现代口服避孕药的应用

    作者:黄燕萍

    激素类女用避孕药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从临床试用并推广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历史,经不断发展,已研制出长效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复方短效避孕药、皮下埋植剂及紧急避孕药等多种剂型应用于临床.避孕药是现在研究彻底,涉及领域广的药物之一,为育龄妇女提供有效避孕效果,避孕效果近于100%,而且副作用小,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缺铁性贫血、卵巢肿瘤发生,预防异位妊娠,减少某些癌症的高危因素,减少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直肠癌、结肠癌的发生[1],使避孕药临床应用进入一个新阶段.

  • 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对卵巢癌的影响

    作者:许恪淳;姚晓虹

    卵巢癌已成为妇科肿瘤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雌激素在卵巢表面上皮细胞(OSE)向肿瘤的转化中起作用,它可能是通过刺激OSE的有丝分裂和抗凋亡作用实现的;孕激素可能不是抗卵巢癌的保护性因子;而雌孕激素受体在卵巢癌组织存在异常表达.因此,研究雌孕激素及其受体与卵巢癌的关系对辅助诊断和治疗卵巢癌有重要的作用.

  • 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李苏华;邓华瑜

    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雌激素可以促进乳腺癌的形成、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转化和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抗氧化作用,其信号转导机制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基因信号转导通路和雌激素受体非基因信号转导通路.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与雌激素受体基因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参与调控乳腺癌的演进.

  • 雌激素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健伟;刘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特发于妊娠中晚期的并发症,其发病与雌激素密切相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而影响机体的胆酸代谢,导致胆汁淤积而发病,但详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对其作一综述.

  • 性早熟女童血清ghrelin水平研究

    作者:罗小娟;陈蔚;曹科;徐霞

    目的 探讨性早熟女童血清ghrelin水平变化.方法 将87例5~9 岁性早熟女童根据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龄、子宫、卵巢容积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的结果分为特发性中枢性早熟(ICPP)组和单纯乳房早发育(PT)组,选择34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结果 ICPP组血清ghrelin水平为Log(2.728±0.30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Log(2.567±0.30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组血清ghrelin水平为Log(2.613±0.300)ng/L,与ICP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P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推测ICPP女童血清ghrelin变化可能与性激素升高有关.

  • 抗内皮细胞抗体在雌激素处理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邓靖宇;何生;陈波

    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存有血管内皮细胞明显的病理改变,是促进肝细胞坏死和门静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却显著性的升高,而过高水平的雌激素却具有损害内皮细胞的效应[2].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种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自身抗体,能特异性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我们检测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E2)及他莫昔芬处理由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血清中的AECA滴度变化情况,初步了解E2水平变化和肝纤维化中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的相关性.

  • 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别差异与一氧化氮有关

    作者:吕平;刘芳;姚忠;王春友;陈道达;田源;张锦辉;吴毅华

    女性患者在肝移植或肝细胞肿瘤切除术后较男性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雌激素可通过非基因和(或)基因反应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催化一氧化氮(NO)产生[1,2],而NO在限制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3],本实验观察NO在雌性大鼠肝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机制.

  • 他莫昔芬抗雌激素作用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菊芬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又名三苯氧胺、柳乳癌,为合成的非留体类雌激素类拮抗药.由于其抑制雌二醇对靶组织的作用,近20多年来一直用于晚期扩散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尤其是对绝经期后的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仅如此,TAM在其它非抗癌性治疗方面也卓有成效,故应对TAM的临床应用作重新评估.

  • 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杜亚飞;王旭;代丽丽;葛静;房桂英

    目的 探讨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改善妇女盆底功能障碍(PFD)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PFD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及D组,每组40例,A组患者行盆底肌肉锻炼,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PHENIX USB 8进行治疗,D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戊酸雌二醇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PHENIX USB 8进行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组治疗后Ⅰ类盆底肌纤维肌力、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及肌电位均优于治疗前(P<0.05),D组治疗后Ⅰ类盆底肌纤维、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PFDI-20评分及肌电位显著优于A、B、C组(P<0.05),B、C组Ⅰ类盆底肌纤维、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PFDI-20评分及肌电位显著优于A组(P<0.05),B、C组治疗后Ⅰ类盆底肌纤维、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PFDI-20评分及肌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能有效改善PFD患者盆底肌纤维及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婷婷;高宝安;陈世雄;向光明;官莉;李文田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病因、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PLA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本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乳糜胸、咳嗽、咯血为主,肺功能多表现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显示低氧血症.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薄壁囊状影.确诊有赖于肺组织活检,病理特征为肺组织淋巴管增生和扩张,管外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免疫组化显示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阳性.结论 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发生自发性气胸、渐进性呼吸困难、咯血,应疑诊为PLAM,及时行HRCT及肺功能检查,好能行肺组织活检尽早明确病理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

  • 雌性激素受体与喉癌关系新进展

    作者:郑实兴

    由于性激素的影响,男、女性在喉的发育上有较大差别,并且女性喉癌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这表明与性别有关的因素如性激素受体信号系统参与了喉癌的进展,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作为转录因子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进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雌激素替代疗法改善老年痴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罗鹏;邢方凯;武泽新;王磊

    神经系统中的雌激素不仅来源于外周,也可以由脑内的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所产生.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雌激素在调节学习记忆、改善老年痴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临床观察发现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含量的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位于细胞核内的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以及位于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结构的膜性受体共同介导着雌激素对学习记忆和老年痴呆的调节.现对ERT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雌、孕激素及松弛素的相互作用与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颖;杨帆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雌激素、孕激素、松弛素(RLX)及阴道壁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健康孕产妇93例(包括SUI组47例,非SUI组46例),于孕37~40周时抽血,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孕酮(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RLX水平;SUI组中42例和非SUI组中44例于其分娩时取阴道后壁全层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测定盆底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RLX受体(LGR7)的表达.结果 SUI组与非SUI组孕妇血清E2、E3、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孕妇血清RLX水平明显高于非SUI组(P<0.05).SUI组盆底组织ER的阳性表达强度低于非SUI组,SUI组盆底组织PR、LGR7的阳性表达强度高于非SU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清RLX水平和盆底组织中LGR7的表达与E2、E3、P均无相关性(P>0.05);盆底组织中LGR7与ER无相关性,与PR呈正相关.结论 妊娠晚期雌激素、孕激素、RLX对盆底支持组织的生物活性由其受体表达的水平介导发挥;PR可能对LGR7有正性调节作用,其与妊娠期SUI的发生密切相关.

  • 人工周期对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中MMP-9和 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英新;唐彩霞;刘珏;李梅清;谢春花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对宫腔粘连患者粘连分解术预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0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术后人工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每日服用戊酸雌二醇(每次9 mg ,每天1次)21d,后7d加服醋酸甲羟孕酮(每次10mg,每天1次),停药7d为1个周期;对照组直接施行TCRA,3个月后复查。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 H )、黄体生成素(L H )、雌激素(E2)、催乳素(PRL )、孕酮(P )及睾酮(T )。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人工周期治疗结合手术治疗显著提高了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的治疗有效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中FSH、LH、E2、PRL、P和T等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人工周期治疗显著性改善了 TCRA术后宫腔粘连程度,增加MMP-9的表达并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人工周期改善了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的预后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人工周期增加MMP-9的表达和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 和颜坤泰胶囊对卵巢早衰大鼠性激素水平和VEGF、bFGF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文君;高慧;李杨;梁策

    目的 探讨中成药坤泰胶囊治疗不同阶段卵巢早衰的效果.方法 采用雷公藤多苷片75mg/kg制作卵巢早衰大鼠模型;将60只SD雌性大鼠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造模前坤泰胶嚢组(造模前组),造模中坤泰胶囊组(造模中组),造模后坤泰胶囊组(造模后组),西药组(结合雌激素治疗).观察大鼠行为学的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及抗缪勒管激素(AMH)的水平.RT-PCR法检测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和各给药组血清FSH及LH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E2、AMH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及各给药组卵巢组织中VEGF、bFG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造模前组VEGF、bFGF mRNA水平高于造模中组、造模后组(P<0.05),造模前组VEGF mRNA的表达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坤泰胶囊对卵巢性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血清E2及AMH的水平,降低血清FSH、LH的水平,提高卵巢对性激素水平的敏感性;修复受损的卵巢组织,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从而抑制卵泡过早耗竭.

  • 雌激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洋;武煜;王红军;孟晶;刘功俭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及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损伤模型,研究雌激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 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和假手术后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双侧卵巢切除组(OVX组);心肌损伤组(OVX+ISO+Vehi组),雌激素4μg· kg-1· d-1治疗组(OVX+ISO+E2 a组),雌激素40μg·kg-1·d-1治疗组(OVX+ISO+E2 b组)。分别测量大鼠大体指标,颈总动脉置管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分离培养单个心肌细胞观察形态与收缩功能改变,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异丙肾上腺素明显降低心肌功能,增加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降低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功能(P<0.05)。高剂量雌激素(40μg·kg-1·d-1)替代治疗显著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损伤与心肌功能下降(P<0.05),并通过增加 Bcl-2蛋白表达,减少 Bax蛋白表达与 Caspase-3的激活,降低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P<0.05)。而低剂量雌激素(4μg·kg-1·d-1)只表现出轻度抗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通过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提高心肌细胞收缩功能,从而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雌激素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我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效果评价的Meta分析

    作者:刘岱岳;钟明洁;任敏清;梁先锋;钟古华

    目的 系统评价雌激素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我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 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Google学术等电子数据库,设置主题词检索1980年1月至2016年2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雌激素联合抗抑 郁药物治疗我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临床效果评价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5.1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数据及结 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合并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雌激素治疗组相比, 雌激素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在有效率(RR=1.46,95%CI=1.29~1.66,P<0.01)、HAMD评分(WMD=-4.61, 95%CI=-5.63~-3.59,P<0.01)和KMI评分(WMD=-5.83,95%CI=-11.12~-0.53,P<0.01)3个方面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雌激素替代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对临床围绝经期症状及抑郁症状的治疗及缓解效果显著优 于单独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462 条记录 21/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