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鉴定与检测

    作者:崔生辉;李景云;马越;胡昌勤;张力;金少鸿

    目的 鉴定"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主要成分,调查北京零售牛奶中是否含有"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方法 通过青霉素分解实验和蛋白电泳实验分析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有效成分,建立了牛奶中分解剂的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从零售市场上随机采集的5个厂家生产的38份牛奶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 "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主要成分是β-内酰胺酶,运用β-内酰胺酶特异性抑制剂舒巴坦建立了该酶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在牛奶中的检出限为4 U/ml β-内酰胺酶.38份市售牛奶样品中63.2%(24/38)检出β-内酰胺酶,21.1%(8/38)样品中残留的β-内酰胺酶可使得25 μg/ml舒巴坦和0.5 μg/ml青霉素G所产生的抑菌圈与添加0.5 μg/ml青霉素G所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差异大于或等于6 mm;10.5%(4/38)样品中残留的β-内酰胺酶可使得25 μg/ml舒巴坦和0.5 μg/ml青霉素G所产生的抑菌圈与添加0.5 μg/ml青霉素G所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差异大于或等于10mm.结论` "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主要成分β-内酰胺酶为我国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该酶的使用掩盖了牛奶中实际含有的抗生素,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应加强对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监管.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致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金嵘;李向阳;孔海深;李国雄;王伟

    目的探讨医院内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省 1999年5月至2000年5月6所医院收治的185例ESBLs阳性细菌医院内感染病例,男108例,女77例;平均年龄(55±17)岁;185例中呼吸道感染59例,泌尿道感染71例,血液感染10例,创口感染30例,其他部位感染15例.同时选取77例ESBLs阴性细菌医院内感染者为对照,男5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4±20)岁.其中呼吸道感染38例,泌尿道感染20例,血液感染6例,创口感染8例,其他部位感染5例.对两组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代头孢菌素应用3 d以上(OR=4.52,95%CI为2.30~8.89)、联合应用抗生素(OR=2.86,95%CI为1.51~5.43)、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3 d以上(OR=2.44,95%CI为1.18~5.0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OR=2.16,95%CI为1.08~4.31)及给氧(OR=2.56,95%CI为1.14~5.72)是产生ESBLs的细菌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从14个产生ESBLs的细菌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60.2%.5个主成分中危险因素依次排列为应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或切开、给氧、静脉留置针、留置导尿管、三代头孢菌素应用3 d以上、本次住院超过10 d、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3 d以上、联合应用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使用1周以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管检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论医院内产生ESBLs的细菌感染为多因素所致,主要与医院的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 携带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在某患者体内播散及耐药研究

    作者:赵晓菲;袁敏;陈霞;刘新凤;于德山;李娟

    目的 分析携带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基因(blaNDM-1)菌株在患者不同部位间的播散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于2010年,在某51岁男性患者因车祸入院时及整个治疗过程中,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粪便样本,同时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取样,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常规操作进行碳青霉烯耐药菌株筛查和分离;利用VITEK微生物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仪和E-test试剂条对分离的耐药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利用PCR、PFGE及Sourthern杂交对菌株blaNDM-1进行检测及定位.结果 患者从10月1日入院到11月4日出院,在其血液、痰液、尿液、粪便及病房地面共分离到的9株菌株,血液样本分离到产酸克雷伯菌、植生拉乌尔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痰液样本中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尿液样本中分离到洛菲不动杆菌,粪便样本中分离到大肠杆菌,病房地面样本中分离到洛菲不动杆菌和不动杆菌属菌株,其中4株菌为blaNDM-1菌株,分别为从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的植生拉乌尔菌(RpNDM1),从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EcNDM1),从病房地面分离的洛菲不动杆菌(AlDNM1)和不动杆菌属菌株(AsNDM1);4株菌株均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且携带的blaNDM-1均位于质粒上.结论 blaNDM-1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跨种属传播,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应考虑blaNDM-1菌株在不同部位间传播的风险,加强对携带该菌株患者的粪便样本的处理.

  • 下呼吸道感染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及亲缘性分析

    作者:张颖;陈惠玲;赵子文;曾军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气道分泌物或痰液标本分离的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特点及亲缘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由本院呼吸病区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气道分泌物或痰液标本分离得到53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PCR检测ESBL、质粒介导的AmpC酶、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1、Ⅰ类整合酶基因Int Ⅰ 1的携带情况,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53株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80%;对其他抗菌药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5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Int Ⅰ 1基因阳性率60.4%(32/53),qnrA基因阳性率54.7% (29/53),qnrS基因阳性率13.2% (7/53),qnrB基因阳性率5.7%(3/53),qacE△1-sul1基因阳性率71.7%(38/53),TEM基因阳性率92.5% (49/53),CTX-M基因阳性率100%(53/53),SHV基因阳性率9.4%(5/53),AmpC基因阳性率92.5%(49/53);其中4株同时携带qnrA、qnrS、intⅠ 1、qacE△1-sul1、AmpC、CTX-M基因。聚类分析显示40、41、10与18号,25与42号,8与35号菌株有亲缘关系。结论 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与整合子相关,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和医院内感染。

  • CMY型AmpC酶新基因亚型的序列分析与表达载体构建

    作者:徐韫健;廖伟娇;张晓坤;江洁华;张东梅;张丽梅

    目的 对两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所产CMY型AmpC酶进行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以产CMY型AmpC酶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30、31号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MY基因,将其克隆人pGEM-T载体后测定该核苷酸序列.30、31号菌与受体菌进行质粒接合实验,构建pBV220-CMY重组表达载体.对原菌株和重组菌株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 PCR扩增出大小为1146 bp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多种CMY亚型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7%.质粒接合实验证实质粒上含CMY基因,为可转移质粒.三维实验结果显示30、31号菌和重组菌株所产的酶均能水解头孢西丁.结论 30、31号菌所产的CMY型AmpC酶为CMY新基因亚型.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V220-CMY,为下一步酶的表达和纯化提供了依据.

  • 社区医疗机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

    作者:付玉梅;杨晓仪;梁惠芬;朱寿萍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 RPA)的社区感染情况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情况.方法 2011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多个社区医院收集分离出MRPA 54株.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 40S1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系统检测其对亚胺培南等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改良三维实验分析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MBL情况.结果 54株MRPA中有29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占53.7%( 29/54).三维试验显示有9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MBL,占31.0%( 9/29).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65.5%比36.0%;头孢噻肟:89.7%比44.0%;头孢曲松:100.0%比52.0%:氨曲南:72.4%比36.0%,氧氟沙星:70.0%比32.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8.6%比16.0%;阿米卡星:62.1%比32.0%,均P<0.05).结论 社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MRPA 产MBL的比率较高.

  • VITEK-AMS仪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结果评价

    作者:罗湘蓉;黄维锦;何平;潘岚;蒲海

    目的评价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AMS)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可靠性及选择佳筛选底物.方法同时使用纸片筛选和确证实验与VITEK32型-AMS仪对临床分离的195株大肠埃希菌和52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检测.结果确证实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阳性率分别为23.6%,19.8%,VITEK-AMS仪和纸片确证实验同时检测为阳性的为51株,同时检测为阴性的为192株,有四株确证实验阳性而VITEK-AMS仪漏检,VITEK-AMS仪检测ESBL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2.7%.初筛实验中,头孢噻肟筛选的灵敏度为100%,是我院的佳筛选底物,其次为头孢曲松、头孢泊肟、氨曲南,单用头孢他啶漏检率高.结论 VITEK-AMS是检测ESBL的较好方法.头孢噻肟是我院的佳筛选底物.

  • 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卢月梅;何林;张阮章;穆雪鹍;陈升汶

    目的:了解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出CTX-M基因阳性并且TEM和SHV基因阴性的76株细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强,MIC90为0.25 μg/mL,敏感率为100%;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MIC90分别为8 μg/mL和16 μg/mL, 敏感率为92.1%;其对头孢噻肟的耐药与中介率高达88.2%.结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CTX-M型ESBL s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 革兰阴性杆菌高产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淑贞;郑宇琼;蔡应木;罗琳虹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高产AmpC酶检出的情况及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273株革兰阴性杆菌,用粗提酶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并分析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7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高产AmpC酶菌株共74株,检出率为27.1%;除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外,它们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大多数高于80%;产AmpC酶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高产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日益增多,耐药性强,临床治疗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四代头孢菌素.

  • 小儿肺炎ESBL菌株的调查

    作者:赵建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是目前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广谱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它由质粒介导可使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1],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对我院儿科肺炎患者连续3 a的咽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调查分析,了解ESBL菌株在我院儿科的存在情况.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景欣

    目的 了解抚顺市中心医院2009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抚顺市中心医院2009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共301株检测其ESBLs,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的平均检出率为40%,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呈高度敏感,其他抗菌药物均出现较高耐药.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的较佳药物.

  • ICU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分析

    作者:胡惠芬

    目的 了解ICU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加以控制.方法 调查2010年ICU细菌性感染病例,从中筛选出26份ESBL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6份ESBL菌感染病例中存在有,盲目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无指征;用药时间过长且用药种类过多;医生对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了解,滥用广谱抗生素;对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不重视等情况.结论 滥用或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产ES-BLs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杨澍;王洪;徐强胜;张新枝;王雪刚;曹丽红;李剑妮

    目的 分析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流行特征,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 ~2010 年间各科室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在所有990 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 大肠埃希菌576 株,总检出率58.2%;其中2008 年组为62.0%,2009 年组54.1%,2010 年组59.0%;3 年的平均耐药率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唑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均超过50%;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10%以下,只有亚胺培南为0%.结论 产ESBLs 细菌的日益增多,其中以泌尿道感染较多;产ESBLs 大肠埃希菌呈多重高耐药性,实验室应加强监测,临床上需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姜梅杰;秦霞

    目的 调查我院院内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carO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对部分检测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携带OXA23组基因、17株(37%)携带PER基因、6株(13%)携带IMP基因,其余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0株(87%)膜孔蛋白基因carO阳性.结论 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OXA23组和PER酶有关,少数菌株与膜孔蛋白基因carO缺失和IMP酶有关.

  • 植生拉乌尔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初探

    作者:解春宝;喻华;肖代雯;杨永长;姜伟;刘华;黄文芳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1株植生拉乌尔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2010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1例患者的引流液分离出1株植生拉乌尔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MIC;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β内酰胺酶;PCR扩增检测A类碳青霉烯酶( KPC)、B类碳青霉烯酶( NDM、IMP、VIM、SIM)、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CTX、TEM、SHV)]和AmpC酶(FOX、EBC、ACC、DHA、CIT、MOX)基因。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菌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内的9种抗生素均耐药,对美罗培南的MIC高达32 mg/L。该菌仅对亚胺培南保持中介,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敏感。菌株的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均为阳性。 PCR扩增B类碳青霉烯酶基因IMP和2种ESBLs基因CTX、SHV为阳性,其PCR产物经测序后同GenBank数据库比对后证实分别为IMP-4、CTX-M3和SHV-12。其余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在植生拉乌尔菌中检测出IMP-4,且IMP-4合并产ESBLs可能是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459-462)

  • 海南9株携带blaNDM-1基因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和确认

    作者:李天娇;李成学;陈淑萍;王旭明;符生苗;李晓娟;黄涛;符惠群;林翀

    目的 分离和研究海南地区发现的携带blaNDM-1基因肠杆菌科细菌.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海南省临床上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或中介的肠杆菌科细菌30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进行菌种鉴定和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亚胺培南/亚胺培南和抑制剂复合物(IP/IPI) E-test试纸条法协同试验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试验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PCR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分析;将阳性菌株进行质粒接合试验,并对接合前后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株目标细菌经IP/IPI E-test试纸条法协同试验检出阳性菌株21株,再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9株携带blaNDM-1基因的耐药菌株,其中4株为肺炎克雷伯菌,2株为大肠埃希菌,2株为阴沟肠杆菌,1株为产气肠杆菌.这些携带blaNDM-1基因菌株对广谱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经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后,9株试验菌全部接合成功,这9株细菌的接合子药敏试验结果表示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药物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和头孢替坦的药物敏感性有轻度差异,其他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海南发现的耐碳青霉烯酶类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携带blaNDM-1基因,产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且其NDM-1可通过质粒在不同菌株之间传递.

  • 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摩根摩根菌的分离及分子背景研究

    作者:王选;吴晓燕;李佳萍;宋国蓉;邱炳峰;顾丹霞;张嵘

    目的 对发现的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型碳青霉烯酶摩根摩根菌进行分子背景研究.方法 两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摩根摩根菌1和2分别于2013年10月4日和10月29日分离自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两菌株同源性;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接合试验和耐药基因周围序列分析进行菌株耐药机制分子水平研究.结果 2株菌对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氨曲南敏感;PFGE结果显示2株菌非同源;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2株菌同时携带耐药基因blaNDM-1、blaSHV-12、qnrS1和aac(6')-Ib-cr;接合子中同时携带blaNDM-1和qnrS1;耐药基因blaNDM-1周围序列分析发现,2株菌blaNDM-1周围序列blaNDM-1-hleMBL-trpF-dsbC-cutA1与国内已知肺炎克雷伯菌blaNDM-1基因周围序列一致.结论 摩根摩根菌中blaNDM-1可能通过可转移的质粒从肺炎克雷伯菌中获得.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作者:魏泽庆;陈亚岗;俞云松;陈云波;马亦林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源性及其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对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浓度梯度法药敏试验、接合试验、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IEF)、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 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其耐药表型、PFGE的条带及位置一致.6株细菌的接合子均有等电点(pIs)5.4,7.7,8.0,8.2和8.4的条带,pI7.7的条带能被氯唑西林抑制,其他条带则能被克拉维酸抑制.PCR扩增接合子TEM、SHV和CTX-M-1基因呈阳性反应,克隆测序分别为TEM-1、SHV-12和一新型β内酰胺酶CTX-M-22.结论 6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并在ICU中引起一次小的医院感染流行.

  • 临床评价VITEK2高级专家系统对常见细菌β内酰胺耐药表型的检测和分析

    作者:张军民;罗燕萍;崔岩;佘丹阳

    目的评价VITEK2 高级专家系统(AES)对临床常见细菌β内酰胺耐药表型的检测和分析.方法用VITEK2 AES检测并分析已知耐药表型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共124株.结果 VITEK2 AES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TEM型、SHV型或CTX-M型)]、阴沟肠杆菌产诱导型AmpC酶或高产AmpC酶、ESBLs均能正确检测.对9株同时产ESBLs和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检测,其中1株正确,其余8株只报告高产AmpC酶.结论 VITEK2 AES能够对临床菌株中重要的β内酰胺耐药表型准确检测,并能根据所测耐药表型对某些影响临床抗菌药物治疗的药敏结果进行修订.对阴沟肠杆菌某些耐药表型的分析、判断有待进一步改进.

  • 阴沟肠杆菌外膜蛋白缺失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

    作者:李向阳;杨锦红;陶洪群;缪汉强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外膜上的外膜蛋白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M100-S9文件的确认试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超声破碎法提取ESBLs和外膜蛋白(OMP),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ESBLs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OMP的成分.结果头孢西丁耐药的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中,有6株菌株缺少分子量为18 000蛋白区带,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其中有5株产生ESBLs;2株菌株有18 000蛋白区带,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1株菌株不缺少外膜蛋白,产生ESBLs,但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对头孢西丁敏感的产ESBLs菌株,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也不缺少外膜蛋白.结论 18 000外膜蛋白缺失与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耐药有密切关系.

281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