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266例耐药性分析

    作者:施姝莉;陈寅

    目的了解该院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后分离到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耐药菌株对尿路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从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66例,用美国西门子微生物分析仪(MicroScan autoSCAN-4)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分离的266例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124例,检出率达46.6%(124/266)。感染者以老年患者多见。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仍是敏感的抗菌药物,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敏感率均达85.0%以上。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状态。产ESBLs菌多重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结论检测分析产ESBLs菌有助于临床治疗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防止耐药菌扩散。

  • 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234株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冯士勇

    目的 分析临床痰标本分离的23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手工法和桓星半自动细菌分析仪、桓星细菌鉴定与生化反应板,对23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用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以及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纸片进行超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2013年1~10月因上呼吸道感染而送检的3 418份合格痰标本,共检出234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78株,占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总数的33.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低的是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1%,耐药率在50%以上、90%以下的有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呋喃妥因(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保持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5.2%和80.2%.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酶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呈高度敏感,敏感性为90%~ 100%;而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临床抗感染用药应根据实验室分离菌株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以避免耐药现象的发生.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蔡果果

    鲍曼不动杆菌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属条件致病菌.据2016年中国14家教学医院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监测报告显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严重 ,全部监测城市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发生率均超过了50 .0% [1] .鲍曼不动杆菌是造成大量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特别是危重患者、免疫抑制患者和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3 ] .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耐药菌株 ,尤其是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繁报道了CRAB的暴发流行 [4 ]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已明显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5-6].因此 ,对CRAB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的探讨显得迫在眉睫.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刘广锋;吕守彦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常用的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氯霉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磺胺类和利福平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进行调查。方法10株试验菌均分离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排除某一患者重复分离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类、金属β-内酰胺酶类、碳青酶烯类及AmpC酶类等耐药基因。结果该MDR-Ab对21种抗菌药物均为耐药,共检出TEM、OXA-2、ADC、CTX-M-1、CTX-M-2、IMP、OXA-24等耐药基因。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能对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存在着广泛耐药。

  • 小檗碱诱导产ACT-1型AmpC酶大肠埃希菌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司徒瑞儒;徐剑;何卓雄

    目的 研究小檗碱诱导前后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蛋白质谱变化,找出有价值的靶位.方法 提取经小檗碱诱导前后的产ACT-1型AmpC酶国内以大肠埃希菌的全菌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Blue silver法染色、凝胶图像分析,MALDI-TOF-MS质谱比较等步骤,找出诱导前后的差异蛋白质.结果 诱导前后共有8个差异性蛋白,其中外膜蛋白Ⅱ、AmpC-β-内酰胺酶、转座酶的表达明显上调,而磷酸转移酶系统的葡萄糖特异性组分ⅡA蛋白、甘油磷酰基二酯酶、抗碲酸盐蛋白、硫醇过氧化物酶、细胞分裂蛋白FtsZ等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该研究筛选出的差异性蛋白与产ACT-1型AmpC酶大肠埃希菌机制相关,可为医学界研发和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1043株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冯士勇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门诊和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5 841份各类标本中分离的1 043株大肠埃希菌株.应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脂琼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菌在各临床标本中检出率高占59.8%(1 043/1 745),临床送检标本中以痰标本,咽拭子及中段尿送检率多,占送检标本的90%以上.从标本来源上看主要分布在内科与儿科较多,2科检出率占全院的90.0%.从性别和年龄段上,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段上呈现两级现象:<10岁与大于60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比例较高,共检出56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检出大肠埃希菌的54.1%.产ESBLs与非产ESBLs对目前临床常用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高度敏感,没有检出耐药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垣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1.3%(164/564)和13.8%(78/564).对其他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在60.4%~100.0%不等.非产ESBLs对抗菌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非产ESBLs耐药性有明显差异,临床微生物实验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的监测,临床医生应根据分离菌株和菌株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 肺炎克雷伯菌428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姚辉;何祖祥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428株,对其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183株(42.7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00%(0/183)、12.02%(22/183)和18.03%(33/183);对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酰胺类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也存在较高耐药性,其中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变化为显著。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严重,特别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临床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耐药菌的产生,避免耐药菌株的传播。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英;张劲丰;苏荣;黄慧萍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特点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基因型分布.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2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统计和产ESBLs菌基因型分析.结果 产ESBLs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85.7%(48/56)、89.3%(50/56)和96.5%(54/56);而非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8.1%(49/72)、69.4%(50/72)及76.4%(55/72);产ESBLs菌株CTX-M型、TEM型及SHV型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5.7%(48/56)、8.9%(5/56)、5.4%(3/56).结论 产ESBLs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已较为普遍,且耐药率高,临床应根据药敏及耐药基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几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的动态分析

    作者:邓树琴;李熙建;龙琴;刘影;谭同均

    目的 对我院2008 ~ 2010年几种常见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检出、分布,耐药性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近三年来分离的非重复性的1331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金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5.5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在分析的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出产ESBL菌有513株(49.51%).泌尿外科、呼吸内科、新生儿科、普通外科等科室分布靠前.呼吸道、尿液、分泌物等标本检出比例较大.近三年产ESBL菌株检出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阳性菌株的敏感率明显低于ESBL阴性菌株.对ESBL阳性菌株而言,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头孢菌素三代、喹诺酮类、氨苄西林/舒巴坦等敏感性较低.结论 细菌耐药性在目前仍呈增长趋势,产ESBL细菌的耐药性增长尤为明显,加强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有较积极的作用.

  • MRSA感染33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锋;王迪芬;刘媛怡;刘颖;唐艳;程玉梅;付江泉;李亮;汪颖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 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因,在第一个耐青霉素霉的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甲氧西林用于临床不久,便在英国发现了世界上首例MRSA[1].目前,MRSA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且常为多重耐药菌[2],治疗较为困难.本文对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检出的33株MRSA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为ICU患者MRSA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2003~2005年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携带率及其耐药性变迁

    作者:耿燕;刘原;王香玲;杨会斌;张毅

    目的:了解本地区三年间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的流行状况及其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通过纸片确证实验检测ESBLs,运用K B法进行体外微生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共检出ESBLs阳性菌株78株(产酶率为34.36%), 2003、2004、2005年产酶率分别为27.6%、31.9%和40.2%.产ESBL 菌株对第1、2、3代头孢菌素均高度耐药,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临床应合理选择抗生素,重视ESBLs感染的控制和流行.

  • 烧伤患者中产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杨喜丽;李悦;詹剑华;郭菲;闵定宏;王年云;李国辉;郭光华

    目的 探讨我院烧伤患者中产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鲍氏不动杆菌(AB) l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 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3月,收集从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引流液中分离的400株AB(经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定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氨曲南等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针对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PCR法及测序检测产碳青霉烯酶AB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blaVIM-2基因的产碳青霉烯酶AB的可移动基因元件1类整合子(Intl1)及其保守片段(CS).针对携带blaVIM-2基因产碳青霉烯酶AB行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以及亚胺培南-EDTA与头孢他啶-EDTA增效试验验证其产MBL情况,并分析产VIM-2型MBL的AB的耐药情况.对产VIM-2型MBL的AB行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转移情况,PCR法检测外膜蛋白CarO基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携带CarO基因的产VIM-2型MBL的AB菌株的CarO蛋白表达量.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法对产VIM-2型MBL的AB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同源性. 结果 (1)400株AB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共筛选出381株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AB,其中240株产碳青霉烯酶.(2)240株产碳青霉烯酶AB中检出18株携带VIM-2酶基因blaVIM-2,占7.5%;133株携带bla TEM-1基因,占55.42%;195株携带blaOXA-23基因,占81.25%;188株携带bla armA基因,占78.33%.(3)18株携带blaVIM-2基因的产碳青霉烯酶AB均携带Intl1基因,呈现Intl1-VIM连锁携带型,Intl1可变区CS呈现多样性.(4)经验证,18株携带blaVIM-2基因的产碳青霉烯酶AB均为产VIM-2型MBL的AB.该18株AB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00%.(5)18株产VIM-2型MBL的AB经多次质粒接合试验均未见耐药基因阳性转移菌株.(6)18株产VIM-2型MBL的AB中9株携带CarO基因,携带CarO基因的产VIM-2型MBL的AB菌株外膜蛋白CarO缺失或表达量减少.(7)18株产VIM-2型MBL的AB ERIC-PCR指纹图谱共分6个谱型,A、B、C、F型菌株分别为6、4、3、l株,D、E型菌株各为2株. 结论 bla TEM-1、bla OXA-23和bla armA基因仍是引起AB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产VIM-2型MBL联合外膜蛋白CarO缺失或改变也是导致烧伤患者AB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Intl1基因也可能参与了bla VIM-2基因的传播.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体外联合用药的研究

    作者:赵超莉;谢卫国;张卫东;叶子青;吴红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分离自烧伤患者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机制及体外联合用药的抗菌活性. 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集从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及静脉导管表面附着物中分离鉴定的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135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针对CRAB菌株,行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菌株,结合前述结果对比产MBL与不产MBL菌株耐药率.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单用对产MBL的CRAB的MIC、对50%菌株的MIC(MIC50)、对90%菌株的MIC(MIC90).采用琼脂稀释的棋盘格法测定阿米卡星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联用对产MBL的CRAB的MIC、MIC50、MIC90,计算联用药物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以判断抗菌效应,其中FIC小于或等于0.5为协同,大于0.5且小于或等于1.0为相加,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2.0为无关,大于2.0为拮抗,将协同及相加视为有效,将无关与拮抗视为无效,计算有效率.对部分数据行x2检验. 结果 13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共筛选出120株CRAB占88.89%,其中94株产MBL占78.33%.产MBL的CRAB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59.5%、87.2%、93.5%、87.0%、86.0%,显著高于不产MBL的CRAB的43.0%、81.3%、87.5%、78.4%、64.0%(x2值为4.571 ~8.260,P<0.05或P<0.01).5种抗菌药物单用时对产MBL的CRAB的抑菌浓度中,氨苄西林/舒巴坦的MIC、MIC50、MIC90低,分别为4.00、16、64μg/mL;头孢吡肟的MIC、MIC50、MIC90较高,分别为32.00、128、512 μg/mL.阿米卡星与4种药物联用时各种药物的MIC、MIC50、MIC90较单用时降低50.00%~98.44%.阿米卡星分别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联用抗菌效果中协同、相加、无关、拮抗作用菌株数分别为40、33、6、15株,42、30、5、17株,38、15、19、22株,34、2、37、21株;抗菌有效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7.7%、76.6%、56.4%、38.3%,其中前两者分别显著高于后两者(x2值为8.618~29.889,P值均小于0.01). 结论 从笔者单位近3年收治烧伤患者标本中分离的CRAB,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产MBL为主,阿米卡星与上述4种药物联用对CRAB的抗菌效果强于5种药物单用,以阿米卡星与含酶抑制剂复合剂联用效果尤为明显.

  • 烧伤病房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刘树华;刘平洪;薛晓东;陈朝俊;裴德翠

    目的 分析烧伤病房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情况及携带的耐药基因. 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集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和静脉导管表面附着物分离的30株IRPA.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亚胺培南-2-巯基乙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提取IRPA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培养转化菌株,鉴定转化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采用PCR法检测IRPA及转化菌株的blaIMP、blaVIM、blaOXA-1、blaOXA-2和blaOXA-10基因.总结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OXA酶IRPA的耐药情况. 结果 30株IRPA对12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达到60.0%及以上.共筛选出6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IRPA.24株转化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6株为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30株IRPA中6株携带bla VIM基因,其相应的转化菌株也携带blaVIM基因;20株携带blaOXA.基因,其相应的转化菌株也携带blaOXA-10基因;无携带blaIMP、blaOXA-1或blaOXA-2基因菌株.2株IRPA及其转化菌株均同时携带blaVIM和bla OXA-10基因.单产金属β内酰胺酶或OXA酶的IRPA在耐药程度上没有明显区别,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同时产前述2种酶的IRPA对12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性. 结论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病房分离的IRPA为多药耐药菌株,主要产B、D类碳青霉烯酶.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刘洋;邓琼;余阳;曹先伟;徐群飞;万腊根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 方法 2012年1-9月,收集从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重症肺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肌炎、肝移植、脑干出血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引流液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经鉴定)812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定菌株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等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采用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及亚胺培南-EDTA和头孢他啶-EDTA增效试验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菌株,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菌株;PCR法检测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及可移动基因元件,对比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和阴性菌株PMQR基因携带水平;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RIC)-PCR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同一谱型菌株的来源及耐药基因.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 结果 8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3.07%和88.19%;对其他13种抗生素耐药率为17.30% ~55.18%.共筛选出24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11株产MBL、2株产KPC.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检出11株携带VIM-2酶基因bla VIM-2,占45.83%;2株携带KPC-2酶基因bla KPC-2,占8.33%.PMQR基因检测,检出14株仅携带acc(6‘)-Ib-cr基因,占58.33%;3株(12.50%)同时携带acc(6’)-Ib-cr、qnr基因(包括1株qnrA1、2株qnrB4).可移动基因元件检测,检出10株仅携带ISCR1基因,占41.67%;6株携带ISEcp1基因,占25.00%;3株同时携带前2种基因,占12.50%;1株同时携带1类整合子基因、ISEcp1基因,占4.17%.13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中12株携带1或2种PMQR基因,显著高于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菌株PMQR基因携带水平(仅5株携带1种,P=0.023).ERIC-PCR分型显示24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分成了6个谱型,A型13株占54.17%,标本主要来源于烧伤科,其中脓液和血液标本多,8株同时携带bla VIM-2、acc(6‘)-Ib-cr和ISCR1基因;B型5株占20.83%,标本主要为ICU病区痰液标本,其中2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PMQR基因、可移动基因元件;C、D型各2株,均占8.33%,各谱型菌株均来自不同科室,携带不同类型耐药基因;E、F型各1株,均占4.17%. 结论 笔者单位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产VIM-2的MBL为主,其次为KPC-2;A型为流行基因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与PMQR基因存在共同携带现象,且多为克隆株的流行.

  • 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刘小玲;彭代智;薛亮;舒文婷;周新;刘敬

    目的 了解烧伤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 KPN)的耐药表型及同源性.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1年6月由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简称本研究所)住院患者创面、血液、痰液、静脉导管、大便、口腔等分离的KPN共54株,经鉴定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等1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根据菌株耐药性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KPN,PCR法检测其耐药基因SHV、TEM、CTX-M阳性率,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及聚类分析法分析菌株同源性,另对各年检出的产ESBL的KPN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1)54株KPN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敏感率依次为96.30%、92.59%、81.48%,对头孢替坦、头孢西丁的敏感率为70.37%和64.81%,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57.41%,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40.00%.(2)共筛选出26株产ESBL的KPN,其SHV、TEM、CTX-M阳性率分别为96.15%( 25/26)、76.92%( 20/26)、57.69% (15/26).同时携带前述3种基因的菌株检出率为42.31% (11/26),SHV和TEM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4.62%( 9/26),仅携带单一基因的菌株检出率均小于10.00%.(3)产ESBL的KPN共分为9种基因型,A、B、C、D、E型分别占30.77%(8/26)、19.23%(5/26)、15.38% (4/26)、11.54%(3/26)和7.69%( 2/26),F、G、H和Ⅰ型均分别占3.85% (1/26).(4)2007、2010年产ESBL的KPN基因型均以A型为主,分别占2/3和1/2;2008年C、E、F型各l株;2009年以B型为主,占1/2;2011年A、D、H、Ⅰ型各l株. 结论 本研究所烧伤感染患者KPN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高,可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产ESBL的KPN大部分同时携带2种或者3种耐药基因,基因型以A型为主.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付建荣;刘群;张艳红;刘金伟;刘静;李建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从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出20株铜绿假单胞菌,经药物敏感试验后将多重耐药菌株挑出,采用PCR检测其1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CTX-M-Ⅰ、IMP、VIM、SPM、GIM、DHA、MOX、FOX和oprD2和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等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 20株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TEM阳性20株(100%)、GES阳性20株(100%),5株oprD2基因缺失(25%),其余基因均为阴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阳性20株(100%)、ant(2″)-Ⅰ阳性7株(35%),其余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TEM、GES和aac(6')-Ⅰ基因携带率高,且检出新型基因GES-5,表明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性严重.

  • 临床分离黄杆菌属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罗羽;夏培元;王仙园;殷春红

    目的检测黄杆菌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BLA)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临床分离的6株黄杆菌属细菌分别以纸片法、双纸片协同法检测其产BLA和ESBLs;用K-B法和梯度琼脂平板法检测黄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6株黄杆菌均为产BLA菌株,且>80%的黄杆菌产ESBLs;黄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MIC为32~256 mg/L),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加酶头孢菌素较敏感(MIC为0.125~8.000 mg/L). 结论院内感染的黄杆菌多产BLA,并对BLA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由其导致的感染在治疗上建议优先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或加酶抑制剂BLA类抗生素.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卓超;钱元恕;肖光夏

    目的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细菌的耐药谱,了解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菌株与非产MBL菌株的药物敏感差异. 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1998~200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情况,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8种抗菌药物对3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MBL-E试验法筛选MBL菌株. 结果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88.9%),88.2%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且50.0%的患者曾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治疗.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3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2%、94.4%、91.7%、83.3%,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63.9%和58.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在80%以上;36株菌中16株产MBL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完全耐药,对氨曲南的敏感性高于非产MBL株. 结论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与严重基础疾病和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有关,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 我院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王珊珊;郭辉;邱文生;马娜;孔艺蓉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1 41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 463株大肠埃希菌.采用V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 41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产EsBL菌677株(占47.74%),1 463株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产EsBL菌677株(占50.03%).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来自痰标本456株(占67.34%),产EsBL大肠埃希菌来自尿标本271株(占36.97%),且两者均在内科中分离率高,分别为49.02%(332株)和54.61%(400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高于相应的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且两者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及头孢类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比阿培南、厄它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高度敏感.结论 临床分离菌中的产EsBL菌日趋增多,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高,应重视产EsBL菌的检测和药敏试验,合理有效地选用抗菌药物,避免产EsBL菌的院内流行.

281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