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数学模型在山丘型地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和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Robert C Spear;梁松

    近年来,数学模型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和控制中有着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相应软件的发展,使得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应用数学模型变得更为现实.本文基于作者在山丘型地区开展的血吸虫病研究,介绍了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数学模型来整合从现场采集的各种数据和制定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科学评价监测指标和控制成效.

  • 云南省永胜县有钉螺无血吸虫病区的初步调查

    作者:李飞;贾雪梅;曾加顺;张学筝;马灿华;夏代光;韩家林;罗有登;李灿兴;海焕忠;杨学文

    目的研究云南大山区存在有钉螺孳生而无血吸虫病流行的现象,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实验区4~60岁人群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法检测血吸虫抗体,对抗体阳性者粪便孵化, 顶管孵化法检测实验区保虫宿主的粪便;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实验区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对捕获的钉螺进行解剖,观察有无血吸虫尾蚴和胞蚴;对区内自然因素及人群接触疫水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FAT法检测965人血吸虫抗体,4例阳性,阳性率0.41%.4名阳性者进行粪便检查(3送3检),均未查见血吸虫虫卵和毛蚴.未查见血吸虫感染的家畜.共调查145个条(块)环境,查出螺点27个,螺点面积3 746 m2 .共捡获钉螺6 784只,经解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云南大山区存在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造成有螺无病区存在的原因可能主要是无足够数量的传染源存在.

  • 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聪;冯振卿;彭韬;李玉华;仇镇宁;冷静;管晓虹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NP30主动免疫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49、64、108、112天处死,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FCM)和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虫卵肉芽肿凋亡细胞.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虫卵肉芽肿细胞有凋亡小体形成;经FCM和TUNEL检测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细胞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P30抗病免疫作用的机制之一是促进虫卵肉芽肿细胞的凋亡.

  • 鲨鱼软骨粉合剂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前后肝脾病变的超声影像观察

    作者:陈家旭;李允鹤;骆伟;龚唯;夏超明;胡永德;甘黎明;舒辉;汤立志;成游兰;熊海波

    18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B超检查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的光点型血吸虫病肝图像.经SCP合剂治疗肝实质病变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改善.大剂量(SCP合剂,1100mg/d)组治疗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7.5%;小剂量(SCP合剂,700mg/d)组治疗后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4.4%和88.9%.两组同一时期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均能有效地减轻肝实质病变,并使肝门静脉内径缩小,脾肿大减轻.表明SCP合剂可使虫卵肉芽肿病变减弱,肝纤维化改善,病人临床体征也有所好转.

  • 灭螺药物对钉螺超微结构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剑锋;闻礼永

    灭螺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是血防科研的重点,通过电镜观察灭螺药物对钉螺超微结构的损伤,阐明其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从而为全面评估灭螺药物的效果和毒性反应奠定基础,并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海宁市1 504例晚期血吸虫病随访观察

    作者:葛瑞芬;朱荣冬

    本文报告海宁市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对晚血、切脾患者及肝脾肿大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结果表明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要重视对肝脾肿大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提出C0PT≥3%时可给予病源治疗,以彻底根除传染源,巩固血防成果.

  • 江滩型地区洪灾与居民血吸虫感染关系

    作者:郑根南;陈季然;徐福魁;徐长舜;李匀田;李向书;鲁元寿;张贤民

    目的探讨洪灾与血吸虫病流行关系. 方法通过1999年5~11月试区人群暴露方式、人数、次数和时间及人群洪灾前后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的调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试区人群暴露方式共3 类11种,总暴露率53.55%.汛期暴露人数、次数及暴露时间显著增多.洪灾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显著增高;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洪灾增加人群暴露和感染,必须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暴露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和控制发病.

  • 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现状与研究进展

    作者:金永柱;蒋作君

    简要概述了用于检测抗日本血吸虫抗体的理化纯化抗原、免疫纯化抗原、基因重组抗原和抗独特型抗体-内影像抗原等诊断用抗原和用针对日本血吸虫某一抗原组分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及改变标记物、载体系统和标本类型等新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日本血吸虫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曾凡胜;何露;何雪梅;杨杰;秦志强

    目的 探讨建立血吸虫巢式PCR(Nested-PCR assay)快速检测法.方法 针对血吸虫SjR2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巢式PCR反应体系,并与金标准的病原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巢式PCR引物特异性好,可准确扩增日本血吸虫,通过比较分析,巢式PCR与病原学检测法一致性好.结论 巢式PCR检测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快速简便地检测日本血吸虫病.

  • IHA筛查结果作为血吸虫病疫情判定指标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何家昶;张世清;汪天平;汪峰峰;尹晓梅;周莉;章乐生;张功华;汪昊;高风华;代波

    目的 探讨IHA筛查结果作为血吸虫病疫情判定指标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安徽省自2007年以来19个县(市、区)的疫情控制达标考核资料、32个县(市、区)的传播控制达标考核资料以及9个县(市、区)的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资料,分析疫情控制地区IHA筛查阳性率与人群感染率之间相关性、比较不同疫情状况地区人群IHA阳性率差别及不同疫情状况地区IHA阳性率95%置信区间.结果 疫情控制地区IHA筛查阳性率与人群感染率之间存在正相关(rs=0.687,P=0.001);疫情控制、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3个不同疫情状况地区IHA检查结果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3 373.28,P=0.000);以1∶10为IHA阳性阈值,人群IHA阳性率95%置信区间疫情控制地区为9.48%~9.94%,传播控制地区为2.71%~3.03%,传播阻断地区为0.78%~1.02%.结论 随着疫情逐步下降,人群IHA阳性率也随之逐步下降,IHA检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群体疫情状况.

  • 日本血吸虫成虫的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分析

    作者:喻祎哲;杨杰;曾凡胜;王红梅;秦志强

    目的 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做高通量测序分析,鉴定已知miRNA的表达水平,预测新miRNA的序列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首先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miRNA进行深度测序,其次对miRNA做数据分析、统计长度分布与比对注释,鉴定已知miRNA表达水平,后对发现的新miRNA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预测.结果 将构建文库中日本血吸虫表达的miRNA与新Sanger miRBase数据库中的miRNA比对.结果显示,在鉴定的miRNA中,sja-mir-125b是表达量高的miRNA,另外sja-bantam,sja-mir-10,sja-mir-71a,sja-mir-36,sja-mir-61的表达量也较高,上述六种miRNA表达量占到已知miRNA表达量的94.6%.本研究发现了十种在日本血吸虫表达量高的新miRNA,并对新miRNA进行序列及结构的预测.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新miRNAs例如sja-mir-125b的发现将为深入研究其在血吸虫发育与致病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早期诊断效果的初步评估

    作者:孙成松;章乐生;朱海;王玥;汪峰峰;周莉;尹晓梅;汪奇志;张世清;汪天平

    目的:初步评估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模型,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及基于该试剂盒所使用的血吸虫天然蛋白抗原X的ELISA法(抗原X-ELISA法)检测感染前及感染后第1、2、3、4、5、6周兔血清,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早期诊断效果。结果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检测感染前及感染后第1、2周兔血清的阳性率均为0,从感染后第3w开始阳性率均达到100%;抗原X-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前正常兔血清的假阳性率为30.77%,检测感染后第1、2周兔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16.67%,从感染第3周开始阳性率也达到100%。两种方法检测同一时间点兔血清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在早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基于可溶性童虫抗原(SSA)的IHA法早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成松;章乐生;汪峰峰;王玥;尹晓梅;周莉;汪奇志;张世清;汪天平

    目的 建立基于可溶性童虫抗原(SSA)早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IHA法.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第13d童虫,制备SSA;探索SSA致敏红细胞的佳体积比例以及灭活补体阴性兔血清的佳封闭浓度,制备基于SSA的IHA法诊断试剂(以下简称"SSA-IHA法"),并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前及感染后第1、2、3、4、5、6周兔血清.结果 SSA致敏红细胞的佳体积比例为1:1,灭活补体阴性兔血清的佳封闭浓度(V/V)为3%.SSA-IH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前及感染后第1、2、3、4、5、6周兔血清的阳性率依次为0%、0%、0%、90.91%、100%、100%和100%.结论 基于可溶性童虫抗原(SSA)的IHA法在早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 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作者:卢萍;尤璐;华海涌

    目的:评价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个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5~60岁常住居民采用毛蚴孵化法进行粪检,并统计患者感染度(EPG)。阳性者分别采用60mg/kg或40mg/kg吡喹酮薄膜衣片进行病原学治疗。治疗6周后粪检复查,评估吡喹酮薄膜衣片疗效,阳性者采用相同治疗进行第2次治疗;同时观察吡喹酮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7例观察对象中,有吡喹酮抗虫治疗史1次者43例,2次以上者44例;中度感染37例(EPG:216~312),轻度感染50例( EPG:24~96);第1次治疗使用吡喹酮薄膜衣片60mg/kg 37例,40mg/kg 50例,复查均未查见毛蚴或虫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4%。结论在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感染者具有较高敏感性。

  • Kato-Katz与醛醚法定性定量诊断血吸虫病的对比分析

    作者:阳桂芬;卜开明;吴昭武;彭喜松;符应林;周泗罗;刘启立

    目的:评价Kato-Katz与醛醚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定性与定量的效果。方法以Kato-Katz与醛醚法联合检出的38例日本血吸虫卵阳性患者的结果为金标准,将Kato-Katz与醛醚法的检测结果分别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Kato-Katz与醛醚法的虫卵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58%和89.47%,经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阳性患者的平均EPG,Kato-Katz法为醛醚法的3.6倍;但Kato-Katz法的材料费与标本制作费比醛醚法低2.33倍。结论日本血吸虫卵的检出率Kato-Katz与醛醚法相近,但血吸虫病感染度,Kato-Katz法的EPG值远高于醛醚法,在进行血吸虫病的定量研究时,应采用醛醚法为宜。

  • 干扰素-γ、重组TGF-β1RⅡ 蛋白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汪玉玲;叶芳;汪学龙

    目的 探讨IFN-γ、重组TGF-β1 RⅡ 蛋白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6~8 周龄,体重18~25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 组(6 只/组),正常对照组除外,其余30 只通过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8依2 条/鼠,六周后成功建立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具体治疗分组:淤正常对照组;于模型对照组;盂吡喹酮(PQT)治疗组;榆PQZ +IFN-γ治疗组;虞PQT+rTGF-β1RⅡ 蛋白治疗组;愚PQT+IFN-γ+ rTGF-β1 RⅡ 蛋白治疗组.第九周末处死小鼠,HE 染色法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TBA 法测肝匀浆MDA 含量.结果 IFN-γ、rTGF-β1RⅡ 蛋白治疗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指数,抑制日本血吸虫诱导的肝MDA 水平的升高.结论 日本血吸虫病化学药物治疗中,以PQT 为基础配合rTGF-β1R域蛋白、IFN-γ的联合疗法策略优于PQT 单独用药策略;rTGF-β1R域蛋白、IFN-γ的抗纤维化效应可能与其抗氧化功能有关.

  • 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测牛血吸虫病的评价

    作者:童来保;朱传刚;陆珂;李浩;杨艺;刘一平;吴月圣;曹晋蓉;汪彤;林矫矫

    目的 评价现场检测牛血吸虫病的常规粪便孵化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 将已知的血吸虫病阳性牛粪和阴性牛粪分别用孵化法做病原学检测,评价孵化法的真实性;平行检测孵化法的可靠性.结果 粪便孵化法检测血吸虫病的灵敏度为73.9%,特异性100%,假阴性率为26.08%,正确诊断指数为0.739;平行检测的观察符合率是77.9%,Kappa值为50.23%;平行检测中符合率和粪便中毛蚴数量相关(R2=0.9476).结论 常规粪便孵化法检测牛血吸虫病的特异性高,但灵敏度较低.

  • IHA和ELISA试剂盒在血吸虫病临床检验中特异性的评价

    作者:尤晓伟;曹国群;朱宏儒;徐明;孙乐平

    目的 评价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试剂盒在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价值.方法 采集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肝吸虫病人、肺吸虫病人、姜片虫病人、正常人群和乙肝病人血清,按照单盲试验的原则进行IHA和ELISA检测,对比分析两法特异性.结果 IHA和ELISA两种试剂盒,检测567份健康人员(献血员和中小学生)的特异性分别为97.88%和98.41%,检测65份肺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阳性率为21.54%和18.46%,检测52份肝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阳性率为5.77%和3.85%,检测56份姜片虫病人血清的交叉阳性率为3.57%和5.36%,检测195份乙肝病人假阳性率分别为2.56%和6.67%;两种试剂盒在检测其它三种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均无显著意义(x2=0.19~0.21,P=0.661 0~0.646 7),但两法与肺血吸虫交叉反应均较高(x2=8.76~11.87,P=0.000 6~0.0031),而与肝吸虫和姜片虫交叉略高于正常人群(x2=2.33~4.13,P=0.126 6~0.0420).]HA试剂盒在检测乙肝病人和健康正常人群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0.04,P=0.841 1),ELISA试剂盒在检测乙肝病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群(x2=7.90,P=0.005 0),其阳性率是健康正常人群的4.20倍.结论 在血吸虫病现场筛查和医院门诊检查血吸虫病时,IHA试剂盒优于ELISA试剂盒.

  • 安徽泾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传染源调查

    作者:夏麦英;汤国新;王金苗;王晓红;王强;王玉晔;胡宗建;田金海

    目的 了解安徽泾县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指导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4个野外环境,其中2个有感染性钉螺分布,2个无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野粪污染情况,同时调查附近人、家畜及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人群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查病;家畜和野鼠采取粪便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现场检获牛、狗、兔及不明野生动物阳性野粪,阳性率分别为14.3%、14.8%、8.9%、25.0%;野鼠、牛和人群IHA阳性率分别为,6.9%、15.1%和3.9%.除不明野生动物的野粪外,在有感染螺分布环境的野粪及宿主血吸虫阳性率均高于无感染螺分布的环境.结论 当地血吸虫病流行可能与牛、野鼠、狗、兔、人及其它野生动物有关,各种传染源在传播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 2006~2009年安庆市钉螺情况变化及原因分析

    作者:丁平

    目的 分析钉螺新发现、复现规律,为制订有效的螺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查阅历史资料及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2006-2009年安庆市的新增钉螺资料.结果 2006~2009年全市新增钉螺面积14340 117m2,新发现钉螺环境150个,复现钉螺环境数117个,两者钉螺面积比值为2.21:1.钉螺新发现和复现均以内陆、湖滩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邻近有螺区钉螺扩散引起.钉螺复现环境数的74.4%( 87/117)可归用于邻近有螺区钉螺扩散.钉螺复现距钉螺消灭年份短的1年,长的是35年,平均是10年.结论 螺情受自然、社会经济诸多因素影响,易出现反复,血防工作应加强螺情监测与灭螺效果巩固.

255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