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望江县雷池江滩1991-1998年钉螺干预措施效果观察

    作者:陈季然;何结宝

    为了探讨江滩地区钉螺干预措施的效果,作者通过雷池江滩连续8年观察发现:由于畜粪污染,堤脚柳林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高,人畜接触水套疫水感染血吸虫病;芦苇滩螺口数高,是全滩钉螺扩散的根源;经过8年综合防制,螺情上升势头有增无减.作者建议,从改变不健康行为入手,将每年易感地带灭螺投资用于扶持"以机代牛",制定江滩地区禁养禁放耕牛的条例或乡规民约,以解决滩地污染问题.

  • 四川眉山地区血吸虫病家庭聚集性分析

    作者:蒙先洪;杨羽;吴子松;张奕;钟波;邱东川;蔡兴平;山建中

    用二项分布齐性检验的G统计量,对四川眉山完整的369户粪检资料,进行日本血吸虫感染阳性人数分布的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血吸虫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 新流行区血吸虫病人吡喹酮治后10年抗体水平变化

    作者:阳桂芬;吴昭武;石中谷;徐剑波;符应林;张志刚;周艺彪

    观察新流行区血吸虫病人治疗后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用COPT、IHA和ELISA检测44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后抗体水平.吡喹酮治后第6个月,3法检测的抗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以COPT下降的幅度大;第12个月3法的下降幅度均增大,第18个月未见明显再下降.其中EPG≥16.0的23例患者治后第6个月仅有COPT的阳性率和环沉率(COPR)较治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后第12、18、120个月3法检测的抗体阳性率与COPR或GMRT较治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OPT近期和远期考核疗效的效果均优于IHA和ELISA.

  • 金标免疫法诊断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作者:杨忠;殷关麟;范崇正;罗秉荣;刘榆华;段玉春;崔玉华;杨亚楠;孙海英;王尚位

    目的 评价金标免疫法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使用金标免疫法、ELISA法和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居民进行检查,对比观察金标免疫法现场查病效果及其对健康人检查的特异性.结果 在流行村3种方法检查108人,金标免疫法阳性35人,阳性率为32.4%;ELISA法阳性67人,阳性率为62.0%;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阳性8人,阳性率为7.4%.在非流行区2种血清学方法检查58人,金标免疫法阳性1人,假阳性率为1.7%;ELISA法阳性3人,假阳性率为5.2%.结论 金标免疫法现场筛查及确定化疗对象较为客观.

  • 平行检测血清和尿液中循环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作者:刘晓明;王之怀;王勇;尹晓梅;汪昊;季虹;吴维铎

    应用McAb-Dot-ELISA平行检测血吸虫病人的血清和尿样(浓缩20倍)中日本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循环抗原(CCA).81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样的阳性率分别为96.30%和66.67%,而血清和尿样组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提高至100%.109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样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06%和10.09%,组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没有提高.100份健康人的血清和尿样的假阳性率均为0%.54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样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43%和0%.48例钩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样的交叉反应率均为0%.

  • LPZQL和PZQL的研制及其抗小鼠的日本血吸虫病活性的比较

    作者:余瑜;严燊和;胡湘南;靳红卫;王小根;卓超

    以提取的大豆卵磷脂为膜材,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了左旋吡喹酮脂质体(LPZQL)和吡喹酮脂质体(PZQL).用AC 920红细胞分析仪和扫描电镜检测显示:LPZQL和PZQL粒径大部分为2~4 μm,主要为大单层脂质体,对LPZQ和PZQ包裹率达98%以上.用LPZQL,PZQL和PZQ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鼠进行灌胃治疗,探讨了两种脂质体对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病的活性.动物实验表明:LPZQL疗效较PZQ高4倍;PZQL疗效较PZQ高2倍.脂质体作为靶向制剂,降低了LPZQ和PZQ的治疗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望成为抗日本血吸虫病的新剂型.

  • 抗纤二号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观察及对肝脏PDGF表达的影响

    作者:余治健;向选东;李萍;蔡胜蓝;刘银辉;谭德明

    目的研究抗纤二号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及对肝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5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使用吡喹酮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吡喹酮联合中药复方治疗;中药组仅用复方中药治疗.应用HE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DGF-BB和α-SMA阳性细胞的表达,masson染色观察肝脏胶原纤维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胶原定量.结果吡喹酮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组的肝脏病理改善明显,PDGF-BB的表达和α-SMA阳性细胞数及胶原含量的下降均明显,与吡喹酮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PDGF-BB的表达、α-SMA阳性细胞数和肝脏胶原较对照组(18周)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纤二号治疗不能阻止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进展,但联合吡喹酮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由于联合应用能更好的控制肝脏炎症反应和降低PDGF-BB的表达和α-SMA阳性细胞数来实现的.

  • 日本血吸虫病孕鼠血清微量元素的分析

    作者:汪雁南;何朝珠;冯江;戈早川;马细妹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病鼠妊娠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在感染的第40 d和100 d雌雄小鼠交配使其受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的Zn、Cu、Fe.并观察小鼠受孕率.结果:病鼠受孕率明显降低(P<0.05).病鼠血清Zn较未感染组显著下降(P<0.01)),病鼠生产后的血清Zn也较未感染组生产后显著下降(P<0.01).各组的Fe、Cu尚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小鼠受孕率低与缺锌有关.

  • 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研究

    作者:蔡世飞;李文桂;王敏

    目的:探讨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Sj26-Sj32融合蛋白和日本血吸虫成虫粗抗原(SjAWA)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dipstick三种方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同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和囊型棘球蚴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rSj26-Sj32融合蛋白通过三种方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5.00%、92.50%和92.50%;特异性分别为97.67%、95.35%和97.67%.结论:rSj26-Sj32融合蛋白可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

  •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对噬菌体随机7肽库的免疫筛选

    作者:舒新华;易新元;曾宪芳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多肽文库中,筛选出能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分子.方法采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作为配基,免疫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M13外壳蛋白III表达的随机7肽文库.按吸附-洗脱-扩增的淘筛过程,经3轮免疫淘筛后,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并用斑点ELISA分析其诊断血吸虫病的价值.结果经3轮免疫淘筛后,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富集增加近100倍.用ELISA检测第3轮筛选后随机挑取的30个噬菌体克隆,有26个克隆能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Ig产生特异性反应,其中A值高的2个克隆具有诊断血吸虫病的潜在价值.结论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可应用于分析、鉴定血吸虫抗原表位,继而为获得亚单位表位水平的诊断试剂和抗血吸虫病的短肽疫苗提供依据.

  • 脑血吸虫病CT和MRI表现及其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董江宁;余永强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区)的433个县(市),近年有死灰复燃的趋势[1].

  • 烟台市参加抗洪的退伍官兵感染日本血吸虫病情况调查

    作者:王淑香;秦玉君

    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胜利后,遵照省寄生虫研究所"鲁民[1998]78"文件要求,我们对烟台市参加抗洪退伍官兵这一特定人群进行了日本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 快速斑点免疫金染色法与二种免疫金银染色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比较

    作者:刘宜升;杜文平;郑葵阳;付琳琳;陈明

    将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点加于微孔滤膜,经预作用和封闭后,依次加入待检血清和金标记二抗,建立快速、敏感、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和经济实用的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快速斑点免疫金染色法(R-Dot-IGS),该法无需银显影,检测过程仅为15min.用(R-Dot-IGS)、快速微量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RM-Dot-IGSS)和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同步检测55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8.18%(54/55),98.18%(54/55)和100%;检测50例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检测10例肝吸虫病人和10例肺吸虫病人血清,仅有1份肝吸虫病人血清在RM-Dot-IGSS反应为阳性.检测结果证明R-Dot-IGS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简便实用的特点,适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

  • 日本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陈龙达;王水清;柳建发

    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威胁人口高达6亿人,感染人数达2亿人,全球每年至少有2万余人死于血吸虫病.2000多年前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体内发现的日本血吸虫卵,足以证明日本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年代久远.日本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经过50余年的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本文仅就近年对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进展做以下综述.

  • 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瑾;姚锦蕾;柳建发

    了解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其病理损害,对于研究血吸虫的生理生化及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进一步作好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后续工作,选择合适动物模型进行研究非常关键.本文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动物模型对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反应,总结血吸虫病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谨对我国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动物感染模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55 条记录 13/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