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经胎传播的实验观察

    作者:严晓岚;吴玲娟;杨明瑾;漏磊君;李思温;钱宝珍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经胎传播.方法分别对不同怀孕期的母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0±1)条.在感染30~40 d后,用灌洗法观察母鼠、仔鼠的感染情况.结果妊娠早、中、晚期感染血吸虫的母鼠平均检获的虫数分别为(48.0士4.9)条、(33.3±9.4)条、(21.0±13.4)条.但其仔鼠均未检获虫体,肝脏无虫卵结节.结论本实验未发现小鼠能经胎传播日本血吸虫病,可能与不同动物种系及尾蚴感染的剂量有关.

  • 日本血吸虫病人群获得性免疫与再感染Ⅴ.日本血吸虫人群易感和拮抗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岳生;张新跃;李毅;A.C.Sleigh;A.G.P.Ross;G.M.Williams;M.Tanner;D.P.McManus

    目的用流行病学方法确定易感者和拮抗者,为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年龄依赖性抗性提供依据.方法 1996年,选择南洞庭湖日本血吸虫病洲岛型流行区经常接触疫水的居民250人作为研究对象,行吡喹酮顿服治疗.随后,观察了研究对象日常接触疫水情况141d,暴露指数以平均每天接触疫水皮肤面积(m2)与时间(min)的乘积(m2·min/d)计,并对其行四次方根标准化换算.1 998年,其中21 3入接受了粪检,并根据粪检结果和疫水接触程度对21 3名对象进行流行病学易感和拮抗的分类.结果 1998年,感染率为23.0%,感染度(EPG)几何均值为64.5;感染率在低年龄组(<10岁)人群中高,并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在感染人群中,男性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于女性(P<0.01).21 3名对象可分为3组:易感组(23.0%)、抗性组(1 3.6%)和不确定组(63.4%);平均暴露指数换算值为6.2m2·min/d,男性高于女性.年龄组的暴露指数和治后再感染度之间存在剪刀差关系.结论本研究表明,流行区人群治后存在对日本血吸虫再感染年龄依赖性抗性.

  • 蒿甲醚预防耕牛血吸虫病的研究

    作者:葛继华;汪天平;吕大兵;张世清;张功华;肖祥;姚慈祥;潘新平

    目的观察耕牛口服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耕牛1 75头,按随机原则分为服蒿甲醚组和对照组,在感染季节前对所有受试对象用吡喹酮普治,实验组接触疫水后15 d口服第1剂蒿甲醚4 mg/kg,以后每15 d服1次,共4次,对照组服安慰剂.两组牛群于末次服药后1个月作粪检,考核预防效果.结果实验组血吸虫感染率为5.41%;对照组为16.6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x2=4.74,P<0.05).实验组保护率为67.55%,效果指数为3.08.结论在感染季节耕牛口服蒿甲醚具有良好的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 重组GST-HD融合蛋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的研究

    作者: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何伟;华万全

    目的探讨重组GST-HD融合蛋白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用IPTG诱导表达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a分子(SjC23)的大亲水片段的融合蛋白(GST-HD),再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凝胶进行亲和纯化.建立应用纯化的GST-HD融合蛋白检测抗SjC23抗体的ELISA血吸虫病诊断方法(GST-HD ELISA),用该方法和常规的SEA-ELISA平行检测血吸虫病人,肝吸虫病人及健康人血清,同时检测32份同一病人治疗前、治疗后半年的配对血清,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血吸虫病的效能和疗效考核价值.结果GST-HD ELISA和SEA-ELISA检测90份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95.55%和93.33%,检测29份肝吸虫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和3.44%,检测40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2.5%.融合蛋白中的GST分子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检测32份治疗前、治疗后配对病人血清,治疗后6个月GST-HD抗体的阴转率达75.0%,而SEA抗体的阴转率仅为12.5%.结论重组表达的GST-HD融合蛋白分子是一种新的血吸虫病基因工程免疫诊断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

  • 2005~2006年汉寿县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作者:周应彩;肖俊文;姚孝明;杨宇林;余秋兰;江凤枝;谢朝梅

    目的 了解洞庭湖洲垸亚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洲垸亚型疫区五一村为疫情观察点,对螺情、人群病情、耕牛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2005~2006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6.61%、3.40%,2006年较2005年下降44.93%.不同距离居民感染率第一年一层高于二层,男性高于女性;第二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以副业渔民高,耕牛感染率分别为8.00%和13.33%,垸外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3.38只/0.1 m2和2.16只/0.1 m2,钉螺阳性率分别为0.26%、0.结论 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流行仍未控制,尚需加大防治力度.

  • McAb-RIH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作者:李剑瑛;颜箫;曾小军;黄美娇

    目的 观察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McAb-RIH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McAb-RIHA双盲法测定正常人与各种类型血吸虫病人血清,同时进行交叉反应与重复性试验.结果 McAb-RIHA检测正常人血清,假阳性率为2.17%;对急性、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阳性率分别为99.39%、84.00%、28.57%,与粪检阳性病人阳性符合率为84.00%.急性血吸虫病人体内循环抗原含量高于慢性血吸虫病人及晚期血吸虫病人,反应滴度的平均几何均数为慢性血吸虫病人的13.3倍,晚期血吸虫病人的36.4倍;而不同感染度的慢性血吸虫病人体内循环抗原的滴度与粪虫卵数无明显关系.结论 McAb-RIH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两种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盒临床诊断特异性的评价

    作者:汤俊明;徐明;谈永飞;曹国群;孙乐平

    目的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DD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试剂盒在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病人、健康正常人群血清和乙肝病人血清,按照单盲试验进行DDIA和ELISA检测.结果DDIA和ELISA两种试剂盒,检测186份健康献血员的特异性分别为98.92%和99.46%,检测35例并殖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为42.86%和17.14%,检测31例华支睾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为9.68%和6.45%,检测159份乙肝病人假阳性率分别为1.26%和5.03%;DDIA试剂盒与并殖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显著高于ELISA试剂盒(x2=5.510,P=0.019),DDIA试剂盒检测乙肝病人和健康正常人群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0.025,P=0.875),ELISA试剂盒检测乙肝病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群(x2=6.814,P=0.009),其阳性率是健康正常人群的9.36倍.结论在血吸虫病现场筛查和医院门诊检查血吸虫病时,DDIA试剂盒优于ELISA试剂盒.

  • 胶体染料试纸条筛查血吸虫病效果

    作者:陈永忠;刘敬斌

    目的观察胶体染料试纸条筛查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从全市2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0个乡(镇)的8 817名常住居民,按照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制的血吸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DDIA)所用方法进行筛查.结果共筛查8 817人,检出阳性118例,阳性率1.34%.其中男性3 444人,检出阳性34例,阳性率0.99%;女性5 373人,检出阳性84例,阳性率1.56%.结论DDIA具有快速、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等优点,适用于血吸虫病的现场大规模筛查.

  •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用于中小学生日本血吸虫感染调查

    作者:李叶芳;王和生;陈祥平;神学慧;侯海根;吴芬香;张明辉;刘琳

    目的了解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中小学生血吸虫感染现状.方法对丹徒区中小学生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丹徒区有中小学生48 437人,受检45 169人,受检率为93.25%;DDIA检测阳性549人,阳性率1.22%.男性的DDIA阳性率高于女性(x2=146.70,P<0.01);未控制地区DDIA阳性率高于传播阻断地区(x2=313.88,P<0.01);未控制地区6~12岁DDIA阳性率逐渐增加,12岁达高,13~18岁逐渐下降;相邻年龄组DDIA检测结果显示,7岁与8岁组差异有显著性(x2=4.50,P<0.05),12岁与13岁组差异有显著性(x2=4.96,P<0.05),16岁与17岁组差异有显著性(x2=10.75,P<0.01).结论小学生随年龄增加DDIA阳性率逐渐上升至12岁达高峰,13岁后(进入中学)DDIA阳性率下降,故加强小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 日本血吸虫病与曼氏血吸虫病肝实质超声标准图像比较

    作者:赵晓贡;黄令霞;李岳生;孙可英;朱金华;陈四喜

    目的比较日本血吸虫病与曼氏血吸虫病肝脏病理损害的超声诊断标准图像.方法慢性血吸虫病(慢血)167例和晚期血吸虫病(晚血)62例进行了B超检查,同时检查了健康人138名作正常对照.结果慢血167例中肝实质为Ⅰ级102例,可视为曼氏血吸虫病B图119例.晚血62例中肝实质为Ⅲ级42例,可视为曼氏血吸虫病中E、EC、F图的分别为7、29、6例.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是以肝实质损害为主,图像特征为网状改变,而曼氏血吸虫病是以门脉周围纤维化改变为主,图像特征为环状、圆点、管状改变,伴门脉管壁增厚.

  • 青蒿琥酯皮下埋植剂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病初步观察

    作者:石孟芝;胡代炎;任茂元;贺宏斌

    目的为更方便地预防家畜血吸虫感染,对青蒿琥酯的剂型与给药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用青蒿琥酯原粉制成青蒿琥酯硅橡胶皮下埋植剂,每支24 mg,分每鼠24 mg和48 mg 2种剂量,每种植药剂量各分2组,分别在植药后的第20天和第30天进行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第30天解剖观察效果.结果 24 mg/支青蒿琥酯皮下埋植剂体外释放量,第1天达860 μg、第20天539 μg、第30天仍有305 μg药物释放.用48 mg/鼠青蒿琥酯皮下埋植剂植入小鼠体内第20天及第30天后感染血吸虫尾蚴,30 d后解剖,2组平均虫数分别为1.33和7.86,与对照组26.50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青蒿琥酯硅橡胶埋植剂植入小鼠体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 磁微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体尿液中日本血吸虫抗体

    作者:李超伟;黄进;魏兰英;姜昌富

    目的 应用磁微粒酶联免疫吸附法(MPAIA)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探索血吸虫病新的无创性免疫诊断方法.方法采用MPAIA对158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尿液进行检测,并同步进行血清检测,评价其检测效果.结果MPAIA尿液检测加样量确定为10μl未特殊处理原尿,尿液与血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10%(76/158)和88.61%(140/1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4,P<0.05),尿液及血清检测特异度均为100%.结论MPAIA可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抗日本血吸虫抗体,但还须对影响其阳性检出率的多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以提高其敏感性.

  • 湿地保护和钉螺控制

    作者:黄轶昕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当前湿地生态和湿地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而传播日本血吸虫病唯一的螺宿主--钉螺也是一种湿地生物.在血吸虫病防治中通常采用化学药物和改变生态环境的措施实现控制钉螺,而这些措施对湿地生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适应湿地保护要求,加强湿地钉螺控制适宜技术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不同类型湿地对钉螺孳生的影响,以及钉螺控制措施对湿地生态的影响,讨论湿地钉螺控制对策.

  • 日本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的寄生虫学特征及防治措施

    作者:徐小林;朱蓉;张利娟;郭家钢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疫区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忽略的热带病.经过积极防治,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血吸虫病不但对已控制地区构成威胁,而且可能形成新的流行区.本文对3种主要人体血吸虫病(日本、埃及、曼氏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现况、临床特征、防治方法进行阐述,并且对3种人体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描述,为今后研究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

  • 日本血吸虫病重组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将重组抗原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已成为当前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近10年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重组抗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作者:司武敏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为血吸虫病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血吸虫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是目前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常用方法,所使用的抗原可分为粗制虫源抗原、纯化虫源抗原和重组抗原.研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抗原是免疫诊断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1个感染性螺点灭螺后11年的螺情动态观察

    作者:李飞;夏代光;马灿华;贾雪梅;张学筝;曾加顺

    目的探索云南大山区阳性螺点灭螺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螺情的监测及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山区1个阳性螺点1次定点灭螺后的螺情进行了11年的考核观察.每次均通过环境抽查设框调查螺情并解剖钉螺以求出钉螺感染血吸虫的自然感染率.结果11年内共考核10次,结果显示灭螺后3年内查不到活螺,但第4年开始又在原螺点内找到钉螺,至第5年钉螺密度恢复到灭螺前水平,并有感染螺出现,且在未进行第2次灭螺的情况下,其疫源性保持5年未变.结论阳性螺点的长期监测及消灭对于阻断云南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阳性螺点的监测可每2-3年进行1次.

  • 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家兔血清抗体的检测

    作者:王益;施晓华;张素娥;王芃芃;钱宝珍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的血清免疫反应.方法对不同孕期的怀孕母兔分别感染3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仔兔出生后37~46 d后收集母兔和仔兔血清84份,以ELISA检测家兔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10份母兔血清均为阳性(OD=1.42~1.82),74份仔兔血清均为阴性(OD=0.04~0.6 0);其中怀孕中期感染日本血吸虫母兔所产仔兔(52份)和怀孕晚期感染所产仔兔(22份)血清,OD均值分别为0.19和0.36,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同一怀孕期感染日本血吸虫母兔所产仔兔,检到虫体与未检到虫体血清检测,OD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经胎盘传播后,所产仔兔在短期内可能产生免疫耐受性.

  • 我国血吸虫病消除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作者:胡广汉;许静;曹淳力;金嘉宁;吕山;李石柱;周晓农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我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提高流行区居民参与血防工作的依从性,有效避免或减少人群血吸虫感染.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成效显著,已实现了传播控制目标,正向传播阻断乃至消除目标迈进.本文就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消除阶段推进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治——湘鄂赣专家共识

    作者:邓维成;杨镇;谢慧群;李雍龙;刘佳新;丁国建;朱永辉;荆群山;孔国庆

    为进一步规范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湖南、湖北、江西3省部分专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并结合我国血吸虫病诊疗进展与现状,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制定我国血吸虫病的诊疗标准或指南提供参考.

255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