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B细胞亚群及CD40表达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B1细胞、B细胞数量及CD40表达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162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外周血B1细胞(CD+19CD+5)数、B细胞(CD+19)数及B细胞CD40的平均荧光强度(CD40MF)进行检测并与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1细胞数、B细胞数及CD40MF作比较.结果 SARS临床诊断病例B细胞总数为(292±181)×106/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00±65)×106/L(F=6.17,P<0.05),但显著低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359±168)×106/L(F=6.28,P<0.05);在病程的11~20天B1细胞数为(24±14)×106/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9±20)×106/L(F=4.23,P<0.05);病程的前10天CD40MF为(9.8±1.6),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2.6±4.4)(F=5.13,P<0.05).SARS重症组与轻症组B细胞数分别为(347±156)×106/L及(268±211)×106/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F=7.11,P<0.01).结论 (1)SARS患者外周血B细胞、B1细胞的数量及CD40MF的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B细胞数量与SAR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2)B细胞、B1细胞的数量及B细胞与CD40MF的监测有助于SAR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CD40抗原和生存素基因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的CD40抗原和抗凋亡基因生存素(survivin)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PCR方法检测48例初治AML患者细胞的CD40抗原和抗凋亡基因survivin mRNA表达,并结合AML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48例AML患者中25例(52.1%)表达CD40抗原,35例(72.9%)表达survivin mRNA.(2) CD40+AML组中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和高白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D40-AML组(36.0%、8.7%), P=0.025;(72.0%、43.5%),P=0.045;(32.0%、4.4%),P=0.024.(3)survivin mRNA在CD40+ AML和CD40-AML两组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20/25 、15/23),P=0.25,但两组中的survivin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25、6/20),P=0.001;(15/23、6/20),P=0.021;48例AML患者中CD40抗原阳性率低于survivin mRNA阳性率(52.1%、72.9%),P=0.041.(4)survivin+ AML 化疗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survivin-AML(31.4%、69.2%),P=0.018.结论 CD40抗原表达和AML的临床血液学特征存在一定关系;表达抗凋亡基因survivin mRNA是AML患者化疗CR率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因素.
-
CD40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白细胞计数、CD40-1C/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以及激活剂干扰素(IFN)-γ和抑制剂氟伐他汀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和9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血清sCD40L含量、血清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CD40-1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随机选择4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阳性的ACS患者,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原代培养,用100 ng/ml IFN-γ及10 μmol/L氟伐他汀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培养24 h后表达CD40的水平.结果 ACS组的炎性细胞因子CD40[(4.59±2.07)MFI]、sCD40L[(7.58±2.34)μg/L]、hs-CRP[(5.24±1.34)mg/L、血白细胞计数水平(8.56×109/L±3.10×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CD40:(2.08±1.19)MFI,sCD40L:(3.12±0.67)μg/L,hs-CRP:(0.88±0.90)mg/L,白细胞计数:6.12×109/L±1.41×109/L;均P<0.01];ACS患者CC基因型频率为28.1%(45/160),明显高于对照组[13.0%(12/92),P<0.01];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ACS的患病风险(OR=1.608,95%CI:1.12~2.32,P=0.011);基础状态下单个核细胞培养24 h后,CD40表达水平升高,且CC基因型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14.78±4.56)MFI]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11.98±4.12)MFI,(9.86±3.83)MFI,P<0.05];IFN-γ刺激状态下,单个核细胞表面CD4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CC基因型升高的幅度(2.96倍)明显高于CT(2.37倍)和TT基因型(2.08倍),均P<0.05;另外,氟伐他汀和IFN-γ共同作用,发现氟伐他汀可显著抑制IFN-γ诱导的CD40表达,但CC、CT、TT基因型单个核细胞经氟伐他汀干预后,其CD4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制率分别为30.3%、26.3%、29.3%,P>0.05).结论 ACS的发生可激活炎症反应;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ACS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ACS的易感相关基因;CD40-1C/T多态性可以影响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氟伐他汀可显著抑制IFN-γ刺激后CD40的表达,但对不同基因型单个核细胞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
-
CD40作为脊柱结核靶向治疗靶标分子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正常人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差异表达的实验研究,探讨CD40作为脊柱结核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分子的可行性.方法:将冷冻保存的正常人成骨细胞按照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的说明进行复苏和培养,传代至3代冻存备用;之后选择Middlebrooke7H9液体培养基对荧光结核分枝杆菌(H37Ra-GFP)进行培养,培养至对数中期备用.把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是未被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人成骨细胞组;B、C、D三组均为实验组,分别是被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00、1:100、1:10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人成骨细胞组.然后采用实时定量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诱导人成骨细胞中CD40 mRNA的表达变化及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经荧光结核分枝杆菌侵染后,观察发现各组细胞感染程度良好.A组实时定量PCR反应结果表现为人成骨细胞中存在CD40 mRNA的表达;A (1.0337±0.0715)、B(1.4083±0.1145)、C(1.7172±0.1294)、D(2.0378±0.1573)四组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F=74.005,P<0.05);B、C、D三组分别与A组相比时,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组B、C、D三组成骨细胞中CD40 mRNA的表达均高于未侵染组A组;B、C、D三组,两两比较时,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从B组到D组成骨细胞中CD40mRNA的表达依次上调.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与上述mRNA表达上调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成骨细胞后可诱导成骨细胞中CD40 mRNA以及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增多,并且感染复数越高,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越多.而CD40分子可与其所对应的核酸适体特异结合,这就为使用CD40分子作为靶标分子,对脊柱结核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
CD40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0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15例正常脾脏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0在正常脾脏与巨脾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7%和36.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D40表达与肝功能Child分级及巨脾病理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40可能为临床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免疫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
构建含有小鼠CD40-IgG2aFc-IRS-GFP融合基因腺病毒并体外检测
目的 构建载有小鼠CD40-IgG2aFc-IRS-GFP融合基因片段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转染293细胞后的融合蛋白表达及出毒情况.方法 提取小鼠CD40、IgG2aFc基因片段构建PDC316-IgG2aFc-GFP质粒,测序成功后包装构建Ad5-PDC316-CD40-IgG2aFc-GFP,转染293细胞.出毒后大量复制病毒并纯化,测定病毒滴度,体外感染细胞观察病毒复制及分泌目的 蛋白情况并检测目的 蛋白表达量.结果 成功构建了质粒及病毒,体外感染显示该病毒能有效的感染细胞并表达蛋白(荧光显示),检测目的 蛋白表达量随时间点及浓度增加而增加.当病毒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目的 蛋白表达趋于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构建小鼠融合基因片段并成功转入细胞内,分泌表达目的 蛋白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在大鼠体内感染及表达CD40Ig、大鼠肝移植模型免疫耐受及其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CD40和CD226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CD40 rs4810485 G/T多态和CD226 rs763361 C/T (Gly307Ser)多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使用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2013年5月以前所有相关文献.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检索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对CD40 rs4810485多态和CD226 rs76336多态与RA易感性的关系进行总体评估.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所有分析均使用Stata 10.1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共有8项独立的研究(包含11520例RA病例和10843名对照者)被纳入当前的Meta分析.与携带CD40 GG基因型的人相比,携带T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RA的发病风险(OR=0.83,95%CI=0.74-0.94,P<0.01).与携带CD226 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患RA的风险增加46% (OR=1.46,95%CI=1.20-1.77,P<0.01).当前的Meta分析的数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CD40 rs4810485和CD226 rs763361多态与RA发病风险显著相关.
-
孕妇血浆中sCD40及其配体与子痫前期发病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sCD40)和s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2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同期妊娠结局良好的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分娩孕周及血压变化、血小板计数并检测其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清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孕妇血浆中sCD40和sCD40L的水平,并对血浆sCD40和sCD40L的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血常规及l临床指标: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CRP水平(分别为10.8及7.1 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 mg/L),前后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分娩孕周(32.5周)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37.2周)和对照组(38.6周),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小板计数(132×109/L)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212×109/L)和对照组(216×109/L),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之间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sCD40及sCD40L水平: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浆sCD40水平分别为133.6、126.5和90.7 ng/L,sCD40L水平分别为12.5、10.4和4.4 ng/L,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4.5、0.8 g和0,UA水平分别为486、289和162 μ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以上各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Cr(89 μmol/L)、BUN(5.32 mmol/L)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66μmol/L及4.49mmol/L)和对照组(分别为57 μmol/L及3.32 m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轻、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sCD40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34,P<0.05),与UA、CRP呈明显正相关(r=0.536、0.528,P<0.01),与收缩压、舒张压、分娩孕周、Cr、BUN、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r分别为0.135、0.183、-0.133、0.190、0.167、-0.221,P均>0.05).轻、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sCD40L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UA、CRP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591、0.445、0.539,P均<0.01),与收缩压、舒张压、分娩孕周、Cr、BUN、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r分别为0.178、0.212、-0.292、0.144、0.135、-0.273,P均>0.05).轻、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sCD40L水平与sCD40呈明显正相关(r均为0.707,P<0.01).对照组孕妇血浆sCD40、sCD40L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sCD40和sCD40L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并导致肾功能损害.sCD40和sCD40L水平变化也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相关.
-
粒细胞减少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CD40表达研究
目的 建立粒细胞减少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研究其炎症反应特点及肺泡巨噬细胞CD40表达.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4组,即粒细胞减少感染组、粒细胞减少对照组、粒细胞正常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处死后留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形态,测定肺湿/干重比,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总数;外周血计数白细胞数;ELISA方法测定BALF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BALF肺泡巨噬细胞CD40表达.结果 (1)粒细胞正常组大鼠处死前平均体重(181.13±16.94)g,平均外周血白细胞数(9.54±1.25)×109/L,粒细胞减少组处死前平均体重(168.56±5.03)g,平均外周血白细胞数(2.56±1.12)×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组(粒细胞减少感染组和粒细胞正常感染组)的BALF细胞总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0.26)×106/L,(3.23±0.06)× 106/L,(1.68±0.23)× 106/L,P<0.05].(3)感染组(粒细胞减少感染组和粒细胞正常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337.08±1 148.85) pg/ml,(2 274.01±1 569.37) pg/ml,(96.20±93.69) pg/ml,P<0.05].(4)粒细胞减少感染组、粒细胞减少对照组CD40表达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06±11.90)%,(46.38 ±7.42)%,(21.62±4.86)%,P<0.01].结论 在粒细胞减少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模型,感染早期外周血和肺泡巨噬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可能与CD40高表达相关.
-
CD40分子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其与ER、PC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二步法(Envision法)对4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且选择15例纤维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D40、ER和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54.8%和47.6%,与纤维腺瘤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ER、PCNA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01),CD40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CD40在乳腺癌的表达与ER、PCNA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细胞发生恶变后,其分子表达常常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异常.CD40分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腺相关病毒-CD40配体转导人肺癌细胞
目的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不同血清型载体对人肺癌细胞的转导效率,比较自身互补AAV(scAAV)与传统单链AAV(ssAAV)载体的转导效率,遴选理想载体携带CD40配体(CD40L)转导人肺癌细胞,并观察转CD40L肺癌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Cs)的刺激作用.方法 以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测定rAAV-GFP及rAAV-CD40L感染肺癌细胞的基因转导效率;转导CD40L的肺癌细胞与DCs共培养后,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结果 AAV血清型5(AAV2/5)的转导效率明显高于AAV2/1、AAV2/2,AAV2/6、AAV2/7、AAV2/8、AAV2/9和AAV2/10,scAAV2/5高于ssAAV2/5,且化疔药卡铂能提高转导效率;转导CD40L的肺癌细胞能促进DCs分泌IL-12.结论 scAAV2/5可能为肺癌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转CD40L的肺癌细胞对DCs的刺激作用明显增强,scAAV2/5-CD40L有望成为肺癌新的基因治疗药物.
-
CD40配体对转CD40 cDNA的人肺癌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
目的研究CD40配体(CD40L,CD154)对CD40阴性肺癌细胞系转染CD40 cDNA后(即CD40高表达细胞系)的调节作用,评价CD40作为治疗靶抗原的潜能.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筛选CD40阴性细胞系,即GLC-82细胞.以3D5细胞为模板,以pCDNA3为载体,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制备CD40 cDNA并转染到GLG-82细胞中,建立CD40高表达细胞系,即GLC-82/CD40.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0.1μg/mlCD40L,通过流式细胞术和MTT试验检测CD40L对细胞表型、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限制性酶切电泳、DNA测序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均证明了CD40cDNA转染成功,转染后细胞的CD40表达率高达95.9%.CD40L与CD40作用后,使GLC-82/CD40细胞系上MHC-I、ICAM-1和Fas分子的表达增强,EGFR表达减弱.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第5天受抑明显,受抑率为30%,但无周期特异性变化.CD40L停用48 h后,各种指标的变化有所恢复.CD40L对原有高表达CD40的Calu-3肺癌细胞上述指标的影响较GLC-82/CD40更明显,而对不表达CD40的GLC-82细胞无明显影响.所有肺癌细胞系均未出现细胞凋亡.结论CD40L对转染CD40 cDNA后CD40高表达肺癌细胞系具有免疫导向治疗的潜能.
-
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40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28例,检测两组患者CD40、VEGF含量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 CD40、VEGF在恶性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CD40、VEGF检测的佳临界诊断值分别为30.9 pg/ml、1706.55 pg/ml,特异度分别为86.4%、80.21%,灵敏度分别为88.3%、82.45%,同时二者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40、VEGF是肺癌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测指标,具有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检测。
-
AG490对大鼠脑损伤后CD40和CD45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AG490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CD40、CD45表达以及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和AG490干预组,每组大鼠60只;各组根据脑损伤时间再分为6、12、24及72 h亚组(各15只).应用液压冲击法制备大鼠脑损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组织CD40、CD45的表达,采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①创伤组伤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其中6 h为高峰期,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AG490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创伤组低,24和72 h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创伤组脑组织CD4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然后开始降低;CD45表达持续增高,72 h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CD40 、CD45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G490干预组各时间点CD40 、CD45表达水平均低于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AG490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CD40、CD45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CD40-CD40 L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CD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40、CD40L在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及与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 将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37例手术标本分为有临床脑卒中事件组(A组,n=20)和无临床脑卒中事件组(B组,n=17),另设尸检正常颈动脉(C组,n=11)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斑块中CD40、CD40L和MMP9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D40、CD40L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CD40、CD40L和MMP9表达及分布,并对CD40、CD40L与MMP9的转录及表达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 3组的CD40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43、1.03±0.38和0.31±0.12;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88±1.57、1.90±0.44和0.39±0.12.A组CD40、MMP9的mRNA水平高于B组(FCD40=105.183,FMMP9=160.395,P=0.000),B组高于C组(FCD40=37.307,FMMP9=124.093,P=0.000);CD40与MMP9的mRNA水平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929,P=0.000),但各组CD40L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B=0.033,P=0.857;FB-C=1.564,P=0.767;FA-C=0.219,P=0.644).A组CD40、CD40L和MMP9的蛋白表达高于B组(FCD40=104.100,P=0.000;FCD40L=129.932,P=0.000;FMMP9=13.565,P=0.021),B组高于C组(FCD40=115.848,P=0.000;FCD40L=30.482,P=0.005;FMMP9=35.557,P=0.004).免疫组织化学示CD40、CD40L和MMP9的阳性表达面积A组大于B组(FCD40=39.451,FCD40L=57.606,FMMP9=30.711,P=0.000),B组大于C组(FCD40=95.066,FCD40L=59.081,FMMP9=145.758,P=0.000);CD40、CD40L与MMP9的阳性表达面积有正相关关系(rCD40L-CD40L=0.963,rCD40-MMP9=0.959,rCD40L-MMP9=0.929,P=0.000),并且CD40、CD40L和MMP9均在斑块肩部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斑块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上调MMP9导致斑块不稳定;CD40L可能是通过转录后修饰影响CD40L的表达,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
CD4O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斑块中的表达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CD4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颈动脉易损斑块及稳定斑块中的表达,探讨CD40与MMPs表达的相关性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的粥样硬化斑块标本32例次,根据术前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及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分为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D40及MMP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易损斑块组CD40和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稳定斑块组显著增高(P<0.01);MMP-2蛋白表达水平亦较稳定斑块组明显增高(P <0.01);CD40mRNA与MMP-2 mRNA(r=0.43)、CD40 mRNA与MMP-9 mRNA(r=0.90)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0不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且可能通过调控MMP-2、MMP-9的表达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
CD40、CD40L、IFN-γ、IL-2水平与尖锐湿疣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CA)高危人群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40 (CD40)、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水平,并探讨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50例尖锐湿疣门诊患者的性伴及配偶,按是否发病分为患病组(13例)及未患病组(37例),加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抽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CD40L阳性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2水平.结果 50例CA患者性伴及配偶中13例发病,5例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共18例HPV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阳性率36%.患病组外周血中CD40、CD40L阳性率及IFN-γ、IL-2水平分别是(7.83±1.25)%、(1.32±0.25)%、(6.13±1.48)pg/mL、(18.24±4.68) pg/mL,明显低于未患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性伴及配偶是发病高危人群,CA高危人群发病过程中CD40-CD40L系统起着很重要的防卫作用.
-
CD40/CD40L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SLE以显著的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为特征,此过程中B细胞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
CD40信号通路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眼外伤等多种眼病均可造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分化群40蛋白(CD40)及其配体(CD40L)构成的共刺激系统是免疫细胞间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活化的CD40分子刺激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的分泌,导致CNV.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中已检测出高水平表达的CD40与CD40L.干预CD40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CNV治疗的新的靶点.
-
深低温保存的角膜缘组织CD40的表达以及体外培养增生活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缘组织CD40的表达情况以及培养后增生活性的变化.方法 取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缘组织20例(20眼),其中10例新鲜组织直接进行体外培养,另10例经深低温冷冻保存后冉进行体外培养,对比观察两组细胞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0在二者的表达.结果 新鲜角膜缘组织块接种后3 d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培养至6 d时细胞基本形成单层;深低温保存角膜缘组织块接种后在7 d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培养至10 d时细胞基本形成单层.CD40在两组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层均有着色,为棕褐色,在深低温保存角膜缘组织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深低温保存的角膜缘组织具有良好的增生活性,利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缘组织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降低移植排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