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髓性白血病中CD40-CD40L与OX40的表达与Bcl-2和Bcl-xL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水平低于②、③组的表达水平.结论:在CD40与CD40L同时表达时,可以提高白血病细胞Bcl-2和Bcl-xL的表达.
-
多烯酸乙酯和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CD40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多烯酸乙酯和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CD40水平的影响.方法:6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男44例,女18例,随机分成两组,多烯酸乙酯组(F组)30例,阿托伐他汀组(A组)32例,分别应用多烯酸乙酯和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O周)、治疗4周和8周的血脂、CD40的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均降低(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较正常人群CD40表达明显上调,而治疗后CD40均有下降,但仅多烯酸乙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刺激细胞CD40表达显著,多烯酸乙酯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抑制CD40-CD40L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抗动脉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
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变化与氯沙坦的干预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联的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6大沥医院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82例.其中冠心病患者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2例,稳定性冠心病25例),正常对照者25例.测定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可溶性CD40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浓度.然后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氯沙坦组,常规组2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6例,稳定性冠心病11例),给予常规用药如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氯沙坦组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6例,稳定性冠心病14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氯沙坦(默沙东公司生产),50 mg/d,服用4周.观察4周后血浆可溶性CD 40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82例患者均完成全部实验过程,无中途退出者.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CD 40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②两种治疗都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浆可溶性CD 40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氯沙坦组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CD 40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较常规组降低明显[(3.36±0.91),(0.31±0.11)μg/L;(4.95±1.74),(0.41±0.15)μg/L,P<0.05],而两种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③可溶性CD40配体与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正相关(r=0.546,P<0.01);可溶性CD40配体与C反应蛋白之间相关性较弱(r=0.411,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氯沙坦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
急性脑缺血及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与变化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作用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以便为病情的预后评估提供新指标.方法:2004-03/07在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脑梗死25例,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比较,CD40L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分别在发病48 h内及第30天时抽血检测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血清sCD40L的表达在发病48 h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血清sCD40L的表达高于TIA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在发病48 h内与第30天时抽血检测血清sCD40L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评估急性脑缺血的可靠血清学指标,且可能是判断其病情的标志物.
-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相关因子表达
CD40通路在同种异体急性、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CD40通路的免疫学特性,将为探索早期监测预防和控制移植排斥反应开辟新的领域.sCD30作为CD30活化释放入血的活性成分,与CD3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肾移植中sCD30的表达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其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鉴别提供了一个敏感性、特异性很高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并为指导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了依据.通过对以上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因子的研究,能有效预测和预防排斥反应,顺利解决移植免疫反应,提高肾脏移植的成功率和改善移植物远期存活.
-
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室完成.实验所用脐带于无菌条件下取自本院产房健康新生儿,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标准.辛伐他汀原粉由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提供.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在第4代有70%细胞汇合的情况下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快速分离后加入含10μmol/L硫酸铜的磷酸盐缓冲液氧化修饰24 h,在准备后15 d内用于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0/CD40L在细胞上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NF-κB P65mRNA,同时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细胞NF-κB P65的表达.观察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CD40L分子和NF-κB P65mRNA的影响实验中,共分5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 h.③低浓度辛伐他汀组,先予1 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 h,再予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 h.④高浓度辛伐他汀组,先予10 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 h,再予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 h.⑤单纯辛伐他汀组,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25 h.免疫化学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 P65分子表达的实验中,共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 h.③辛伐他汀组,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 h,再予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 h.结果: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CD40/CD40L的表达情况:20~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CD40/CD40L的表达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②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预先给予辛伐他汀(1μmol/L和10 μmol/L)干预1h明显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CD40/CD40L表达,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10 μmol/L的高浓度辛伐他汀较1 μmol/L的低浓度辛伐他汀作用更明显(P<0.05);而单纯给予10 μmol/L的辛伐他汀干预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③辛伐他汀对NF-κB P65 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加入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培养24 h后NF-κB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53±0.06,0.08±0.01,P<0.01).而预先给予1 μmol/L辛伐他汀孵育1h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升高的NF-κB P65 mRNA,明显低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0.31±0.04,0.53±0.06,P<0.01).高浓度组(10 μmol/L)作用更显著,显著低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0.14±0.04,0.53±0.06,P<0.01),而单纯给予辛伐他汀(10 μmol/L)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 P65 mRNA的表达.结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CD40L,而辛伐他汀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可能与其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 P65的表达有关.提示辛伐他汀可通过抑制高脂血症患者炎症信号通路而到达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
慢病毒载体转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并黄芪总苷干预
背景:CD40通路的激活对内皮祖细胞的疗效起负向调节作用,而抑制该通路能增强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目的:比较CD40基因沉默的内皮祖细胞(shRNA-CD40转染内皮祖细胞)与常规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疗效,并探讨黄芪总苷在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24)、模型组(n=24)、慢病毒转染组(n=18)、常规移植组(n=18)及黄芪总苷组(n=6).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以野百合碱诱发肺动脉高压模型,慢病毒转染组大鼠分别于野百合碱注射后第7,14,21天尾静脉注射Lv-shRNA-CD40转染的内皮祖细胞,每个时间点6只;常规移植组大鼠分别于野百合碱注射后第7,14,21天尾静脉注射内皮祖细胞,每个时间点6只;黄芪总苷组在野百合碱注射后第21天时间点注射Lv-shRNA-CD40转染的内皮祖细胞,同时在第1-21天每日一次给予80 mg/(kg?d)黄芪总苷腹腔注射.野百合碱注射后第28天,进行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右心室肥大指数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右心室压力、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大指数均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慢病毒转染组、常规移植组右心室压力、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大指数均明显下降(P < 0.05).随着移植内皮祖细胞时间的延长,2个细胞移植组右心室压力、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大指数均有逐渐升高趋势,但慢病毒转染组变化差异不明显;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慢病毒转染组、常规移植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降低(P < 0.05);慢病毒转染组相同移植时间点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低于常规移植组(P < 0.05);③黄芪总苷组的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1水平及右心室肥大指数均优于慢病毒转染组(P < 0.05);④结果表明,CD40基因沉默的内皮祖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更明显且更持久,黄芪总苷可增强其治疗效果.
-
鱼油和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鱼油和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CD40水平的影响,同时比较高脂血症患者与健康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方法:选择2005-05/11无锡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高脂血症患者62例(高脂血症组),男44例,女18例.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且均对治疗方案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2005-11/12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35名(正常对照组),男28名,女7名.将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32例和鱼油组30例.阿托伐他汀组:每天晚餐前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鱼油组:每天服用3次鱼油胶囊,1.0 g/次,1次/d.两组均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和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三酰甘油(酶法)、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免疫比浊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相测定法中的选择性反应法)、超敏C反应蛋白(胶乳法),以及CD40(流式细胞仪)水平.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2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脂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高脂血症组CD4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23±5.07)%,(7.93±4.12)%,t=2.289,P<0.05],超敏C反应蛋白虽然也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2.30±2.70),(1.68±2 03)g/L,P>0.05].②阿托伐他汀及鱼油作用后血脂及炎症因子变化:两组用药前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和CD40相近.阿托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31.569,31,677,40.726,P<0.01),8周后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A比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F=3.237,P<0.05;F=6.729,P<0.01),其他指标则在治疗前后均没有显著变化.鱼油组治疗4周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CD40与治疗前相近,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水平与CD40较治疗前下降(F=2.913,2.683,P<0.05),载脂蛋白B较治疗前也显著下降(F=5.279,P<0.01),余指标则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③阿托伐他汀组治疗4和8周后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鱼油组(t=-5.292,-5.892,P<0.01),CD40在治疗8周明显高于鱼油组(t=2.287,P<0.05).结论:①阿托伐他汀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果优于鱼油,鱼油主要降低三酰甘油.②高脂血症患者较健康者CD40表达明显上调,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则与健康者接近.鱼油下调CD40比阿托伐他汀起效更快.
-
大鼠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与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于不含血清的F12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即2.5%腹透液加入1×10-7,1×10-6,1×10-5,1×10-4,0 mol/L阿托伐他汀,其中0 mol/L阿托伐他汀为对照组,刺激腹膜间皮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腹膜间皮细胞的CD40 mRNA的表达.结果:①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呈多边形、菱形、椭圆形,大小不等.细胞融合后,呈典型的鹅卵石状上皮细胞形态.传代后用抗大鼠角蛋白和抗Ⅷ因子抗体检测相关抗原,结果抗角蛋白阳性,抗Ⅷ因子相关抗原阴性.②加入1×10-7,1×10-6,1×10-5,1×10-4 mol/L阿托伐他汀后腹膜间皮细胞的CD40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247±0.084,0.180±0.060,0.106±0.052,0.025±0.023,0.319±0.10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间皮细胞细胞CD40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CD40-CD40L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CD40和CD40配体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如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CD40可能在肾小管间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CD40L-CD40通过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的病理过程,并可能成为防治肾脏病的新靶点.该文将对近年来CD40L-CD40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
CD40-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稳定性
近研究发现,CD40-Cd40配体系统的相互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各个阶段及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改变.阻断CD40-CD40配体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稳定粥样斑块.
-
CD40 siRNA对MRL/Lpr小鼠狼疮肾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CD40的小干扰RNA( siRN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动物模型MRL/Lpr小鼠肾脏、尿蛋白和补体C3的影响,探讨CD40 siRNA对狼疮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CD40-siRNA1组及CD40-siRNA2组,每组4只,将成功构建的CD40 siRNA表达载体尾静脉注射MRL/Lpr小鼠,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小鼠分别注射等剂量、等比例的磷酸盐缓冲液( PBS)和pGFP-V-RS空载体。每隔1天1次,共6次。处死前24 h留取24 h的尿量。14 d处死小鼠,肾脏组织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是否在小鼠肾脏中表达, RT-PCR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CD40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CD40蛋白的表达水平;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 HE)染色法观察4组小鼠肾脏的病理变化,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免疫比浊检测小鼠补体C3的水平。结果:CD40 siRNA表达载体可以在MRL/Lpr小鼠的肾脏中表达。注射后14 d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的MRL/Lpr小鼠肾脏组织中CD4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肾小球减小,肾小球的浸润的炎性细胞减少,肾小管肿胀程度减轻。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小鼠24 h尿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而补体C3升高,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L/Lpr小鼠注射CD40 siRNA载体后, CD4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肾脏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减少,24 h尿蛋白含量下降,血清中补体C3水平升高,说明CD40 siRNA抑制其mRNA和蛋白后,MRL/Lpr小鼠肾脏炎症反应减轻,尿蛋白含量下降,补体C3升高,提示其可延缓病程的进展,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对狼疮肾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腺上皮细胞Fas及CD40诱导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Fas、CD40及凋亡相关分子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唾液腺上皮细胞死亡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Fas及CD40的表达应用反转录PCR及流式细胞术;唾液腺上皮细胞凋亡的评估应用形态学检测及DNA片段实验;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FADD(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Bax、Bcl-2、Bcl-xL和Bcl-xS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FN-γ可显著增强SS唾液腺上皮细胞Fas及CD40表达;Fas及CD40共司刺激呈现显著唾液腺上皮细胞凋亡;唾液腺上皮细胞高水平表达XIAP,CD40的促凋亡作用是通过下调XIAP而起作用,CD40对其它凋亡相关分子无影响.结论:唾液腺上皮细胞凋亡需要Fas及CD40共同活化,CD40促进Fas依赖的凋亡是通过下调XIAP.
-
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对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抗CD4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后对T细胞表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体外阻断该共刺激途径诱导T细胞对异体移植抗原的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供鼠(C57BL/6H-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受鼠(BALB/CH-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设单抗组(加抗CD40L单抗)和对照组(不加单抗),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7天,在不同时间点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以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IL-4、IL-10等的水平,第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和CD8+T细胞上CD25、CD69、CD40L和CD45RA的表达.再次MLR 5天,第1、3、5天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和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初次和再次MLR结果均显示,单抗组细胞增殖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次MLR单抗组中CD4+T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抗组中CD4+CD25+T、CD4+CD69+T、CD8+CD25+T、 CD4+CD40L+T和CD8+CD69+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CD40L+T和CD4+CD45RA+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初次MLR中单抗组和对照组培养上清中IL-4和IL-10几乎无法测出,而单抗组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再次MLR后培养上清中单抗组IFN-γ、IL-2和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处于低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体外MLR体系中,应用抗CD40L单抗孵育供鼠脾T细胞,可同时作用于CD4+T和CD8+T细胞,使CD40L+,CD25+和CD69+表达下降,引起T细胞早期的活化和成熟障碍,T细胞增殖能力减低,抑制了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可诱导供者T细胞免疫耐受.
-
一株特殊功能的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目的:研制功能性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从而探讨其对B细胞、DCs表达的CD40分子激发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筛选、荧光标记、免疫印迹和竞争抑制等方法获得鼠抗人CD40mAb,以细胞增殖、分化抗原表达观察CD40mAb对B细胞和DCs的作用效应.结果:经表型分析、Western blotting鉴定和竞争抑制试验,证实5C11是识别人CD40分子的特异性单抗;5C11与转导CD32的L细胞(LCD32)联合IL-4能使扁桃体B细胞扩增并形成集落;5C11能介导树突状细胞(DCs)的扩增和分化成熟.结论:用5C11与LCD32建立的CD40培养体系,能使B细胞长期生存和增殖,为体外研究B细胞提供有效手段;5C11诱导外周单核细胞分化成熟为树突状细胞,这一发现为体外大规模扩增可用于治疗的DCs提供了新的手段,因而5C11是一株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单克隆抗体.
-
15d-PGJ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及RANTE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CD40和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IFN-γ(50μg/ml)组;(3)TNF-α(10 ng/ml)组;(4)IFN-γ(50μg/ml)+TNF-α(10 ng/ml)组;(5)IFN-γ(50μg/ml)+TNF-α(10 ng/ml)分别加1、3、5 μmol/L 15d-PGJ2组;(6)IFN-γ+TNF-α刺激+15d-PGJ2(5 μmol/L)+GW9662(PPARγ特异拮抗剂)1 μmol/L组.GW9662和15d-PGJ2分别在IFN-γ和TNF-α刺激前3和2小时加入.分别采用RT-PCR、流式细胞仪(FAC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D40和RANTE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HK-2细胞中,CD40、RANTES有基础水平表达.IFN-γ能显著上调HK-2细胞CD40蛋白的表达;TNF-α单独刺激对CD40表达无显著影响,但能增强IFN-γ的刺激效应.IFN-γ+TNF-α显著增加HK-2细胞RANTES的表达和分泌.15d-PGJ2呈剂量依赖式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显著抑制IFN-γ+TNF-α诱导的CD40和RANTES的表达.加入PPARγ特异拮抗剂GW9662后,能够部分逆转15d-PGJ2对CD40和RANTES表达的抑制效应,但并不能完全阻断其作用.结论:15d-PGJ2部分通过PPARγ介导的信号途径参与抑制IFN-γ+TNF-α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和RANTES的表达,从而在肾脏局部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肾小管上皮细胞 CD40 RANTES -
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介导Th1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在介导Th1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DCs,并利用mCD40L-CHO和TNF-α分别刺激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制备DCs瘤苗;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IFN-γ、IL-12的含量;胞内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成熟DCs活化的T细胞中CD4+IFN-γ+T和CD4+IL-4+T的比例.结果: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在CD40配基化DCs组高(P<0.05),CD40配基化DCs能更有效地促进活化T细胞分泌IFN-γ和介导CD4+IFN-γ+T细胞的分化 (P<0.05),同时,CD40配基化DCs分泌IL-12的量也明显高于TNF-α组(P<0.05).结论: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体外能有效介导Th1细胞的分化.
-
125I标记抗人CD40 mAb 5H6在荷人卵巢癌(HO8910)BALB/c裸鼠体内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
目的:研究125I标记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mAb)5H6同卵巢癌细胞HO8910体外结合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荷瘤鼠体内的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方法:氯胺-T法进行mAb 5H6125I标记(125I-5H6),Lindmo法计算125I-5H6的免疫活性分数;细胞结合饱和实验进行Scatchard分析计算解离常数Kd及大结合位点数Bmax;建立荷人卵巢癌(HO8910)裸鼠模型,分析125I-5H6在体内的分布,并用SPECT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结果:mAb 5H6标记率为(85.4±5.2)%,放射化学纯度为(99.2±0.5)%,125I-5H6免疫活性分数为(38.6±5.4)%,与HO8910细胞的亲和力Kd=(0.711±0.06)nmol/L.在荷瘤鼠体内特异性结合HO8910肿瘤,48小时达到高峰,放射免疫显像肿瘤清晰可见.结论:125I-5H6同卵巢癌HO8910细胞在体外结合具有很高亲和力,在体内能特异性结合HO8910肿瘤,能获得优质的放射免疫图像.
-
CD4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抗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
目的:为研究CD40分子在人树突状细胞(DC)抗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D40配体(CD40L)转基因细胞及抗CD40的激发型单克隆抗体在体外激发DC,并通过DC细胞计数、形态学和细胞表型分析、IL-12定量检测、DC对MM抗原的摄取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手段对其进行研究。结果:CD40分子配基化可促进DC的体外增殖和分化,使DC增加分泌IL-12,并下调DC摄取抗原的能力,促进DC的成熟,同时赋予DC激发自体CD8+细胞增殖的作用,使后者对MM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杀伤作用。结论:CD40分子激发不仅有利于DC的增殖、分化和增强激发T细胞增殖,而且Th细胞表达的CD40L是DC获得直接激发抗MM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关键分子。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CD28CD4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数量的变化和共刺激分子CD28CD40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相对数量,检测CD28、CD40L在CD3+CD4+、CD3+CD8+T细胞上和CD40在CD19+B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 AS患者CD3+、CD3+CD4+、CD19+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CD3+CD8+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AS患者CD28、CDD40L在CD3+CD4+、CD3+CD8+T细胞上和CD40在CD19+B细胞上的表达都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AS)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数量变化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表达情况与AS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