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rbic-3D导航引导经皮微创椎弓根钉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

    作者:黄彦;杨进顺;廖壮文;范子文

    目的 探讨实时术中Orbic-3D导航引导下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手术特点及临床影像学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实时术中Orbic-3D导航引导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67~ 81岁.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椎弓根钉位置、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手术节段高度和畸形矫正维持情况等.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8.0±0.8)cm,手术时间(56.5±10.5)min,术中出血量(60.5±15.8)ml,无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植入的96枚椎弓根钉术后CT复查均在椎弓根内,下地活动时间(2.1±0.5)d,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6~24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及VAS评分术后与手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l),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比较维持稳定(P>0.05).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术后至末次随访基本维持稳定(P>0.05).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95.8%.所有患者随访过程X线检查无内固定松动.结论 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采用实时术中3D导航引导下经皮微创椎弓根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具有手术微创、安全性高、缩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矫正明显,并能有效维持、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等效果,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选择.

  • 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何泽壁

    目的:探讨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些患者均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比较在进行手术前后这些患者的JOA评分、GQOL评分,并观察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手术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硬膜囊撕裂,对其进行硬膜囊缝合修补术,其切口一期愈合.手术结束后,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后,其下肢肿胀的症状消失.与进行手术前这些患者JOA及GQOL的平均评分相比,手术结束后,这些患者JOA及GQOL的平均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微创技术在我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石华峰

    目的:探讨微创侧卧位下微创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微创技术在我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老年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都采用微创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在传统俯卧位下进行,治疗组在侧卧位下进行.结果:两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回访均无螺钉松动、无断裂,也未出现断棒现象.两组术后随访,伤椎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手术中,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侧卧位下经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达到满意的固定及复位效果,能为微创技术在我院创伤骨科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0例两种不同术式对比分析

    作者:刘岗;何斌;孙志峰

    目的 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le分级,Cobb's角,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为830ml,B组为68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手术时间:A组2.3小时;B组为1.9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Cobb's角比较:A组为(17.18±3.5)°,B组为(25.3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椎体高度矫正率:A组为(97.2±3.8)%,B组为(85.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患者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弯曲及断裂.B组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2例.结论 后路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综合护理干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评价

    作者:钟皇娇;王文兰;颜玲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5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评价.结果 术后观察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价百分率(98.1%)比对照组(77.4%)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调节患者担忧焦虑心态,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附120例临床报告)

    作者:许卫兵;姜长明;贾连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传统的的临床手术治疗方式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因为全椎板切除破坏了脊柱后柱结构,存在术后腰椎不稳定和硬膜外瘢痕形成等缺点,影响术后效果.

  • 医疗纠纷鉴定争议案例点评——医方的医疗行为与胸、腰椎骨折患者截瘫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作者:范建平

    一、案情摘要患者男,74岁.因腰背部外伤后疼痛3 d,于2003年10月20日就诊于某附属医院,诊断为T12压缩性骨折,予依降钙素(商品名益盖宁)、润肠片等药物口服.同年10月23日,患者因出现双下肢截瘫再次就诊于某附属医院,后因无病床而转往某甲医院就诊,诊断为T11、T12骨折脱位伴截瘫、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被收入院,同年10月24日行T11、T12骨折脱位伴脊髓完全损伤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1月5日出院.2004年3月,患者以某附属医院误诊导致其双下肢瘫痪为由,起诉至人民法院.2004年6月25日某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结论为:不构成医疗事故.

  • PMMA骨水泥椎体强化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峰;付德生;程良礼

    目的 分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强化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强化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相关参数,及手术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凸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值、凸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有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7d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值、凸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与直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强化后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后凸矫形好,有效预防矫形的丢失,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石磊;孙燕;谷增泉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36例:行横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体间Cage融合17例.L4~5节段滑脱及椎管狭窄25例,L5~S1 11例;其中退变型24例,峡部裂12例.结果 随访12~15个月.采用Kim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4级.结果 优25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4.4%;X线显示32例达到骨性融合患者,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4~11个月),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体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雪梅

    目的 总结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体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体植骨成形术手术前后实施系统的康复指导.结果 所有病例未发生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无肺栓塞、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行X片示脊柱Cobb's角为(6.23±3.60)°,伤椎前缘高度丢失4% ~7%,平均5.3%.Frankel功能分级:1例A级恢复为C级,2例B级恢复为D级,5例C级及8例D级均恢复为E级.结论 正确的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伟东;王金法;纪敏杰

    目的 观察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剥离椎旁肌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术后2周与6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术后下地前及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传统方法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患者恢复更快,不仅能起到较好的复位效果,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

  • 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内固定治疗简单胸腰段骨折

    作者:刘玖行;龙亨国;丁永志;黄伟;洪文跃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流手术,但其涉及脊柱两个运动单元的内固定与融合,容易导致腰椎活动受限、顽固性腰痛、融合椎体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甚至内固定失败及矫正角度丢失等并发征[1].因此胸腰椎骨折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固定融合节段已经成为共识.并随着人们对骶棘肌重要性的认识,传统后路手术显露过程中大范围脊旁肌的剥离和牵拉,造成的椎旁肌缺血坏死和失神经支配所导致的平背畸形和顽固性腰背疼痛等并发症逐渐受到了重视[2].1968年Wiltse等[3]提出了经多裂肌和长肌间隙入路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本院自2008年1月采用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内固定治疗无需椎管减压的简单胸腰段骨折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伤椎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陆骞;蒋雪生;陈成东;周国顺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分组: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25例,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6钉组)22例.所有患者随访16~43个月,平均随访(26.63±3.54)月.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内固定失败率、腰背痛评分改善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9、3.56,P均<0.05);6钉组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6钉组的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术后及随访期间均优于4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8、3.24、5.47、3.68,P均<0.05).4钉组固定术后过度撑开致术后后凸加重发生率为16.00%,螺钉松动率为12.00%,6钉组无上述情况.6钉组术后1周和术后6月随访腰背痛评分,平均改善率均高于4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7、3.56,P均<0.05).但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能更直接牢固的复位和固定骨折,改善固定强度和应力分布,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 脊旁肌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谢清波;赵凤东;黄悦

    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目前已成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常规后方入路可造成脊旁肌损伤是术后发生平脊畸形、腰痛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无症状患者有人采用脊旁肌肌间隙人路.本文对肌间隙入路与常规人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

    作者:王化明;李宗军;魏鹏

    胸腰椎损伤发生率逐年升高,其中胸腰椎骨折比例较高,占50%以上,由于骨折部位比较特殊,患者多发生神经根损伤,甚至会出现脏器严重损伤,发生后遗症[1]。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多给予手术治疗[2-3]。传统开放术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矫正畸形,但术中暴露范围较广,对椎旁肌的破坏较大,会造成纤维组织瘢痕化以及局部肌肉坏死,患者恢复较慢,且远期会发生胸腰背部慢性不适[4]。针对传统开放术的缺点,临床使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5]。我院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

  • 快速康复理念在创伤性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周世强;曹锐;程亚锋;吴治宏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对创伤性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01-2017-06收入的68例创伤性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和停止输液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及20周后,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屈度及腰椎后伸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SAS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段,观察组患者的血清ESR、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干预能切实加快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显著减少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并有利于缓解心理焦虑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3种方法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栋;郑志良;陈逸明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保守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 组26例,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 组35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 组31例,行保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的情况,并对3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1年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A 组治疗1周后 VAS 得分明显低于 B、C 组,C 组治疗1年后 VAS 得分明显高于 A、B 组,A、B 组治疗1周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均明显低于 C 组,B、C 组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均明显高于 A 组,A、B 2组治疗1周后、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均较 C 组减少,A 组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较 B 组减少(均 P <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既能迅速缓解患者伤椎处疼痛,又能防止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和脊柱矫正角度的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斌;曾忠友;韩建福;张建乔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10月对123例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9例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组,64例为传统后入路显露组,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VAS评分及拆除内固定物前后的JOA评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评价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VAS评分、拆除内固定物前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固定物拆除后JOA评分肌间隙入路组高于常规入路组(P<0.05).[结论]腰椎肌间隙入路可以保持椎旁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较之传统手术入路具有操作方便、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入路.

  • 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文毅;马朋朋;苏峰;宗治国;李月轩;毛振;张志敏

    目的 探讨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经伤侧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对伤椎椎弓根和临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基于正常成人L4~5椎体的CT扫描影像资料,通过Mimics软件建立L4椎体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模型(以下称L4椎体骨折模型).将制作好的L4椎体骨折模型与L5椎体以stl格式导入3-matic中建立椎间盘并进行网格划分.参照以上步骤,CT扫描椎弓根螺钉后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划分网格.将L4椎体骨折模型置入椎弓根螺钉前后赋予材料属性,并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运用弹簧单元功能模拟韧带.固定L5椎体底部,分别在置入椎弓根螺钉前后于L4椎体上表面施加500 N应力,模拟生理情况下椎体承受垂直载荷的受力情况,并给予10 N/m力矩,模拟椎体垂直、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工况,获得L4椎体在置入椎弓根螺钉前后L5椎体的应力分布,L4椎弓根应力分布以及椎弓根螺钉前、中、后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L4椎体经伤侧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后,L5椎体在后伸位所受应力大.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后伸工况时伤椎椎弓根所受应力较置入椎弓根螺钉前明显降低(P<0.05),其所受应力主要集中于椎弓根螺钉中部.在腰椎左旋、右旋工况时,伤椎椎弓根所受应力均较术前增加,椎弓根螺钉在旋转运动时承受应力高,应力集中于骨折断端处,而下位椎体承受应力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椎体在垂直、前屈、左弯、右弯工况时,椎弓根螺钉置入前后伤椎椎弓根及临近椎体应力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腰椎单侧椎弓根体部无移位型骨折经伤椎置钉可减轻骨折断端所受应力,提高其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但需适度限制腰椎后伸、左旋、右旋运动.

  • 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范新春;邴淑芝;鲁劲松;李少华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应用三维数字化移动CT-SIREMOBIL Iso-C三维导航系统对13例胸椎骨折脱位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辅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62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