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发型新生儿出血症伴肺出血1例

    作者:叶天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小时前,主诉"呕血两次".患儿系G2P1孕39+4周顺产,无胎膜早破,羊水清,无产伤窒息史,生后面红,哭响.生后1小时出现呕鲜血1次,予洗胃回抽约有8ml鲜红血液,Apt实验示棕黄色,初步考虑:"咽下综合征",洗胃后观察,1小时后又出现呕鲜血,喉镜下见气管口鲜血涌出,量约10ml,患儿面色苍白,呼吸较促,无呻吟,抽搐等.母亲体健,妊娠无疾病史.

  • 妊娠晚期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子痫前期相关性分析

    作者:苏秀梅;李林娜

    [目的]通过比较子痫前期不同发病类型患者妊娠晚期血脂指标的变化,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不同发病类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子痫前期患者198例:轻度子痫前期108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6例.选择同期无妊娠并发症的健康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计算AI、LDLC/HDLC 、ApoB/ApoA进行比较. [结果]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G、Chol、LDLC、ApoB、AI、LDLC/HDLC、ApoB/ApoA均明显升高(P<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血脂指标异常尤为明显(P<0.05);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预测分析ROC曲线下面积>0.7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的指标有ApoB、AI 、LDLC/HDLC 、ApoB/ApoA.[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不仅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发展,且与病情轻重、子痫前期不同发病类型密切相关.血脂指标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有较好诊断价值,但各指标仍未能取得较理想的截断值以预测该疾病.

  • 早发型与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特点

    作者:陈明晖;李洁;苗本郁;何科;周灿权

    [目的]探讨早发型及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出现的中、重度OHSS 9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OHSS发生在取卵后第10天以后(包括第10天)为晚发型OHSS; OHSS发生在取卵后9d以内(包括第9天)为早发型OHSS,根据此标准将患者分成早发型组63例和晚发型组28例.[结果]①中、重度OHSS发生率占同期可控制性促排卵治疗的1.90%;②两组的年龄、BMI、PCOS患者比例、获卵数、重度患者比例、多胎妊娠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早发型组69.4%(34/49),晚发型组100%(28/28),P=0.01.③早发型组基础LH/FSH比值、HCG日E2水平≥5 000pg/mL比率、使用HCG黄体支持比率均高于晚发型组(0.91±0.49 vs 0.71±0.20,P=0.006)、(33.3%vs 7.1%,P=0.008)、(47.6% vs 21.4%,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早发型组内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LH/FSH比值、HCG日雌二醇水平和黄体期采用HCG支持比率与OHSS发生时间早晚高度相关.早发型OHSS与外源性HCG使用相关、晚发型OHSS与内源性HCG分泌有关.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甲状腺功能和24h尿蛋白特征

    作者:周佳任;杜鹃;乔宠;赵岩;马冰;黄岭

    目的: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24 h尿蛋白特征。方法选择18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其发病孕周分为早发型组114例(<34周)和晚发型组69例(≥34周)。随机抽取280例同期孕周、年龄与之相匹配的血压正常、尿常规蛋白阴性、无产科合并症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技术测定促甲状腺素( 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和游离甲状腺素( FT4)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对各组孕妇甲状腺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FT3及FT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TSH水平明显升高(P<0.01)。(2)与早发型组比较,晚发型组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FT3和FT4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3)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TPOAb、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5)与晚发型组(7.5±5.7)g比较,早发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10.8±8.4)g明显升高(P<0.01)。(6)与晚发型组比较,早发型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降低(P<0.01)。新生儿体重和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323,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降低,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中TSH水平升高较早发型更为明显。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24 h尿蛋白丢失较晚发型严重,直接导致病情加重和影响能存活的新生儿体重。应重视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甲状腺功能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监测,及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及血管生成因子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成文;谢守珍;刁波;连俊红;王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LISA),检测5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中AGT基因多态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VEGF受体1(sFlt-1)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血清中VEGF含量(772.29±58.78)ng/L,PlGF含量(427.89±48.59) ng/L显著高于子痫前期组VEGF含量(410.95±55.74)ng/L,PlGF含量(337.44±68.46)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血清中sFlt-1含量(32.37±9.64)ng/L显著低于子痫前期组sFlt-1含量(155.57±37.5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子痫前期组MM型比率显著下降(P<0.01),TT型比率明显上升(P<0.01),MT型比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有AGT基因TT型的妇女易发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进一步探讨VEGF、PlGF和sFlt-1,有利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硫唑嘌呤治疗晚发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

    作者:李平;李双英;张巧莲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但近年临床资料显示,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ate-onset myasthenia gravis,LOMG)的发病呈增高趋势[1]。老年患者同时伴发其他疾病的几率要高,很多人不能耐受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的长期应用,现收集18例使用硫唑嘌呤治疗的 LOMG患者,总结如下。

  • 血清及胎盘中PLGF、sEng的表达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研究

    作者:杨丽萍;侯俊德;冯海芹;申自玮

    早发型子痫前期是指发生在孕34周以前的子痫前期[1],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安全[2]。由于其病理生理改变早于临床症状发生,因此,如能够寻找一种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方法,先于临床症状而进行有效干预,将对子痫前期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损伤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密切相关[3]。本文通过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水平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兰兰;徐平

    目前中国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为8.2%,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约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2.2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根据美国和加拿大国家的标准,一般将发病在34周前的重度子痫前期称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近年来也有些学者把32周作为迟早型划分界限,研究大于34周和32~34周间患者的结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小于32周则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并认为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围生儿预防判断价值[2].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具有发病早、进展迅速等特点,在治疗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以终止妊娠,保守治疗为主,方法的选择与孕周和母体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关系,一般以期待治疗为主,其治疗成果也已得到公认,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延长孕周,降低母儿并发症,本文就近年的一些治疗方式和效果进行如下综述.

  • sCD14-ST在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研究

    作者:肖婷;陈丽萍;黄晓华;武小娇;吴定昌

    目的 研究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在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检测2017年7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2例出生后72 h内的脓毒症患儿,以及30例同期的健康新生儿全血中sCD14-S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的水平,通过检测受试患儿工作曲线(ROC)评价sCD14-ST等在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sCD14-ST水平在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9.74,P<0.05),早发型脓毒症患儿sCD14-S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与WBC(曲线下面积为0.769)、CRP(曲线下面积为0.728)、PCT(曲线下面积为0.761)等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14-ST作为早发型脓毒症诊断的新指标,其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诊断意义显著,可作为新生儿早发型脓毒症诊断的新型实验室指标之一.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进展

    作者:黄美春

    重度子痫前期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其病因不明,伴有较高的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发病孕周不同,对于治疗及母婴预后有明显差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概念,把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在孕34周前的患者称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2].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结局临床分析

    作者:黄卫民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的临床特点及期待治疗对母胎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65例EOSP患者,其中孕≤32周31例(A组),孕32~34周34例(B组),两组均在严密监测下给予解痉、降压、镇静、促胎肺成熟等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母胎围产结局.结果 两组产妇均无死亡.A组产妇肝肾损害、心功能损害、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90.3%(28/31),高于B组的47.1%(16/24)(P<0.05);A组新生儿窒息9例、新生儿死亡8例、围生儿死亡10例,分别高于B组的2例、1例、3例(P<0.05),两组患者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SP具有较高且较严重的母胎并发症,发病孕周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采取适当的期待治疗能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

  • 母乳性黄疸的诊治

    作者:谢洁灵

    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mdice,BMJ)自20世纪60年代报告以来,随着认识的提高,诊断逐年增多,国外报道在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母乳喂养且未发现致病因素的占80%(1);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疽发生率亦有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高胆的重要原因(2),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母乳喂养儿中(多为足月儿)的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而其性方面正常,可分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类型,其发生率欧美国家为0.5%~2.6%,日本为10.0%~15.0%,我国北京报告为20%~30%(3).

  •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温秋赞;陈海意;肖洁;罗华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0例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联合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联合组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 U 腹壁皮下注射联合25%硫酸镁20 g 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25%硫酸镁20 g 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压、24 h 尿蛋白定量,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无产妇死亡,对照组产妇死亡1例。治疗前两组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联合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24 h 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24 h 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分别比较,均略微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主要为 HELLP 综合征、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9.53%(17/43),明显低于对照组73.91%(34/46)(P <0.05)。联合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能改善产妇及围生儿预后,减少母体的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好,安全可靠。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丽桥;李妹燕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ES-PE) 是子痫前期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其发病早,病程进展快,严重影响母儿身心健康,是目前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1]国内发病率为9. 1%~10. 4%,约15%妊娠期相关死亡由该病所致. 其时间界限范围尚无统一标准,迄今为止,众多学者较为公认的是将子痫前期患者孕龄小于孕 34 周者称为 ES-PE[2].近年来,ES-PE的期待治疗是临床产科界面临的难题,国内学者们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兼顾母体生命安全的同时,尽量延长孕龄,提高围生儿出生成活率,大限度地降低了围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现将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临床特点及期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5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会琴;范静;曾凤蓉

    目的 总结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的临床体会.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2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早发型59例,晚发型170例.结果 较之晚发组,EOSP患者的分娩孕周明显早,治疗时间明显长,并发肾功能受损、HELLP综合征及低蛋白血症的几率明显高,其国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低体重率、入住NICU率及FGR明显高,Apgar评分<6分者明显多(P<0.05).结论 EOSP患者病况严重,母婴结局与其病发孕周紧密相关,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围产儿病率、死亡率高,因此在行期待治疗的同时,应密切监护母胎状况,适当延长胎龄,严格选择终止妊娠时间,以改善母婴预后情况.

  • 自拟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瑞新;胥文萍;刘以欣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并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汤剂,另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胎儿脐动脉S/D值及对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影响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计算IFN-γ/IL-10比值,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胎儿窘迫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周延长时间长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高于治疗对照组(P< 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增高,IL-10水平均降低,IFN-γ/IL-10比值均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清IFN-γ水平均降低,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血清IFN-γ/IL-10比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Th 1/Th2免疫平衡而实现的.

  • 6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爱珍;张振宇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6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其中早发型败血症(EOS)24例,迟发型败血症(LOS)36例.对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OS多发生于足月儿和近足月早产儿(79.2%),LOS多发生于胎龄<34 w的早产儿(50.0%)和极低出生体重儿(41.7%);LOS组患儿反应低下、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OS组(P均<0.05);EOS组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较LOS组多见(P均<0.05);两组患儿病原菌均以革兰阳性菌和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葡萄球菌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B族链球菌(GBS).结论: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而迟发型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

  • 可预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脐血标志物

    作者:范颖

    本综述阐述了在脐血中测得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多种细胞因子在预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中的应用.对于各个炎性标志物,我们将描述感染后该标志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点、产生该标志物的细胞、孕龄和脐血中该标志物初始浓度的关系、穿过胎盘的能力以及它们的统计学价值,并评价不同脐血标志物组合的临床价值.

  •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4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荣华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治疗方法及丹参联合低分子量肝素对其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 1年1月至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各16例.G组采用常规硫酸镁治疗,D组采用硫酸镁+低分子量肝素治疗,L组在前两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血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L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血压(MAP)、纤维蛋白互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G组和D组治疗后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增加(P<0.05);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水平为(2.21±1.81)g/24 h,显著低于治疗前和G组治疗后水平(P<0.05);妊娠延长天数显著长于G组和D组(P<0.05),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率和总不良反应率为6.25%,0%,12.50%,显著低于D组和G组(p<0.05).结论 常规硫酸镁治疗基础上,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能显著降低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压,改善凝血功能,延长孕周,改善母婴结局,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

  • 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43例

    作者:高秀娥

    目的 观察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外辅以中药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8例妊娠周数小于34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中药汤剂口服,1次/日,连用1周.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70.59%,x2=4.66,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24 h尿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干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276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