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错缝手法介绍中国中医研究院

    作者:李祖谟;李沛

    在中医"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我们对脊柱相关疾患的基础理论、解剖生理、生物力学、临床手法、疗效统计等各方面,都有了比较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并利用CT初步证实了本病的客观存在,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 钳夹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齐振熙;陈执平;何善海

    目的阐明钳夹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工作原理,科学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在计算机内进行三维有限元造模,模拟肘关节的生理状态,探讨钳夹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佳固定方式,佳固定力和佳功能锻炼方法.结果提示钩钳位置应放在尺骨鹰嘴背侧,加压力线离中性轴越远越好;横形骨折的佳固定力为50 N,斜形、粉碎骨折为25 N;早期练功肌肉收缩力不可过大,肱三头肌肌力要小于70 N,肘关节活动锻炼范围为60°~90°.结论钳夹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符合骨折治疗的弹性固定准则.

  • 胫骨髓腔形态学测量与解剖型胫骨弹性髓内钉的设计

    作者:王建华;吴岳嵩;李君实;郑定中

    目的在研究胫骨髓腔解剖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解剖型胫骨弹性髓内钉,并测量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35枚成人胫骨标本,根据X线片测量结果获得髓内钉的腰段长度、前锥度、后锥度、弧度等形态参数,制作髓内钉,并在胫骨中段骨折模型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其抗弯,抗扭转性能.结果解剖型弹性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抗弯能力是矩形髓内钉的1.8倍和1.5倍.抗扭转能力是其1.6倍.结论胫骨解剖型弹性髓内钉是一种更复合胫骨骨折内固定的弹性髓内钉.

  •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检测指标的实验分析

    作者:孔焕宇;陈燕平;杨淑芹;陈训华;周重光;张万强;梁亚香;宁可勇;闫兰

    目的:分析大鼠去势后不同时间体重、骨载荷、骨密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和实验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两组分别于造模后3、9、13个月检测体重、骨密度和骨载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腰椎载荷和骨密度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间均早于股骨;股骨骨密度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早于载荷;模型组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并与体重的增长呈负相关,模型组载荷低于正常组但与体重的增长呈正相关.结论:去卵巢大鼠体重的变化可对载荷和骨密度产生不同影响,且不同部位的骨组织和不同年龄大鼠,骨量丢失存在差异.

  • 腰椎后路手术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戴先文;王全平;欧阳均;王军;朱青安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不同的腰椎后路手术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入体脊椎骨制作成双侧开窗、小关节内侧半切除、小关节全切、全椎板减压及全椎板减压合并小关节全切共5种手术模型,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系统进行稳定性的测试和分析,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脊椎全椎板切除及双侧开窗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显著,小关节部分或者全部切除则显著影响腰椎的侧弯、前屈和旋转活动度.结论腰椎手术应尽量避免损伤小关节,以维护腰椎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髌骨骨折不同改良方式张力带钢丝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郑季南;徐新华;洪庆南;王森林;曹杰;方钧

    目的为临床选择有效的髌骨骨折内固定方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4具外伤截肢后下肢,保留股四头肌腱、髌骨、髌韧带及关节囊,将股骨、胫骨固定在材料试验机上,维持胫股关节屈曲36°位,通过牵拉肌腱产生张力,用线性运动传感器测定骨折移位,移位3mm为固定失效,测AO张力带钢丝、胥氏张力带钢丝、"8"字张力带钢丝和Magnusson钢丝4种固定法.结果 "8"字张力带钢丝和胥氏张力带钢丝固定效果好,AO张力带钢丝次之,三者均能承受294N以上牵张力,允许术后早期活动,Magnusson钢丝不能承受294N以上牵张力,固定欠可靠.临床应用"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2例,其中横断骨折36例,粉碎性骨折6例,随访6~26个月,优良率达95.2%.结论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首选方法,其固定效果可靠,疗效高.

  •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齐振熙;马英锋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通过CT扫描建立退变性腰椎滑脱节段的有限元力学模型,模拟前屈、中立、后伸3种体位下的加载,计算和分析滑脱节段各部应力分布.结果:①腰段脊柱发生滑脱后,下位椎体在Z轴上的应力前移.②椎间盘的剪切应力主要分布在纤维环,前屈时椎间盘纤维环前缘所受剪切应力大.③无论在前屈位还是在后伸位小关节的平均剪切应力都明显高于椎间盘.左、右侧的小关节的剪切应力相互间也存在着差异.④峡部应力集中,以后伸位时的应力大,也具有被破坏的可能性.结论:腰椎发生退变性滑脱后,下位椎体对重力的承载部位前移;小关节分布的剪切应力值是椎间盘的7.2倍,退变的椎间盘与小关节总剪切负荷之比为1:1.86,小关节成为剪切应力的主要承载者;峡部具有应力集中,尤以后伸位显著.

  • 正常人的软组织张力测定

    作者:王兆星;董福慧

    目的:探讨正常人的软组织张力测定和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本组30名健康成年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10~56岁,平均35岁,选取合谷、肩井、三阴交三穴进行垂直于皮肤平面测出1、2、3、4、6......毫米张力计刻度位移所对应的张力数值.结果:据所测数值绘出三个部位曲线,三处软组织服从大致相同的力学曲线,即大体分为皮肤段、皮下组织段、肌内段、深层组织段.结论:软组织是一种非线性粘弹性材料,三处软组织综合刚度合谷穴<肩井穴<三阴交穴,皮肤刚度小于肌肉的刚度.

  • 新型迭形接骨板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朱建民;方浩;陈新刚;曾明;沈金根;王云方;王桂荣;王维才;顾利华;沈超

    目的改进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技术,克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接骨板的一些缺陷,观察新型迭形接骨板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汽车钢板弹簧结构和原理,依据等强度梁力学原理,研制一种新型迭形接骨板,进行有关力学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结果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该接骨板较好地克服了普通接骨板应力集中和高刚度等问题.临床上基本不发生螺钉和接骨板断裂现象, 手术后大多不需外固定,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该接骨板具有如下优点:①结构新颖,由多层薄片钢板重迭而成;②应力分布非常均匀(接近1∶1);③应力保护作用小;④高强度、低刚度;⑤可组合性;⑥使用方便,容易推广.该接骨板较好地改进了四肢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技术 ,值得推荐.

  • 兔颈椎终板胶原结构变化对运动节段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应航;詹红生;井夫杰;熊爱民;吕荣坤

    目的通过测定兔退变颈椎运动节段力学参数的改变,观测其软骨终板胶原的超微结构变化,为退变的椎间盘显现异常力学特性作材料结构上的探讨.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家兔保持45°低屈曲位5 h/d,取C5,6、C6,7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同时电镜观察终板胶原组织结构改变,总结分析终板材料的结构变化对运动节段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终板抗扭强度、抗压强度、断裂时的大形变都低于对照组,胶原排列从有序、致密、规整到紊乱、松散、溶解,并随造模进程的深入而加剧.结论长时间的应力不均状态,造成椎间盘终板材料力学特性改变;终板胶原结构改变是颈椎间盘生物力学性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 蒙医传统整骨术中的整体观思想与生物力学原理

    作者:照那木拉

    蒙古民族长期以来是一个马背民族,在他们游牧、狩猎和战争交替构成的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自然形成并传继下来的蒙医传统整骨术,之所以有神奇疗效是由于它所施用的"喷酒捋抚-手法整复-小夹板(沙袋)外固定-功能锻炼"四步疗法蕴含着许多符合人的生命运动法则的整体观思想.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力学因素分析

    作者:陈卫衡;郭效东

    本文通过对52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正位X线片的测量,对股骨头坏死与髋臼发育不良的关系进行力学相关分析.其目的在于为非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提供生物力学研究的思路及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 半月板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作者:张磊;吴林生;朱光宇;王建新

    目前对半月板全面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仍相对较少,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肯定半月板是膝关节复杂的生物力学结构所必需的组成部分,完整的半月板结构对于正常的膝关节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半月板传送负荷穿越膝关节,并且接触面随着膝关节屈曲和旋转的不同程度而变化。当膝关节伸直时,压力负荷的50%是通过半月板来传送扩散,而在膝关节屈曲时则达80%~90%。半月板能够减弱正常步态冲击负荷所产生的震荡波动,正常膝关节吸收震荡的能力比半月板切除后的膝关节要高20%。尽管半月板对膝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作用还不确切,但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松弛度肯定会有所增加。半月板中的水分占其全部湿重的74%,在压力之下,液体可能自由流动并被挤入关节间隙,增加有效的液体润滑,但目前还不清楚半月板对膝关节的润滑功能是否起实际的作用。半月板损伤包括创伤性损伤和退行性损伤。创伤性损伤常见于爱好运动的年轻人。暴力直接接触膝关节造成的半月板损伤较为少见,并且往往合并有其它的损伤,特别是ACL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非接触性半月板损伤往往发生在关节负荷过程中运动速率或下肢轴的旋转突然改变时,或是蹲位和扭转复合动作过程中。内侧半月板的损伤较为常见,是外侧半月板损伤的3倍。前后向的纵行撕裂和垂直撕裂是常见的创伤性损伤,约占30%~50%。纵行撕裂可向前角和后角延伸产生桶柄状撕裂。横向的垂直撕裂并不常见,往往典型地发生在半月板的中三分之一,并延伸至放射状方向。这些损伤均能向前或向后延伸,成为瓣状撕裂。其它的创伤性损伤包括斜形撕裂、混合的或复合撕裂以及剥离等。退行性半月板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可自行发生,并经常产生水平的裂伤。退行性半月板损伤往往还合并有关节软骨的退变。

  • 微创截骨治疗拇趾外翻稳定与愈合原理分析

    作者:孙卫东;温建民

    微创截骨治疗拇趾外翻采用微创技术在第1跖骨头颈部截骨,使用“8”字绷带外固定,疗效确定.通过对其原理分析提出使用削磨钻在跖骨颈部截骨,增加了摩擦系数、减少了杠杆力,是截骨稳定的前提.保持正确的二维截骨方向和适宜的角度,是截骨端稳定的保证.“8”字绷带外固定符合弹性固定的原则,为截骨端微动创造了条件,与内固定比较更符合截骨愈合的过程,截骨端稳定,以软骨成骨方式Ⅱ期间隙愈合.

  • 足弓的生物力学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俞学中;袁中兴;夏贤良;高丽娜;李永才;仇永芳

    目的分析足弓的生物力学原理及在临床的应用.方法采用二次抛物拱的原理来分析和计算足部纵弓的受力状态.结果跖筋膜相当于抛物拱的拉杆,足部的诸骨组成了内、外侧纵弓,有拉杆的抛物拱稳定,无拉杆的不稳定,后者的受力由拱变成梁的受力.从240只马蹄足三关节融合术后,复查到156只足,其中34例在三关节融合时切断跖筋膜,石膏固定3个月拆除后下地步行,1~2年后出现步行疼痛,中跗关节着地行走,足弓消失.其中18例重做三关节融合,跖筋膜紧束,10例作跟骨截骨,跖筋膜重建术,效果满意.结论要使三关节融合术取得满意效果,必须做到重建弓,正确处理跖筋膜,达到周围肌力的平衡.

  • 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探讨桡骨小头切除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原因

    作者:刘强;王坤正

    自1978年,共施行桡骨头切除术37例.27例获2年以上随访.肘外翻畸形,肘关节慢性不稳定,桡骨干上移和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主要并发症.作者用20只新鲜上肢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发现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骨间膜撕裂伤和下尺桡关节脱位是引起或加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中内侧副韧带损伤是重要的原因.同时,临床上也以桡骨头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作者强调:桡骨头切除时,应考虑上述三种软组织损伤是否存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桡骨头切除在青少年患者应视为禁忌;桡骨头切除应作为改善前臂功能的后选择.

  • 屈曲旋转腰椎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的影响

    作者:岳寿伟;刘树伟

    目的 观察屈曲旋转腰椎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的断面解剖学影响。方法 青壮年男尸8具,应用断层解剖学技术制作脊柱区L1~S1矢状面和冠状面断层标本,将得到的断层标本固定于模拟屈曲旋转牵引器上,每一标本摄像观察。结果 在屈曲旋转腰椎牵引时,椎间隙增宽;椎间孔上2/3增大,下1/3减小;关节突关节面上下滑动、切向旋转、间隙增宽;黄韧带紧张;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被牵伸滑动,这种滑动在行旋转时以对侧神经根为显著。结论 屈曲旋转腰椎牵引可通过增加椎间隙、扩大椎间管、纠正小关节功能紊乱、松解神经根粘连而起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 中药胶剂修复半月板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磊;高云;吴林生

    目的观察中药胶剂促进半月板损伤修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同样条件饲养,体重3kg左右的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80只,雌雄不拘,每组40只,均采用左右侧自身对照,侧别由掷币法随机决定.一组动物为空白对照,即一侧半月板裂伤植入中药胶剂,另一侧裂伤不做任何处理;另一组动物为实验对照,即一侧裂伤植入中药胶剂,另一侧裂伤植入物理性状与该中药胶剂相似的明胶.在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肢内侧半月板前1/3处横行切断造成半月板损伤模型,一侧植入中药胶剂,另一侧为对照组.术后6周、12周、24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标本用于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实验组裂伤部很快被肉芽样修复组织完全填充,有血管长入,创缘有软骨细胞增殖现象,随后修复组织逐渐演变为正常半月板的纤维软骨组织.结论实验证明该中药胶剂能够诱导血管和修复细胞进入半月板裂伤部,包括原来并无血运的区域,激发修复反应,有效地促进半月板损伤的修复,而且较之其它方法更为简便易行.其机理在于该中药胶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损伤局部的血液供应状态,刺激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增殖,并为新生血管和修复细胞提供修复支架.

  • 正常国人下胫腓关节微动特点

    作者:刘庆军;林斌;徐亚玉;郭志民

    目的:通过对正常国人下胫腓关节在踝关节不同运动范围内的微动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下胫腓关节在三维方向上的微动特点和具体微动范围.方法:健康志愿者12名,男9例,女3例;年龄19~37岁,平均(26.5±0.5)岁.在下胫腓关节的内踝和外踝高点附近分别安装1个激光照相扫描仪的探测端子,通过3D-激光扫描仪扫描踝关节在背屈、背伸、内翻、外翻等不同位置下2个端子的位置相对变化,通过计算机计算出2个端子在X、Y、Z轴(X轴代表冠状面与Z轴垂直轴,Y轴代表矢状面与Z轴垂直轴,Z轴代表胫骨的长轴)上的位移与腓骨相对胫骨的旋转情况.结果:随着踝关节在背屈、背伸、内翻、外翻等不同位置下运动幅度的增大,下胫腓关节的微动幅度大部分逐渐增加,X轴、Y轴和Z轴大位移分别为(1.04±0.12)mm、(1.70±0.16) mm和-(0.87±0.10)mm.结论:通过3D-激光扫描仪扫描下胫腓关节基本明确了下胫腓关节的X轴、Y轴和Z轴在踝关节做各种运动时的具体位移,此方法可较好地测量下胫腓关节的运动情况.同时,这一技术和结果可被用于进一步研究病理性下胫腓关节运动的改变,为研制符合下胫腓关节运动特点的内固定物提供基础的生物力学数据.

  • 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周一飞;卢晓郎;赖红燕;左海强;叶超;洪建军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vans术式组(B组)和Chrisman-Snook术式组(C组),每组6只标本.解冻后在B、C组中切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造成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并采用Evans术式和Chrisman-Snook术式重建外侧副韧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侧方应力加载下的位移情况.结果:①胫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 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距下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术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 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在其修复术式中Chrisman-Snook术式比Evans术式在重建踝关节术后初期稳定性上优于Evans术式,Chrisman-Snook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5438 条记录 7/272 页 « 12...45678910...2712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