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细胞淋巴瘤脑膜转移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析

    作者:黄炜静;陈碧云;陈梅根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对B细胞淋巴瘤脑膜转移确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收集细胞,以瑞氏-姬氏染色法染色,按照粟氏脑脊液细胞分类法分类.结果 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收集细胞多,形态完整、清晰及染色方法简单等特点,因此它是肿瘤颅内转移的临床确诊、疗效观察有价值的实验方法.结论 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是肿瘤颅内转移的临床确诊、疗效观察有价值的实验方法.

  • 原发性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木森;王新国;郑金锋;景洪标

    目的:观察肝脏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运用组织学、免疫组化技术对5例肝脏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63.5岁,均有右上腹部饱胀不适、消瘦伴贫血.CT增强扫描示病灶不均匀强化.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瘤细胞较大且相对一致,细胞质较丰富,可见明显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CD19、CD20、CD79a,CD3、CD43阴性,Ki-67增殖指数75%~80%;EBER原位杂交检测3例肿瘤细胞为阳性.结论:原发性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预后较差,肝活检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肿瘤诊断,需注意与其他部位的淋巴瘤累及肝脏相鉴别;及早手术和化疗有望获得较好疗效.

  • 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基因重排分析及其意义

    作者:杨华;肖庆邦;刘华庆;邓飞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和混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联合使用IgH FR3A、FR2A、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检测44例B-NHL患者、1例未分型淋巴瘤、15例T-NHL患者和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结果 ①采用FR3A引物,44例B-NHL有37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84%(37/44);采用FR2A引物,有27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61% (27/44);采用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与J区(JHb、JHc)引物,有34、33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77%、75% (34/44、33/44);结合FR3A、FR2A、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总检测率为95%(42/44).②15例T-NHL有4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而5例LRH未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③1例免疫组化未分型的NHL经PCR检测后明确了分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 联合采用多对引物可提高检测阳性率;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对鉴别B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及T细胞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 3例美罗华鞘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作者:谢家印;李毅;向德兵;肖华亮;王毅;余娴;罗唯;王东

    目的 探讨美罗华鞘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例(1例原发,2例继发)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和对化疗耐药的复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细胞 NHL)患者,接受了鞘内注射美罗华(intrathecal rituximab,IT RTX)治疗;采用RTX递增剂量20~50mg,每周1次,连续6~8周用药.结果 在应用药物第2~3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CSF)中淋巴细胞清除,治疗后2个月行头颅MRI扫描显示,脑膜或者脑实质内淋巴瘤浸润性病灶明显缩小或者消失.结论 结果表明IT RTX方法治疗难治/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B细胞NHL是安全、有效的.

  • 免疫治疗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淋巴瘤

    作者:莫冰;刘金辉;宋况余;黎帆;曾姝;余克花;李文

    目的 本研究通过T细胞输注方法阻断程序凋亡因子-1 (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性信号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来治疗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MAIDS)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方法 为了选择性阻断PD-1抑制性信号通路在CD8 T细胞中的表达,采用B6.PD-1-/-小鼠作为CD8 T细胞的供体,与来自野生型B6小鼠的CD8 T细胞做比较.定期测量肿瘤直径大小,来检测PD_1-/-和野生型的CD8 T细胞抗肿瘤功能.结果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未接受CD8 T细胞输注的Rag_1-/-受体小鼠,肿瘤持续增大.接受B6.PD-1-/-CD8 T细胞输注的受体小鼠肿瘤缩小/消失的时间和速度均比接受野生型B6 CD8 T细胞输注的受体小鼠显著性缩短和加快.结论 阻断CD8 T细胞中的PD-1抑制性信号通路能够增强保护性CD8 T细胞抗肿瘤的功能,可达到控制和治疗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MAIDS相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周健;梅家转;郭坤元;涂三芳;王杨;何颖芝;孙明;周雪云

    目的 探讨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的机制.方法 以K562细胞作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并分别用PCR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和Raji细胞MICA/B、ULBP1-3、HLA基因型和分子的表达情况.效靶比20∶1时用单抗分别阻断K562和Raji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ULBP2、ULBP3和HLA-Ⅰ类分子,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562细胞表达MICMB和ULBP1~3基因和分子,不表达HLA-Ⅰ类分子,Raji细胞表达ULBP1~3基因和HLA-Ⅰ类分子,不表达MICA/B和ULBP1~3分子.Raji细胞HLA基因型为A*3、3.B*71、71,Cw3、4.用单抗封闭MICMB和ULBP1~3分子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降低,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机制和Raji细胞高表达HLA-Ⅰ类分子,不表达NKG2D的配体MI-CA/B和ULBPI~3有关.

  • Mda-7/IL-24对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马鸣;杨兴肖;王雪晓;赵连梅;刘丽华;单保恩

    目的 研究Mda-7/IL-24对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稳定过表达Mda-7/IL-24的人B表型淋巴瘤Raji和Daudi细胞株,MTS法检测稳定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在顺铂、表柔比星及长春新碱作用下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聚集量;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表达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及BMI1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总ERK1/2及p-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CDDP、epirubicin及VCR作用下,过表达Mda-7/IL-24的Raji和Daudi细胞株增殖水平明显下降,化疗敏感性明显增高,而化疗药物IC50值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过表达Mda-7/IL-24的Raji和Daudi细胞肿瘤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BMI1、总ERK1/2及p-ERK 1/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而胞内Rhodamine-123聚集量明显增加.结论 转染Mda-7/IL-24可能通过调节ERK途径的活化改变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B细胞淋巴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Mda-7/IL-24在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可能具有防治多药耐药的作用.

  • “双击”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作者:张乐

    近几年,一个有趣的亚型——“双击”B细胞淋巴瘤(DHL)开始进入血液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的视线.其命名来源于染色体存在的两处易位,一处易位影响MYC/8q24基因的位点,另一处通常为t(14;18)(q32;q21),涉及BCL-2基因.2008年WHO新的淋巴瘤分类法将DHL归入未分类B细胞淋巴瘤(B-UNC),由于其特征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因此其类别为B-UNC/BL/DLBCL.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缪继东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治疗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2例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至少3周期GemOx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200 ms/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为58.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5%,部分缓解率为33.3%;1年平均无疾病进展及总生存时间为6.1月(95%CI:5.6~7.3月)和8.2月(95%CI:6.9~11.3月).患者治疗耐受性好,主要化疗毒副反应为骨髓毒性,表现为3/4级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 GemOx方案治疗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能耐受.

  • 非霍奇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作者:王彦艳;沈志祥

    非霍奇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以弥漫大B亚型占绝对多数,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弥漫大B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其他类型,如套细胞淋巴瘤(MCL)、Burkitt淋巴瘤(B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等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免疫化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 活化诱导的胞嘧啶脱氨酶的表达调控与肿瘤的关系

    作者:罗越文;刘芹;张婉颖;李雪峰

    活化诱导的胞嘧啶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初是一种抗体类别转化和体细胞高频突变的关键因子,主要存在于生发中心B细胞中.AID具有基因突变活性,其表达受到体内多种因子的严格调控,如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调控.在细胞中,如果AID表达调控紊乱,或者某些外源性的因子持续激活AID的表达,都可能导致IgH以外的基因发生突变,终激活原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4例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

    作者:徐光辉;巨爱平;张为民;郑义同;杨成喜

    目的:观察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4例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第1天给美罗华375mg/m2,第2天起予CHOP方案化疗,21~28天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2个疗程以上.结果:4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治疗后达到CR 2例,PR2例,仅出现Ⅰ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微.

  •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作者:刘学蓉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因腹部胀痛不适于2013年1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1℃,脾下极入盆腔,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示:脾大,脾门厚63mm,肋下78mm,实质回声均匀。CT检查示:脾中部外缘实质改变,脾血管瘤。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0.2×109/L,淋巴绝对值22.88×109/L。术中所见:腹膜增厚,脾大小40cm×20cm×10cm,表面光滑,质中,未扪及包块,脾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检查:脾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暗红色,呈细颗粒状。镜下见:脾小结呈结节状增大,累及红髓,边缘区淋巴细胞增生明显,瘤细胞形态单一,中等偏小。病理诊断: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系惰性B细胞淋巴瘤,符合脾脏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呈CD20(+), CD3ε(-),CD5(-),CD23(-),CD25(-),CD43(-),Cy-clinD1(-),Ki67阳性率5%~10%。PCR检测:检出IgH及IgK基因重排,支持上述诊断。

  • B细胞淋巴瘤中18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与bcl-2/IgH基因重排的相关性

    作者:李化梅;李龙萍;杨海燕;邓飞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中18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与bcl-2/IgH基因重排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主要断裂点(MBR)进行检测,PCRSSCP方法检测bcl-2基因内部、基因周围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的MSI和LOH情况.采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法-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 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4.3%(9/37).各位点MSI、LOH频率分别介于16.2%-18.9%和16.2%-21.6%.D18S61位点MSI阳性组的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均高于MSI阴性组(P<0.05),而D18S64位点则与之相反(P>0.05);D18S61位点LOH阳性组的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明显高于LOH阴性组(P<0.05),D18S64位点与之相反(P>0.05).结论 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位点D18S61的MSI/LOH有显著相关性,表明D18S61可能是bcl-2基因周围区域与bcl-2基因关系较为密切的微卫星位点.

  • 核转录因子NF-κB、A20蛋白与多种皮肤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晖;李晓岚

    皮肤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屏障,皮肤病的发生、转归与免疫调节密不可分,随着对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皮肤疾病与其易感因素得到了揭示,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与锌指蛋白A20就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NF-κB信号传导通路贯穿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如免疫反应的调节、炎症反应和肿瘤的转归等,它是信号从细胞表面转导到细胞内部的重要传递者,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凋亡等多种生理功能,A20通过负性调节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研究两者与皮肤疾病的关系,对于探索皮肤疾病病因,为将来针对多种皮肤病寻找可能作用的靶点、研发基因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A20的研究进展,综述两者与数种皮肤病关系.

  • 重组嵌合抗人CD22四价基因工程抗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作者:石胜;钟华;马玲;农江;白安斌;陈凤莲;吴健敏

    目的:采用酵母多拷贝分泌表达载体pPIC9K表达重组嵌合抗人CD22四价基因工程抗体cRFB4FC和cRFB4CH3,并进行活性检测.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获得两抗体的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9K/cRFB4FC和pPIC9K/cRFB4CH3,经测序鉴定正确,电转化人毕赤酵母SMD1163中,将经G418抗性筛选出的重组酵母菌株进行PCR鉴定,经甲醇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经ELISA检测生物学活性.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重组酵母菌株的表达条件以提高抗体的表达量.结果: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C9K/cRFB4FC和pPIC9 K/cRFB4CH3,经G418筛选及PCR鉴定得到高拷贝整合的重组酵母菌株,经甲醇诱导表达出cRFB4FC和cRFB4CH3蛋白.它们在SDS-PAGE上分别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Mr)约326 000和295 000的蛋白区带,在Western blot分析中均可被山羊抗人IgGFc单克隆抗体(mAb)识别,经ELISA分析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优化表达条件后,抗体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96.4%和151.7%.结论:抗体cRFB4FC和cRFB4CH3在酵母菌SMD1163中成功获得高效分泌表达,并有免疫学活性.

  • Daud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筛选与初步鉴定

    作者:申咏梅;杨晓春;董宁征;白霞

    目的:构建针对B细胞淋巴瘤Daudi细胞系噬菌体抗体库,从中筛选特异性抗体,并对所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鉴定.方法:以Daudi细胞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抗血清滴度后,分离抗体阳性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RNA.利用RT-PCR扩增抗体к轻链和重链Fd片段,经Sac Ⅰ/Xba Ⅰ和Xho Ⅰ/Spe Ⅰ双酶切,依次克降入噬菌体载体pComb3H-SS的相应酶切位点,并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辅助噬菌体VCSM13进行超感染,构建B细胞淋巴瘤Daud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以Daudi细胞为抗原对抗体库进行6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并通过ELISA法对随机挑选的克降进行抗原结合活性测定,获得的阳性克隆进一步做DNA序列测定、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进行可溶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的特异性作了鉴定.结果:构建了容量为3.13 × 107的抗人B细胞淋巴瘤Daudi细胞系的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获得了与Daudi细胞系特异性识别结合的4株阳性克隆.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阳性克隆的重链、轻链可变区序列分别与基因库中已注册的鼠源性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可变区序列有80%~94%和88%~95%同源性.阳性克隆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可溶性表达产物可与Daudi细胞膜抗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地构建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出针对Daudi细胞系膜抗原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 Raji 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作者:谢小芳;申咏梅;杨晓春;董宁征;白霞;石怡珍

    目的:构建针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出特异性的抗体.方法:以Raji细胞免疫BALB/c小鼠,RT-PCR法从脾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轻链к和重链Fd基因.经Sac I/Xba I和Xho I/Spe I双酶切,依次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H-SS中,并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辅助噬菌体VCSM13进行超感染,构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以Raji细胞为抗原进行筛选,获得抗Raji细胞的抗体,通过ELISA法进行抗原结合活性的测定,并对所得阳性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构建了容量为2.18×107的抗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的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获得了与Raji细胞系特异性识别结合的8株阳性克隆.对其中两个阳性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重链可变区、轻链可变区分别与免疫球蛋白基因库中已注册的鼠源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成功地构建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出针对Raji细胞系膜抗原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 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作者:夏乐敏;陈秋生;张莉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反复腹泻2年余",于2010年1月28日入住上海瑞金医院.患者2008年1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次发作3-5天,每天腹泻7次左右,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便,无腹痛,恶心、呕吐,伴发热,体温39℃-40℃左右,在当地医院予以左氧氟沙星等补液抗炎治疗后,症状即好转.上述情况在2008年至2009年间共发生3次.2009年10月22日,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遂至上海某医院就诊,查血沉121mm/h,腹部平片示:小肠不完全梗阻,胸部CT示:两上肺及左下肺渗出性改变,左下肺肺大泡.

  • B细胞淋巴瘤患者CyclinD1及Bcl-2流式细胞术检测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林;梁毅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及Bcl-2的流式细胞术诊断研究.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47例,另选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和淋巴结标本,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分析软件系统,检测CyclinD1和Bcl-2的表达.比较两组CyclinD1和Bcl-2表达,不同恶性程度CyclinD1和Bcl-2表达,不同临床分期CyclinD1和Bcl-2表达.结果:研究组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恶性程度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侵袭性组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高于侵袭性组和惰性组,侵袭性组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高于惰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组CyclinD1和Bcl-2表达高于 Ⅰ-Ⅱ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患者CyclinD1及Bcl-2的流式细胞术诊断检测具有重要价值,CyclinD1及Bcl-2均高表达,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表达越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56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