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DCD1 和 CD2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作者:孔令杰;彭晖;王宝涛;杨晓惠;江峰;齐媛媛;王姣锋;高淑娜;付朝伟;孟炜

    目的 探讨 PDCD1 (programmed cell death-1)和 CD2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 164 例病例和 163 例对照,应用 PCR-RFLP 技术检测 PD1.2G>A 和 CD22A>T 两个位点的 SNPs,进行关联性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分析等).结果 PD1.2 G>A 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 SLE 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06,P=0.007,υ=2),其中 A 等位基因的 OR 为 0.661,95% CI:0.463~0.943.CD22A>T 位点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4.111,P=0.128,υ=2),而 T 等位基因的 OR 为 0.656,95%CI: 0.431~0.999.PD1.2 G>A 位点和 CD22A>T 位点的基因型未发现交互作用(χ2 =4.172,P=0.383,υ=4).结论 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PDCD1 基因 PD1.2G>A 位点和 CD22A>T位点多态性与 SLE 具有相关性,PD1.2G>A 的 G→A 突变和 CD22A>T 的 A→T 突变可能都是 SLE 的保护因素.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种特异性靶抗原的特征研究

    作者:林忠琨;张闰;葛峥;刘娟;吴雨洁;郭星;乔纯;仇海荣;李建勇

    本研究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体免疫治疗的主要4种特异性靶抗原(CD19、CD20、CD22和CD33),深入探究其临床和预后特征,探讨针对这些靶抗原的新型靶向药物应用于成人ALL治疗的临床依据和价值.对220例成人ALL患者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实时定量PCR和巢式PCR扩增及DNA测序等技术进行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D19阳性(CD19+)组女性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高于CD19阴性(CD19-)组(46.4% vs 23.4%,P=0.006)(14.4% vs.2.1%,P=0.022),CD19+伴CD33表达增高(47.8% vs.12.0%,P<0.01),遗传学高危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55.8% vs.20.8%,P<0.01),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Ph+)发生率高(35.3% vs.7.9%)(P<0.01);CD20+组伴CD13+低于CD20-组(31.6% vs.67.1%,P<0.01),CD20+无显著预后意义;在B-ALL患者中,CD22+比CD22-组12月复发率增高(93.9% vs.57.1%,P<0.05);CD33+组ph+率显著增高(43.5% vs.19.4%,P<0.01),CD33+与ph+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261,P<0.01).结论:本研究对CD19、CD20、CD22和CD33这些特异性靶抗原特征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把握抗体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和应用时机,使患者大程度获益.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播散感染1例

    作者:曹静;师晓东;刘嵘;胡涛;李君惠;王天有

    患儿,男,2岁5月,主因"间断发热伴2系减低6月余"入院.实验室检查骨髓增生活跃,原始淋巴为93%,细胞大小不等,以大为主,胞浆可见少量空泡,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骨髓单抗免疫分型表达:CD19+96.25%;CD22 96.33%;CD10 93.49%;CD79a 92.16%.E2A/PBX1阳性.染色体未经异常克隆.

  • 抗CD22单抗血药浓度的ELISA法的建立

    作者:张海霞;李正东;曾佩芳;李苏;黄佩芬

    目的:进行重组人CD22单抗(SM03)临床药动学研究,建立血药浓度测定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方法:构建并表达SM03抗独特型抗体(LRID03)和CD22抗原,分别建立夹心ELISA(S-ELISA)和竞争ELISA(C-ELISA)分析法,并对2种方法测定血药浓度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S-ELISA和C-ELISA都具有良好特异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结论:S-ELISA方法的灵敏度更高并且干扰因素少,因而更适于临床药动学研究.

  • 重组抗B细胞淋巴瘤嵌合抗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杨蕾;李德芬;冯晓茵;陈汉文;杨忠;李正东;张荣泰;梁瑞安

    目的:构建重组抗B细胞淋巴瘤嵌合抗体SM03,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分别克隆鼠抗人CD22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VL/VH,构建重组SM03嵌合抗体轻链表达载体(SM03pEkappa)和重链表达载体(SM03pEgamma).转染细胞经选择培养和克隆化,筛选出高效表达细胞株.采用SDS-PAGE、ELISA、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纯化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特异性和亲和力、淋巴瘤细胞毒效应,以及人体组织交叉反应性.结果:构建了重组人CD22嵌合抗体SM03表达系统,SM03嵌合抗体相对分子质量约1.5×105,还原为轻链和重链两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7×104和5.0×104.SM03嵌合抗体特异于B细胞CD22抗原,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具有生长抑制效应.结论:成功构建重组人CD22单克隆抗体,为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基因测序在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患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宋春林;范菊花;陈淑芬;郭晓玲

    目的:应用直接基因测序为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患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产前行常规血液学筛查,对怀疑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行反向点杂交检测常见的17种突变,对未发现突变的患者采用直接基因测序,确证是否携带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对同时携带稀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夫妇取孕妇脐血或行羊水产前基因诊断.结果:为两对携带稀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夫妇行产前基因诊断,其中一对夫妇的丈夫为CD41-42(-TTCT)杂合突变,孕妇为CD6(GAG→AAG)/N杂合突变,胎儿羊水为CD6(GAG→AAG)/N杂合突变;第二对夫妇的丈夫为CD22 (GAA→GCA)/N杂合突变,孕妇为CD56(GGC→GAC)/N杂合突变,胎儿脐血未发现突变.结论:联合反向点杂交和直接基因测序技术可为携带稀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夫妇提供产前基因诊断.

  • CD22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洪来;肖敏;刘强(综述);潘光栋;陈忠华(审校)

    CD22为Ⅰ型跨膜糖蛋白,是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成员。作为 B 细胞受体(BCR)的抑制性共受体,CD22对B细胞激活信号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CD22能够与包含α-2,6连接唾液酸的糖蛋白配体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BCR,也使CD22胞质区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中的酪氨酸迅速磷酸化,并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抑制钙离子内流而减弱 BCR信号。 CD22参与 B 细胞的归巢过程。因CD22相对特异地表达于B细胞表面,已成为调节 B细胞免疫及治疗某些 B 细胞肿瘤的良好靶标。

  • CD22信号异常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武晓静;邵宗鸿;阮二宝;付蓉;王国锦;刘鸿;吴玉红;宋嘉;邢莉民

    目的 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胞膜和胞质内CD22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脾酪氨酸激酶(SYK)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探讨CD22在I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4年2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6例IRP患者(22例初治、24例治疗后血象恢复正常)、22名健康对照及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胞膜和胞质内CD22及胞质内SYK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以及胞质内IgG、IgM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 CD2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IRP初治患者B淋巴细胞胞膜和胞质内CD22+细胞和磷酸化CD22(pCD22)+细胞比例(60.03%±20.94%、71.32%±11.16%)明显高于恢复患者(46.92% ±20.04%、55.82%±14.42%)、健康对照(46.86%±17.78%、53.28%±14.76%)和CLL患者(39.74%±18.96%、59.07%±17.09%)(均P <0.05);磷酸化SYK(pSYK)+细胞比例具有相同趋势(均P< 0.05).IRP初治患者pCD22+细胞/pSYK+细胞比值[27.39(5.06 ~102.7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55.95(15.25 ~ 298.53)]和CLL患者[56.92(5.60~228.96)](均P<0.05),且pCD22+细胞与pSYK+细胞呈正相关(r=0.341,P<0.05).IRP初治患者和恢复患者B淋巴细胞内IgG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初治患者IgM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和CLL患者(均P<0.05).IRP初治患者PBMNC CD2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患者、健康对照和CLL患者(均P<0.05).结论 IR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增强,CD22数量和功能增强但仍不足以抑制B细胞增殖,可能与IRP发病有关.

  • 新型抗B淋巴细胞CD22单克隆抗体Epratuzumab

    作者:王荣;赵恒昌;张进安

    CD22抗原是表达于B细胞的一种跨膜唾液酸糖蛋白,对B细胞的生长、发育及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CD22抗原还可高表达于异常活化的B细胞及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Epratuzumab是人源化抗CD22单克隆抗体,与CD22结合,通过诱导靶细胞调亡、启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以及抑制靶细胞的增殖等机制,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及恶性B细胞肿瘤.因为具有高效、低毒、半衰期长等特点,Epratuzumab将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靶向CD22抗体-药物偶联物研究进展

    作者:牛豪

    CD22限制性表达于B细胞系,且能与其配体或相应抗体结合后以内化的方式进入细胞.这种特征使其成为利用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治疗恶性血液肿瘤极具吸引力的靶点.ADC是将强细胞毒性的药物通过连接子与特异性抗体偶联而成的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其利用单克隆抗体的强特异性和内吞性,引导药物直接进入靶细胞.此文综述了靶向CD22 ADC的靶点、抗体、连接子和药物的特点,以及近年来进入临床试验的靶向CD22 ADC的新研究进展.

  • CD22分子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靶向治疗

    作者:吾慧婷;瞿爱东

    CD22分子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唾液酸黏附素家族的一个成员,同时也是B细胞表面抑制性辅助受体之一,它与B细胞的发展、分化和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CD22限制性地表达于成熟B细胞和大多数B淋巴瘤细胞表面.以CD22为靶点,进行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免疫研究热点之一.此文主要阐述了CD22的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CD22分子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 Guillain-Barre综合征患者B淋巴细胞辅助受体CD22、CD72表达的研究

    作者:袁学谦;李静;朱太卿;张莉峰;陈毓倩;陈晓丽

    目的 探讨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辅助受体CD22、CD72表达及其与GBS病程和病情的关系.方法 36例GBS患者(GBS组)按病程及病情分为急性期亚组与恢复期亚组和轻症亚组与重症亚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2及CD72蛋白表达,比较CD22与CD72蛋白在不同亚组间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20人)比较.结果 B细胞数量GBS组[(606±118)个]较正常对照组[(248±92)个]明显升高,CD72+CD19+阳性细胞率[(62.11±9.14)%]较正常对照组[(69.72±11.42)%]明显降低(均P<0.01);CD22+CD19+阳性细胞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BS组中,急性期亚组[(682±91)个]B细胞数量较恢复期亚组[(550±111)个]明显升高,CD72+CD19+阳性细胞率急性期亚组[(57.79±7.69)%]较恢复期亚组[(68.14±7.58)%]明显降低(均P<0.01);CD22+CD19+阳性细胞率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亚组[(685±116)个]较轻症亚组B细胞数量[(561±96)个]明显升高(P<0.01);CD72+CD19+及CD22+CD19+阳性细胞率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BS患者B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但其中CD22的表达无明显改变;而CD72的表达显著降低,尤其在急性期.

  • CD22分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葛新顺;廖晓龙

    CD22分子普遍存在于正常B细胞及B细胞恶性肿瘤,其对BCR细胞信号传导的抑制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近些年来对CD22分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生物学功能、抗体靶向治疗上,并且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虽然CD22分子的胞内信号传导尤其是核内信号的传导通路至今还不是很明确,但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抗CD22单克隆抗体Epratuzumab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秦燕;石远凯;何小慧

    epratuzumab是抗CD2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D22分子仅在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约85%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表达CD22分子.Ⅰ和Ⅱ期临床研究显示,epratuzumab的毒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对于滤泡型和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有较好疗效,且可能与美罗华具有协同作用,很有希望成为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药物.

  • CD22和CD79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特点

    作者:朱萍;袁燕;吴蓓倩;牛强;陈字;许小平

    目的:探讨CD22和CD79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B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共收集106例初诊的CLL患者,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的CD22和CD79b抗体标记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B淋巴细胞CD22和CD79b的表达;同时以34例健康者做对照.结果:部分CLL患者B细胞表达CD22和CD79b,但是CD22和CD79b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者.结论:CLL患者B细胞可以表达CD22和CD79b,但是CD22和CD79b表达特点为弱表达.

  • 反义寡核苷酸对Daudi细胞α2,6唾液酸的下调作用研究

    作者:林绍强;尹小菁;李君武;李扬秋;丁彦青

    目的研究反义寡核苷酸对Burkitt's淋巴瘤Daudi 细胞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 I)的活性和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水平的下调作用.方法以修饰后的ST6Gal I的反义寡核苷酸处理Daudi细胞,以RT-PCR 检测Daudi细胞ST6Gal I mRNA的表达,荧光定量法测定ST6Gal I的活性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的含量.结果和对照组比较,以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Daudi细胞ST6Gal I mRNA的表达下调,ST6Gal I酶活性下降,并导致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水平降低.结论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降低Daudi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化水平,内源性减少α2,6-唾液酸对Daudi 细胞CD22受体的屏蔽作用.

  • 养阴透邪法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骨髓CD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莉文;蓝海;罗曼;何靖;黄礼明

    [目的]观察养阴透邪法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骨髓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9例.2组均按常规化疗方案(VDP或VDLP方案)巩固维持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青蒿鳖甲汤煎剂.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骨髓细胞CD34、CD22、CD19和幼稚细胞表达率.[结果]除对照组的幼稚细胞表达率外,治疗后2组的各项指标表达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骨髓细胞CD34、幼稚细胞表达率及CD22、CD19表达率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养阴透邪法方药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的骨髓细胞CD34、CD22、CD19和幼稚细胞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萧杏贤;尹松梅

    ALL是一组异质性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不同亚型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对治疗反应差别甚远.虽然近几年成人ALL的疗效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目前成人ALL长期无病生存率及治疗效果仍大大逊色于儿童ALL,复发、难治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难题,寻找新的治疗手段非常必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表面表达一系列作为单克隆抗体目标的特殊抗原,CD19、CD20、CD22和CD52.至今为止,CD20单抗已经与化疗联合治疗成熟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Burkitt's淋巴瘤.另外一个抗原是CD1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呈高表达,Blinatumomab是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以直接对抗CD19和CD3.CD52单抗(阿仑单抗)、CD22单抗(依帕珠单抗)的有效性在一些小研究和个案报道中亦有显示.然而,有关单克隆抗体治疗使用方面,如:抗原表达所需达到的水平,何时开始以及何时结束治疗,单克隆抗体的佳剂量,单药治疗抑或联合治疗,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等,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 单克隆抗体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作者:章艳茹

    近年来,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靶向杀伤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之一.譬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表面表达各种特异性抗原CD19,CD20,CD22和CD52等,引发了以这些靶点为目标的新型药物研发.现将就blinatumomab,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依帕珠单抗(epratuzumab),inotuzumabozogamicin,阿伦单抗(alemtuzumab)等单抗治疗ALL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进行综述.

  •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海马TNF-α、IL-1β及CD22表达的影响

    作者:蒙国懿;隋念含;杨金凤;边立功;洪仕君;李利华;赵永娜

    目的 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对大鼠海马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d)、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CD22的影响.方法 通过连续腹腔注射MA15 mg/(kg.次)1 d、3d、5d,每天2次,建立正常、1d、3d、5d组MA诱导中毒大鼠模型,每次给药后,各组结合刻板行为观察并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实验大鼠海马TNF-α与IL-1β的表达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CD22表达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比较,1d、3d、5d组大鼠海马TNF-α与IL-1 β的表达含量呈递增趋势,且5d组显著升高(P<0.01),CD22表达含量亦呈递增趋势,且5d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MA可使大鼠海马TNF-α与IL-1β以及CD2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