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解剖研究

    作者:娄永利;郭永坤;张辉;闵有会

    目的:对经额底前纵裂入路视野下的鞍区重要结构及其解剖学参数作客观分析,为其显微手术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9具成人尸头标本为研究对象,模拟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过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入路条件下鞍区关键解剖结构、显露范围及手术操作范围;并深入解剖,观察重要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鸡冠至前床突、视神经管颅内口、视交叉前缘及垂体柄的距离分别为40.4±3.2、35.6±3.5、39.8±3.6、42.1±3.9 mm;眉间至各部分的距离分别为69.9±4.2、63.4±4.3、68.1±4.8、72.6±5.3 mm。经额底前纵裂入路可良好暴露下嗅三角、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终板面积为(50.9±2.9)mm2,终板到额叶前段距离为(57.6±2.8)mm。结论经额底前纵裂入路不仅适用于鞍区局部病变的手术,还可用于其上方、前上方及向三脑室生长的病变,本研究对鞍区重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的客观观察可为临床医生设计手术入路、改进手术操作技巧提供指导。

  • 颞下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力;涂汉军;朱志华;李新建;陈晟;秦军;黄宽明;王辉

    目的 研究颞下入路中小脑幕中切迹间隙的解剖结构,指导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颞下入路对10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并观察、测量重要神经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颞下手术入路所暴露的视野范围,然后切开小脑幕,观察增加的暴露范围.结果 颧弓至脑干和小脑幕游离缘的短距离分别为(46.83±3.52)mm和(39.00±2.65)mm;天幕游离缘与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和三叉神经后根的距离分别为(1.90±0.55)mm、(5.12±2.20)mm、(3.28±1.67)mm、(0.80±0.20)mm.结论 颞下入路手术治疗小脑幕中切迹间隙病变具有手术操作距离短、垂直视角大、对中切迹间隙的暴露范围广泛等优点.

  • 横窦和窦汇的浅表解剖学标志

    作者:陈晟;涂汉军;张力;李新建;黄宽明;付锐

    目的 为神经外科手术准确定位横窦的下缘和窦汇确定出一个可靠的浅表解剖学标志.方法 对10例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头标本进行逐步解剖,测量各相关解剖结构到横窦下缘的距离.结果 实验所收集的数据表明在定位横窦下缘和窦汇时,上项线及枕外隆凸尖不是一个可靠的浅表解剖学标志.而以半脊肌附着点作为浅表解剖学标志比以上项线作为浅表解剖标志更准确、可靠.本组10例标本中,无1例的半脊肌附着点超过横窦下部边界3 mm,并且它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浅表解剖学标志用以定位接近中线部分的横窦.结论 这些发现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在治疗后颅窝和颅颈接合处病变而进行的各种中线入路手术时更准确的定位横窦.

  • 颞下颌关节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对颞下颌关节病变进行诊断[1,2].由于断面切片技术的限制,作为影像诊断和治疗基础的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却很少涉及,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本实验采用先进的生物塑化技术[3],对颞下颌关节闭口位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断层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病变影像学诊断提供详细的断层解剖学依据.

  • 学习和研究临床影像解剖学,努力为临床服务

    作者:巫北海

    随着影像诊断设备与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关影像诊断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影像解剖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入,参加研究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 肱骨病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陈振光;喻爱喜

    肱骨骨折是四肢常见伤之一,以其中段多见.因解剖因素,中段又是骨不连易发部位[1].肱骨近端更是骨肿瘤多发区,肱骨肿瘤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和骨折后合并的骨不连均为临床上棘手问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虽较少见,但治疗困难.对于肱骨粉碎性骨折合并有桡神经损伤者,如何促进骨愈合并为桡神经提供良好的组织床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198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系列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10种显微外科手术以修复上述肱骨病损,经临床应用7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卢刚;邵富劫;马娅梅

    自功能性鼻内镜外科(FESS)理论进入我国以来,随着手术经验的丰富,解剖学研究的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及相关影像学的应用,鼻内镜手术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因其可以有效清除鼻窦口复合体病变,保证窦腔通气和引流通畅,因此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开辟了广阔前景.现将近1年来经鼻内窥镜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试对提高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 面部整形美容术磨去骨质量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熙;曾效恒;向宇燕;万祎

    目的为临床面部美容及面部整形术提供骨质磨除或切除厚度的形态学资料.方法为减少颅骨干标本与活体的差异,选用经福尔马林处理的成年男、女头面部正常尸体40具,解剖、编号、定点、标记,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尸体额结节、眉弓、枕外隆凸、下颌角处的厚度,测量颧弓厚度、深度、长度等.并采用微型电动砂轮对上述各骨进行试磨,以去外层的密质骨为标准再行测量分析.结果男性额结节可去的骨质厚度5.30±1.24 mm,眉弓部可去的骨质厚度2.33±0.24 mm,颧弓可去的骨质厚度2.84±0.75 mm,下颌角可去的骨质厚度6.25±0.75 mm,枕外隆凸可去的骨质厚度8.47±1.36 mm,女性分别为:额结节可去的骨质厚度4.20±1.10 mm,眉弓部可去的骨质厚度2.10±0.15 mm,颧弓可去的骨质厚度2.14±0.46 mm,下颌角可去的骨质厚度5.10±0.45 mm,枕外隆凸可去的骨质厚度为6.73±1.10 mm.结论了解面部去骨厚度的参考数据,对整形美容外科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术前设计和术中处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面神经下颌缘支主干的定位解剖学研究

    作者:洪丽;安高;彭田红

    目的为在面侧区颌下部的手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具成尸(即12侧)新鲜头面部标本和14具成尸(即28侧)防腐固定标本上,解剖观测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走行、分布,建立相关的坐标体系,得出面神经下颌缘支主干的体表定位坐标参数.结果 (1)在面左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主干与下颌支的后缘的交点坐标为(6.0±4.5 mm,20.4±4.3 mm),在下颌骨的前方与下颌骨靠近的坐标为(38.2±5.3 mm,-2.8±4.6 mm);(2)在面的右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主干与下颌支的后缘的交点坐标为(-6.0±4.5 mm,18.8±5.7 mm),在下颌骨的前方与下颌骨靠近的坐标为(38.4±4.2 mm,-3.0±5.2 mm).结论在颌下部有一较为安全的三角形区域,在颌下部手术时可经此三角形区域入路而不损伤面神经的下颌缘支.

  • 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张晓亮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疾病,在我国属多发性疾病.药物保守治疗多不满意,主要靠手术治疗[1].自 1904年意大利医生Toti发明泪囊鼻腔吻合术以来,泪囊鼻腔吻合术一直被公认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理想的方法[2].但该术式从颜面皮肤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后会造成的颜面部瘢痕,泪点可能移位,内眦韧带被切断以及眼轮匝肌部分损伤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慢性泪囊炎治疗的手术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医疗工作者对早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做了改良,并涌现了手法已经趋向成熟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近期探索中的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泪囊鼻腔吻合术等新手术方式.而在解剖学上,对于术中泪囊的定位和造口位置的选择,许多学者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并对临床上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现就泪囊鼻腔吻合术近年来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关于大体解剖标本摄影的几点体会

    作者:刘畅;李忠华

    在进行临床解剖学研究时,往往要用感光材料去记录所研究的内容,但有些人拍摄的相片或幻灯片效果却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从标本拍摄的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现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 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郑素银

    根据部颁大纲,从1998年开始,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正式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合并为一门课——解剖生理学。在课时及课程结构方面进行了调整,课时由原来总学时180个减少到146个,而内容却未删减,这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教好这门医学基础课?就此谈一点体会。1 培养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意识 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功能。形态是基础,决定并影响功能。在教学中必须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 断层影像解剖学标本的制作与封装

    作者:杨科球;杜亚政;漆光平;周国志;邓小华

    随着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临床的广泛应用,作为形态学基础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已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为适应临床影像诊断、治疗的需要,近年来我室开展了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我们在标本制作和封装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 标本制作1.1 材料选择制作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标本,选用传统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以中青年为好,外观体态均称,皮下脂肪少,无特殊疾病与生理缺陷,淹死或中毒死亡的尸体是制作标本的佳材料[1].如进行正常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则选用新鲜尸体,按正常解剖位置放置,进行灌注固定,固定2~3个月即可使用.此外,尚可根据科研课题的实际需要,进行管道填充、造影等灌注[2].

  • 生物塑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作者:蒋福贵

    生物塑化技术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的一种技术。经生物塑化技术处理后的标本呈干燥透明状态,无毒无味,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不破坏标本原形和组织器官和位置关系,是目前形态学研究中具有较好性能和广泛用途的新方法,受到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承认,并得到了推广。该技术是由德国汉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哈根斯于1978年发明的,并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如Taguchi[1]等专家论述了生物塑化技术是将硅胶或环氧树酯浸入有机体的一种保存解剖物质的新技术。我国在1996年,大连医科大学进口引进了该项技术,应用德国进口设备和塑化剂开展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保存人体标本。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张绍祥等论述了生物塑化技术在形态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其原理,人体标本的制作过程[2]。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相继成立了生物塑化研究室,经近年来的研究,研制出了生物塑化设备和一批生物塑化标本,并通过了青岛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会上,钟世镇、王兴海、李忠华等各位专家对该技术和塑化标本给以了高度的评价。

  • 日本的人体解剖学研究现状

    作者:宿宝贵

    在日本,解剖学实习教育和研究的特征是,其解剖学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同样也重视大体解剖学的研究.由于教育方面有研究工作的支持,从而从事形态学的研究者在日本受到重视.在日本,大体解剖学研究仍然根深蒂固是不可思议.仅此这点不但奠定了日本解剖学的独立地位,同时为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也开创了新局面.1 解剖学研究的方法-从大体到研究解剖学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科,人们常常把它作为一门有兴趣的学问去探索、去挑战.老师在从事这们学科之前要做好充分地准备,把学习的兴趣带给学生,这是教师的责任.这说明大体解剖实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中国解剖学会-第六届中专解剖学校际年会纪要

    作者:

    本届年会于2001年5月21~23日在广东湛江召开,由广东医学院护校承办,李文杰和叶广材老师负责.年会得到广东医学院领导及护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150多篇,经专家组审议,有90多篇被录用并安排在<解剖学研究>发表.本届年会到会代表共有134人.中国解剖学会副秘书长于恩华教授、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方秀斌教授和广东医学院梁念慈院长、黄志生教授、台湾学者沈清良、简基宪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就近年来中专解剖学教学与科研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1)专家报告:于恩华教授的"中国解剖学的历史、现状及展望”,王兴海主任的"铸型标本的制作技术”,金中杰社长的"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展望”,宿宝贵教授和沈清良教授分别就日本的人体解剖学研究现状和台湾地区的解剖学教学情况作了专题报告.(2)大会交流:①冯光华教授讲授并演示解剖教学板图;②中专解剖学CAI课件的制作与展示.与会代表还就各自开展的科研和教学情况作了讨论和交流.年会的同时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人体解剖学目标教学师资培训班”,由中山医科大学主办,广医护校协办.(李文杰)

  •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努力提升广东省解剖科学学术水平——热烈祝贺广东省解剖学会第12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作者:广东省解剖学会

    广东省解剖学会第12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12年7月在湖南怀化市迎宾馆(第十届中南地区解剖学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会议由广东省解剖学会第11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汪华侨教授主持.来自全省各医药院校的58名学会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曾园山理事长受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做本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第一部分回顾了本届理事会自2007年7月换届以来的工作:在广东省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学会坚持宗旨,遵守社团管理条例,积极探索学会在新时期的发展思路,积极组织各项活动.(1)健全学会组织机构,学会下设学会办公室,学术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外事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解剖学研究》编辑部等,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应用解剖学专业委员会、组织胚胎学专业委员会、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卫生职业教育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保证了学会各项工作的运转正常.

  •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祝贺《解剖学研究》创刊30周年

    作者:汪华侨;徐杰;姚志彬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件随着新年的第一记钟声,我们共同迎来了<解剖学研究>的第30个春秋.

  • 趾足底固有动脉趾端动脉弓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

    作者:唐林峰;巨积辉;刘跃飞;周荣;胡昌庆;杨开航;郭全伟;侯瑞兴

    目的 解剖观测趾足底固有动脉趾端动脉弓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新鲜成人足标本8只,分别经足背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对第2趾趾足底固有动脉进行显微解剖,观察趾足底固有动脉弓的出现概率,位置及其口径,趾端动脉弓发出的弓上动脉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分支数目及血管口径情况.结果 第2趾趾足底固有动脉趾端动脉弓恒定,动脉弓的外径为0.5~0.8 mm,平均外径为0.64 mm,动脉弓距趾端的距离为9.5~13.0 mm,平均为11.1 mm.动脉弓上发出5支恒定的分支,即趾端弓上动脉,我们将其命名为第1~5支趾端弓上动脉(由胫侧至腓侧).结论 第2趾趾端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弓上动脉解剖恒定,可以采用弓上动脉为蒂的微型轴型皮瓣改善第2足趾再造后外形.

  •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解剖标志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永绥;王万明;张发惠;郑和平;王春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在有限显露术野中达到安全、有效减压提供更科学的减压标志。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节段相关解剖数据,以所测量的数据为基础,计算:(1)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长肌内侧缘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AULD/MLPD);(2)椎体钩前脚至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AUTD/AULD);(3)椎体钩前脚至硬膜囊外侧缘的垂直距离/椎体钩后脚至硬膜囊外侧缘的距离(AUDD/PUDD)和(4)椎体钩与神经根近点和椎体钩前脚的垂直距离/椎体钩前后脚的垂直距离(UNAD/APUD)。结果 AULD/MLPD在C3的平均值为0.83,在C4的平均值为0.55,在C5的平均值为0.20,在C6的平均值为0.34,在C7的平均值为0.27;AUTD/AULD的平均值为2.71;AUDD/PUDD的平均值为0.28;UNAD/APUD的平均值为0.34。结论椎体钩前脚是颈椎体前部恒定的解剖标志,可作为颈椎前路手术的稳定、可靠的骨性减压标志,依据AUDD/PUDD、UNAD/APUD和AUTD/AULD的比值,有助于术中判断硬膜囊、颈神经根和椎动脉的位置。

242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