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肾益肺活血方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的研究

    作者:王为斌;曹筱筱

    目的:研究补肾益肺活血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66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联合补肾益肺活血方治疗,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联合安慰剂口服,服用方法及时间同研究组.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自汗、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咳嗽、喘息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肺活血方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可延长COPD患者稳定期、减少急性加重期.

  • 益气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作者:张越颖

    目的 观察益气消痞汤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益气消痞汤,对照组30例服用枳术丸.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以及胃动素、胃泌素及钡条胃排空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胃胀、胃痛、早饱、食少4个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乏力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恶心、嗳气、便溏的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有19例存在胃排空延迟,治疗后14例胃排空延迟改善,有效率为73.68%.结论 益气消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优于枳术丸.

  •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中医症状、证候特点分析

    作者:徐榛敏;张志辰;魏竞竞;金香兰;傅晨;张允岭

    目的 探讨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分析人群中医症状及证候特点.方法 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服务中心及铁营社区服务中心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共870例,其中既往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共计266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用药信息及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并检测血清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水平.根据HbAlc是否小于6.3%分为血糖达标组1 19例与不达标组147例,分析2组血糖、血脂等控制情况及用药情况的差异,及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医症状、证候特点.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约为30.6%,药物治疗率约为66.9%,一联用药率约占45.1%.血糖不达标组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合并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TCHO水平均高于达标组(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主要以口渴、失眠、头晕为主;中医证候分析:痰湿证占人群65.4%,气虚证占51.5%,内火证占49.2%,血瘀证占45.9%,阴虚证占35.0%.结论 糖尿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且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血糖不达标组血脂控制情况较差,既往脑卒中及TIA发病率较血糖达标组明显增高;降糖药物在社区使用基本符合规范;该类人群痰浊内阻、脾肾气虚、阴虚火旺证表现突出,临床治疗应辨证施治,有所侧重.

  • 基于中医症状的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中医综合干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涛;张昕洋;姬少珍;谢玉晗;刘玥;牛焕敏;陈宝鑫;张丽;贾蓓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例,对照组96例,干预组给予中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中医特色疗法+非药物干预,对照组给予非药物干预,2组疗程均180天.干预后对患者中医症状进行评价,分析患者中医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言谈不知首尾,时作时止”“转盼遗忘”“语后便忘,思量不能”“神思不聚”“言语懒”“兴趣索然”“烦躁易怒”等核心症状较前有所改善(P<0.01或P<0.05).干预组“面色萎黄”“口唇紫暗”“头痛”“失眠”“目涩”“口苦”“神疲”“乏力”“心悸”“身体倦重”“自汗”等周边症状改善明显(P<0.01或P<0.05).干预组“舌淡”“舌有瘀斑、瘀点”“苔薄”等舌脉象较治疗前改善(P <0.01或P<0.05).结论 中医综合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核心症状、周边症状及舌象,改变患者不良的主观感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风后认知障碍不同状态中医症状的对比分析

    作者:牛焕敏;张允岭;金香兰;陈宝鑫;侯小兵;赵建军;曹晓岚;田军彪;王少杰

    目的 分析中风后认知障碍不同状态症状的差异,探讨认知功能下降的病因病机.方法 多中心协作纳入中风患者共2 614例,分为无认知障碍组1 319例、认知障碍组1 295例,其中认知障碍组又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553例和轻度痴呆组742例,通过标准化四诊信息采集,观察并比较中医症状及舌象、脉象情况.结果 与中风后无认知障碍组比较,认知障碍组乏力、神疲、夜尿频多、多梦、气短、齿摇、视物模糊、目涩、咳痰、肢倦身重、头晕、麻木、口唇紫暗、腰膝酸软/痛、面色晦暗、耳鸣、舌暗、舌苔腻、脉沉等出现频率增多(P<0.05).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轻度痴呆组间神疲、咳痰、肢倦身重、齿摇、口唇紫暗、目涩、便秘、视物模糊、气短、面色晦暗、舌红、舌苔腻等症状或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元气耗损、肝肾阴精亏虚密切相关.提示本病早期防治应注重补益肝、脾、肾,兼以化痰开窍、活血祛瘀.

  • 自拟补肺固本汤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阻肺临床观察

    作者:王艳灵

    目的 探讨自拟补肺固本汤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阻肺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86例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肺固本汤治疗,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自汗、易感冒、气短、哮鸣音、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异常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自汗、易感冒、气短、哮鸣音、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异常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9.07%vs 41.8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肺固本汤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阻肺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推广.

  • 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贾莹梅;高杨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式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防风汤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 House - Brackmann(H - 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H - B 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 H - B 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第4周、第6周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可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症状及体征,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 参附注射液并无创通气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隋吉峰;邓虎;陈岩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并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给予鼻导管吸氧,口服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及硝酸甘油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泵入),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生命体征、BNP、CVP、LVEF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变化.结果 经过1周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生命体征均趋于平稳,心率和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过治疗两组患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均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并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心衰有较好疗效,有效改善中医症状.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联合外治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丽华;陈尚雅;李和根;赵丽红;田建辉;姚逸临;徐蔚杰;周蕾;周之毅

    目的:评价中医药联合外治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医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60例Ⅲb-Ⅳ期NSCLC患者为研究人群,观察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患者在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临床路径组显著低于非路径组(P<0.05);2组治疗后CD8+CD28+均有所提高,路径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显著高于非路径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联合外治法,能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通过改变免疫状态来提高抗肿瘤能力.

  • 养心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欣

    目的:评价养心氏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和养心氏组(西药治疗+养心氏片),每组48例,疗程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的中医症状体征、心绞痛症状、心电图、hs-CRP、NT-proBNP、Hcy、血脂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中医症状体征,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为率75.1%,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养心氏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3)心电图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为70.83%,P<0.05;4)养心氏组hs-CRP、NT-proBNP和Hcy分别为(1.21 ±0.27) mg/L、(597±171)ng/L和(7.24±0.46)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58±0.37) mg/L、(898±151) ng/L和(8.93±0.45) μmol/L,P<0.05;5)养心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更佳.

  • 百会透刺前顶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症状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雪梅;李冰;白桦;于颖梅;张博;袁玉亮;吴新芳

    目的:探讨百会透刺前顶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1、2级(中低危)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1次/d,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疗程4周,随访12周。观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以治疗组为优。前后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四诊信息与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韦葭蔚;黄幸;赵慧辉;王娟;王金平;李雪丽;曾紫凡;王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四诊信息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3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多中心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中医四诊信息,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其生命质量,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F-36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与出现频率位于前15位的中医症状及频率大于40%的舌诊及脉诊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位于前15位的中医症状中呼吸困难、少气懒言、神疲、气短、食欲不振、乏力、下肢浮肿、失眠与SF-36一个或多个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舌诊结果与SF-36一个或多个维度及总分呈低相关(P<0.05),脉诊结果与SF-36各维度及总分呈低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四诊信息与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相关性,其中呼吸困难、少气懒言、神疲、气短、食欲不振、乏力、下肢浮肿、失眠等8个症状与患者生命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改善以上症状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控制现状调查及中医症状证候分析

    作者:赵珈艺;张志辰;金香兰;张志军;贾鸿雁;吴浩;盛雪;杨秀泉;李爱辉

    目的:调查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情况及用药现状,探讨分析血脂达标人群与不达标人群的中医症状及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8个社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共9 605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用药信息及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并抽取空腹血检测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将人群根据有无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进行危险分层,分为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根据各自的LDL-C目标值(2.1 mmol/L、2.6 mmol/L、3.4 mmol/L、4.1 mmol/L)分别统计各组血脂达标率,并分析达标组与不达标组的中医症状、舌脉象及证候之间的差异.结果:在9 60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为80.4%,药物治疗率为32.9%,他汀类使用率为31.9%,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15%、26.5%、58.2%、83.7%,总体达标率为43.8%.达标组形体消瘦发生率显著高于不达标组(P<0.01),面色萎黄、面红、头重如裹、头晕、口渴、口苦、口黏腻、胸闷、腰膝酸软、肢体笨拙、乏力、失眠、夜尿频多、咳笑遗尿、舌质暗、脉滑发生率低于不达标组(P<0.01,P<0.05).达标组的血瘀证、气虚证发生率低于不达标组(P<0.01、P<0.05).结论: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控制达标率较低,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血脂控制不达标人群较之达标人群,脾肾气虚证、痰湿瘀血证更为明显.

  • 不同年龄组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主要中医症状分布特点

    作者:张鹤;张志辰;金香兰;张永顺;吴昊;郑宏;王建伟;张允岭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探索中医症状分布特点,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花乡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2 806例,记录不同年龄组人群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用药情况及中医证候量表.结果: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群分布增多,脑卒中家族史、肥胖、吸烟史患者人群分布逐渐减少;各个年龄段脑卒中高危人群服用降脂药的数量显著性低于血脂异常人群的数量(P<0.01).吸烟、饮酒多集中在40-49岁人群,口味偏油的多集中在40-49、50-59岁.各年龄段共有的中医症状为急躁易怒、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痛、口渴、头晕、多梦、咯痰、双目干涩、口苦、失眠、乏力、气短、心悸、耳鸣、麻木.40-49岁年龄组特有症状为头痛,≥80岁龄组特有症状为口唇紫暗、畏寒肢冷.结论:不同年龄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症状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和规律性,根据不同年龄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管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对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崔一鸣;黄凡;陈璐;李斐斐;周斌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收治的脾胃虚弱型CAG患者40例,予以健脾通络汤治疗.患者每2周复诊1次,并填写临床症状分级积分表,12周后行胃镜检查.结果:健脾通络汤对脾胃虚弱型CAG具有明显的疗效,其痊愈率为8.57%,显效率为25.71%,有效率为57.14%,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治疗后萎缩、活动性病理积分显著性下降(P<0.01),其病理痊愈率为43.33%,显效率为23.33%,有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健脾通络汤对于脾胃虚弱型CAG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采用视觉模拟法评价中医症状的探索

    作者:马秀兰;马建萍;张颖;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李静茹;曾琳

    中医症状是证候的基本要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症状的客观评价直接影响到辨证论治过程以及中医治疗后的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法评价中医症状,具有主观症状客观化的特质,使得中医症状评价直观易操作,增加了结果的可信度,有利于中医药的推广.

  • 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现状的思考

    作者:陈剑明;王天芳;张声生;汪红兵;王彦春

    文章分析了中医症状规范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中医症状的规范化是中医药学制定行业标准、学科规范、建立我国医学科技基本条件平台的基础性工作.这对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医药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书刊和教材的编辑出版,特别是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目前需借鉴现阶段多种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探索多种中医症状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规范今后中医病证规范化的研究过程.

  • 1760例高血压患者中医症状分析

    作者:范军铭;董永书;王守富

    为了将高血压证候量表化、模型化,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本课题自2003年2月7日~2007年7月31日在我院高血压门诊和社区共现场调查17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高血压病中医症状分布规律的调查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 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的影响

    作者:刘莉莉;樊永平;颉泽华;安立新;赵百孝

    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学的影响.方法: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均维持吸入麻醉.A组为全麻组,B组为远端穴电针组,C组为近端穴电针组.记录手术前后3组间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部分症状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改善优,C组次之,A组差.结论:对开颅术患者进行电针复合吸入麻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部分症状,且远端穴组比近端穴组优.

  • 133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中医证的变化

    作者:刘泽银;张敏州;邹旭;罗英

    为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对中医证的影响,笔者观察了133例不同证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窦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的中医症状疗效,现报道如下.

115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