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梁进华;刘湘衡;白红民;邹宇辉;杨帅;王伟民

    目的 探讨手术和辅助放化疗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的61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数量、肿瘤体积、病程时间、术前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肿瘤残余体积、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肿瘤二次切除手术、放疗、化疗、同步放化疗16个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对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61例患者生存时间为1~63个月,中位时间为14.0个月,1年、2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4%、34.4%和1.6%.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KPS评分、手术时间、肿瘤残余、全部切除、放疗、化疗及是否同步放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KPS评分(OR=0.302,95%CI:0.153~0.597,P=0.001)、肿瘤残余体积(OR =0.225,95% CI:0.114 ~0.441,P=0.000)及是否同步放化疗(OR=0.275,95% CI:0.128 ~0.591,P=0.001)是影响GBM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仍然是治疗GBM重要的手段,其中术前KPS评分≥70分,术后肿瘤残余体积≤3 cm3,术后行同步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多形性胶质细胞瘤沿脑室播散一例

    作者:许峰峰;刘信龙;徐正平;李明;于佶

    患者男,19岁.因头痛、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查体:眼底检查提示视乳头轻度水肿,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深、浅感觉轻度减退,右侧正常.头颅MRI检查发现:右额叶可见一类圆形囊性占位,大小约5.0cm×4.5em×4.0em,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右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向左明显移位,增强扫描为囊壁明显增强.

  • 酷似蛛网膜囊肿的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一例

    作者:袁玉会;谢革生;于宏伟;陈铎;关俊宏;王成林

    患者男,2岁.因阵发性抽搐4个月,经头CT检查发现左侧颞极见有囊性病变,颞叶受压,考虑为蛛网膜囊肿入院.头CT及MR扫描表现左侧颢极见有大片低密度病变.术中所见:病变位于左侧颞极,与硬脑膜无粘连,与软脑膜关系密切,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呈囊性,囊壁呈活水母样外观,其表面血管丰富,囊液澄清透明,囊壁切除后脑组织完整.

  • 精确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初探

    作者:陈怡东;房彤;蒋静;陈力;孙保锦;邱晓光

    目的 探讨精确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5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接受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随后接受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结果 全组共21例死亡,均死于肿瘤复发.全组1年总生存率为79.6%,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8.7%.32例出现复发,其中原位复发为16例.卡氏评分(KPS≥70分)组1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卡氏评分(KPS< 70分)组(86.8%与50.8%,P=0.005).全切或近全切除组1年总生存率高于部分切除组(84.4%与70.5%,P=0.067).仅2例出现3度以上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结论 精确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卡氏评分和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

  • 表现为多形性皮损的Sweet综合征一例

    作者:戴明;李东升;江萍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主因全身皮损伴瘙痒1周,加重伴发热3 d,于2012年1月7日就诊。患者1周前左前臂、额部起红色小丘疹,自觉瘙痒,不痛,当时未予处理,皮损渐扩散至双上肢、躯干,部分皮损顶端有小水疱;3d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给予青霉素及地塞米松(具体剂量不详)治疗2 d,治疗期间患者皮损进一步增多,部分皮损出现糜烂、渗出,尤以面部为重,伴口腔溃疡,瘙痒加重,糜烂、渗出部位有明显痛感,精神、食欲差。1d前至我市另一家医院以“疱疹性湿疹”予以“更昔洛韦0.5g”及“克林霉素1.2 g”静脉滴注,同时予以“依巴斯汀10 mg”每日1次口服,患者病情无缓解,遂于今日转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拟“重症多形红斑”、“Kaposi水痘样疹”收入院。患者自述因“风湿关节炎”既往有1年时间的药酒服用史(具体药物成分不详,每日饮用药酒约50 ml),至发病前1d患者仍在饮用药酒,否认其他药物服用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病史,否认乙型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近1周精神、食欲、睡眠差,2日未排粪便,尿排出困难。入院体检:体温37.9℃,血压117/66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22次/min,脉搏94次/m i n;患者精神不振,咽部充血水肿,双侧扁桃体Ⅰ°增大,口腔上腭可见核桃大暗红糜烂面,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四肢泛发黄豆至一元钱币大小水肿性暗红或紫红色斑疹,中间色深,上有针头至绿豆大水疱。面部糜烂、渗出明显,双眼睑明显水肿,睁开困难(图1)。实验室检查:WBC 11.07×109/L[正常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83.8%(50%~70%),嗜酸粒细胞0.4%(0~5%);血钾3.3 mmol/L(3.5~5.4 mmol/L),肝功能中白蛋白(ALB)32.4 g/L(35~55 g/L);粪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谱、肾功能均正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可疑。左前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表皮增生,可见角层下多个脓疱形成,真皮乳头及浅层高度水肿,血管增生扩张充血,真皮层血管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嗜酸粒细胞浸润,可见核尘(图2)。诊断:Sweet综合征。

  • 表现为多形性皮损的二期梅毒1例

    作者:孙立元;褚小玲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主因面颊、躯干及四肢皮疹,无自觉症状1月,于2004年2月就诊我科.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多,且出现结节和斑块,阴茎出现破溃、疼痛,遂来我科就诊.自发病以来饮食、二便正常.

    关键词: 二期梅毒 多形性
  • 区域性切除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景华;高雄辉;吴晓钟;孟庆翔;何龙;王磊;梁赐芳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进行区域性切除,保留腮腺主导管.结果随访3年~6年无复发,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率为3.1%,术侧腮腺导管唾液引流通畅.结论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特别是一些小的多形性腺瘤,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能较好地保留残余腮腺的功能及保护面神经.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涂晓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69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术式,即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切除术;另一组采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即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通过3个月~8年的随访,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涎瘘、面瘫、面部外形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传统的术式组,面瘫、Frey综合征和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26.47%、58.82%和17.64%;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57%、25.71%和2.80%,三种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结论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即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克服了传统腮腺手术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

  • 腮腺良性肿瘤拉曼光谱特征及诊断模型研究

    作者:闫冰;李一;文志宁;李龙江

    目的 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特征,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建立诊断分类模型.方法 收集腮腺正常组织、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组织样本各20例,以785 nm波长近红外激发光对样本进行拉曼光谱扫描,分析不同组织光谱的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线性判别函数分析(line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诊断分类模型.结果 比较不同组织的平均拉曼光谱,腮腺多形性腺瘤较腮腺正常组织在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的峰位谱峰增强,Warthin瘤在蛋白质和核酸峰位的谱峰较正常增高,而脂类峰位谱峰明显降低.通过PCA-LDA建立诊断分类模型,其总体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 腮腺正常组织、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组织的拉曼光谱存在差异,通过PCA-LDA建立诊断分类模型,可以鉴别区分3者.

  • 经口径路切除巨大咽旁间隙良性肿瘤

    作者:李树华;石洪金;吴大海

    目的 探讨经口径路切除巨大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可能性,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临床初诊为咽旁间隙肿瘤的16例患者,术前进行CT、MRI和CT血管成像检查,对肿瘤包膜完整、肿瘤主体位于颈部大血管内侧的患者,行内镜和等离子手术系统辅助下经口径路肿瘤切除术.结果 经过筛选符合条件的巨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16例,肿瘤大径均>5 cm,患者均在内镜、电凝或等离子手术系统辅助下经口径路完整切除咽旁间隙肿瘤,其中气管切开4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9例,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随访12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1例神经纤维瘤复发,后经颈侧切开切除肿瘤治愈其余15例无复发.结论 经过严格选择的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可以在内镜和等离子手术系统的辅助下经口径路完整切除,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良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

  • 腮腺多形性腺瘤安全手术切缘的界定

    作者:徐义全;李超;樊晋川;张兵;陈建超;王朝晖;王影;覃胜;青晓艳;万俊峰;李伦;汤梅;杨红;梁博

    目的 比较腮腺区域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组织病理学特性,为界定区域性切除安全手术切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传统手术)60例,行腮腺区域切除术(保留功能)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并发症、肿瘤组织标本病理学特性发生率,浸润深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面神经麻痹、涎腺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传统手术组的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30.0%、61.7%、38.3%,而保留功能组分别为6.1%、30.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种病理学特征在3种组织学类型(细胞型、经典型和黏液型)中的分布为:包膜不完整33例,在黏液型中分布多(12例);包膜浸润29例,在细胞型和经典型中多(15例和13例);伪足现象25例,在黏液型中易发生(10例);卫星灶13例,发生率与在各种肿瘤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例肿瘤大径小于2 cm者大浸润深度为3.127 mm,传统手术组与保留功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3,P=0.057);肿瘤大径2~4 cm患者共67例,大浸润深度7.908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4,P=0.831);肿瘤大径>4 cm的16例,大浸润深度为8.476 mm.结论 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区域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标本的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有关;区域切除术的安全手术切缘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决定.小于4 cm的肿瘤,其安全切缘为1 cm,大于4 cm的肿瘤行浅叶切除术.

  •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周梁;李采;张孝通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的6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术式及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在60例肿瘤大径小于4 cm的患者中,44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大于4 cm的患者行腮腺全切除术.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10%)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28例(45%)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2例(4.5%)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无1例发生面神经麻痹,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534).8例(18%)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2例(13%)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卡方检验,P=0.896).2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的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62例中Frey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为19.3%(12/62).结论对于肿瘤大径小于4 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 泪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毕颖文;陈荣家

    目的研究泪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方法收集1996至2003年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泪腺占位性病变151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组织标本切片,对其临床表现、组织来源、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在151例泪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上皮来源肿瘤103例(68.2%),其中良性者69例,分别为多形性腺瘤63例(41.7%),肌上皮瘤3例(2.0%),泪腺导管囊肿2例(1.3%),基底细胞腺瘤1例(0.7%);恶性者34例,分别为腺样囊性癌15例(9.9%),恶性多形性腺瘤14例(9.3%),腺癌4例(2.6%),转移性类癌1例(0.7%).泪腺非上皮性病变48例(31.7%),常见者分别为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17例(11.3%),炎性假瘤12例(7.9%),良性淋巴上皮病7例(4.6%).结论泪腺占位性病变种类多样,其中泪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和MALT淋巴瘤的诊断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 单纯泪腺肿瘤摘除术后眼表泪膜及泪液分泌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艳青;钱江;袁一飞;薛康;郭洁;王相宁

    目的 探讨单纯泪腺肿瘤摘除术对眼表泪膜及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 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行泪腺肿瘤摘除术的泪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9例(19只眼).观察分析其术前、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下泪湖面积、Schirmer Ⅰ试验及SchirmerⅡ试验(反射性泪液分泌)结果.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以及术眼与对侧眼的差异.干眼症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荧光素染色、BUT、反射性泪液分泌及泪湖面积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d、1个月时不适主诉增加,术眼角膜荧光素着色点明显增多,术眼BUT、SchirmerⅡ试验及泪湖面积分别为(4.9±2.0)s(3 d),(5.2±1.6)s(1个月);(4.05 ±2.07) mm(3 d),(3.58±1.98)mm(1个月);(0.009 ±0.004)mm2(3 d),(0.008±0.003) mm2(1个月).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d:t =23.91,16.90,11.47,P<0.05;术后1个月:t=19.31,20.81,11.95,P<0.05);术后6个月时SchirmerⅡ试验为(3.53±1.50) mm,仍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5),但角膜荧光素着色点减少,BUT、泪湖面积分别为(17.4±4.9)s,(0.032±0.005) mm2,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23,1.69,P>0.05).与对侧眼对照,与术前对照比较结果相同.结论 泪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肿瘤摘除术后可出现泪膜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及反射性泪液分泌减少.

  • 累及眼外肌和咀嚼肌的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邓志宏;何彦津

    患者男性,21岁.因左眼睑及颌面部肿胀1年,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及同侧颌面部肿胀,无明显疼痛、发热等不适,外院诊断为左眼眶及颌面部炎性假瘤,予以糖皮质激素(强的松龙)治疗后症状缓解,停药后短期内复发.全身检查:体温36℃,左面部及腮腺区弥漫性肿胀,可扪及硬块(图1),无明显压痛,皮肤温度正常,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心、肺、肝、脾未见明显异常.

  • 重视提高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的治愈率

    作者:肖利华

    多形性腺瘤是临床为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影响肿瘤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复发和恶变.肿瘤复发后处理非常棘手,而且易导致恶变,危及患者生命.肿瘤复发的原因虽是多方面,但术前对肿瘤性质的正确判断以及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操作技巧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对多形性腺瘤患者应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时给予治疗.

  • 副肿瘤性天疱疮

    作者:闫志敏;华红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口腔粘膜、皮肤病损呈多形性表现,同时伴有多种良性或恶性肿瘤.本文从该病的临床表现、免疫组织病理及诊断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S-100蛋白和中间丝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

    作者:黄健文

    目的 观察S-100A1、S-100A2、S-100A4、S-100A6、S-100B、K8.12、KL1、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S-100蛋白新亚型的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23例正常涎腺和6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 μm厚的连续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导管样结构的内层瘤细胞主要呈S-100A组、K8.12和KL1强阳性,非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瘤细胞主要表达S-100B、GFAP、NSE和Vimentin.结论 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与神经外胚层关系密切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调节.

  •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纤维成份的电镜组化观察

    作者:王洁;赵玉珍;唐全勇;李向印;焦建平

    目的 探讨多形性腺瘤粘液软骨样组织中纤维的种类及形成机理.方法 采用组织学及电镜组织化学技术观察8例多形性腺瘤.结果 在多形性腺瘤粘液软骨样区域中,散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构成了该区域的支架结构.电镜组化研究表明,在多形性腺瘤软骨样组织中,含有直径约50 nm的胶原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团块.在粘液软骨样细胞浆内可见两种分泌囊泡:一种含着色深黑、电子密度均匀、致密的前弹性蛋白分子;另一种含着色灰淡、电子密度不均匀,囊泡中充满微粒状结构的前胶原蛋白分子.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将这些物质释放到细胞外,形成胶原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结论 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前胶原蛋白及前弹性蛋白的能力,从而构成粘液样区域中的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

  • 乳头状角化成釉细胞瘤一例

    作者:刘进忠;汪说之;陈新明

    成釉细胞瘤是良性并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多形性肿瘤,基本组织学表现是滤泡型和丛状型,乳头状角化成釉细胞瘤为其他变异中的一种[1],较少见.我们治疗一例报告如下.

343 条记录 4/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