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颈静脉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徐浩;祖茂衡;顾玉明;李国均;张庆桥;魏宁;许伟;刘洪涛;陈雪荣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7例髂股DVT患者(右侧4例,左侧43例)采用经颈静脉途径插管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13例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对髂静脉明显狭窄者采用PTA(m=26)或PTA及支架置入治疗(n=7).结果47例患者皆溶栓导管放置成功,插管成功率为100%.溶栓治疗24 h有效率为93.62%(44/47),48 h有效率为100%,血栓明显溶解率达80.85%(38/47).47例患者随访4~17个月(平均6.9个月),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者35例,部分改善者8例,复发4例.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经颈静脉途径行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髂股DVT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徐克;周玉斌;王爱林;肖亮

    目的 评价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 144例具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适应证患者,常规经股静脉(37)或颈静脉(107)置入144枚滤器,滤器置入后定期腹部平片和下腔静脉彩超评价下腔静脉和滤器位置、通畅情况.滤器植入后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在2周内清除,则取出滤器.取出前分别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否则该滤器将作为永久滤器长期留置后并继续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44 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未发生滤器展开不良.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8.61%,2 次植入成功率为100%.随访成功137例(随访率为95.14%),其中43枚滤器于置入后7~14天(中位12天)取出.余94例随访7天~39个月(中位随访期为17个月),未发生滤器移位、倾斜、滤器断裂或滤器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并发症.无下腔静脉闭塞发生,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再发生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是安全、有效的.其独特的支架式设计具有稳定性好、捕获效能高、置入与取出容易,符合临床需求的特性.

  •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的介入性治疗

    作者:王仲朴;王茂强;李志强;谢春明

    介入性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是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人性开通治疗已有不少报道[1-3],而对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的介入性开通治疗仅见数例报道[4,5].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在介入性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方面所作的工作.

  • 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分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莹;马琳;杨秀艳

    目的:对比观察创伤后急性栓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普通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及临床特征,探讨两组血栓的异同.材料和方法:选取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103例,根据超声声像特点是否具有高回声栓头,分为栓头型组(22例)与普通型组(81例),比较两组血栓的超声及临床特征.结果:两组血栓的临床表现、受伤时间及溶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栓的形态、发生部位、受累静脉情况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够较好地对创伤后急性期DVT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栓头型DVT是种特殊的急性DVT,其超声征象为急性DV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补充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作者:朱亮;张希全;孙业全;王义平;潘晶晶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资料与方法 35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先经健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央型106例,经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混合型251例,采用Fogarty球囊拉栓及12~14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联合治疗.214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状和支架置入治疗.腘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术后造影观察静脉通畅情况;比较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出院后3、6、12个月门诊复查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 (357/357);患侧髂、股、腘静脉阻塞血管完全开通,术后1~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为89.64% (320/357);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分别为(1.56±0.45) cm、(0.94±0.39) 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19.67,P<0.001);345例随访3~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6.67% (23/345)、2.32% (8/345),无一例发生溃疡;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89.56%(309/345)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临床总有效率为98.55%(340/345).结论 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 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曹树伟;郭喜田;王大伟;张静

    目的 探讨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选取3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于4F单弯导管配合下将鹅颈抓捕器突破左髂总静脉闭塞段至下腔静脉内抓捕经健侧入路的导丝,将其拖至左侧股静脉内,建立右-左股静脉通道,然后沿此通道辅以其他介入手段及术后抗凝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使用导丝“抓捕”技术均获得成功.其中疗效优30例(83.3%),良4例(11.1%),中2例(5.6%),总有效率达100%,治疗优良率为94.4%.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溶解,下肢肿胀消退,未发生与插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导丝“抓捕”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左髂总静脉闭塞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 导管内溶栓联合局部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岳天华;袁鹏;肖艳华;黄健;赵辉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保守治疗及外科取栓术效果一般且安全性较差[1,2]。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导管内溶栓的疗效与安全性得到提高[3]。本研究比较导管内溶栓联合局部抗凝与同期联合全身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有效方法。

  • 双下肢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对外伤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作者:朱月峰;岳明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外伤骨折患者是LDVT高发人群,下肢挤压伤的LDVT发生率高达50%~55%[1].本病起病急骤隐匿,常导致肺动脉栓塞和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 venography,MSCTV)作为一种可靠的微创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拟评估双下肢直接法MSCTV在下肢外伤骨折患者LDVT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英;李文静;姚红;江鹰;赵雄;周兆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下肢DVT的主要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当肺动脉栓塞80%以上时,常导致患者死亡,即致死性肺梗死[1],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且死亡率高达31%~41%[2].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降低了下肢DVT患者血栓脱落并导致PE的可能性,而且及时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可减少PTS的发生.我院2005-01~2010-09对17例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置入术,术中患肢置管溶栓,术后行患肢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潘青;张锡娟;乐嘉芳

    目的: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弹性成像.方法:分别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RFI对31例DVT患者进行检查.结果:DVT 24 h内与24 h后剪切波速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回声的血栓声触诊组织成像差别不明显.结论: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通过评价DVT血栓弹性,间接评价血栓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沈素红;李平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38例骨科术后下肢DVT患者均经药物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2例中央型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导管溶栓治疗,26例周围型DVT患者采用足背静脉推注溶栓药物治疗,7d为1个疗程.于溶栓治疗1、3、5、7d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血栓变化及消溶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溶栓治疗1、3、5、7d后分别有1例、8例、17例、27例血栓全部消溶、静脉管腔完全再通;1个疗程结束后,尚有11例血栓未完全消溶,血栓段深静脉部分再通.38例下肢DVT中,显效27例(71%),有效11例(29%),无效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监测下肢DVT治疗过程中血栓动态变化及消溶情况,客观评价溶栓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二聚体在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相关性

    作者:侯佳;罗萍;陈伟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99例彩色超声检查阳性患者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D-二聚体结果判断DVT是否有节点阈值及其与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将D-二聚体结果分为5组,分别为0.5~3、>3~5、>5~7、>7~9和>9 mg/L组。组内比较D-二聚体在0.5~3 mg/L所占比例高,发生下肢DVT可能性高;组间比较D-二聚体在5~9 mg/L时比例较对照组高,发生DVT可能性高。ETA相关性检测,ETA2=0.0053说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彩色超声结果基本不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仍是诊断DVT的必要手段,D-二聚体值与DVT的形成之间无必然关系,但D-二聚体检测值有一定的参考范围,可为骨折术后早期发现DVT提供一定的依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瘤患者下肢肿胀原因的评价

    作者:吴碧君;周苏晋;王金霞;黄红艳;冷丽丽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瘤患者下肢肿胀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肢肿胀的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患者均经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 结果:本组32例中,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静脉受压,6例静脉受侵犯,3例淋巴水肿. 深静脉血栓声像图表现为管腔内见实性回声,加压探头管腔不能闭合,CDFI栓塞部位无血流信号或血流充盈缺损;静脉外机械性压迫声像图表现为受压处静脉突然明显变细,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周围见实性团块回声,受压远端静脉未见异常;静脉受侵犯声像图表现为受侵血管旁见肿块包绕,管壁不连续、显示不清,管内充满与肿块相似的实性回声;淋巴水肿表现为皮下组织增厚,呈"颗粒状".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肿瘤患者下肢肿胀原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超声分析下肢静脉烟雾样改变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作者:李玉芹;谷佃宝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中下肢静脉呈烟雾样改变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超声发现下肢静脉呈烟雾状改变患者84例,检测其凝血指标并随访。结果:84例中,46例发现血栓形成,管腔内有强弱不等的实质样回声;其中44例凝血指标呈高凝状态,11例无症状。38例未形成血栓患者超声可见管腔内细密烟雾状弱回声,呈漂移絮状;随访半年内15例发现静脉血栓形成,其中9例无临床表现。结论:超声示下肢静脉呈烟雾状回声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先兆,结合临床发现血液高凝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

  • 超声监控在降低PICC并发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罗浩;覃俏俊;张勤波

    目的:探讨超声对降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超声组和对照组各72例.超声组术前超声检查静脉情况,选择穿刺血管,术中实时引导,并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对照组常规穿刺置管.分析2组所致血栓形成率.结果:超声组血栓形成率为1.4%,对照组血栓形成率为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控可以有效地降低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

  •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围术期管理体会

    作者:张建兵;刘强;任重阳;王晋滨;李伟;董姝昉;任小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血流障碍性疾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DVT可发生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介入治疗是DVT较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在技术应用、围术期管理、并发症处理等方面报道不一. 现总结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对102 例DVT 的治疗经验,浅谈DVT 介入治疗围术期管理的体会.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诊疗(二)

    作者:王芳军

    4 介入技术要点4.1 适应证与禁忌证[11-12] 适应证:①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亚急性期;②慢性DVT伴急性进展. 禁忌证: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无法耐受介入操作者;②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凝血障碍;③近期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者;④血管腔内有大量漂浮血栓,但未植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者.4.2 严格遵循诊疗次序 应在导管介入溶栓术(CDT)或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PMT)术前植入IVCF,不可倒置.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诊疗(一)

    作者:王芳军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继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之后发病率居第3位的常见心血管病变[1]. DVT常表现为患肢肿胀,也可出现浅静脉曲张、湿疹、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严重时还可出现反复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 DVT亦可起病隐匿,因早期症状不明显而易漏诊;然而,DVT血栓脱落可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且至少有 1/3 的DVT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2],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必须重视DVT的规范诊疗.

  •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

    作者: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屈波;张明学;杨明玉

    目的 制定系统早期活动方案,了解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实施髋、膝关节置换的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DVT的护理常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d内观察两组患者DVT的相关症状;测量术前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实验组术后早期DVT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效.

  • 经患肢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并踝部加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作者:杨曦;雷素娟;聂利霞;李国英;王芳;谭逢梅;刘毅

    目的 探讨尿激酶患肢踝部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38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人,分别经足背静脉并患肢踝部加压(治疗组)和经手背静脉(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的方法,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大小腿周径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临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肢注射时无不适反应.结论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治疗时患肢加压处无疼痛,护理操作简单,易掌握.

1993 条记录 8/100 页 « 12...567891011...9910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