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降糖的疗效观察
大量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及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实验均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1].在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中,基础配合餐时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可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恶化的糖尿病患者获得更接近于正常的血糖水平.但目前常用的人胰岛素存在一定局限性,吸收、起效慢且作用时间长,餐后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危险亦增加.
-
神经网络在预测糖尿病发病中的应用研究
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活动是人类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简称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 NN)正是这样一种模型:它巧妙地将生物神经网络(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 BNN)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用数学形式模拟出来 ,使其具有人脑的某些功能.该方法自上个世纪80年代重新兴起以来,已在诸多领域获得成功应用[1].在流行病学中也逐渐受到重视,关于疾病预测方面的研究虽有一些, 但多是以临床资料为基础[2-4],基于流行病学资料的疾病预测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报道,我们将以某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这一方法在流行病学个体疾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潜力及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
智能模拟人在心血管内科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智能模拟人是心血管内科诊断学中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且具有模拟实践的技能训练平台、多系统整合模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独特的作用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体系的不足.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智能模拟人能加强对模拟实践的指导和练习,促进教学过程将理论知识转化到模拟实践中,再将模拟实践转化到临床实践中,进而将临床实践转化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探讨了优化智能模拟人教学的方法.从心血管内科诊断学教学方面,智能模拟人的应用改进了传统的借助病人练习临床操作技能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
生理驱动模拟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调整了课程体系,借助生理驱动模拟人构建了"理论+动物实验+模拟人实验"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了教学方法.更新了实验内容,改革了传统的考试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高级综合模拟人联合PBL进行麻醉学教学的研究
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麻醉课内容包括麻醉、重症监测、心肺复苏,其中心肺复苏对每一位医学生都至关重要.
-
心肺模拟听诊在中医院校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诊断学检体诊断一直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中医院校因教学课时较少,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体格检查基本技能较差.而随着医患关系紧张,医学院校扩招,床边教学机会越来越少,只有通过医学模拟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心肺模拟听诊在我校诊断学教学中起得较好教学效果.
-
基于RFID教学模拟人的心肺检查听诊器设计
目的 为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设计了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教学模拟人的心肺检查听诊器.方法 该设计采用RFID无线识别技术,以实现实时检测功能.通过改善检测点的位置参数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采用STC15F104W微处理器和125 kHz的EM4095射频芯片以减少RFID识别电路的功耗和成本.结果 通过初步测试,可以在任意部位布点,功耗控制在5 mW内,心肺检查面积与传统的比较扩大了一半.结论 该设计方案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
-
利用模拟人研究操作者疲劳对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胸外按压标准对非医学专业的心肺复苏操作者按压质量和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96名学员,按照自愿原则参与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学员按随机数字法分入2010指南组与2005指南组,分别教授相应指南推荐的按压标准.学员在模拟人上进行练习并考核合格后进入正式研究.两组学员分别进行8 min连续不间断的单纯胸外按压,对比两组间学员的基础状态、按压深度、按压频率、主客观疲劳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2010指南组、2005指南组分别有42、39人纳入正式研究,两组间学员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身高、体质量、基础心率、收缩压、乳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对8 min胸外按压过程分析显示,2010指南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均显著高于2005指南组(P<0.05),但同时伴随2010指南组操作后的心率、收缩压、乳酸变化均高于2005指南组(P<0.05).从主观疲劳程度分析,尽管2010指南组学员在第1分钟仍处于主观相对轻松状态[(11.35±1.29)vs.(10.54±1.74),P=0.000],但已客观出现按压质量下降的事实[(47.63±7.87) mm vs.(40.26±5.93) mm,P=0.000].结论 非医学专业人士按照2010年指南进行心肺复苏时,可以实施符合指南要求的胸外按压,但同时会加速疲劳.在按压第1分钟,虽然操作者主观未疲劳,但已出现按压质量下降.因此,本研究提示,实施单纯连续胸外按压时,进行l min轮换可能更有利于保证按压质量.
关键词: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质量 疲劳程度 模拟人 -
情景模拟联合多站式Mini-CEX评估法在急诊规培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情景模拟联合多站式Mini-CEX评估法应用于急诊规培教学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60名规陪医师,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A组予急诊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B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多站式Mini-CEX评估法进行教学.规陪结束时,比较两组的Mini-CEX评估法出科考核成绩以及规培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B组在医学面谈技能、临床判断、沟通技巧、条理性/效率、临床综合能力层面的分值均高于A组[(7.26±036)、 (7.63 ±0.39)、(7.22 ±0.34)、(7.26 ±0.45)、(7.75 ± 0.24) vs. (6.81 ±0.42)、(7.24 ±0.39)、(6.90 ±0.44)、 (6.97±0.50). (7.21 ±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查体技能、人文素质/专业精神两个层面的分值分别与 A组比较[(7.60 ±0.36)、(7.92 ± 0.35) vs. (7.42 ±0.30)、 (7.98 ±0.32)],差异无统计学(P>0.05);带教老师、规培医师对Mini-CEX评估的满意度均高于A组[(7.40± 0.30)、 (7.46 ± 0.28) vs. (7.06 ±0.38)、 (6.91 ±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8.17±0.78)、(8.59±0.66) vs. (6.67±0.73)、 (6.8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模拟联合多站式Mini-CEX评估法应用于急诊规培教学可能提高规陪医师的部分临床技能,该教学改革方法具备可行性.
-
心肺脑复苏动物模型的标准化问题
心搏骤停患者死亡率很高,即使复苏成功也往往出现严重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神经功能缺陷等后遗症,因而心肺脑复苏研究是目前急救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临床上心脏骤停发生往往突然、多变,心肺复苏过程中混杂因素也较多,现代心肺复苏研究依靠于合理设计动物心搏骤停模型,以达到模拟人类心搏骤停事件.
-
护士角色患者化与模拟人技能培训法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士角色患者化与模拟人两种技能培训法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独立执业3年以上的临床一线护士34名为培训学员,另选择34名护士长为指导老师,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分组,每4人为一组,共分为17个组,其中2名护士长为指导老师.首先采用模型人培训法,即在模型上对17项基础护理服务技能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然后再采用护士角色患者化培训法,即互为患者对17项基础护理服务技能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采用自制的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从指导老师、护士评价两方面对两种培训方法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模拟人操作培训法的指导老师评价、护士评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都较低,分别为24.0%、38.5%,护士评价的满意度高于指导老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3,P<0.05).护士角色患者化培训法的指导老师评价、护士评价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都较高分别为98.3%、99%,且明显高于模拟人培训法,指导老师评价、护士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8,P>0.05).结论 护士角色患者化培训法可让护士从患者角度去感受护理服务中的缺陷,更能体验患者的病痛和需求,从而主动遵守操作规程,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
模拟人在产科急救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为提高产科住院医师的急救技能,用模拟人进行急救培训.方法 在住院医师中,应用NOELLE分娩模型,进行新生儿复苏急救及产妇休克、产后出血、心肺复苏、胎儿窘迫、子痫、肩难产、产钳助产的急救综合训练,课程结束后进行模拟实战演练,由专业医师进行考评,并对学员的问卷反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模拟产科急救演练的合格率达94.8%;100%学员认为有必要开设此训练,93.75%学员认为实用性强.100%学员认为对临床能力帮助很大,100%学员操作能力得到提高,87.5%学员集体协作能力得到提高,75%学员提高了沟通能力.结论 通过模拟人训练,能够提高产科医师急救技能.
-
应用模拟人评价院外急救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
目的 应用模拟人评价院外急救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方法 应用模拟人对132名院外急救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包括按压深度、按压正确率、按压过浅、手部位置错误、按压后未完全放松、平均潮气量、吹气正确率、吹气过多、吹气过少、吹气过快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院外急救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总体不高,胸外按压正确率63.33%,人工呼吸正确率45.22%,按压过浅发生率高;参加院外急救的社区医务人员与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比较心肺复苏技术水平更低.结论 应用模拟人,规范化培训,注重实践操作,对提高院外急救医务人员尤其是社区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起重要作用.
-
将萨勃机用于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萨勃机用于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带教老师理论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培训,模型组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将萨勃机应用于模拟人并建立急救情景进行机械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考核护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模型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P <0.01),模型组护生教学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萨勃机应用于模拟人进行机械心肺复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急救操作技能及应急配合能力,可应用于临床带教,值得推广。
-
"2007猝死——第一目击者"专家大讲堂及现场急救新理念
2007年7月29日上午,"2007猝死--第一目击者"专家大讲堂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向广大公众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并首次提出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开展CPR.D的新理念.著名作家毕淑敏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董园园、歌唱家王洁实等十几位名人齐聚一堂,与专家互动,进行了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技术探讨,分别在模拟人身上进行了操作.
-
应用ACLS高级心肺复苏训练组合模型的教学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ACLS高级心肺复苏训练组合模型(简称ACLS组合模型)的教学效果.方法:在心肺脑复苏教学中以ACLS组合模型为载体,综合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法、群体配合训练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设计教学效果问卷,并进行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表示ACLS组合模型的应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急救能力,强化了急救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结论:以ACLS组合模型为载体,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课程的教学效果.
-
急救课助教约翰先生和他的学生
我是急救护理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我的课程里有一位综合模拟人,他是一位高鼻蓝眼的高智能模拟人——约翰(John)先生.John先生如同普通人一样,会眨眼,会呼吸,有脉搏跳动,血管里也流着鲜红的血液.如果将心电监护仪连接在John先生的胸壁上,你可以通过监护仪看到John先生的各项心电活动与生理指标.
-
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
静脉穿刺准确熟练与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好坏.为了使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及医学生能快速、准确、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使用连接输液器针头的硅胶管,模拟人的血管进行穿刺训练,获得了良好效果.具体训练方法分4阶段实施.
-
脓毒症动物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目前,严重脓毒血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休克是ICU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1],为了更好的研究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近年来已设计出多种脓毒症相关的动物模型。但相对于前期动物实验来说,许多脓毒症新型治疗药物或方法的后期临床试验都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使用的动物模型不能充分模拟人类脓毒症[2]。因此,评价现有的脓毒症动物模型的优点及局限性,就其实验可控性及临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后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执行。
-
高脂饮食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我们于2005年3~6月以高脂饮食喂饲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拟人类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以探讨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时,机体氧化损伤以及血压变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