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卫生法时代的司法精神病学(二)

    作者:谢斌

    除了对患者的危险性和住院等行使同意的"决策能力"评估外,精神卫生法对未来司法精神病学领域的重要影响还包括对医疗决定争议的鉴定,以及监狱精神卫生服务.我们以目前全国人大审议中的《精神卫生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1]相关规定为例加以梳理.

  • 温州地区近6年907例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分析

    作者:石华孟

    目的探讨近6年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的特征.方法对浙江温州鹿城精神病医院1998~1999年(A组)202例,2000~2001年(B组)368例,2002~2003年(C组)337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近6年,女性和无业构成比上升(P<0.01).责任能力评定下降,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评定上升(P<0.01).精神损伤评定构成比上升(P<0.05).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逐年上升(P<0.01).无责任能力评定上升(P<0.01),完全责任能力评定下降(P<0.01).法院委托鉴定上升(P<0.05).结论近6年中精神病司法学呈现不同的特点,并逐步向规范化、法规化迈进,服务范围和对象将会扩大.

  •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家庭内部伤害案司法鉴定资料分析

    作者:宋振铎;张志华;满昌华;张淑芹;程小菁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家庭内部伤害的规律与特点.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003~2006年家庭内伤害案中诊断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46例,抑郁症20例,精神分裂症以男性为主,抑郁症男女均等.伤害对象精神分裂症以父母、夫妻为主,抑郁症以夫妻、子女为主.影响辨谁能力及控制能力的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以妄想及幻觉为主,抑郁症以扩大自杀、抑郁情绪及妄想为主.结论 鉴定中家庭内伤害案件中仍以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患者为主,二者往往病程较长,治疗不及时,家人关怀及管理少易而产生伤害行为.

  • 138例女性受性侵害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

    作者:朱宏志;张培新

    目的 探讨女性受性侵害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状况.方法 对我院鉴定的138例女性受性侵害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一般资料、司法鉴定相关的医学资料与法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鉴定诊断以精神发育迟滞为主,超过半数被评定为无性防卫能力.结论 作为被侵害者常处于弱势地位,鉴定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状况,注意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 毒鼠强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作者:潘伟业;杨根究;马斌芳

    1991年国家有关部门发文明确规定禁用毒鼠强以来,市场上仍有非法销售,据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农村毒鼠强占灭鼠药的22%左右,中毒案例时有报道,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3例以鼠药自杀引起精神障碍患者,经毒理室分析为毒鼠强中毒.3例中,2例为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案例,本文就其精神障碍的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 ABO血型遗传关系速记法

    作者:谷复兴

    在我国,ABO血型应用于临床和司法鉴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医务工作者乃至普通人对它并不陌生.但是,父母血型与子女血型遗传关系的表述则比较复杂,对于初学者或非医务人员来说是不易记牢的.笔者为便于大众掌握,将其化繁为简,拟就了一段易记口诀,一旦熟诵将终生难忘.现介绍如下.

  • 病案管理人员如何做好病历复印工作

    作者:尤德军

    病案是医院重要的医学档案资料,它不仅是病人及家属向单位、保险部门寻求医疗保障和经济利益的依据,更是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行医疗技术和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1].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取得有利的证据,近几年,要求复印病历的人数逐年增加.

  • 精神疾病的刑事责任及司法鉴定

    作者:张雪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在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通常在"有鉴定必要时"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出席庭审,鉴定意见在法庭上接受质证.

  • 医学会开展“三期”鉴定的可行性

    作者:张海林

    目的:分析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诉讼周期过长的原因,完善医疗损害鉴定机制,将“三期”鉴定纳入医学会的鉴定范围,可大大缩短鉴定时限,进而解决诉讼周期过长问题。方法采用一般统计描述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地区一所三甲医院2010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的33例鉴定及诉讼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案例中,未处理终结的有13例;已处理终结的有20例,其中平均处理时间短6.8月,长32.7月。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有29例,省市鉴定累计42次,有法医主任参与的占95.24%。结论医学会开展“三期”鉴定是必要和可行。

  • 《条例》实施对医疗纠纷鉴定的认知调查分析

    作者:赵春明;刘婷;艾中伟;柏青杨;于秀文;李姗姗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10年来,医疗纠纷案件处理更加法制化,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医学会鉴定与司法鉴定各有侧重,不同职业人群对鉴定的看法不一。本文就医疗纠纷鉴定处理过程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不同职业人群的答案找出争论焦点所在,以此来分析现行制度的利弊,探寻更加合理的解决模式。

  • 论医疗侵权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郑雪倩

    医疗侵权是民事侵权责任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均是基于医疗活动中的诊疗行为过错所产生,医疗事故是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代名词.故两者没有大的区别和矛盾,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应保持一致性,不应当有二元化的解释.医学专业的特殊和复杂决定对医疗行为的鉴定,不管鉴定机构由哪个部门管理,都应当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和法医共同参与,组成医疗过错的专门鉴定委员会,而不是由社会上随意的鉴定机构承担.在医疗侵权案件中不能单一的强调医院的举证责任,还应考虑患者一方的配合完成举证.知情同意权应当归属于民法讲的人格权的范围,侵犯知情同意权应当按照高法院关于精神赔偿的司法解释承担责任.

  • 235例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回顾分析

    作者:潘金灯

    目的 分析司法鉴定中交通事故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特点及有关因素.方法 对235例交通事故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成人韦氏智力和脑电地形图司法鉴定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多见的是智能损害(65.5%),其次是神经症样综合症(18.7%)和人格改变(10.6%),并且IQ<70组伤前文化程度低于IQ≥70组(P<0.05),前者脑外伤程度则明显重于后者(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者常合并多种症状,且以智能损害多见;轻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以神经症样综合症多见.

  • 医疗鉴定与司法鉴定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卫平;陆斌杰

    国务院于2002年9月1日颁布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国民对于医疗事故的认识有了日益成熟的表现,同时关于医疗事故的认定成了热点话题.其中医疗鉴定和司法鉴定的适合性和合理性成为争论的焦点.医学专家和法律界人士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观点,本文从专业人士的角度,谈谈对他们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影响.

  • 2006年度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状况调查

    作者:马金芸;郑瞻培

    目的 了解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方法 向全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发出<2006年度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及业务调查表>,收集各机构年度鉴定业务信息,将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出调查表225份,收回105份.现行鉴定人员中专职鉴定人员占26.66% .在鉴定委托机构中,公安局占64.81%,法院占11.23%.鉴定案件中,刑事案件占64.57%,伤残鉴定案件占第二位(14.30%).刑事案型分布,依次为杀人(22.07%)、伤害(18.31%)、被奸(12.75%)、盗窃(9.79%).刑事案件中,鉴定诊断有精神疾病的依次为:精神分裂症(33.93%),精神发育迟滞(18.04%),情感性障碍(7.44%).民事案件中,鉴定诊断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比例高,占29.55%.结论 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特点,为今后提高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 动态脑电图在可疑癫痫者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价值

    作者:胡若笑;吕望强;汪文娟;黄恩;罗建勤;叶飞

    目的 初步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可疑癫痫者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应用MB8500、FD8800动态监测技术,对39例可疑癫痫犯罪人的24小时AEEG进行跟踪监测.结果 39例中,痫样放电12例(30.8%),非特异性异常7例(17.9%),总异常率为48.7%;痫样放电出现清醒期4例(33.3%),睡眠期出现8例(66.7%),清醒期与睡眠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部位多见于颞区、额区和枕区局限性异常.结论 AEEG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可疑癫痫犯罪对象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但不能作为责任能力的判定依据.

  • 司法鉴定诊断为拘禁性精神障碍65例随访观察

    作者:童振华;叶秀红;金卫东

    目的 了解服刑能力鉴定中拘禁性精神障碍的医学转归.方法 对65例服刑能力鉴定诊断为拘禁性精神障碍者进行第二次医学诊断,通过现场随访、复习病史以及精神检查,进行诊断.结果 维持原诊断27例,修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8例,心境障碍6例,癔症3例,经前紧张症1例.结论 拘禁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有扩大化倾向,应制定操作性诊断标准.

  • 117例脑外伤患者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作者:周道玉;佟圣丽;朱大凤;覃松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脑外伤受损程度及距离鉴定时间间隔长短与智能受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脑外伤患者的司法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117例中,脑挫裂伤后智能损害86例(73.5 %),脑挫裂伤后精神病性症状19 例(16.24 %),脑挫裂伤后人格改变5例(4.27%),脑挫裂伤后癫痫发作11例(9.40%),脑挫裂伤后遗忘综合征6例(5.13%).117例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1~2个月内有78例(66.67%)出现精神症状. 结论脑外伤所致智能损害占第一位;脑外伤对智能的损害与伤后鉴定时间间隔长短无明显影响,脑外伤受损程度对智能损害程度有一定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对脑挫裂伤后精神病性症状的诊断标准做出病程规定.

    关键词: 脑外伤 司法鉴定
  • 应激相关障碍62例司法鉴定因果关系分析

    作者:叶秀红;金卫东;王东波

    目的了解司法鉴定中应激相关障碍因果关系.方法自制调查表详细调查62例应激因素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男女在不同案由分布上差异显著(P<0.01);(2)男女个体在病前性格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3)在应激致病因素中,被殴打伤、头部受伤(50%)及被体罚、被侮辱事件中男女差异有显著性(P<0.01);(4)女性患创伤性应激障碍(44.4%)明显高于男性(11.3%)(P<0.01);(5)不同应激因素与因果关系密切的程度不显著(P>0.05);(6)鉴定诊断与因果关系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χ2=41.82,P<0.01). 结论应激相关障碍因果关系程度的评定差异较大,鉴定中应充分考虑应激因素的强度,规范诊断,避免评定过宽.

  • 54例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

    作者:徐琼;池森;戴迪

    目的探讨精神损伤的司法鉴定.方法对54例与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司法鉴定进行分析,按精神损伤程度分重伤组与非重伤组统计,卡方检验.结果54例中,颅脑创伤所致智能障碍38例(70.4%),遗忘综合征1例(1.8%),精神病7例(12.9%),反应性精神病3例(5.6%),诱发精神疾病5例(9.3%),均没有评定损伤或伤残等级.重伤组与非重伤组颅脑外伤等级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8.54,P<0.01).与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有增多的趋势.结论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颅脑外伤损伤程度有关,制定统一的精神损伤鉴定标准,进一步完善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刻不容缓.

  • 早期精神分裂症刑事作案的责任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三星;谢斌;韩慧萍

    目的探寻在刑事作案中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及影响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本中心司法鉴定室1991年至2000年间所作的本中心司法鉴定刑事案例资料,将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非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者进行分组比较,对家族史、案型、案前精神状况、作案诱因、作案动机、隐蔽性、作案对象、自我保护、鉴定诊断、症状特点、责任能力评定等相关因素用SPSS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精神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自我保护、思维障碍、行为障碍等变量对三组被鉴定人具有差别效应.结论为提高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实践中对早期精神分裂症鉴定的准确性,应重视精神病家族史、作案动机、自我保护、思维障碍、行为障碍诸因素.

578 条记录 10/29 页 « 12...78910111213...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