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欣欣;朱智敏

    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AW-BGC)由于在保持良好生物活性的基础上,还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因而其作为人体硬组织替换材料在临床上已得到大量应用和发展.本文系统介绍了AW-BGC的性能、应用和制备方法,并对AW-BGC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

  • 蛋白多糖与种植材料的关系

    作者:樊洪;陈治清

    种植材料植入体内后在其表面会吸附一层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种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其中蛋白多糖(PG)起着重要的作用。超微结构显示在不同的种植材料与骨界面均发现有PG样物质存在,体外细胞培养也观察到种植材料表面有PG。PG通过其核心结构氨基多糖(GAG)与钛和羟基磷灰石发生吸附,其吸附机理可能是静电作用。龈沟液中GAG的变化反映了牙周组织特别是牙槽骨的反应状况,因而PG可作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检测指标。将PG与种植材料复合植入体内可以加快种植材料与骨创的愈合,并能促进上皮细胞在种植材料表面形成半桥粒结构。

  • 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桩钉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李磊;段明丽;陈树国

    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桩钉具有与牙本质相似的弹性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机械性能等特点,玻璃纤维及石英纤维桩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本文就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桩钉的性能,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磷酸钙骨水泥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刘凯;李祖兵

    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新型骨替代材料,综合性能优于其他骨替代材料,且操作简便,与其他材料复合后性能进一步提高,较适合于颌面部骨修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纤维一树脂复合材料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黄华;周永明;施长溪

    纤维增强高分子基复合材料(FRC)作为一种结构性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的优点.本文就FRC在口腔固定修复领域,包括牙周夹板的制作、无金属冠、桥修复、核桩修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作了主要介绍,认为FRC在口腔固定修复领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海藻酸钙-纳米羟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部分生物相容性测定

    作者:王彦梅;何家才;李全利;沈际佳

    目的: 制备海藻酸钙-纳米羟磷灰石复合材料,探讨其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化学交联及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海藻酸钙-纳米羟磷灰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光衍射(XRD)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液体置换法测定孔隙率。将第5代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接种至材料上,倒置显微镜及SEM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材料浸提液与BMSCs共培养,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接种后1、3、5 d的相对增殖率(RGR),并评估毒性分级。新鲜犬血加入材料浸提液进行溶血试验,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值并计算溶血率。结果 制备的海藻酸钙-纳米羟磷灰石复合材料具有多孔性,孔隙率达(88.6±4.5)%。倒置显微镜及SEM观察可见,细胞在材料周围及表面伸展充分、生长旺盛。材料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具有较好的活力,其毒性分级为1级。溶血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溶血率为1.28%,满足医用生物材料的要求。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杰(综述);柳忠豪(校审)

    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是较好的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和替代技术,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安全性存在争议,制约了它的快速发展,因此提高及制备综合性能更优越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特点、临床应用、抗瘤活性、生物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江涛;蒋电明

    纳米羟基磷灰石既具有纳米材料的特性,又具有羟基磷灰石的特性,其复合材料模拟人体自然骨结构和功能,在临床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新研究进展及在骨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并简略分析其发展前景.

  • 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动物体内降解吸收及促成骨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罗翼;邹昌;张帅;周勇;闵理;张闻力;石锐;段宏;屠重棋

    目的 观察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动物体内的促成骨作用,评估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选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体质量2.0~2.5 kg.选择兔单侧股骨髁处钻孔制备骨缺损模型,将材料植入骨缺损处,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取材,行X线摄片、硬组织切片组织学检查等,观察材料降解、吸收及成骨情况.结果 实验组骨缺损孔道术后4周时X线片不显影,无明显骨痂生长;组织学可见材料开始降解,内部新生幼稚骨小梁.8周时X线片有少量骨痂生长;组织学可见材料继续降解,缺损内可见继续增多的排列不规则的新生骨小梁.12周时骨痂明显有生长,骨缺损区残留较小低密度影;组织学示材料大部分降解,部分区域编织骨开始转化为板层骨.16周时新骨长入,恢复正常松质骨密度;组织学可见材料基本完全降解,被新生骨替代,大部分新生骨已具有正常骨小梁结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孔道术后12周内无明显变化,术后16周时部分骨缺损孔道变小,边缘可见部分修复.结论 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在体内能够完全降解、吸收,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有望成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 钙磷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短期体外试验研究

    作者:张一鸣;樊东力;王科

    目的制备钙磷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形貌分析和短期体外试验,了解其微观结构和生物安全性.方法按共混法制备种类和份数不同的两种钙磷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硅橡胶、磷酸三钙/硅橡胶复合材料,以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进行形貌分析,参照ISO和国家标准对复合材料进行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等短期体外试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材料中陶瓷材料呈均相分布,并形成裂隙;各复合材料溶血率<5%,急性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内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各复合材料的形貌较纯硅橡胶发生改变,短期体外试验表明材料安全可靠.

  •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骨相容性研究(一)

    作者:唐晓军;归来;吕晓迎;刘伟;路新强

    目的:观察天然羟基磷灰石(Hydroxyaptite HA)/壳聚糖(Chitosan)复合材料(NHC)的骨组织相容性及与骨发生结合的界面情况.方法:将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植入兔颅骨中,用CT、三维CT和扫描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方面的观察研究.结果:NHC植入后,植入体周围逐渐形成新骨,胶原成分逐渐成熟并减少.6个月时NHC于周围骨大部分发生融合,10个月时NHC与宿主骨发生牢固结合,成一骨性整体.结论:NHC有良好的骨组织相容性,能与骨发生骨整合.

  • 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怡霏;徐幸;赵子维;栾兆辉;梅强

    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甲壳素脱乙酞氨基后的一种产物,又称为脱乙酞甲壳素,是纤维素以外第二大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1].壳聚糖具有抗微生物、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抑制肿瘤等生物活性.由于壳聚糖与机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类具有相似结构,类似于人体骨胶原组织,而且具有无毒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和研究中发展迅速,现针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相容性综述如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前景

    作者:庄淑波;刘毅

    颜面萎缩、小乳症、凹陷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容貌,脂肪移植为纠正上述畸形,改善患者容貌与外形提供了手段.但是至今无论是脂肪注射移植,还是脂肪块移植均由于成活率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许多天然的、人工合成的以及复合材料被用作填充材料,但这些材料仍有一定的缺陷,如异物排斥反应,炎症反应等.所以很多学者都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理想的移植材料.

  • 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川;陈艳清;李世荣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中磷灰石类重要的材料之一,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临床,以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刺激性、无排斥反应、不老化、不致敏、不致癌、可与骨组织发生化学性结合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应用.然而,纯粹的HA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适应临床需要,将HA与其他物质组合制成复合材料是近年来生物材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 水凝胶与陶瓷化骨及β-磷酸三钙复合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作者:何大为;金岩;李石保;王容;郑昌琼;宋志国

    目的:观察水凝胶(hydrogel,HG)分别与陶瓷化骨(ceramic bovine bone,CBB)、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复合成的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长、分化的影响,寻找更适合骨组织工程的复合物支架材料.方法:将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CBB/HG、β-TCP/HG上,另外MSCs分别接种于单纯的CBB、β-TCP上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培养.5、10 d取材,细胞计数观察贴附及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的分泌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与各组材料均能形成良好贴附,两种复合材料上贴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BB/HG、β-TCP/HG两组间细胞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Ⅰ型胶原的分泌量无明显差别,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BB/HG、β-TCP/HG均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及基质分泌,是一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构建复合材料.

  • 牙体修复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

    作者:李瑞;王青山;赵蒙蒙;王云

    目的:初步评价牙体修复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ISO评价标准中的部分体内试验方法,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热原实验、过敏实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皮肤刺激实验,根据相关标准评价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该新型材料对生物机体无致热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无明显急性毒性.结论:牙体修复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对机体组织无明显毒害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水晶瓷复合材料在牙体修复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茜茜;毛锡勇;饶章雄;叶雄飞

    目的:观察水晶瓷复合材料牙体修复的近期效果。方法:对3*!162例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水晶瓷复合材料具有色泽自然、逼真、光泽好,操作方便,耐磨,抗压,无毒,无渗漏,不易脱落的品质。94%的病例一次成功。结论:水晶瓷复合材料是替代一般光敏复合树脂及银汞合金进行永久充填及美容修复的较理想材料。

  • 水晶瓷复合充填料修复前牙龋洞的临床疗效

    作者:段胜红;王妙菊;胡秀秀;魏颖

    采用水晶瓷复合充填料修复前牙龋洞312牙,其中Ⅲ类洞172牙,V类洞140牙。浅龋81牙,中龋106牙,深龋125牙。年龄17~70岁。 常规制洞。Ⅲ类中度深洞可垫聚羧酸锌水门汀;深洞则于近髓处用光固化氢氧化钙作次基。V类洞于近髓洞底用光固化氢氧化钙作基底,厚度不超过0.5mm。 酸蚀后彻底冲洗干净,轻吹使牙面保持微湿状态。将Bond-1在牙面上涂一薄层,待15s,再涂一薄层,待10s,轻吹,光照10s。 将选好色的水晶瓷复合材料置待修复牙面或填于洞内,每层厚度0.5~1.5mm,用光滑器械微压雕塑外形,光照40s。Ⅲ类洞在唇、舌侧再分别光照40s。用金刚石牙钻修整,纸砂片打磨,橡皮轮抛光。疗效评定标准成功:1年后复查充填物保持正常形态;与洞壁密合,无缝隙和染色;极轻微磨耗;牙髓正常。 失败:充填物部分或全部脱落;洞壁有缝隙和染色、变色;明显磨耗;出现牙髓病变。

  • 骨水泥复合材料制片法的研究

    作者:文艳华;裘秀春;周勇;张殿忠;李红;尹艳;刘云燕;范清宇

    目的:研究骨水泥复合材料标本的制片方法,为骨科和口腔科学实验提供需求.方法:将修复骨缺损的骨水泥复合材料标本离体后,锯成或磨成1cm3或8cm3大小,标本立即固定于BSSF液中,进行脱钙、脱水,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研制的骨水泥复合材料标本达到满意效果并能够顺利切片,经HE染色和三色染色观察骨组织、材料、新生骨组织结构良好,能满足临床及基础实验需要.结论:我们研制的骨水泥复合组织制片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基本达到适应骨科和口腔科学实验要求.

  • 骨形成蛋白复合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玮;周勇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骨组织中的低分子糖蛋白多肽,能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软骨和骨,从而导致新骨形成.经长期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现,对于相对较小的骨缺损,单独植入BMP可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但由于BMP产量低、植入体内吸收快,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作用于更多的靶细胞,对较大的骨缺损不能提供支架作用.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积极研究以寻找充当BMP缓解载体并能发挥支架作用的材料.经大量的研究发现[1,2],较理想的BMP复合材料应具备以下条件:无细胞毒性;无免疫原性或很低;易于降解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新生骨组织替代;有一定的强度和支架作用;价格低廉、易于制备.本文拟对近年来研究、应用较多的BMP复合材料做一综述.

272 条记录 13/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