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红敏;戚玉龙;刘阳;冯飞;黄小红;张娜

    目的 前瞻性评估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5例糖尿病患者拟行下肢动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使用1.5T MRI对患者小腿动脉行NCE-MRA.以CE-MRA为标准,由2名观察者对NCE-MR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 3支小腿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中,NCE-MRA具有诊断价值的动脉节段数有258个,图像质量评分为(3.3±0.6)分;CE-MRA具有诊断价值的动脉节段数有260个,图像质量评分为(3.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4,P<0.01).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3%、96.72%、96.73%、90.08%、98.97%,2名观察者对小腿动脉狭窄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95).结论 NCE-MRA在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方面与CE-MRA具有相近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以作为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下肢动脉磁共振造影的替代检查方法.

  • 磁共振静脉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黎金葵;雷军强;杨品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易漏诊、误诊而延误佳治疗时机。本文应用 Meta 分析评价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在 CVST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关于 MRV 诊断 CVST 的文献。根据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质量条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利用 Metadisc 1.4、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合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终8篇文献12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 分析结果显示,MRV 诊断CVST 的合并敏感度为0.86(0.80~0.91)、合并特异度为0.87(0.83~0.93)、诊断比值比为29.65(12.48~70.47),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25。结论 MRV对 CVST 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 CVST 有效可行的方法。

  •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准确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琳;王成伟

    目的 对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术前进行脑胶质瘤高低分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估ASL技术在术前预测脑胶质瘤级别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1992年1月-2016年10月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和参数,运用RevMan 5.3、Meta-Disc 1.4及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篇,诊断数据为3组标准化灌注参数:肿瘤大血流量/对侧正常白质血流量、肿瘤大血流量/对侧正常灰质血流量、肿瘤大血流量/对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各组诊断参数均不存在异质性.汇总诊断敏感度分别为0.87(95% CI 0.82~0.92)、0.88(95% CI 0.79~0.94)、0.95 (95% CI 0.89~0.98),汇总特异度分别为0.89 (95% CI 0.83~0.94)、0.90 (95%CI 0.79~0.96)、0.92 (95% CI 0.81~0.97),各组相对应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8、0.9443、0.9468.结论 ASL技术的标准化参数肿瘤大血流量/对侧正常白质血流量、肿瘤大血流量/对侧正常灰质血流量术前预测脑胶质瘤分级准确性较好.肿瘤大血流量/对侧大脑半球血流量组文献存在发表偏倚,需今后进一步验证其诊断价值.

  • 血管与斑块内出血同时成像序列对Willis环完整性的评价

    作者:陈亚伦;何乐;陈慧军;赵锡海;陈振森;唐玲

    目的 以常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作为参照,探索非造影增强血管与斑块内出血同时成像(SNAP)对大脑Willis环完整性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收集3个月内发生卒中症状的患者共62例.所有患者在Philips 3.0T MR扫描仪上进行头部SNAP和TOF,然后在Philips工作站使用大和小强度投影分别对TOF和SNAP进行处理,生成非增强MR血管造影图像.然后采用盲法阅片对患者的SNAP和TOF图像生成的MR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判读,构成Willis环的各个血管的存在或缺失.为了评价判读的一致性,2周后再次对所有图像进行判读,以避免记忆偏倚.检测两次判读的一致性,并比较SNAP和TOF对Willis环完整性的评估能力.对其中有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VISTA)图像的15例患者,使用SNAP及VISTA图像对Willis环血管壁斑块进行评价,比较两者对Willis环血管管壁斑块的评估能力.结果 SNAP和TOF的第一次与第二次判读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次判读完全一致的血管包括左侧大脑前动脉A1(LA1)、右侧大脑前动脉A1(RA1)、左侧大脑后动脉P1(LP1)和右侧大脑后动脉P1(RP1)(Kappa值=1.000),在左侧后交通动脉(LPCoA)(Kappa值=0.926、0.924)、右侧后交通动脉(RPCoA)(Kappa值=0.931、0.732)和完整性(Kappa值=0.815、0.816)上两次结果一致性较高,而在前交通动脉(ACoA)上两者的一致性均稍低(Kappa值=0.640、0.675).在评估构成Willis环的各个血管及完整性方面,SNAP与TOF有较好的一致性,SNAP和TOF两次判读完全一致的血管包括LA1、RA1、LP1和RP1(Kappa值=1.000),在LPCoA(Kappa值=0.852、0.848)、RPCoA(Kappa值=0.796、0.796)和完整性(Kappa值=0.701、0.742)上两种成像技术判读的一致性较高.而在ACoA上,SNAP和TOF的一致性稍低(Kappa值=0.680、0.714).在评估Willis环血管壁斑块方面,SNAP和VISTA的评价结果一致.结论 SNAP序列作为一种非增强血管造影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价Willis环的完整性,也可评价Willis环血管壁有无斑块.

  • 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

    作者:周长武;赵锡海;李澄;乔会昱;何乐;苑纯

    目的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老年人缺血性卒中栓子的重要来源.本研究拟应用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从而积极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53例,分为60~74岁组(A组)和75~89岁组(B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磁共振胸主动脉管壁多对比度序列扫描.将胸主动脉分为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段3个节段,评价其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定量测量老年人群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并定性分析其成分特征.结果 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6.4% (14/53),脂质核的发生率为94.3% (50/53).同时,B组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段3个节段的大管壁厚度均显著大于A组[(3.1±0.6) mm比(3.0±0.4) mm,P<0.05;(3.2±0.7) mm比(3.1±0.7) mm,P<0.05;(3.0±0.8) mm比(2.9±0.7) mm,P<0.001];B组3个节段的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显著大于A组[(26.9±3.5)%比(26.7±2.9)%,P<0.001;(31.9±5.1)%比(31.0±5.1)%,P<0.001;(34.6±5.0)%比(34.1±4.6)%,P<0.001].结论 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且斑块负荷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因此,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早期识别老年人胸主动脉的易损斑块,将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 3DCE-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特征的研究

    作者:李玉春;林芳;李勇胜;蒙志刚;张学辉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I血管造影(3DCE-MRA)对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分析DM下肢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47例DM(DM组)和39例非糖尿病(NDM)(NDM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3DCE-MRA检查。以NDM组为对照,分析DM组下肢动脉病变特点。结果:DM组狭窄血管累及率为58.2%,NDM组狭窄血管累及率为4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以轻中度狭窄为主,闭塞血管(9.1%)发生率较NDM组(19.9%)低(P<0.05)。DM组血管狭窄主要分布在膝下中小动脉(56.5%),NDM 组主要分布在膝上大血管(54.5%)。 DM 组膝下狭窄血管,腓动脉(15.2%)分别与腘动脉(27.2%)、胫前动脉(29.8%)、胫后动脉(27.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CE-MRA能较准确显示DM下肢动脉病变;DM下肢动脉硬化发病率较NDM高;DM更易累及膝下中小动脉,以轻中度狭窄为主,且多累及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 CE-MRA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晶;刘明;彭楠;郭红丽

    目的:介绍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方法及应用体会.方法:2005年2~7月间36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自动移床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范围包括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其三个分支.结果:36例中32例下肢动脉可见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阳性诊断率89%.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符合率94%.结论:正确掌握检查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自动移床3D CE-MRA是一种无创的、简便而有效的下肢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方法.

  • 3D FIESTA联合3D TOF MRA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敏;周小飞;李平

    目的:探讨MRI 3D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序列联合3D TOF MRA序列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就诊的患者25例,均行3D FIESTA和3D TOF MRA。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在不知道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2种序列中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以评价2种序列联合显示神经血管压迫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20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结果对照,MRI对血管压迫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78.9%(15/19),另4例为假阳性(21.1%,4/19);1例术前MRI诊断未见明确神经血管压迫者术中得到证实。5例术前MRI诊断无神经血管压迫的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结论:MRI 3D FIESTA联合3D TOF MRA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的血管压迫情况,且与临床症状具较好相关性,可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术前评估。

  • 3 T非对比剂增强静态间隔单次激发MRA对下肢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洪涛;吴刚

    目的:与CTA对比,探讨3 T非对比剂增强静态间隔单次激发(QISS)MRA的图像主观评分及其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的准确性.方法:选择32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QISS MRA和CTA检查.把全下肢动脉分为19个节段,分别评估MRA和CTA对下肢血管的显示,并使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差异.使用Kappa检验分析MRA和CTA在评估动脉狭窄方面的一致性.结果:QISS MRA的平均图像主观评分为3.71分,显著低于CTA的图像评分3.81分(P<0.001).但对于显著钙化的动脉节段,QISS MRA的图像评分高于CTA.在评估动脉狭窄方面,MRA与CTA间有很好的一致性(K=0.925±0.012).结论: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方面,QISS能作为CTA的替代检查,尤其是对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而无法行CTA者,QISS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SWI在急性心源性脑血管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双;王琦

    目的:通过对比SWI与TOF-MRA检出血管内血栓的能力,探讨SWI对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发病3 d内的大脑前循环区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行SWI和TOF-MRA检查.比较SWI检测到的磁敏感血管征象(SVS)与MRA检测的血管闭塞在部位和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122例中92例(75.4%)SWI清晰显示SVS,70例(57.4%)MRA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MRA阳性患者显示的闭塞位置与SVS相匹配.52例MRA未检出血管阻塞中22例(42.3%)SWI显示SVS(P<0.001),部位主要在大脑中动脉后分支,其中M2段4例、M3段10例、M4段4例、A3段1例、多部位3例.M1段SVS平均长度13.65 mm(中位数12.39 mm,范围2.70~39.50 mm).结论:SWI可为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血栓定位及血栓负荷评估提供有效信息.

  • 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在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供血动脉显示中的应用

    作者:黄忠道;朱柳君;涂颖华;黄丽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 TOF MRA)在显示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供血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患儿行常规MRI平扫和3D TOF MRA成像,并经MIP、MPR重建血管进行分析。结果:30例均较好地显示血管瘤的供血血管,其中25例颈外动脉供血,5例颈内动脉供血。结论:3D TOF MRA能准确显示IH患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内径的关系:3.0T高场3D-TOF-MRA解剖学分析

    作者:慕青;柳海斌;张宇新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存在对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内径可能的影响,为影像学分析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对50例来院接受3.0 T 3D-TOF-MRA检查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于大密度投影法三维重建结果上测量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P1段、大脑前动脉A1段、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内径,以统计学分析探索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出现是否对各目标血管的内径产生影响。结果本研究中20%的样本具备胚胎型大脑后动脉(10/50)。根据本研究结果,尚不能认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存在伴随着大脑前动脉A1段正常率的变化。与不具备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样本相比,具备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者的同侧颈内动脉内径较大( t=-2.108, P=0.040),而基底动脉内径较小( t=2.935, P=0.005)。左侧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组和无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组间左侧颈内动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组和无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组间基底动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并非少见。根据本研究结果,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存在伴有右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内径的改变。

  •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胸腹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龙晚生;陈曼琼;罗学毛;蔡小琴;兰勇

    目的 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胸腹主动脉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89例行胸腹CE-MRA患者,30例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标准,评估CE-MRA在检出动脉瘤和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性.CE-MRA扫描前先行横断位、冠状位FSE序列T2WI和SE序列T1WI,扫描后再行横断位、冠状位SE序列T1WI.结果 动脉瘤:CE-MBA检出22例动脉瘤患者,25枚动脉瘤,DSA检出19例患者,22枚动脉瘤,二者瘤体长径、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MRA高估了3枚动脉瘤;动脉狭窄:CE-MRA检出8例动脉狭窄患者,10节狭窄,DSA检出7例动脉狭窄患者,8节狭窄,二者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MRA高估了2节动脉狭窄.结论 CE-MRA检出动脉瘤、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很高,是一种有效评估胸腹主动脉疾病的影像学技术.

  •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病变影像学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吴昊;高伟;钟玉敏;朱铭;孙爱敏;王谦;顾晓红

    目的 探讨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肺血管形态学上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对400例合并肺血管狭窄的青紫型先心病患儿(250例术前,150例术后残存),在手术前或心血管造影(ACG)前行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CTA)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分别测量肺血管狭窄处内径值,并与手术或ACG实测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ACG、CTA和MRA均能清晰显示肺血管及其分支形态学发育情况,CTA、MRA对肺血管内径的测量值与手术或ACG实测值相似.结论 CTA、MRA是无创性评估青紫型先心病肺血管发育情况的良好影像学方法,可以取代有创性ACG检查,尤其是MRI,无辐射,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联合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监测外伤后脑微循环变化

    作者:马军朋;郏潜新;欧阳林;何平;岳翠;陈懿;肖玉辉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的脑微循环变化.方法使用3.0 T磁共振对45例TBI患者行常规、动脉自旋标记(ASL)、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对比分析TBI患者脑挫伤区与对侧镜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脑微循环变化情况.结果 8例患者,脑挫伤区rCBF值(354.43±67.58)ml·(100 g)-1·min-1,高于对侧镜区(268.43±45.57)ml·(100 g)-1·min-1(P=0.035),脑挫伤区ADC值(834.78±43.48)mm2/s,高于对侧镜区ADC值(729.00±54.19)mm2/s(P=0.042);22例患者,脑挫伤区rCBF值(144.29±49.33)ml·(100 g)-1·min-1,低于对侧镜区脑组织rCBF值(280.14±69.54)ml·(100 g)-1·min-1(P=0.018),脑挫伤区ADC值(546.35±57.38)mm2/s,低于对侧镜区脑组织ADC值(733.67±63.45)mm2/s(P=0.038).15例患者,脑挫伤区rCBF值(44.21±18.24)ml·(100 g)-1·min-1,低于对侧镜区rCBF值(273.59±57.68)ml·(100 g)-1·min-1(P=0.013),脑挫伤区ADC值(1500.43±40.57)mm2/s,高于对侧镜区ADC值(738.67±53.45)mm2/s(P=0.016).结论 ASL灌注成像结合DWI及ADC图,可用于评估TBI脑微循环改变情况,为临床制定相应的早期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石光;彭晓新;程晓光;马志刚;程志远;张雁伟;张军

    目的 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基底动脉狭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OF MRA和DSA图像.把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使用盲法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狭窄率≥50%的病变定为严重狭窄.MIP图像和原始图像相结合评估基底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在原始图像上测量狭窄率.利用MEDCALC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衡量MRA和DSA狭窄率的差异;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二者之间相关性;使用Bland-Altman图法比较二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诊断严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MRA上38条基底动脉严重狭窄,DSA上35条动脉严重狭窄.MRA测得的基底动脉狭窄率(52.57±22.79)%稍大于DSA上测得的狭窄率(51.84±23.2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2);相关性强(r=0.985,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较强的一致性,95.71%(67/70)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内.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85.71%、6.6、0.07、50.00%、86.84%、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9(P<0.001).结论 和DSA相比,3D TOF MRA的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葵;李治安;勇强;孙慧;崔复霞;路彤;田津;赵青

    目的通过对比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CDFI与MRA影像学特征,分析CDFI和MRA在识别撕脱内膜、内膜破口位置、真假腔、假腔血栓、夹层累及范围和腹主动脉分支起源上的一致性.结果内膜撕脱和真假腔的存在在CDFI和MRA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a=0.857和Pa=0.793),对破口的检出是一致的(Pa=1.000);两者在夹层累及范围、腹主动脉分支起源及管腔内是否血栓形成上同样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Pa>0.6).结论CDFI在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各项指标与MRA结果显示良好的一致性,且又有方便、快捷、安全、价廉等优点,对腹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随访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认为CDFI可作为诊断腹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及常规检查方法.

  • 3D CE-MR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研究价值

    作者:周航

    目的:讨论三维血管造影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研究价值。方法采用3D FLASH CE-MRA技术对30例可能有下肢血管异变的患者行查体,从腹主动脉下段开始扫描,直到扫描到足背动脉,通过技术处理获得下肢的三维图像,仔细观察;在治疗规定时间内七天左右,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血管狭窄的程度分为:A级为狭窄程度<50%、B级为狭窄程度≥50%、C级为闭塞,共3个级别。 DSA为确定值,定位金标准。综合评估CE-MRA的准确性。结果30例3D CE-MRA检查,满意的血管率高达100%。 CE-MRA与DSA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查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A与C级判断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查技术对B级评估一致性一般。3D CE-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阳性诊断率95.04%,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3.42%、2.3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95.9%。3DCE-MRA对血管狭窄的A、B、C级灵敏度为96.11%、79.92%、84.56%;特异度分别为97.43%、93.05%、96.89%。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无肾毒性、快速、对比剂较少等优势,血管造影能给临床医生提供相对准确和全面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评估,对DF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下肢缺血的影像学评估及新进展

    作者:申军岳;郑月宏

    下肢缺血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精确的影像学评估.传统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双相超声、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它们都主要针对肢体缺血病变的血管解剖结构进行评估.近年来一些针对缺血区域血流灌注情况评估的影像学方法逐渐被应用在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包括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高光谱成像、吲哚氰绿血管造影等.改善的传统成像技术与新兴的灌注影像学方法为下肢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两者结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的特征和病因分析

    作者:陈红兵;李竹浩;刘刚;张爱武;张健;谭双全;洪华;曾进胜

    目的 比较单侧和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病因,并重点分析双侧脑干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及其可能的脑卒中机制.方法 选择头颅弥散加权成像所证实的急性梗死灶累及脑干的患者338例,其中单侧脑干梗死组286例,双侧脑干梗死组52例.结果 与单侧脑干梗死组比较,双侧脑干梗死组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和短期预后较差,且多发脑干梗死灶(73.1% vs5.6%)、合并小脑梗死(53.8% vs 5.6%)和合并大脑后动脉梗死(26.9%vs2.8%)更为多见(P<0.01).大血管粥样硬化是双侧脑干梗死患者常见的脑卒中病因(基底动脉粥样硬化19例;椎动脉粥样硬化21例).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脑干大梗死(47.4% vs 14.3%)、单发脑干大梗死(31.6%% vs 4.8%)和脑干大梗死横跨脑干中线(47.4% vs 4.8%)较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P<0.05,P<0.01);而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多发脑干内部小梗死较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52.4% vs 10.5%,P<0.01).结论 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双侧脑干梗死的梗死灶分布模式存在不同之处,提示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脑卒中机制也存在差异.

516 条记录 4/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