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规尿流动力学测定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意义
尿流动力学概况及Dantec Menuet尿流动力仪的工作原理尿流动力学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及电生理学方法来研究储尿和排尿的生理过程及功能障碍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范围:正常排尿生理学;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各种类型的尿失禁.
-
巧用一次性引流袋
在临床上,一次性引流袋取代了以往的储尿装置,但因一次性引流袋没有开关控制,在定时开放尿液时有些不便.以往,我们曾应用水止、胶布等方法控制排尿,均不理想.现在我们应用一次性引流袋接导尿口端的塑料小帽,既方便,又可靠,效果很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腹肌表面肌电信号与储尿排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开发通过实时监测腹部多部位表面肌电信号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预测膀胱收缩.方法 采集10名正常受试者的腹部表面肌电信号并基于MATLAB进行时域、频域特征的量化分析.结果和结论 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等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与储尿排尿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进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病史.其治疗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目标与药物选择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储尿期症状)及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排尿期症状)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威胁生命.
-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与下尿路症状
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包括储尿期和排尿期症状两方面,严重时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drenoreceptor,α1-AR)阻断剂是其非手术治疗中应用普遍的药物之一.现对对α1-AR 在LUTS中的作用及α1-AR阻断剂治疗LUT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现状及展望
一、OAB的现状近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cative bladder,OAB)来描述一系列的储尿期症状.之前曾经使用膀胱刺激性症状或膀胱不稳定来描述尿频、尿急、夜尿、尿失禁等一系列症状.OAB概念早在1989年被提出,但直到1997年才推广使用[1].
-
尿控研究的多极化
尿控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主要研究下尿路储尿和排尿功能.尿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尿动力学及其技术、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原性膀胱、压力性尿失禁、下尿路梗阻、遗尿、间质性膀胱炎及逼尿肌收缩力受损等,总体呈现了尿控研究多极化趋势.本期收入的文章也大致反映了我国尿控研究的多极化趋势.
-
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进展
广义的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异常,狭义的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则主要指下尿路功能异常所致的储尿/排尿功能障碍.由于排尿受到精神、神经、肾功能、内分泌、代谢以及包括肾脏、膀胱、尿道等在内的尿路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临床上病因复杂,诊治困难.
-
尿动力学近十年进展及展望
自19世纪人们开始研究膀胱功能以来,就有了尿动力学的雏形,如采用静脉压力表人工测量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的变化.尽管以后出现连续记纹鼓、电生理仪,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电脑化的尿动力学仪,有关尿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始终没有太大改变.
-
从循证医学证据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前列腺增生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而产生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储尿期症状),及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排尿期症状)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危及生命.60岁以上患者多数会出现相关的症状[1].
-
膀胱功能的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调节研究进展
膀胱功能为周期性储尿和排尿.储尿期,在达到大膀胱容量以前膀胱内压较低并维持相对稳定,无逼尿肌收缩;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尿道内、外括约肌协调性松弛,排空膀胱.传统观念认为副交感(胆碱能)神经和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是调节膀胱尿道功能的主要神经,但近10余年来,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神经的作用受到重视.
-
有尿就排,别憋着
原本两三分钟就可以排尿,却费了10分钟,而且原先"爽"的感觉也一去不复返痛因分析:我们的膀胱是一个肌肉发达的储尿、排尿器官,尤其排尿更是靠它的强力收缩才能得以维持.长时间的憋尿,膀胱持续极度膨胀,肌纤维就像我们平时常见的橡皮筋,长期处在过度拉伸状态后,往往会失去原有的弹性.长此以往,膀胱会处于疲劳状态,于是出现排尿迟疑,排尿不畅.补救措施:按摩下腹膀胱区或热敷会阴部能促使排尿,可以每天晚上做,每次10分钟.
-
动态体液计量瓶的研制及应用
导尿是常见的护理技术,但留置尿管极易导致尿路感染.文献报道,医院获得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且7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1].尤其是在尿路开放状态下尿路感染几率更大.目前,临床上已逐渐摒弃已往用容器或量杯接尿计量的开放尿路做法,而采用储尿装置连接于导尿管末端,形成封闭系统,系在床旁以观察和记录尿量.
-
超声检查在脊髓损伤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价值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的总称。脊髓损伤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神经源性膀胱导致患者的双肾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终导致肾衰竭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因此,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泌尿系检查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
膀胱全切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患者的护理
膀胱全切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解决了在对膀胱癌患者施行膀胱全切后,选择盲结肠改造成的具有储尿功能的新膀胱.2000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对56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膀胱全切,并开展了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后能自我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间歇性导尿专用尿壶的设计
长期留置尿管可引起诸多临床并发症,早期拔管已经是国内外专家共识。拔除留置尿管后采取间歇性导尿法处理各种原因造成的下尿路排尿和储尿障碍是ICS协会推荐的“金标准”[1]。
-
储尿和排尿的中枢性控制
猫与人类排尿和储尿存在着相似的中枢性控制调控方式.近十年来,关于储尿和排尿神经通路的研究已获丰硕成果,为此作者作一简要综述.
-
宫颈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留置尿管方式的效果比较
支配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的神经分别来源于盆丛和盆内脏神经.宫颈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范围较大,术中需打开子宫膀胱返折腹摸,分离膀胱与子宫及阴道上部之间的结缔组织,并切断双侧宫骶韧带,将不同程度地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影响膀胱功能,为恢复膀胱功能,术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留置尿管.
-
膀胱感觉功能及其检测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尿和排尿.膀胱感觉功能则是这一正常生理过程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大脑皮层对来自下尿路传入神经冲动的主观感知和整合.膀胱感觉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排尿症状,感觉增强会导致尿频、尿急、尿痛和急迫性尿失禁等储尿期症状,感觉减弱则会导致慢性尿潴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