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段截骨矫形加钛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脆骨病胫腓骨畸形

    作者:郑国藩;钟水林;谢亮文;韩海;陈宗雄

    目的 探讨多段截骨矫形钛板植骨加钛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脆骨病致胫腓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8-01-2014-09诊治脆骨病(0I)致胫腓骨骨折及骨畸形患儿11例,经术前三维重建胫腓骨,测量畸形角度、设计截骨位置及角度,采用多段截骨矫形钛板植骨加钛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 11例均获得平均19.6(6~36)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2(11~16)周.术后肢体长度较术前平均延长19(11~26)mm.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现明显排异反应,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术肢无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其中2例后期出现其他部位骨折.术后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较大改善.结论 多段截骨矫形钛板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脆骨病致胫腓骨畸形,能明显矫正肢体畸形,有效降低再骨折及骨畸形愈合的发生率.

  • 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治疗髌骨外侧半脱位

    作者:孙鲁宁;赵金忠;沈计荣;郑勇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治疗髌骨外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3月~2008年1月对16例髌骨外侧半脱位行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表和Tegner下肢运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估,并测量手术前后屈膝20°CT片Merchant匹配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度.结果 患者获6~28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和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59.00±13.37)分和(92.14±5.15)分(P<0.05),Tegner评分分别为(2.00±1.49)分和(3.30±0.48)分(P<0.05),所有患膝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手术前后Merehant匹配角分别为(21.10±5.61)°和(一1.70±7.41)°(P<0.05),髌骨倾斜角分别为(一4.50±6.45)°和(11.60±2.27)°(P<0.05),髌骨外移度分别为(5.29±3.14)mm和(0.20±1.32)mm(P

  • 复杂膝关节畸形的TKA治疗

    作者:厉孟;刘兴炎;甄平;高秋明;蓝旭

    目的 探讨复杂膝关节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8-12行TKA的20例(26膝)复杂膝关节畸形伴严重功能障碍患者,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后,针对不同畸形特点采用不同的截骨矫形方式,并进行相应挛缩软组织松解.内翻畸形以调整胫骨截骨矫正为主,外翻以调整股骨截骨矫正为主,屈曲行调整股骨远端及胫骨后倾截骨,术后加以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术后获得1~5年随访,平均矫正内翻畸形15°,外翻畸形10°,屈曲畸形35°.末次随访HSS评分平均(86.5±8.6)分,较术前平均(36.2±15.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812,P<0.05).结论 复杂膝关节畸形患者行TKA需重视术前评估,并依据膝关节骨质畸形、软组织形成等病理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及系统性的康复训练,终可获得一个畸形矫正、稳定无痛、功能良好的膝关节.

  • 僵硬性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截骨方式的选择

    作者:朱松青;陈燕;邓强;普拉提;荀传辉;徐韬;盛伟斌;孟祥玉

    目的 探讨僵硬性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的影像学特征及截骨方式选择.方法 收集自2011-01-2014-09诊治的45例僵硬性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行长节段固定截骨矫形的完整病例资料,按照截骨方式分为2组.SPO组28例,PSO组17例,根据术前全脊柱X线片、Bending像及CT三维重建判断脊柱僵硬性及僵硬来源,选择截骨方式,SPO或PSO,分析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脊柱影像学指标及疗效结果.结果 45例获得随访6~45个月,平均22.4个月.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ODI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组Cobb角改善率为69.33%,PSO组Cobb角改善率为76.14%,2组重新获得了脊柱冠矢状面平衡,2种截骨方式均取得良好的疗效.SPO组,手术时间155~290 min,平均213 min,出血量700~1 550 ml,平均1 253 ml,脑脊液漏5例,感染1例,内固定松动1例;PSO组,手术时间160~320min,平均264 min,出血量900~2 200 ml,平均1 756ml,脑脊液漏4例,感染1例,无内固定松动.结论 成人僵硬性脊柱退变性侧凸的截骨方式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选择,主要因素有局部角状侧后凸畸形、腰椎后凸、椎间隙骨化、关节突融合及矢状面失衡情况;尽量使用SPO解决脊柱退变性侧凸的矫形问题,但严重脊柱畸形需要使用PSO进行矫形;2种截骨方式都取得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及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波;罗建成;王平;魏增永;乔木;方侯平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挛缩、内翻畸形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及截骨技术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8-02-2015-05对98例(145膝)膝关节内翻并屈曲挛缩畸形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通过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程度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术后内翻矫正136膝,仍有内翻残留9膝(3°~6°);膝关节活动度:伸直0° 121膝,伸直受限<10° 18膝,11°~15°4膝;膝关节屈曲度数90°~120°,HSS评分78~94分,临床及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松动迹象.结论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挛缩、膝内翻畸形是目前临床疗效较好的方法.术中准确截骨和正确的软组织平衡以及合理的术后康复锻炼是矫正膝关节内翻和屈曲挛缩畸形的关键.

  • 腓骨截骨手术人路治疗距骨损伤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祖国;胡跃;董继武

    距骨骨折和脱位,尤其是陈旧性损伤,良好的术中暴露是恢复解剖对位的先决条件.在诸多的手术入路中,涉及截骨的人路较少见.黄昌林等[1]报道用腓骨截骨手术人路治疗距骨骨折脱位的解剖研究,但未列人常用手术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笔者感觉其在处理距骨损伤时有暴露良好、对距骨血运干扰小的特点.

  • 通过胫骨近端长斜形截骨治疗膝内翻六例

    作者:刘士明;刘爱玲;周恩昌;张杰

    膝内翻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对于胫骨近端原因造成的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有其明确的应用价值.但是经验表明通过楔形骨块的切除进行矫形,操作较为复杂,并且需要腓骨截骨.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笔者采用胫骨近端长斜形截骨治疗膝内翻6例,操作简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作者:李平元;张卫;罗国;张彬;苏小桃;欧军;贺洪辉

    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宜早期手术治疗.自2003年6月~2005年3月采用Bernese手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1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转子间截骨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

    作者:曾述强;张功林;张军华;王清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病)是小儿特有的疾病,多发生于学龄期男性儿童,由于对该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而治疗方法繁多。但目前倾向于包容疗法。我科自1995年~2000年共收治该病8例,行股骨转子间内翻截骨,疗效满意。

  • 介绍一种月牙形骨刀

    作者:魏海温;王成琪;江海廷;赵志钢

    笔者在常用骨刀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并应用于截骨、取骨、铲除骨痂、骨孔扩大,效果良好,特别是对腱骨固定打孔时效果更佳.

  • 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学涛;宋宏阁;侯国柱

    目的:探讨分析腓骨上段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4年3月~ 2015年10月在我院接收的5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静息痛评分、活动痛评分、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静息痛评分、活动痛评分、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 漏斗胸矫正术14例报告

    作者:张应权;唐仕忠;王建萍;刘云涛;王莉

    先天性漏斗胸是胸骨中下部与其两侧肋软骨异常向后弯曲凹陷的一种漏斗样畸形。随着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压迫心肺影响其功能和外观,造成患儿心理负担,须作手术矫治。我院于1990年8月~1999年6月采用胸肋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术收治漏斗胸14例,现将有关问题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华佗(WATO)

    作者:赵辉;赵子健;刘允才;吴宇黎;吴海山

    目的 评估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系统--华佗(WATO)系统的操作精度,并进行临床应用前的检测,为系统改进和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研究包括假骨切割和尸体膝关节切割两部分,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作为术前规划和股骨、胫骨的定位工具,根据定位过程中确定的参考力线,驱动机器人做精确的截骨;对照组由高年资关节外科医生使用常规手术工具进行截骨.截骨结束后比较测量力线和规划的理想下肢力线的偏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切割了200根假骨,平均偏角为0.98°±1.17°(0°-5.3°),对照组使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工具切割了30根假骨,平均偏角为2.09°±1.96°(0.1°~7.1°).两者平均偏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进行5具尸体膝关节的截骨,平均偏角为1.44°±0.52°(0.9°~2.3°),对照组使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工具进行5具尸体膝关节的截骨,平均偏角为4.38°±2.72°(1.1°~7.9°).两者平均偏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TO系统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望在将来的临床使用中辅助关节外科医生实现更好的术后力线重建.

  • Freiberg病治疗策略及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任鹏;阿不来提·阿不拉;程二林;买买艾力·玉山;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背景:Freiberg病发病率低,手术治疗方法多样,但存在争议.根据Smillie不同病理分期指导手术方案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Freiberg病不同分期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01年3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Freiberg患者57例,其中,男5例,女52例;年龄16~47岁,平均(29.3±7.1)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15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Ⅴ期12例.Ⅱ期、Ⅲ期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n=32).Ⅳ期、Ⅴ期行跖趾关节成形术(n=12)或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n=13).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4.5)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患足外观正常,AOFAS评分升高[(57.24±6.49)vs(83.82±3.92)分,t=-31.097,P=0.000].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后,跖趾关节活动背伸角度(9.18°±2.79°vs 29.18°±6.43°,t=-15.99,P=0.000)和跖屈角度(5.06°±2.51°vs 13.06°±3.85°,t=-13.95,P=0.000)增加.行关节成形术后,术前术后背伸角度与跖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后,背伸角度(2.84°±2.37°vs 9.84°±3.50°,t=-8.92,P=0.000)和跖屈角度(2.92°±1.80°vs 11.15°±2.70°,t=-13.024,P=0.000)增加.结论:根据Freiberg病分期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采取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和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能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

  • 改良Weil截骨合并软组织平衡治疗第2趾锤状趾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旭;耿翔;张超;王晨;陈立;黄加张;马昕

    背景:第2趾锤状趾畸形的手术治疗众多,如何选择尚无定论.目的:探讨改良Weil截骨结合软组织平衡治疗第2趾锤状趾畸形的疗效,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91例第2趾锤状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72例;年龄42~82岁,平均(57.3±3.4)岁.均为单侧手术,左足50例,右足41例;改良Weil截骨24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24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近节趾间关节融合12例,改良Weil截骨+近节趾间关节融合+屈肌腱移位21例,改良Weil截骨+趾长伸肌腱延长+跖板修复10例.记录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手术前后AOFAS前足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9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7个月,平均(21.4±2.7)个月.AOFAS前足评分,术前平均(48.6±8.5)分,术后平均(85.0±10.6)分.术后并发症:漂浮趾6例,跖趾关节半脱位10例,跖趾关节僵硬4例,复发3例,未见足趾坏死.结论:第2趾锤状趾畸形是前足常见的足趾畸形,病因复杂.改良Weil截骨合并软组织平衡可以有效解决该畸形存在的矢状面与横断面不稳定,但是畸形复发、漂浮趾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仍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锤状趾 截骨 肌腱
  •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述华;刘先哲;许伟华;刘国辉;李进;杨操;叶树楠;唐欣;张其川;邵增务;肖宝钧;杜靖远

    目的 探讨中青年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术同时行骨移植金属或可吸收螺钉固定.通过手术改变髋臼角及关节负重点,同时增加了股骨头的包容.本组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为28.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患者满意度、日常活动、关节功能、疼痛、步态、行走是否借助辅助器等进行了综合性评估.患者均接受了影像学检查.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70.6分上升到术后的89.7分.主要表现为疼痛减轻、步态改善、髋关节功能改善,尤其是旋转功能.负重时明显感觉稳定性增加.影像学检查髋臼角明显减小,从术前平均31°减少到术后22°左右.结论 该手术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效果明显,对于不适合全髋置换手术者应是首选且有效的方法,同时可减缓继发性骨关节炎的进展.

  • 针锯微创截骨矫形的临床应用

    作者:韦冰丹;蒋卫平;刘剑伟

    目的 总结应用针锯微创截骨矫正肢体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0年2月至2008年8月应用针锯对1247例肢体畸形患者行截骨矫形手术的完整资料,男742例,505例;年龄2~67岁,平均18岁.截骨部位:股骨髁上865例,胫骨近端358例,胫骨远端4例,第1掌骨基底部13例,肱骨上段1例,股骨中段1例,胫骨中段5例.截骨后行骨延长377例,截骨矫正肢体畸形870例.分析针锯的截骨原理和方法、手术后处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个月.截骨矫形区骨愈合时间6~8周,平均7周;截骨延长区骨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7个月;全部患者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骨不愈合,截骨部位术后第2周出现骨生长现象,截骨延长,截骨处邻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针锯微创截骨矫形损伤小,安全可靠,无需开放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截骨矫形方法.

    关键词: 针锯 截骨 矫形
  • 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庆猛(综述);陈继营(审校)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众多膝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人工关节外科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每年膝关节置换例数不断增加,这得益于国家公共卫生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TKA追求的目标是重建良好的下肢力线,维持膝关节韧带的平衡,避免髌股关节并发症,从而获得一个无痛、稳定、功能良好和持久耐用的关节。TKA正向着精益化、准确化发展,近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TKA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而临床报道并未体现其理论上的优势,现围绕这一临床讨论的热点展开综述。

  • 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作者:赵恺;王军伟;梁晓军;田锋;王虎;温晓东

    目的:观察通过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
      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27例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行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男21例,女6例,年龄22~47岁,均为单足损伤。采取跟骨外侧入路,取自体髂骨植骨,距下关节外融合及内固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与踝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21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者8周部分负重,14周完全负重。,AOFAS评分自术前(35.6±7.9)分升至术后(83.8±7.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Bohler角、跟骨丘部高度及跟骨宽度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的联合治疗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行走疼痛的发生率,恢复后足的外形与功能。

  • 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缩手术治疗成人症状性Morton趾

    作者:解冰;张昊;杨超;薛海鹏;周大鹏;田竞

    背景:临床上症状性Morton趾较为少见,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其手术治疗方面的报道.目的:采用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缩手术治疗症状性Morton趾,并评价其初期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6例(10足)Morton趾患者实施相对较长跖骨的近端Z形截骨短缩手术,评价患足手术前后影像学改变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差异.结果:患者均获得9~21个月,平均(15.0±4.6)个月随访.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6±2.7)周.术前第1、2跖骨相对长度差为11.5~15.5 mm,平均(14.3±2.7) mm,术后为2.0~6.0 mm,平均(3.9±1.2) mm,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跖骨短缩8.0~13.5 mm,平均(10.1±3.3)mn,约占第2跖骨长度的16.4%.而AOFAS评分由术前的48~64分,平均(57.3±6.0)分提高到术后的74~87分,平均(81.0±5.6)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Morton趾,对相对较长的跖骨采用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缩手术可以有效纠正畸形、恢复正常的跖骨头相对长度,患足疼痛及外观改善明显,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453 条记录 3/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