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中毒型痢疾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儿科常见肠道传染病,因所感染的细菌型别不同,其所分泌的毒素以及人体对感染的反应不同,临床表现和病程经过轻重变化很大.普通型者以结肠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脓血黏液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调查
2001年9月25日,长治市某中学发生一起162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是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细菌型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妈咪爱对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抑菌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妈咪爱对4种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的抑菌机制,并对二者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试管抑菌法,测3种浓度的妈咪爱对细菌及其L型的光密度值的影响.结果:妈咪爱对4种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皆有抑菌作用,并且浓度越大,抑菌作用越强;相同浓度的妈咪爱对细菌型的抑菌作用强于细菌L型,且对L型的有效抑菌浓度需大于妈咪爱1/2液.结论:妈咪爱是一种疗效很好的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由细菌型或L型引起的腹泻病.
-
粘质沙雷氏菌L型引起血精1例
患者,男,43岁.不明原因发热5d,曾用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治疗无效.第6d出现血精而入院.T39.2℃,WBC 12.2×109/L,N0.88、L0.12.精液经2次培养,均培出养粘质沙雷氏菌L型.经药敏提示,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0d痊愈出院.细菌学检查:取精液分别接种于葡萄糖肉汤及高渗肉汤管内,置35℃、6%CO2培养,72h后,前者无细菌生长,后者呈混浊生长,管壁有颗粒状物,将其转移接种于L型平板后,长出油煎蛋样灰白色菌落.涂片镜下观察为革兰染色阴性的多形性菌,细胞壁染色显示,部分细胞壁缺损.在普通平板上传代返祖,恢复细菌型进行生化鉴定.
-
细菌型及细菌L型混合感染及药敏试验分析
从标本中培养出细菌是确立感(传)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依据,单一需氧菌的培养方法易遗漏厌氧菌和缺壁细菌,不能概括致病菌的全貌[1],使多种类细菌的混合性感染不能准确诊断和治疗.我室于去年接待了用常规方法仅培养部分需氧菌或未培养出细菌的标本3份(血1份、腹水1份、尿1份),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及细菌L型培养,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L型和细菌型溶血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观察
-
细菌L型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报告细菌L型败血症30例.细菌学证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8例,变形杆菌和四联球菌各1例.单独L型菌12例,L型伴细菌型18例.细菌L型是细菌发生变异后细菌细胞壁的缺陷型.它不宜在常规培养基生长,能在高渗L型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若加用L型培养基,血培养阳性率可由18.4%提高到61.5%.临床L型菌多属不稳定型菌株,易于返祖成细菌型.细菌L型败血症有以下特点:(1)发热在疗程中起伏不易控制;(2)自细胞总数常不升高,但有核左移、中性粒细胞胞浆空泡、中毒颗粒等中毒退行变;(3)伴发问质性肺炎,发生率86.7%,可作为诊断线索;(4)部分患者迁延难愈;(5)血培养前半数用过青霉素G,所得L型菌对作用于细胞质抗生素较敏感.
-
L型大肠杆菌O157:H7在小鼠体内生存情况研究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出现的食物传播性疾病的病原菌.该菌感染后常导致血性腹泻,严重时会引起尿毒综合征(HUS).大肠杆菌O157:H7曾在日本广泛传播,近万人暴发流行,对人类威胁很大,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国内已有发病报道.为了解其形成L型后,能否在体内持续存在及其致病性,为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作者用人工诱导方法,将其细菌型及L型进行小鼠灌胃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L型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四例临床分析
细菌L型败血症是由细菌L型侵入血液或细菌型侵入血液,经抗生素或机体的免疫因素作用后转变为L型而产生的急性感染.我科自2000年6月~2002年5月收治了L型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4例,现分析如下.
-
淋病奈瑟氏菌L型分子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细菌变成L型后,许多生物学性状与原菌不同.为了解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由细菌型变为L型后,随着形态学的改变,其蛋白组成和免疫学特征有何变化,我们对NG细菌型和L型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GS--PAGE)和用兔抗NG血清做了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