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期母子隔离与抚触刺激对成年后大鼠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新生儿期母子隔离(NI)和新生儿期抚触刺激(NTS)对成年后社交行为,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催产素(OXT)、精氨酸后叶加压素(AVP)表达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 将78只大鼠分到正常对照(SFR)组、母子隔离(NI)组、抚触刺激(NTS)组,于新生儿期进行相应干预,待大鼠成年后进行社会交往能力测试及神经元数量测定.结果 大鼠新生儿期间的母子隔离对成年后的社交行为有不良影响,且这种行为改变在子代雌鼠的社会交往及同性社会交往时的缺陷更加明显.NI组雌鼠OX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在PVN的大细胞区域显著下降,AV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在PVN的大小细胞区域亦显著下降.新生儿期抚触刺激可部分逆转这些行为和分子上的变化.在雌鼠中PVN的OXT和AV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与社交行为呈正相关(r2 =0.277,P=0.044;r2 =0.325,P=0.017).结论 新生儿期母子隔离和抚触刺激可能通过PVN的OXT/AVP系统,对雌鼠的社交行为产生长期影响.
-
社会交往和自我效能感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交往和自我效能感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WHOQOL-BREF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等工具对251名老年人进行评价.结果 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回归方程分别能够解释34.8%、26.000、18.10%和23.10%的总变异.自我效能感高的老年人在各领域均具有较高的生存质量,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生理领域的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在生理和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高于不锻炼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越活跃,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也越高.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随着平均月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结论 增加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交往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
-
降压,可别忽视生活质量
所谓生活质量,不仅指物质生活水平,还包括对人身体、精神心理及社会功能状况的综合评估.生活质量降低,在身体方面表现为活动受限、乏力、睡眠异常及性功能障碍等;在精神心理方面表现为精神抑郁、焦虑、情感失控、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等;在社会功能方面表现为工作能力,社会交往及社会支持下降,家庭生活及夫妻感情满意度降低.
-
宽容是消除报复心理的良药
所谓报复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耿耿于怀,而通过攻击对方才能发泄心中不满的心理.报复是人性中的一处心结,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但大多数人能够通过冷静的分析、理智的思考进行自我控制.不过也有一些人在报复心理的驱使下,做出了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举动.
-
农民工子女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特点研究
目的 了解农民工子女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特点.方法 采用访谈提纲施测和个案访谈.结果 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在儿童社交问题解决目标、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适当性、解决社交问题所选策略的原因解释等较多选项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农民工子女在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许多方面不如城市学生,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交际的指导和教育.
-
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复原力状况
目的:研究护理专业大学生复原力的情况,分析影响其复原力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及预防,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广东药学院大一~大四护理专业本科生中,随机抽取358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由刘兰兰编制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并用SPSS 19.0做统计分析。结果:①护理本科生在性别方面总体复原力有显著差异,女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高于男生(F=5.001,P<0.05);②在社会交往方面,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的复原力水平高(F=7.687,P<0.05);在家庭支持方面,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P<0.05)。在朋友支持方面,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9,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P<0.05)。在自我掌控方面,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5,P<0.05);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P<0.05)。结论:护理专业女生比男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高。社会交往、家庭支持、朋友支持、自我掌控等维度影响大学生复原力水平。
-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采用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价患者的激越行为,采用社交技能量表(SSC)和社会适应能力评价量表(SAFE)评价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采用阴性和阳性量表(PANSS)评价患者的精神状况.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性攻击行为、躯体性非攻击行为、语言性激越行为以及CMAI总分分别为(16.4±3.7)、(31.5±4.9)、(25.2±4.5)、(73.1±4.5)分,研究组得分分别为(11.8±3.2)、(24.1±5.3)、(17.5±4.2)、(53.4±4.7)分,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68、8.617、8.561、15.341;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C量表、SAFE量表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SSC量表、SAFE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PANSS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以降低患者的激越行为,改善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精神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
娱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娱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在接受常规康复的同时,治疗组接受经个体化设计的娱乐康复活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社会交往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多(P<0.01).结论 娱乐康复活动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 娱乐疗法 脑卒中 康复 社会交往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
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人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F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巾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5).于不同时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阳性细胞数.结果: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阳性神经无明显增加.探索学习组bFGF阳性神经无数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独居组(P<0.001或P<0.01),在第7天、14天时多于社交组(P<0.001);独居组在第7天、14天、21天时bFGF阳性神经元数量低于社交组(P<0.01).结论:探索学习及社会交往均能促进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表达.
关键词: 探索学习 社会交往 脑梗死 大鼠 碱件成纤维细胞牛长因子 -
不同环境干预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独居、社会交往、探索学习和丰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65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电凝大脑中动脉,其余步骤与手术组相同.术后24h随机分为独居组(n=15)、社交组(n=15)、探索学习组(n=15)、丰富环境组(n=15)和假手术组(n=5),分别于术后第1、3、7、14、21、28d对大鼠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及修订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进行评定.结果: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及mNSS评分均显示探索学习组及丰富环境组在术后14-28d后明显优于独居组和社交组(P《0.05).结论: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的行为学恢复有明显影响,丰富环境及探索学习均能改善大鼠的预后.
-
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5只,采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独居组(n=20)、社交组(n=30)、探索学习组(n=20)、假手术对照组(n=5).于不同时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探索学习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独居组和社交组(P《0.01),独居组在7天、14天、28天时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低于社交组(P《0.01或P《0.05).结论:探索学习及社会交往均能促进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表达.
-
早期家庭护理对孤独症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家庭护理对孤独症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给予常规护理的4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家庭护理的4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和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及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家庭护理应用于孤独症患儿,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升患儿的社交行为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提高家长满意度.
-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认知受损的现状、风险因素、评估及改善措施
我国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数量巨大,据国内研究者推测,我国目前至少有100 万ESRD 患者需要透析治疗[1].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病率的增加,ESRD 的发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我国ESRD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现状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而当今"生物- 心理- 社会"相结合的整体医学模式提倡将患者的生活和疾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强调应该关注患者生活、心理、社会交往等多领域[2];国外研究者提出ESRD 患者的治疗目标有两个,一是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存活率,二是提高其生活质量[3].现有大量的研究发现ESRD患者的认知损害与患者死亡率相关,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认为认知损害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4 - 6].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研究现状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1~6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2],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临床上常见,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为了减少并发症及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做好康复护理非常重要.1脑瘫康复护理的目的: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导、心理指导等有效的护理干预,纠正异常姿势,配合康复治疗,促进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一般交流能力和ADL能力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大限度地获得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等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3].
-
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老年性耳聋是指听觉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老退变,临床表现的共同点是由高频向语频缓慢进行的双侧对称性聋,常伴高调持续性耳鸣.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耳聋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而且会造成复杂的心理变化,因此根据对老年耳聋患者的异常心理行为,加以干预,希望能对老年性耳聋听力康复有所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嗓音医学中一些值得重视的新亮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对嗓音质量和语言表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西方发达国家嗓音医学已有50余年的历史,并有专门的言语病理专业和专业协会.我国嗓音医学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但发展迅速.根据我在国内外科研和临床工作的见闻,谈谈对嗓音医学中出现新亮点的认识和体会.
-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一例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往往在年轻时牙周组织就已经发生较严重的破坏,牙齿移位是常见的伴发症状,这对思者的外貌、心理、社会交往都带来较大影响,患者大多迫切希望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齿.但由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大量破坏,正畸治疗风险较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牙周治疗控制炎症、终止疾病的进展并保持牙周状况稳定,成为顺利开展正畸治疗的重要前提.现报道1例经过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的侵袭性牙周炎病例,以供参考.
-
自体表皮移植配合NB-UVB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社会交往,虽然目前有多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但大多疗程较长,效果不甚理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而导致治疗失败.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我科采用自体表皮移植配合窄谱UVB照射加上精心护理,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以病友会为载体开展风湿疾病健康教育
风湿性疾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筋膜和神经等的一组疾病[1].由于风湿性疾病是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伴有外表皮肤的损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引起功能障癌,给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让患者认识疾病和对疾病治疗预后的了解,增加患者的医从性,促进病人的康复,我院风湿疾病专科自2003年开始坚持以病友会为载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受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
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
本文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做出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社会交往技能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存在意义以及相关的培训方法。并且对这一系列的培训结果做出了分析,有力的证明了通过对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能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起到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