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借用西医词汇翻译中医病症名的再思考

    作者:董俭;王天芳;吴青;朱小纾

    在归化理论指导下,中医病症名的翻译常借用与之相近的西医术语.这种翻译方法促进了中医国际化的推广进程,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表意偏差.文章借鉴中医训诂学考证成果,分析借用西医词汇来翻译中医病症名的常见偏差,并举例论证了借用西医词汇而导致的中医术语内涵和外延扩大、缩小,表意程度偏差及文化休克4种翻译偏差,以期正本清源,为中医病证名的准确英译提供实证性参考.

  • 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形势下一词多译的合理性探析

    作者:董俭;王天芳;吴青;朱小纾

    术语英译标准化要求“一词一义一译”,但是由于中医术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中医术语英译过程中应考虑到术语表意丰富、含义模糊、搭配灵活等情况,允许一词多译现象的存在,或者根据上下文实际语境对标准化翻译加以调整.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应以准确达意为基础,在行文中翻译上述类型的术语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充分考虑到中医术语的特点,避免机械套用标准英译而造成表意偏差甚至误译、错译.

  • 语言国情学视阈下《金匮要略》病证名英译探析

    作者:曲琳琳;张斌

    中医病证名词简意奥,饱含医学和文学色彩,给中医典籍英译带来诸多障碍.故此,文章以《金匮要略》病证名为例,立足语言国情学视角,通过归类其命名特征,剖析病证术语国情文化特质,提出病证名翻译应遵循“追本溯源,正解病名”和“尊重国情,力保特色”两大要点,并结合实例对比分述了借译、直译、音译、意译、增译5种译法在“文化共核”和“文化空缺”两类病证名英译中的应用,以期促进病证术语医学内涵和文化内涵的等效传递.

  • 方剂配伍术语英译规范研究

    作者:赵永红;刘成;洪梅;杨宜花;高新颜

    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三大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和两大权威工具书中的方剂配伍基本词条的英译.基于中医药学名词英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结合Eugene A.Nida的对等翻译理论,从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术语部件、出现频次、语言结构、英文内涵等几个方面,结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对方剂配伍基本术语英译规范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推荐英译词,以期促进方剂配伍基本术语英译标准的统一,推动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研究.

  • 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英译标准对比研究

    作者:刘海舟;王小芳;李涛安;晏丽;刘成

    文章总结了中医疾病名称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比较了国内外4种版本的内科疾病名称的英译,发现它们共同收录的术语有90条,其中翻译完全一致的术语34条(1类),翻译基本一致的术语26条(2类),翻译一致性低的术语30条(3类).笔者对2类和3类术语逐一辨析,2类术语以“急黄、健忘、石淋、梦遗、卒心痛、反胃、肺痈”为例,3类术语以“汗证、痹病、消渴、奔豚、狐惑病”为例,从术语内涵、语言、文化层面予以综合考量,确定相对合理的译法,以期促进中医疾病名称术语英译标准的统一,更好地服务于中医对外交流与合作.

  • 从中医养生术语英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作者:沈艺

    中医学是世界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现代医学面临问题的增加,中医药引起世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来自世界各地对中医抱着极大热忱并想了解和学习中医的人也日益增多.为了加快中医国际化进程、终完成中医与世界接轨的历史使命,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标准化问题.然而目前无论是国内专家还是国外知名专家对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并不统一,有的翻译让人哭笑不得.如有人将"五脏六腑"译为"五个仓库六个宫殿",将"白虎历节"(关节肿痛)译成"白色的老虎在奔跑",将"公孙"(穴位名)译为"爷爷和孙子",试想这种翻译怎么能将中医准确地传播出去呢?

  • 中医医史文献学基本名词术语英译研究

    作者:刘成;王小芳;朱建平;洪梅

    中医医史文献学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呈现“不平衡”态势,有的几乎没被翻译过,有的英译版本较多,因而既需要加强,又需要规范.基于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基本原则和方法,认真研究其名词术语的中文内涵,参照国际、国内英译标准,给出了推荐的英译词,以期促进中医医史文献学基本名词术语英译的统一.

  • 关于"穴位"一词英文翻译的看法

    作者:胥荣东;张永旺

    "穴位"一词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有诸多称谓,如<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节""会""骨空""气穴""气府",<甲乙经>称作"空穴",<圣惠方>谓之"穴道",<铜人>称之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穴位".但不论如何称谓,其语义均含有三维空间的概念,但在目前的英译书籍中基本上都将其翻译为"point"或"acupoint".

  • 《黄帝内经》中“神”的英译探析

    作者:吴伟华;吴义凤

    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的“神”进行穷尽性分类辨析,归纳出“神”的四大要义:一是哲学层面上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与之对立的是宗教意义上超自然的“鬼神”);二是人体生命现象的总概括,即广义神;三是与形、精、气相应的精神层面之神;四是思维层面上的“五藏神”,即狭义神.另外,引申出医术出神入化之神和圣人通应神明之神以及“神门”等概念,因此“神”的翻译应视具体含义而定,在遵循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则下寻求对等译语,避免译语一概译为“spirit”或交叉混淆等问题.

  • 中医治则治法术语的特点及英译探析

    作者:陈骥;唐路

    以中医治则治法术语为切入点,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相关术语为参照,对其结构特点、英译难点、原则、方法及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动词术语在治则治法中所占比重大,主要是由二字或四字组成的因果或并列关系短语,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增译、省译、倒译、转译等方法,应根据语义不同,选用多样化的英语动词进行“动态”英译,以更清楚地表达中医治则治法术语含义,助力于中医海外传播.

  • 中医“脉象”名称英译探讨——基于两个《黄帝内经》英译本中的脉象英译比较

    作者:叶晓;董敏华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其收录了十分丰富的脉诊资料.然而作者在创建完成多个《黄帝内经》英译本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后发现,脉象名称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借此作者提取了李照国版和Paul Unschuld版两个译本中关于脉象名称的英译语料,对其总体翻译方法和策略、具体的名称英译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两译本在脉象的英译上各有优缺点,希望各英译本在再版中能扬长避短,让中医典籍的英译能够更加准确.

  • 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医翻译应用中的研究述评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早传入我国翻译界的美国翻译家奈达的翻译理论对我国中医翻译的影响深远.故以近十年以来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医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从中医翻译中词汇术语的斟酌、中医各学科翻译的具体应用、译者的职能、读者的反应和需求以及中医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的处理等方面来探讨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医翻译中应用现状.

  •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黄帝内经》模糊语英译

    作者:谭重一;姚欣

    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中医博大精深的“模糊”思维,中医典籍中普遍存在的模糊语正是中医“模糊”思维的外在表现.本文以李照国版《黄帝内经》英译本中模糊语为研究对象,在翻译适应选择论视阈下,从中医一词多义的模糊性、中医语言隐喻的模糊性、中医委婉语的模糊性以及中医虚指数词的模糊性4个方面,分析在充分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应与之相对应的翻译生态环境,并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在目标语世界中实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乃至多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中医模糊语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中医术语英译中介词和连词的使用特点探析

    作者:王卫霞

    中医术语言简意赅,其含义确定依赖于特定的语境.中医术语英译中介词和连词的使用不当会影响中医术语的准确表达.故分别介绍英语、汉语、中医术语英译中介词和连词的使用特点与用法,通过实例分析中医术语英译中介词和连词的不合理使用及其问题所在并给出修改建议.中医术语英译中介词和连词的使用不仅要符合英文习惯用法,还要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和学科特点,更要体现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医理,这样才能更清楚地表达中医术语的实际内涵,促进中医学在海外的传播和交流.

  • “本草”的含义及英译规范

    作者:何娟;刘文礼;蔡永敏;徐江雁

    在现代文献中,有将“本草”视为中药而将其英译为materia medica,有将“本草”视为药物学著作而英译为book of materia medica或meidicinal works,有的直接将“本草”音译为ben cao.“本草”一词出现多种译法,究其原因是现代文献对“本草”的释史没有达成共识.故通过对古今文献考证可知,“本草”指我国的传统药学或中药,当以ben cao作为其规范英译名.但如果在特定的语境中,即“本草”的含义被限定在“中药”上,materia medica则更能表达出本草之含义.此时可以方便读者理解为根本目的,将“本草”英译为materia medica.

    关键词: 本草 含义 英译 规范
  • 基于药性理论“补肾助阳”相关中药功效术语英译初探

    作者:田雨;李琳;李真真;王丹;谢望楚;牛明月;贾德贤

    以“补肾助阳”中药功效术语为例,探索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功效术语个性化翻译.通过查阅词典、古代文献和相关教材,对“补肾助阳”相关功效术语的中文内涵进行挖掘,分析具有类似功效药物的药性特点.从国内外较为认可的英译标准、辞典辞书和中药学英文教材中遴选能够表达中药药性特点的英文翻译,以期在中英翻译转换中介入具核心的药性特点,使之能够更加正确地指导临床用药.

  • 语篇逻辑思维下中医典籍英译中的衔接明示与映现

    作者:李振

    衔接方法和推理及逻辑关系的建构是实现中医典籍英译本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中医典籍具有“零式指称照应”“替代词语频繁使用”及“语际间隐性逻辑关系”等语篇特点,与英语言语篇形成鲜明对比,而语篇差异的背后更是逻辑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译实践中,译者需借助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推理句际关系,明确衔接方法,通过“主语凸显”“替代词语明示”及“增译逻辑连接词”等译法,减少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逻辑推理障碍,结合中医基础知识对原句作适当调整,保证译文语篇的整体连贯性和可读性.

  • 中医病名术语翻译策略探析

    作者:贺娜娜;徐江雁;林法财;朱剑飞

    目的:探析中医病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法: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的脑系病类34个病名为研究对象,以西医病名语义为基础,根据标准中对病名的语义解释将34个病名分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三大类,对各类病名在四部不同翻译标准中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医病名数量巨大,存在收集不全面和翻译结果不统一的现象.结论:中医病名术语搜集范围要广泛,表述要规范化;中医病名术语翻译应以“忠实原文含义”为原则,借用西医词汇、音译、音译+释义、直译、直译+释义的翻译方法,加强中医名词术语配套词典编写的规范化.

  • “证、症、征”的常见医学术语辨析及英译研究

    作者:廖结英;朱思媛;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首先对“证、症、征”的发音以及字的中文含义和英文翻译进行详细辨别,并列举出有关“证、症、征”的诸多医学术语,然后对容易混淆的医学术语进行成组辨析,并给定常见标准英文翻译;通过对这些医学术语的概念辨析和适用范围的确定,并将这些医学术语归类为中医特有术语、西医特有术语和中西医共有术语三类;后总结“证、症、征”与其相关术语间的区别与联系.

  • 中西文化交流视阈下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研究

    作者:杨丽雯;王银泉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古籍的经典之作,对中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医文化西传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的文树德教授先后出版了三部与《内经》相关的一系列专著,即《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黄帝内经素问词典》及《黄帝内经素问译注》.故详细介述文树德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系列著作,归纳总结其研究方法及翻译思想,并探讨分析其在中医文化西传方面发挥的作用,以期促进中医古籍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192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