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与麻醉方法的简述

    作者:陈艳

    随着工业制造的迅速发展,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奠定了尤为鉴定的基础,加之临床医生手术操作的娴熟,使得许多开放性手术被腔内手术取代,这大大增加了患者为手术选择的机会。腹腔手术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在妇科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与麻醉方法的选择做一综述。

  • 不同针刺干预时机对女性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刘智;滕永杰

    目的 探讨不同针刺干预时机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10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26例.A组于麻醉前0.5h针刺,B组于术中针刺,C组于术后针刺,D组不针刺.分别于麻醉诱导前0.5h(T0)、手术结束(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检测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和T抑制细胞(CD8+),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混悬计检法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分别于术后6h(T4)、术后12h(T5)和术后48h(T6)观察患者PONV发生情况并进行评分.术后1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T3时,A组CD3+[(62.12±8.37)%比(58.15±3.92)%、(57.15±7.83)%、(55.32±7.66)%,F=132.238]、CD4+[(37.99±6.92)%比(34.03±6.32)%、(34.00±6.49)%、(33.85±6.73)%,F=2.794]、CD8+[(25.07±5.06)%比(22.89±1.32)%、(22.91±1.24)%、(22.78±1.75)%,F=2.849]、CD4+/CD8+[(1.30±0.34)比(1.27±0.34)、(1.29±0.31)、(1.25±0.27),F=5.413]、IgA[(151.15±36.83)IU/ml比(135.24±15.17)IU/ml、(135.16±16.09)IU/ml、(132.05±17.37)IU/ml,F=3.044]、IgM[(169.35±53.69)IU/ml比(146.26±23.06)IU/ml、(145.73±24.66)IU/ml、(143.12±21.43)IU/ml,F=2.839]、IgG[(131.89±28.13)IU/ml比(118.88±15.35)IU/ml、(116.92±20.25)IU/ml、(115.06±20.55)IU/ml,F=3.165]水平均高于B、C、D组(P<0.05).T5时,A组患者PONV评分[(1.76±0.24)分比(1.98±0.31)分、(1.96±0.37)分、(2.09±0.33)分,F=4.918]低于B、C、D组(P<0.05);T6时,PONV评分[(1.33±0.36)分比(1.52±0.26)分、(1.54±0.28)分、(1.73±0.35)分,F=6.984]低于B、C、D组(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5%(3/26)比38.5%(10/26),χ2=5.026]低于D组(P<0.05).结论 术前针刺可有效改善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抑制状态,降低PONV发生率及PONV评分,减轻不良反应.

  • 内关穴注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

    作者:朱红霞;徐艳洁;孟素峰;冯琥;刘苑;苏心镜

    目的:探寻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患者于术前20 min行氟哌利多2.5 mg(1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 mL行双侧内关穴注射;Ⅱ组患者于术前20 min静脉注射氟哌利多1 mL;Ⅲ组患者不给予任何镇吐药物和措施.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与程度,并按评定标准予以评分.结果:恶心发生率:Ⅰ组10.0%(4/40),Ⅱ组57.5%(23/40),与Ⅲ组80.0%(3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P<0.01.呕吐发生率:Ⅰ组7.5%(3/40)、Ⅱ组52.5%(21/40),与Ⅲ组75.0%(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组与Ⅱ纽比较,P<0.01.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嗜睡、焦虑及锥体外系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内关穴注射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临床效果确切,无其他不良反应.

  • 国外针灸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研究现状

    作者:马婷婷;吴曦;梁繁荣

    总结国外针灸治疗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从有效性、优势、刺灸方法、佳介入时机对近20年来国外针灸治疗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现代临床研究基本肯定了针灸在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的研究应探索麻醉剂的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的种类等是否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之一,加强辨证论治对提高针灸疗效的研究和卫生经济学效益评估.

  •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情况分析及护理

    作者:侯春梅;张雪梅;王会文;韩如泉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07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结果 5078例神经外科患者中,麻醉恢复期发生恶心呕吐798例,发生率为15.7%.其中颅咽管瘤组28.4%(25/88)、脑室肿瘤组26.7% (35/131)、后颅窝肿瘤组24.2% (157/650)、脑血管病组20.8%(87/418)、幕上肿瘤组19.3%(297/1535)、癫痫组15.8%( 16/101)、经蝶垂体瘤组8.8%(88/991)、脊髓肿瘤组8.4%(52/619).全部病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神经外科不同部位的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病种、严密观察及护理.

  • 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丽红;伍春兰;何妙东;彭文湃;尹碧姚;钟翠芳

    目的 比较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与气腹相关的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妇科手术后病例207例,随机分为按摩组、仪器组、常规组,每组各69例,按摩组用穴位按摩,仪器组用微波仪器治疗,常规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比较三种方法对缓解非切口疼痛、恶心呕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促进排尿等的作用.结果 常规组肩痛程度、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和持续时间均高于按摩组和仪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摩组和仪器组患者平均第1次排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术后采用穴位按摩、微波仪器治疗等物理方法治疗可有效预防和缓解术后并发症.

  • 术后高浓度吸氧对妇科全麻腹腔镜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李玉梅;邓媛;郑利民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吸入高浓度氧对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与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ASA 1~2级、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吸高浓度氧组(HO组),每组60例.C组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3 L/min,FiO2约33%),HO组用面罩吸氧(氧流量8 L/min,FiO2约60%).病人术后返回病房时立即开始吸氧,直到术后6 h.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结果 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5.0%与20.0%,HO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7%与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重度恶心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HO组(P<0.01).结论 术后早期(6 h内)吸入高浓度氧可显著降低手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 耳穴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预防妇科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作者:陆明凤;余明珠;夏飞琴;陈志君;庄代红;陆海英;孙红娜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预防妇科术后恶心呕吐( 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开腹行妇科三类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行同类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双侧耳穴(胃、脾、交感)埋豆按压联合吴茱萸调生姜汁双侧内关穴贴敷,对照组术前未给予特殊的预防恶心呕吐的措施,术后如出现呕吐,则给予药物注射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 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44例中发生PONVⅠ级30例(68.18%),Ⅱ级4例(9.09%),Ⅲ级10例(22.73%);对照组52例患者中,发生 PONVⅠ级23例(44.23%),Ⅱ级7例(13.46%),Ⅲ级22例(42.31%),两组患者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 =2.3322,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轻,PONV Ⅲ级时经单一用药均能缓解。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能降低妇科PONV的发生率,护士易于操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麻醉诱导期急性超容量填充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王少兰;毛胜玖;凌金兰

    我院于2006年11月~2008年5月对择期手术3 856例实行诱导期急性超容量填充.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变化相对稳定,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了麻醉后早期调整血压必须使用麻黄碱的概率,可保证组织的充分灌注,有效降低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剖宫产术后以呕吐为主诉的胸主动脉夹层1例分析

    作者:朱杰伦

    笔者遇到剖宫产术后以呕吐为主诉的胸主动脉夹层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女,29岁.孕1产1,因剖宫产术后呕吐3 d于2009-07-14入消化内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产前检查未完成.4 d前因胎膜早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左侧卵巢囊肿剥离术,术后第2天肛门排气,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后开始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上腹部隐痛.

  •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的观察

    作者:熊礼会;雷琼;陈洪祥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70例非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作对照.结果在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后食欲状况、恶心呕吐、腹胀发生情况5个方面进行比较,两组消化道功能恢复差异明显(P均<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延迟,临床护理中应予重视.

  • 昂丹司琼防治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不同原因恶心呕吐临床观察

    作者:张邓新;王向兵;季永;高烨

    目的:观察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及术后不同原因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及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昂丹司琼组,每组140例;昂丹司琼组在夹闭脐静脉即刻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 ml,观察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昂丹司琼组不但术中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饱胃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而且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也显著下降(P<0.05),使用PCEA患者中、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昂丹司琼可有效防治饱胃患者的术中恶心呕吐,同时可有效减少PCEA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 全身麻醉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蔡迎春;谢锦伟;马俊;裴福兴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 THA/TKA)应用越来越广泛,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为全身麻醉下THA、TKA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满意度和术后恢复。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初次THA、TKA的PONV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其预防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于全身麻醉下行初次THA、TKA患者422例,记录PONV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以及围手术期镇静药物、激素、镇痛药物、镇痛泵等的使用情况,分析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22例患者中THA 248例,TKA 174例。共206例(48.82%,206/422)发生PONV,其中85.9%(177/206)发生于术后6 h内,86.9%(179/206)持续时间不超过12 h。发生PONV患者的住院总时间平均为(12.7±4.2)d,多于未发生PONV患者的(10.8±3.5)d(P=0.003);发生PONV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0±3.0)d,多于未发生PONV患者的(6.2±2.6)d(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吸烟、阿片类药物(哌替啶、曲马多等)、地西泮、激素、镇痛泵及静脉用NSAIDs与PONV的发生呈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549, P=0.001)、不吸烟(OR=2.015, P=0.011)、使用阿片类药物(OR=2.052, P=0.008)和镇痛泵(OR=2.122, P=0.017)为PONV的危险因素,而激素(OR=0.396, P=0.01)为保护因素。结论:全身麻醉下初次THA、TKA的PONV发生率较高,PONV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加速康复,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镇痛泵可增加PONV的发生风险,而使用激素有预防PONV的作用。

  • 帕洛诺司琼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作用

    作者:李坤河;邬艳;李毅;肖亮灿

    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作用,为临床患者的围手术期康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的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拟行结直肠腹腔镜手术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各组术后行同配方的静脉镇痛。A组手术结束前1 h静推托烷司琼6 mg;B组手术结束前1 h静推帕洛诺司琼0.25 mg;C组手术结束前1 h静推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镇痛泵中静脉泵注帕洛诺司琼0.25 mg/72 h。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下床天数、出院时间。结果 B组和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较之A组、B组在术后24 h后PONV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165、5.165,P=0.023、0.023);C组、B组较之A组术后镇痛24 h内除PONV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后除PONV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500、6.275, P=0.033、0.012);C组较之A组、B组术后下床天数(t=3.718、2.975,P<0.001、0.004)、出院时间(t=6.650、5.440,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洛诺司琼持续用药效果更稳定,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成年患者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情况分析

    作者:王会文;侯春梅;张雪梅;韩如泉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神经外科手术成年患者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麻醉恢复室( PACU)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成年患者5 078例,按肿瘤部位和手术种类分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5 07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恶心呕吐798例,发生率为15.7%.其中颅咽管瘤组占28.4%(25/88)、脑室肿瘤组26.7%(35/131)、后颅窝肿瘤组24.2%(157/650)、脑血管病组20.8% (87/418)、幕上肿瘤组19.3%(297/1535)、癫痫组15.8%(16/101)、经蝶窦垂体瘤组8.9% (88/991)、脊髓肿瘤组8.4%(52/619)及其他手术组7.5%(41/545).结论 神经外科不同部位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不同,需针对不同的病种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术后镇痛调查分析

    作者:李铭;崔旭;潘楚雄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不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行中耳手术(E组)、鼻内镜手术(N组)、喉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T组)的患者.所有患者使用统一的术后镇痛配方.术后24 h调查高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追加舒芬太尼的次数、睡眠、情绪、恶心呕吐、眩晕等.结果 三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无追加舒芬太尼.N组夜间醒来的患者明显增多(x2=281.798,P<0.01),而N组和T组情绪改变的患者明显增多(x2=123.408,P<0.01).E组恶心(x2=144.895,P<0.01)和眩晕(x2=175.709,P<0.01)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呕吐发生率高于N组(x2=7.524,P=0.023).结论 舒芬太尼1μg/kg+凯纷3 mg/kg能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不同的手术患者术后睡眠、情绪、不良反应不同,应采取个体化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 不同药物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相好1;郭霞2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157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A组40例)、托烷司琼(B组39例)、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C组38例)、治疗对照组(D组40例),观察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例数分别为A组3例,B组8例,C组5例,D组22例;术后2~24h内PONV发生次数A组低于D组(P<0.01),也低于B、C组(P<0.05),术后12~24hA组低于D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预防PONV的发生,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或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

  • 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李志红;刘丹;何自静;范志毅

    目的:评估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80例,18 ~ 6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0例:(1)D组:实验组,术前给予10 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C组:对照组,术前给予2 mL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静脉滴注.每组患者再分为两亚组,每组70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P亚组)和七氟醚维持吸入全身麻醉(S亚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全身麻醉操作,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昂丹司琼(ondansetron)8 mg.随访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对PONV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晕动病史/既往PONV史、是否应用地塞米松以及麻醉方法.结果:术后24 h内D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患者(11.4%vs.20.7%,P=0.034);术后0~2hD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低于C组患者(1.4%vs.6.4%,P=0.031);术后2~24 h D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与C组患者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10.7%vs.17.9%,P=0.088).术后24 h内各时段,D组与C组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亚组与吸入麻醉亚组PONV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塞米松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效果(OR=0.447,P=0.030),晕动症/PONV病史是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OR=15.730,P<0.001).结论: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昂丹司琼、甲氧氯普安和氟哌利多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裴维芳;李玉萍;王桂玉

    目的 探讨昂丹司琼、甲氧氯普安和氟哌利多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差异.方法 共纳入90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后对照组18例给予0.9%氯化钠10ml;昂丹司琼组24例给予昂丹司琼4 mg;甲氧氯普胺组24例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氟哌利多组24例给予氟哌利多2.5 mg.比较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昂丹司琼组、甲氧氯普胺组和氟哌利多组均能明显地抑制神经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昂丹司琼组总有效率[79.2%(19/24)]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组[58.3%(14/24)]及氟哌利多组[54.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氧氯普胺组与氟哌利多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7%(4/24)]与昂丹司琼组[8.3%(2/24)]、氟哌利多组[ 12.5%(3/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利多均能明显地抑制神经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昂丹司琼作用明显好于甲氧氯普胺及氟哌利多.因此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是必要的.

  •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李志刚;李晓强;张丽红

    目的 观察和比较靶控输注麻醉和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全身麻醉诱导相同.均为依托咪酯0.3mg,l(g、芬太尼2~3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氯琥珀胆碱2 mg/kg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试验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起始浓度1μg/ml)和雷米芬太尼(4~6 ng/ml);对照组采用吸入异氟醚(1.5%~2.5%)和笑气(N2O和氧气各1L/min).术中通过调节异氟烷浓度及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在基础值±20%范围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3%(10/30),对照组为63.3%(19/30),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可明显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并降低发生率.

12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