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一例报告

    作者:杨原源;郝大选;王建华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因眩晕,伴恶心呕吐15个月于2013-11-21住入河南省肿瘤医院.入院1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无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在当地按“颈椎病”治疗后有所减轻.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于2013-08在当地医院行MR检查,考虑为“中耳胆脂瘤”,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改善不明显.2013-11-17于当地卫生院行头部及颈椎CT检查,结果提示,1)考虑脑膜瘤,2)左侧咽旁占位.

  • 多发性脑膜瘤合并星形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玉明;王继仁;李峰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因头痛2年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无力1个月入院.查体: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病理征阳性.头颅 CT平扫示左额及右顶大脑凸面有4 cm×3 cm×3 cm、2 cm×1 cm×1 cm 2个圆形高密度灶,均与脑膜相连,局部硬脑膜增厚.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左颞见5 cm×4 cm×4 cm 边界不清低密度影,中线结构右移.经手术切除治愈出院.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Ⅱ级,内皮细胞型脑膜瘤.

  • 不同手术入路对鞍区脑膜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永成;白西民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鞍区脑膜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渭南市华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鞍区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翼点入路组(21例)、额下入路组(20例)和纵裂入路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三组患者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1.4%、65.0%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裂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翼点入路组和额下入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三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均上升,且纵裂入路组患者评分高于额下入路组和翼点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纵裂入路组患者评分高于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鞍区脑膜瘤患者经纵裂入路手术切除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

    作者:刘希光;李爱民;李宁;陈军;施辉;王富元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1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所有病例均行CT和MRI 检查,9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结论 CT和MRI 检查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可靠的方法,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肿瘤的血供,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扶正升白汤对脑膜瘤患者术后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作者:刘学武;张芳兰;白吉庆

    目的 探讨扶正升白汤对脑膜瘤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间陕西省洛南县中医院收治的63例脑膜瘤术后化疗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化疗基础上采用扶正升白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情况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1、2和3周时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扶正升白汤对于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明显,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Ki67表达水平及TP53基因突变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性

    作者:张娇娇;宫惠琳

    目的 探讨脑膜瘤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及rP53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月1月至2016年1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脑膜瘤患者,其中包括25例复发性脑膜瘤患者、60例WHO Ⅰ级脑膜瘤患者、20例WHOⅡ级脑膜瘤患者和1 1例WHOⅢ级脑膜瘤患者.分别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及PCR、Sanger测序法检测脑膜瘤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及TP53基因突变情况,分析Ki67表达及TP53基因突变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和复发的关系.结果 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复发性脑膜瘤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级别未复发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P53基因突变仅见于WHOⅡ、Ⅲ级脑膜瘤,且在Ⅱ级脑膜瘤复发组中TP53突变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P53突变与WHOⅡ级脑膜瘤复发呈正相关性.结论 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脑膜瘤患者病情进展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TP53基因突变可作为WHOⅡ级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 脑中央回区肿瘤显微切除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国平;马进显;王飞;童磊

    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脑中央回区脑膜瘤及胶质瘤87例,均在显微镜下操作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大多数行肿瘤全切除,术后反应轻,恢复顺利,尤其是术后功能保留满意,现报告如下.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代谢和手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易勇;周章明;梁张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代谢和手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5年8月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输液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乳酸含量和术后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补液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比较,术中两组患者的血氧含量明显下降,而乳酸含量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患者的乳酸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15.4±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卡氏体能状态评分[(81.9±6.1)分]明显高于术前[(70.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膜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稳定心指数,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保证脑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脑乳酸生成率,且可降低患者术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但对早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 脑膜瘤端粒酶的活性研究

    作者:谭平国;丁之明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脑膜瘤标志物,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TRAP-ELISA方法定量检测14例脑膜瘤中端粒酶的活性,结合肿瘤的分类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结果10例脑膜瘤中,1例复发者表现为端粒酶阳性(10%),4例恶性脑膜瘤中3例呈端粒酶阳性(7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1),另外1例脑膜肉瘤呈端粒酶阳性.1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恶性脑膜瘤中是常见的现象.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脑膜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霞;刘从;吴谦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脑膜瘤患者,按照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体温、饥饿感和口渴感的发生率分别为15.2%、8.7%和17.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3%、37.0%和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7.14±2.11)d和(1.15±0.34)万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86±3.62)d和(1.74±0.4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降低脑膜瘤围手术期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膜瘤的疗效

    作者:王青;黄明刚;肖崇本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15%~20%,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 天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作者:郑秀珏;胡未伟;徐锦芳;傅伟明

    天幕脑膜瘤的发生率占颅内脑膜瘤的3.0%~5.0%,由于肿瘤被发现时已较大,且常与窦汇、直窦、横窦粘连,并因此邻脑干以及重要的神经、血管,故仍是神经外科治疗中的难点.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天幕脑膜瘤42例,治疗效果尚满意,现就手术入路选择和手术要点进行讨论.

    关键词: 脑膜瘤 外科手术
  • 乳腺癌转移至脑膜瘤内一例

    作者:马毓梅;张杰英;吴文新;李月红;扈玉华;张祥宏

    患者女,65岁.2005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麻木1周,当地医院CT检查示左额叶占位,而入住我院.查体:神清能语,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无抵抗,四肢活动可.巴氏征(-).MRI检查:平扫示左侧额部可见一类圆形巨大团块状占位病变,其内可见多发点状、条状迂曲血管流空信号;矢状位显示病变与硬脑膜呈宽基底相连,边界较清晰,约6cm×7cm×4.5cm,周围可见假包膜及水肿样异常信号,左颅部脑质受压,后移位;双脑室受压变形,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增强后显示:病变边界清,与硬脑膜宽基底相连,相应部位脑膜增厚,明显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与周围病变分界清.诊断为左侧额部巨大占位,考虑为脑膜瘤.既往史:患者1994年11月在当地医院因乳腺肿物行左乳腺根治切除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有腋下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术后行系统化疗及中药治疗,至本次入院前,未出现过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脑膜瘤
  • 巨型嗅沟-鼻窦脑膜瘤一例

    作者:黄方

    患者女,44岁.以左眼突出、视力减退伴鼻塞1年,于1999年7月17日入院.查体:左眼突出,视力眼前指数,左瞳孔直接光反射迟钝.双鼻腔充满淡红色肿块,表面光滑.头颅及鼻窦CT和MRI显示前颅底嗅沟处有高密度软组织块影,明显增强,并向双筛窦、鼻腔扩展,境界清楚,左视交叉受压.鼻腔活检见上皮样良性瘤细胞.诊断:嗅沟-鼻窦脑膜瘤.1999年8月2日经颅面联合径路行颅底-鼻窦脑膜瘤切除术.取头颅冠状切口及右鼻侧切口,先经鼻外开放双侧筛窦.见双筛窦和鼻腔充满灰白色、质韧的肿瘤,包膜完整,筛板和筛垂直板已被吸收,筛窦肿瘤与前颅底内沟通,并向后扩展至蝶窦,但其上外内侧壁骨质正常、光滑.切除双鼻腔、筛蝶窦肿瘤之后,行额骨开窗,见前颅底脑膜充满7 cm×4 cm×6 cm灰白色肿瘤,嗅沟等前颅底骨质缺损,肿瘤突入筛窦和鼻腔,视交叉及额叶受压.瘤体前界达双蝶骨大翼、颈动脉管内口,与垂体、海绵窦无黏连.切除前颅底肿瘤后,取帽状腱膜6 cm×4 cm×5 cm,修补该处硬脑膜缺损,并将左鼻腔侧壁向上翻转,加固修复颅底缺损.病理诊断:嗅沟-鼻窦脑膜瘤(砂粒体型).术后1个月,左眼位恢复正常,鼻腔通气良好,但视力无恢复.1年后,右眼渐突出,伴视力减退,于2000年11月10日再次入院.查体:双眼球突出,右侧明显.左瞳孔扩大,直接光反射消失,无视力;右眼视力0.3.鼻腔未见新生物.鼻窦、头颅MRI显示前颅窝底和筛窦腔充满巨大软组织块影,明显强化.诊断:嗅沟脑膜瘤术后复发.患者拒绝治疗出院.随访2个月,仍健在.

    关键词: 鼻窦肿瘤 脑膜瘤
  •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脑膜瘤一例

    作者:汪卫建;程敬亮;张勇

    患者女,54岁. 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伴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头部发紧、头胀不适,进食坚硬食物时吞咽困难加重,流质饮食时好转. 4d前,吞咽困难、头痛较前进一步加重,遂来本院治疗.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一般,食欲一般,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磁共振检查:桥脑、延髓前方可见团块状混杂高T1混杂低T2信号影(图1) ,FLAIR序列呈混杂稍高信号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见轻微弥散受限呈稍高信号. 病变边界欠清,信号不均,其内可见条状血管信号影. 桥脑、延髓受压明显向后移位,四脑室受压变窄.

  • 增生细胞核抗原与良性脑膜瘤复发

    作者:丁涟沭;刘道坤;顾志垲;陈建;高宜录;沈剑虹

    目的:探索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与良性脑膜瘤复发的关系.方法:使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膜瘤复发组与对照组PCNA的表达.结果:复发组第1次手术切除标本的PCNA LI为(14.03±12.72)%,对照组为(0.82±0.65)%(P<0.01).复发组PCNA LI均>2.0%,对照组PC-NA LI均<2.0%.复发组同一患者前后两次手术切除标本的PCNA LI无显著性差异.复发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A LI对判断全切除的良性脑膜瘸复发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当脑膜瘤的PCNA LI>2.0%时,提示有复发风险.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与肿瘤复发无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膜瘤和胶质瘤的准确度评价

    作者:张翠仙;赵晓军;安艳玲;陈培翠;张耀;罗天娥;刘桂芬

    目的 阐明磁共振成像(MRI)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对脑膜瘤与胶质瘤鉴别诊断准确度的评价方法.方法 按设计的统一标准,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胶质瘤或脑膜瘤患者1 14例,其中脑膜瘤患者50例,胶质瘤患者64例.在入院常规检查基础上,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血清VEGF、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检查.采用协变量(T2WI、VEGF)影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回归分析,完成鉴别诊断准确度评价.结果 VEGF对胶质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91.34%;在考虑边缘清晰度等因素后,根据MRI T2WI信号特征,采用MRI与VEGF联合检测的分层鉴别诊断.根据临床意义,MRI检查T2WI为等信号时,VEGF鉴别诊断准确度更高,ROC曲线下面积为97.62%,而低信号时为90.00%,高信号时为88.34%.结论 根据MRI T2WI信号特征联合检测VEGF含量,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可以提高对脑膜瘤与胶质瘤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膜瘤及瘤周脑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丁鸭锁;钱硕;季卫阳;王汉东;鲁晓杰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瘤周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幕上脑膜瘤37例患者共40个脑膜瘤进行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和瘤周脑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通过反转录PCR法检测VEGF的mRNA表达情况,以与β-actin的比值为其相对表达量;通过水肿指数(EI)评估术前瘤周水肿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VEGF阳性病例中,VEGF蛋白水平在肿瘤组织、瘤周水肿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之间呈梯度降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08、0.20±0.03、0.04±0.02).在肿瘤组织中,VEGF的蛋白水平、RNA水平和EI呈正相关(r=0.892、0.875,均P<0.05);在瘤周脑组织中,仅VEGF的蛋白水平和EI呈正相关(r=0.912,P<0.05),而RNA则几乎未表达(0.06±0.02).结论 VEGF在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VEGF可能是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并扩散到瘤周脑组织中形成水肿.

  • 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蝶骨嵴脑膜瘤23例

    作者:乔志刚;李红卫;李志兵;赵晓军

    目的 分析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情况.结果 23例均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6例,SimpsonⅡ级切除11例,SimpsonⅢ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改良翼点入路适合切除大型蝶骨嵴脑膜瘤,术中肿瘤的暴露、基底的处理、出血的控制以及对神经、血管及海绵窦的处理保护是手术的关键,肿瘤的大小、部位、质地、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及海绵窦的侵蚀情况是影响肿瘤全切的重要因素.

  • 侧脑室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与诊断分析

    作者:宋海荣;柏国庆;奚北龙;曹彦伟;陈吉明

    目的 探讨常规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汾市尧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资料,对其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左侧脑室11例,右侧脑室10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4例,后角5例,体部1例,颞角1例,18例有不同程度同侧颞角扩大.瘤体边界清楚,密度(信号)较均匀,较大病灶多有分叶.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影像表现比较典型,定位准确,定性价值较高.

2863 条记录 11/144 页 « 12...891011121314...1431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