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作者:王政刚;齐洪武;张旭东;张卫宁;樊丰势;宫凡;程建业;王帅;赵亚鹏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巨大鞍结节脑膜瘤18例.偏侧生长的肿瘤选择翼点入路,先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血供,再充分利用鞍区脑池及肿瘤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在保护好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结果全切除16例(88.9%),次全切除2例(11.1%),无一例手术死亡.14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肿瘤无复发. 结论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提高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全切除率.

  • 显微切除前床突脑膜瘤46例报告

    作者:谭源福;肖绍文;张超元;吴雪松;武树超;周全;廖兴胜;罗昱;阮玉山

    目的 探讨前床突脑膜瘤显微切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翼点或经外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前床突脑膜瘤46例,男性16例,女性30例;年龄16~69岁,平均48.5岁.病史1个月至9年,平均24.7个月.术前CT及MRI检查示肿瘤位于前床突右侧25例,左侧21例.肿瘤大径1.9 ~7.4 cm,平均4.4cm.术后3~6个月及此后每年门诊定期随访.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影像、手术记录和预后,采用非配对资料x2检验结果连续性校正法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全切除(Simpson分级Ⅰ/Ⅱ)36例(78.3%),少量残余10例(21.7%),其中5例行伽玛刀治疗.术前视力受损患者改善21例(51.2%),保持同前16例(35.6%),视力减退9例(20.0%).出院后3~6个月,预后良好37例(80.4%),中度残疾7例(15.2%),重度残疾1例(2.2%),死亡1例(2.2%).肿瘤包裹血管(x2=4.676,P=0.031)和累及海绵窦(x2=4.973,P=0.026)是主要预后因素.42例获持续随访,随访时间4~ 107个月,平均35.1个月;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评分平均83.2分.随访中因其他疾病死亡2例,复发4例,其中2例行伽玛刀治疗,2例再手术治疗.结论 肿瘤包裹血管和累及海绵窦是手术重要不良预后因素,采用适宜手术策略和技巧,经翼点或经外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前床突脑膜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坡区脑膜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子进;袁贤瑞;邹华元;姜维喜;廖艺玮;罗端午;彭泽峰;李学军;刘定阳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坡区脑膜瘤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10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53例;年龄15 ~ 68岁,平均(47±11)岁.病程1周至180个月,平均(32±30)个月.肿瘤大径15 ~72 mm,平均(44 ±11)mm.主要表现为头痛、平衡功能障碍、轻偏瘫、饮水呛咳或声嘶、面部麻木或疼痛、面瘫及听力下降等.采用Karnofsky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术前KPS评分40 ~ 100分,平均(69±11)分.手术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天幕)入路共65例(91.5%).采用组内x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肿瘤全切除48例(67.6%),术后死亡1例.术后KPS评分20~ 100分,平均(73±16)分.术后主要神经功能障碍为不同程度的颅神经麻痹及偏瘫等.获得随访64例,随访时间4~132个月,平均(61±48)个月.末次随访KPS评分50~ 100分,平均(83±13)分,死亡7例,肿瘤复发6例,进展8例.肿瘤切除程度(OR=0.280,95% CI:0.081 ~0.967,P=0.044)、术前脑干是否水肿(OR =0.100,95% CI:0.027 ~0.372,P=0.001)、是否包裹神经血管(OR=0.288,95% CI:0.084 ~0.985,P=0.047)及是否侵犯海绵窦(OR =0.254,95% CI:0.061~1.057,P=0.04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围绕手术入路的选择、肿瘤的切除程度、瘤周神经血管结构的保护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一例

    作者:刘玉光;焦力群;李刚

    颅内肿瘤出血以转移瘤、恶性胶质瘤、脑膜瘤及垂体瘤多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4%~10.0%[1],而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却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1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5 h,于2000年4月1日以“小脑出血”收入院。入院查体:嗜睡状态,眼底轻度水肿,右侧轻度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下降及听力下降,余未见阳性体征。颅脑CT扫描示右侧小脑半球出血并脑积水。DSA检查未发现有畸形血管。于2000年4月17日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手术治疗。术中见听神经瘤出血,肿瘤直径4 cm,血运极为丰富,瘤内为大量扩张的小动脉,出血完全局限于瘤内,将之分块切除。病理诊断为听神经瘤出血。术后20 d患者好转出院。 讨论 1974年McCoyd等[2]报道第1例听神经瘤出血,以后国外相继报道20例,加我院1例,共21例[3-7]。21例中,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51.5岁,

  •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郭守忠;刘玉光;常成岳;牛树江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毗邻脑干、上颈髓、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10例,占同期1099例脑膜瘤的0.9%,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传伟;刘玉光

    1929年Cushing和Eisenhardt[1]首次明确鞍结节脑膜瘤概念,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及蝶骨平台的脑膜瘤.因上述解剖结构范围以鞍结节为中心往往不超过3.0 cm,故临床上对上述区域的脑膜瘤习惯上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2].

  • 枕大孔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李美华;徐庚生;洪涛;曾春晖

    位于枕大孔前缘、延髓腹侧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其中61%~76%为脑膜瘤[1].由于该类肿瘤常推移、扭曲延髓及上颈髓,且与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密切,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我科1995年3月~2000年12月行显微手术切除该类肿瘤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苏万东;刘玉光;李新钢;陈腾;吴承远

    鞍结节脑膜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全切除可获治愈,但周边毗邻解剖结构复杂,手术空间狭小,手术难度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将肿瘤全切除至关重要.

  • 多发性脑膜瘤32例报告

    作者:张良文;朱树干;吴承远;见文成;李新钢;刘玉光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发生、分类、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2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32例多发性脑膜瘤包括原发多发18例,术后多发7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病4例,脑膜瘤病1例,合并垂体瘤、合并胶质瘤各1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治愈25例,好转7例.结论各类多发性脑膜瘤的发生学不同,雌激素可能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多数患者可一期切除全部肿瘤,由于多数患者对多次手术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能一期切除的肿瘤应尽可能分期切除;各类多发性脑膜瘤的治疗原则和预后不同.

  • 巨大型岩斜脑膜瘤的手术策略

    作者:张荣;周良辅;毛颖

    目的探讨巨大型岩斜脑膜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直径超过4.5 cm的岩斜脑膜瘤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枕下乳突后入路组与颅底外科乙状窦前入路组,对其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情况、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枕下乳突后入路组肿瘤全切除率及次全切除率分别为43%、36%;乙状窦前入路组分别为39%、2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枕下乳突后入路组患者神经功能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乙状窦前入路组低且症状轻,Karnofsky预后评分较高[枕下乳突后入路组为(75±18)分,乙状窦前入路组为(49±26)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巨大型岩斜脑膜瘤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无明显相关性。枕下乳突后入路手术,在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的前提下,应尽量争取肿瘤全切除;如不能全切除,应缩小瘤体≤3 cm,以利术后放射外科治疗,可能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脑膜瘤 外科手术
  • 松果体区脑膜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漆松涛;邱炳辉;方陆雄;张喜安

    脑膜瘤是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大脑凸面,松果体区相对少见.松果体区脑膜瘤占松果体区肿瘤的6%~11%[1-3].由于这些良性、可根治性切除的肿瘤易被误诊为松果体区多见的恶性肿瘤,术前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

  • 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路剑

    脑膜瘤是枕大孔区常见的良性肿瘤.我院自1994年4月至2002年12 月共收治枕大孔区肿瘤30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0.61%,其中脑膜瘤10例,均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大型前床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经验

    作者: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2004年收治的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的前床突脑膜瘤12例,其中视力减退者10例,头痛者11例.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本组患者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 术后6例明显好转, 2例改善, 1例无变化, 1例较术前恶化, 其中术后视力无改变和视力恶化的2例均为术前有明显视神经萎缩的患者.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以及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小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

  • 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面脑膜瘤

    作者:李吻;张建民;陈高;胡华;吴群;张宏;刘伟国

    我们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颅-颈交界区域腹侧面脑膜瘤5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切除肿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31例分析

    作者:蔡博文;王翔;游潮;姜曙;陈海峰;周良学

    鞍结节脑膜瘤是位于前颅底与鞍区移行区域的脑膜瘤的统称,肿瘤基底可能涉及蝶骨平台、视交叉前沟、鞍结节、鞍隔,侧方可至前床突甚至蝶骨小翼[1].我们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神经纤维瘤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诊治进展

    作者:王友彬;黄尚志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分为NF1和NF2两型.NF1: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皮肤牛奶咖啡斑、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神经纤维瘤、腋部或腹股沟雀斑、视神经胶质瘤、骨骼发育不良等.NF2: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脊髓肿瘤、脑膜瘤、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和外周神经雪旺细胞瘤等.NF1的发病率较高,约为1/3 500;NF2的发病率稍低,约为1/25 000[1].

  • MMPs及TIMPs在脑膜瘤脑浸润和瘤周水肿中的作用

    作者:吴茂春;李建;王新生;袁先厚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脑浸润和瘤周水肿及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脑膜瘤组织中MMP-2、MMP-9、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其意义.结果:有脑浸润或瘤周水肿的脑膜瘤MMP-2、MMP-9阳性表达率较无脑浸润,无瘤周水肿的脑膜瘤高(P=0.023、0.028,P=0.027、0.031);非典型性及恶性脑膜瘤较良性脑膜瘤高表达MMP-2、MMP-9,P=0.023、0.025;TIMP-1、TIMP-2的表达阳性率在各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0.075;脑浸润与瘤周水肿关系密切(χ2=11.23,P=0.002 4).结论:MMP-2、MMP-9、TIMP-1、TIMP-2对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 肺原发性脑膜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郗洪庆;刘爱军;韩方征;赵坡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运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观察1例肺原发性脑膜瘤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选取国内外38篇有关该肿瘤的文献,并纳入分析.结果:该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多数肿瘤细胞排列戍特有的漩涡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nmentin、EMA、S-100蛋白和CD99表达阳性,Ki-67阳性率<5%,Bcl-2、SMA、Calretinin、CD21、CD34、CD35和Cytokeratins表达阴性.复习文献发现,报道的该肿瘤有共同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表达和电镜超微结构.结论:肺原发性脑膜瘤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其形态学特点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相似,大多数为单发,良性,手术易切除.

  • 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9例的诊治

    作者:邱前辉;陈少华;韩虹;黄宏明;梁敏志;李添应

    鼻腔鼻窦的异位脑膜瘤非常罕见.我们自1994年以来,诊治了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共9例,总结报道如下.

  • 脑膜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庞琦;徐广明;张珑;胡永生;王成伟

    目的:探讨建立裸鼠移植脑膜瘤模型的方法,为脑膜瘤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例脑膜瘤新鲜切除组织直接接种于11只裸鼠皮下,接种的同时进行脑膜瘤细胞培养观察肿瘤移植物及培养细胞生长情况.结果:11只接种脑膜瘤新鲜组织的裸鼠有10只成瘤,1例接种物吸收.结论:脑膜瘤裸鼠皮下接种是建立脑膜瘤动物模型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取材得当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脑膜瘤 裸鼠 移植
2863 条记录 10/144 页 « 12...78910111213...1431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