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在神经外科术中协助取出瘤床脑棉一例

    作者:陈明;杨舒萍;黄宁结;庄顺福

    患者男,53岁,已婚,以"右侧肢体乏力1年"入院.入院行颅脑MR示:左额顶镰旁占位,脑膜瘤可能.于2009年12月29日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顺利完整切除脑瘤,但关颅前清点脑棉数量时发现缺少1个,反复查找瘤床后仍未发现,行术中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所见:脑中线居中,左侧额顶处可见瘤腔,于左侧大脑镰旁瘤床底部见一强回声团,大小约:1.0 cm×1.1 cm,后方伴"彗星尾征"(图1),与所遗漏脑棉大小相符.临床医师遂决定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寻找上述脑棉,予定距定向后,于左侧大脑镰旁瘤床底部顺利找到并取出一标记线被剪断的脑棉.超声复查,上述异常强回声团消失,顺利结束手术.

  • 脑膜瘤和脑良性肿瘤及脑外伤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的研究

    作者:刘建;郑树;余捷凯;刘伟国;胡末伟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寻找脑脊液中能鉴别脑膜瘤和其他脑良性肿瘤及脑外伤诊断的新标志物.方法收集14例脑膜瘤、9例其他脑良性肿瘤和27例轻度脑外伤患者的脑脊液标本,用H4蛋白芯片和SELDI-TOF-MS检测蛋白质谱的表达.用Biomarker PatternsTM Software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区分脑膜瘤和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和区分脑膜瘤和其他脑良性肿瘤脑脊液中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并用2个模型对各2例脑膜瘤、其他脑良性肿瘤和脑外伤患者进行盲法交叉验证.结果用5个质荷比峰建立的区分脑膜瘤和脑外伤脑脊液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的准确率为98%(49/50),敏感性为100%(14/14),特异性为96.3%(26/27),阳性预测率为93.3%(14/15),阴性预测率为100%(27/27).用4个质荷比峰建立的区分脑膜瘤和其他脑良性肿瘤脑脊液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的准确率为96%(48/50),敏感性为100%(14/14),特异性为94.4%(34/36),阳性预测率为92.3%(14/16),阴性预测率为100%(34/34).盲法交叉验证,第一个模型能将脑肿瘤、其他脑良性肿瘤和脑外伤全部正判,第二个模型将1例脑外伤误判.结论用SELDI-TOF-MS技术平台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建立的区分脑膜瘤与脑外伤和其他脑良性肿瘤的脑脊液蛋白差异表达模型,为寻找脑膜瘤中新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脑膜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吴金莲;李雅萱

    目的 探索脑膜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该次实验对象为脑膜瘤合并糖尿病120例患者﹙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95.45±2.45﹚分、物质生活﹙96.38±2.72﹚分、躯体功能﹙96.27±1.74﹚分、心理功能﹙98.53±0.42﹚分、糖化血红蛋白﹙6.12±0.42﹚%、空腹血糖﹙5.41±0.65﹚mmol/L、餐后血糖﹙7.45±0.33﹚mmol/L、依从性﹙98.33%﹚、满意度﹙96.67%﹚、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在脑膜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

  • 混合性胶质瘤合并脑膜瘤伴椎管内转移一例

    作者:张焱;王俊;李巧玉

    混合性胶质瘤合并脑膜瘤是少见的肿瘤,伴椎管内转移更为罕见.我们确诊一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三维血管成像在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前的应用

    作者:陈建强;韩向君;史克珊;关莹;战跃福;李香营;聂柳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在老年脑膜瘤中手术方案制定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4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或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模拟组),在三维成像处理工作站中进行术前手术风险分析,并以同期未经上述检查的28例老年脑膜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模拟组42例皆于术前合理地制定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模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50.0% (P>0.05);术中输血量(531.0±150.6) ml低于对照组(621.4±226.7)ml(t=2.01,P=0.049);手术时间(257.1±72.6)min低于对照组(307.5±88.2) min(t=2.61,P=0.011). 结论 应用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术前风险度评估,帮助临床合理地制定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降低手术创伤及并发症.

  •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作者:孙玙;刘煜敏

    患者男,65岁.以突发左眼睑下垂伴头痛、头昏8 h于2005年5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晨起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眼睑下垂,呈进行性加重,伴头痛头昏,无视物旋转、复视,无肢体乏力或抽搐,无意识障碍,卧床休息无缓解,于下午4点左右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动眼神经麻痹,颅内动脉瘤"收治.病程中,患者精神差,饮食一般,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

  • 继发于脑膜瘤的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一例

    作者:苏欣;王平芳;廖二元

    患者男,61岁.5个月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夜尿增多,5~6次/晚,食欲增加,但体重无明显增加,乏力渐明显,生活不能自理,近1个月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视力下降,降压利尿治疗,疗效不佳.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毛发增多,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体检:BP 150/90 mm Hg,体重指数21.9 kg/m2.

  • 脑膜瘤右旋心误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阿斯综合征发作一例

    作者:冯玉宝;李永玲;张忠荣

    患者男,50岁,因意识丧失,抽搐于2006年12月23日急诊就诊.患者无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双下肢水肿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无类似发作,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

  • 解毒活血汤治疗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岳姣姣;李华华

    目的:研究解毒活血汤在脑膜瘤中的疗效和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膜瘤患者58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1例),对手术治疗和解毒活血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1.6%和9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和74.1%;同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平均为(3.12±4.4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活血汤治疗脑膜瘤的疗效确切,能够使患者的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 CT和MRI影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春娥;周卫;李杰

    目的 分析在脑膜瘤诊断中采用CT与MRI影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42例,以2014.5~2016.5为样本选取时段,回顾性分析患者病理学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影像学检查,脑膜瘤性质的判定依据为瘤脑组织界面、肿瘤多发、钙化、瘤周水肿、密度和信号、边缘和形态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27例T1和T2信号呈现均匀,6例T1信号呈现不均匀,9例T2信号呈现不均匀;7例患者肿瘤内钙化;38例硬膜尾征;15例瘤周水肿;6例颅骨受侵;28例肿瘤边缘规整,14例患者呈现壁结节、分叶、不规则及毛糙边缘;28例均匀强化明显,14例不均匀强化明显.结论 CT和MRI对脑膜瘤进行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脑膜瘤 CT MRI 诊断 影像
  • CT与MRI诊断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江宾;周磊(通信作者);张维笑

    目的:探讨对比CT与MRI诊断脑膜瘤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5月我院诊断为脑膜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组患者都给予CT与MRI诊断。结果:CT与MRI对于脑膜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0.0%和95.0%,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在动脉血流中,观察组CT检测的D、Ps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与MRI诊断脑膜瘤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而CT能更好结合动脉血流情况判断疾病的进展。

    关键词: CT MRI 脑膜瘤
  • 43例脑膜瘤患者的CT表现探讨

    作者:王珍;周艳鹏

    目的:探讨并分析脑膜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脑膜瘤的准确性,减少漏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9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43例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总结了其CT成像结果。结果:43例患者通过CT检查肿瘤在影像学上部位、密度、形状方面表现比较明确。结论:CT成像诊断脑膜瘤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

    关键词: 脑膜瘤 CT表现
  • 复发性脑膜瘤17例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作者:张云鹤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7例复发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再次手术治疗,SimpsonⅠ级手术2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3例,10例术后伽玛刀辅助治疗,术后1~3个月16例患者生活基本恢复正常,1例偏瘫患者较前好转;出院随访8个月~5年,1例偏瘫患者生活恢复自理,1例WHOⅢ级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亡,15例患者生活正常。结论:复发性脑膜瘤应注重术后复发可能的评估,对复发危险性较高者在避免手术并发症同时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立体定位放疗,加强随访,对复发脑膜瘤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膜瘤 复发 手术 效果
  • 45例小脑幕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高振世;赵文义;王大鹏

    目的:分享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青月~2008年月日1月,45例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多数病例MRI表现为等T1、T2信号并明显均一强化.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例,Ⅱ级切除21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随访35例.平均62.7个月;肿瘤复发3例.结论:根据小脑幕脑膜瘤部位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选择佳手术入路.

    关键词: 脑膜瘤 外科手术
  • 脑膜瘤的X刀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作者:陈苏;张锡增;王如密;王守森

    目的:探讨X-刀治疗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Leibingex-Fisher X刀系统治疗脑膜瘤共76例,资料完整并有影像学随访者68例,肿瘤周边剂量平均1332Gy,视神经和视交叉大剂量<10Gy~13Gy,脑干大剂量<12Gy,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11.8%肿瘤缩小,79.4%无变化,8.8%增大,病灶局部控制率在1、2、3、4、5年分别为94.1%、92.7%、92.7%、92.7%和91.2%.结论:X刀治疗脑膜瘤的局部控制率好,是脑膜瘤极有希望的重要治疗手段.

  • 脑膜癌误诊为感染性脑膜炎一例

    作者:王芳;盛国平;盛吉芳

    患者男,67岁,农民,因“反复发热伴头痛、呕吐15 d”于2011年5月15日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伴畏寒发热,具体体温不详,伴呕吐,双眼复视,无黄视绿视,无咳嗽、咳痰、乏力盗汗等;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穿刺(腰穿),颅内压大于400 mmH2O(1 mmH2O=0.0098 kPa),脑脊液白细胞14×106/L,糖、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检查无异常;考虑为“脑膜炎”,予“头孢曲松”抗感染,以及“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降颅内压治疗12 d,头痛有所缓解,但仍发热伴呕吐,遂来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入院诊断:脑膜炎?脑膜脑炎?入院后于5月16日进行腰穿,脑脊液压力大于400 mmH2 O,无色,红细胞800×106/L,白细胞4×106/L,脑脊液生化正常。根据患者头痛、呕吐、发热的症状,结合查体、腰穿结果,考虑脑膜炎,继续给予“头孢曲松”抗炎,并给予利尿、降颅内压治疗后,患者头痛缓解,体温略有下降。于5月19日复查腰穿提示脑脊液压力180 mmH2 O,无色,红细胞40×106/L,白细胞320×106/L,淋巴细胞0.20,嗜中性粒细胞0.10,异常细胞占50%,脑脊液隐球菌(-)。因发现异常细胞,进一步行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 MRI )示:两侧侧脑室旁、额顶叶皮层下缺血性改变。两侧颞、额部颅板下间隙略增宽,硬膜下少许积液。查血肿瘤标志物:CA199>12000 U/mL、癌胚抗原(CEA)62.2 U/mL。5月25日和27日腰穿时送检脑脊液行细胞学检查,两次报告均找到癌细胞。具体病理涂片见图1,入院后腰穿检查结果见表1。

    关键词: 脑膜瘤 脑膜炎 误诊
  •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刘寿堂;李连;韦红恩;朱达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的技巧. 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2例.利用肿瘤与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引流静脉和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 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17例(53.1%),Ⅱ级切除11例(34.4%),Ⅲ级切除4例(12.5%).无手术死亡.并发症:脑水肿及梗死2例,予手术减压;10例术后偏瘫加重,其中8例1~6周逐渐恢复,2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术后21例随访3个月~5年,2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者术后1~3年复发. 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处理矢状窦,避免脑皮质、中央沟静脉和其他引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无症状性脑膜瘤治疗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建宇;张丽君;刘灿虎

    无症状性脑膜瘤是指临床上无症状、在因外伤等其他原因行头部CT、MRI检查时偶然发现的脑膜瘤.多数主张首先观察过,注意肿瘤体积变化.

  • 巨大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李定君;游潮;蔡博文;贺明;李瑞春

    目的探讨巨大富血管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疗效与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2年6月32例巨大富血管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脑膜瘤切除按Simpson分级,1级15例,2级9例,3级6例,4级2例.死亡2例.并发症:术后继发颅内血肿4例,脑水肿及梗死6例(再次手术减压4例),缄默症1例,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1例.神经功能损害或症状较术前加重7例.30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6月, Simpson 1级切除无复发,Simpson 2级切除4例复发,Simpson 3、4级切除5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肿瘤6例.7例放射治疗随访期内肿瘤均无明显增大.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评估神经功能障碍,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前后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696). 结论脑膜瘤手术治疗应力争全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分块切除肿瘤,利用显微技术仔细分离瘤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外科
  • X刀治疗脑膜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来兴;周晓平;胡小吾;刘建民;姜秀峰;曹依群

    目的探讨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X刀治疗52例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治疗周边剂量10Gy~20Gy,平均13Gy.随访方法为临床检查和头颅CT增强扫描检查. 结果治疗后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1例(1.9%),局灶性癫痫发作2例(3.8%);影像学显示无症状性瘤周水肿较术前明显12例(23.1%).影像学随访40例(76.9%),时间3月~92月,平均23月,肿瘤体积缩小18例(45.0%),无变化22例(55.0%). 结论 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安全、有效.

    关键词: X刀 脑膜瘤
2863 条记录 9/144 页 « 12...6789101112...1431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