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心房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60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1年,现加重并伴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2010年9月23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3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36/100 mm Hg (18.0/13.3 kPa).叩诊心界不大,心前区未触及震颤,第二心音亢进,心前区可闻及舒张期轻度隆隆样杂音.胸部X光片:双肺纹理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劳损.眼底检查: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神经萎缩.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1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取及时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急性期内能得到及时诊治、主动配合治疗,视力由入院时的光感提高到指数~0.5.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2h内及时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
儿童肺炎并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脑梗死一例
患儿男,8岁.因"咳嗽8 d,高热7 d"拟"肺炎,右侧胸腔积液"于2010年6月21日收住我院儿科治疗.予头孢噻肟、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抗感染,氨溴索静脉滴注化痰治疗,地塞米松静推抗炎促进炎症吸收.治疗6 d后患儿咳嗽减轻,发热反复,体温高达40.3℃,第6天静脉滴注氨溴索氯化钠针时出现手抖,1.5 h后述左眼视物模糊,停静脉滴注后检查视力叙述不清,双侧瞳孔约3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正常.
-
糖尿病患者冬季要警惕七大眼部问题
冬季气温低,气候相对干燥,干眼症、过敏性结膜炎、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眼病冬季较为多发,因此专家提醒,冬季应加强预防这几类眼部疾病.眼中风在冬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格外小心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眼中风".该病是由于动脉硬化、高血脂引起血液黏度增加和血管栓塞,对视力危害极大,若出现视物模糊,甚至单眼视力突然丧失,应当尽快就医治疗.
-
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后卒中风险及影响因素
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以及短暂性视网膜缺血发作(retinal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R-TIA).视网膜的供血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眼动脉的重要分支和终末支,而眼动脉是颈内动脉入颅后的第一个分支,因此,缺血性视网膜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关系密切.国外对此有较为系列的研究报道[1-5],本研究采用单中心临床病例队列研究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后卒中风险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
-
俯卧位脊柱手术后患者失明的研究进展
术后失明(postoperative visual loss,POVL)是一种非常罕见但极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可并发于脊柱、心脏、头颈部、前列腺、结直肠、肝移植等手术后[1],脊柱手术后患者失明发生率为0.028%-0.2%[2~4]。1948年Slocum等[5]报道了首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因术中眼球受压引起术后并发失明的病例,但由于POVL的发病率低,文献中的相关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或病案报道,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众说纷纭,且目前尚无已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故POVL 预后极差,一旦发生,往往导致永久性失明。根据致盲方式的差异,可将POVL 分为三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ION)、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和皮质盲。现分别对以上三类原因所致脊柱手术POVL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额部注射透明质酸美容除皱致眼动脉阻塞一例
透明质酸,又名玻尿酸,皮下注射具有除皱美容效果,通常相当安全,但不免有一些并发症,如局部红肿、疼痛,局部血肿甚至发生感染等,为严重的并发症如眼动脉栓塞甚为少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额部注射透明质酸导致眼动脉阻塞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 患者女,32岁,因美容除皱在右额部皮下注射透明质酸后右眼失明1h来我院眼科就诊,以“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入院.患者为消除额部皮肤皱纹,于2010年11月在某私营医院美容科行额部皮下注射透明质酸,每侧1.5 ml.据医师口诉在右侧额部注药后,拔针时见针眼部位出血,遂用棉签按压止血,约3 min出现右眼视力丧失.患者自诉自幼身体健康,视力好.查体:双侧眉弓中外1/3交界部位上方约4 cm额部可见注射针孔,其中右额部针孔周围约3 cm×2 cm范围内皮下淤血(图1).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
-
血栓溶解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眼科急症,血栓溶解法治疗CRAO有一定的效果,主要溶栓方式包括静脉内溶栓、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或选择性颈动脉溶栓、经眼动脉分支逆行溶栓、经脑膜-眼动脉溶栓等.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突然,进展迅猛而预后极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的主要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前房穿刺,高压氧疗以及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经玻璃体视网膜中央动脉插管术治疗等作一综述.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其后果极为严重.近的局部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给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目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以单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特征的高半胱氨酸血症一例
患者男性,36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4天入院.入院前在外院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给予扩血管、降眼压等对症治疗.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吸烟15年,每日20支,间断饮酒,无嗜酒.眼部检查:视力:右眼:光感,不能矫正,光定位不准.左眼:0.3,-4.00DS=0.8,光定位准确.右眼RAPD(+).右眼视盘边界欠清,颞侧可见"舌形"睫状动脉供血区域,后极部视网膜色淡白,水肿明显,黄斑区可见"樱桃红"斑,中心凹上方_口T见小片状出血.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10.2 mm Hg,左眼11.5 mm Hg.
-
美容注射后血管危象一例报告
美容注射是指应用经皮注射的方法,把特定的注射物(如各类填充剂)或特定的生物材料(如脂肪干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等,注射到目标位置以达到年轻化和美丽化效果的一种医学美容手段[1].美容注射由于操作简便、方便易行、省时省力、创伤微、恢复快而且效果确切,利润可观,非医者越来越多的涉足.近年来由于美容注射造成的并发症时有报道.现报告我院1例美容注射后出现血管危象,造成患者永久性失明病例,以期引起医疗从业者的注意.
-
眼球挫伤后视网膜中央动脉合并中央静脉阻塞一例
1 病例患者女,74岁.因摔倒后被树桩戳伤左眼,眼痛、视物不见3h于2014年12月17日17时来我院就诊.既往1年前曾在外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全身检查:急诊血压:238/102 mmHg(1 mmHg =0.133 kPa),余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左眼:眼睑高度肿胀淤血,指测眶压明显增高(T+3).下眼睑内下方近内眦处见5mm×2mm裂口,左眼视力及其余检查患者因眼痛无法配合.
-
葛根素注射液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中的应用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常见的眼科急症,若诊治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可造成视力丧失.1998年3月~2001年3月我科在抢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例的过程中应用了葛根素注射液,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分为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75例75只眼);观察组,中西医结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64例65只眼).2组均采取以下治疗:急诊患者在初诊或急诊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球后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按摩眼球;吸氧;降眼压;静脉滴注溶栓剂、扩张血管药物、根据辨证分型予中药注射液;针刺;神经营养剂;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中医辨证分为气血瘀阻、气虚血瘀、肝阳上亢、风痰阻络4型.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结果 观察组视力改善显著、视网膜动脉扩张显著、视网膜水肿消失时间缩短.观察组,治愈1只眼,显效24只眼,有效22只眼,无效18只眼,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治愈4只眼,显效16只眼,有效22只眼,无效33只眼,总有效率为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经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联合SGB治疗可迅速改善缺血缺氧区视网膜的血液供应,恢复视神经纤维的活性,减少视力的不可逆的丧失,提高临床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急,预后差,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例收到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活血通络颗粒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及视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颗粒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及视野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将我院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住院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62只眼)应用活血通络颗粒20g,日3次口服,并球后注射阿托品、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等,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对症治疗;对照组62例(62只眼)不口服活血通络颗粒,其它治疗同观察组.应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2组患者治疗第3、10、20天的佳可视区佳矫正视力,然后将此视力转换为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Octopus-301自动静态视野分析仪检测患者第20日时视野高光敏感度、平均光敏感度及平均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第3、10天时,2组患者LogMAR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41;t=1.27,P=0.21);治疗后第20天时,观察组LogMAR视力优于对照组(t=2.45,P=0.02).治疗后20天时,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14,P=0.04).结论 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远期视力并改善视野.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
患者女,74岁,因"突发右眼前黑影5天"于2003年9月12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5天前偶然发现右眼前有黑白相间影遮挡,无头疼,无闪光感、视物变形等,继往无类似症状,第2日发现黑白相间影已变为全黑影,此后黑影大小、形态无变化.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目前用药物控制,血压波动在140~150/80~90mmHg;"糖尿病"史5年,现用药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曾于2003年7月14日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程顺利,术后右眼视力恢复至0.8.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患者单某,女,39岁,因左眼视物不见1周,于2016年3月2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1周前(2016-2-24)偶然发现左眼视物不见,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视力:右眼0.8,左眼手动/眼前30cm;眼压:右眼正常(数值不详),左眼29 mmHg,眼底检查提示“左眼视盘色淡,动脉管壁白鞘样改变,静脉迂曲扩张,管壁周边可见大量小片出血斑,黄斑区樱桃样改变”,FFA示“左眼动脉和静脉均充盈延迟,动脉变细,静脉迂曲,后极部及周边视网膜可见低荧光斑,黄斑颞侧周边视网膜血管无灌注,晚期视盘荧光增强”,OCT示“RNFL平均厚度右眼117μm、左眼81μm,左眼视神经纤维层薄变;左眼较右眼视盘生理凹陷明显扩大变深,杯盘比约0.7,左眼黄斑区视网膜内层反射增强,条带增宽”,眼动脉彩超、颈动脉彩超、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当时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未予系统治疗.3天后患者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
-
白血病患者双眼先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患者男,73岁,2016年9月18日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9d来我院就诊. 发病前无明显诱因, 无眼红、畏光、流泪,否认外伤史.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0.5;眼压正常;双眼房角开放;双眼眼前节无明显异常.右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呈橘黄色,视盘水肿、边界不清,黄斑区呈樱桃红,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高度迂曲扩张,动静脉管径比1:3,视网膜动静脉呈节段性血柱;后极部视网膜散在点状、小片状出血,颞上分支静脉旁可见一较大的类圆形出血灶,中间白心.左眼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出血,边界不清,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存在, 后极部视网膜散在类圆形出血灶(图1a,图1b). OCT:右眼黄斑区视网膜内层细胞性水肿,视盘水肿;左眼黄斑区视网膜内层未见明显细胞性水肿,视盘周围出血,视盘外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正常(图2a,图2b).FFA:右眼造影后期视盘呈边界不清的强荧光, 视网膜动脉远端充盈缺损,管径极细,静脉逆行充盈,黄斑区大片低荧光.左眼视盘荧光增强,颞上及下方线状出血遮蔽荧光(图3a,图3b).全身检查:血压138/79 mm Hg(1 mm Hg=0.133 kPa),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 既往史:患者2年前于外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输血史,现口服达沙替尼50 mg,日1次,靶向治疗.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14×109/L,红细胞3.02×1012/L,血红蛋白94 g/L,血小板计数105×109/L, 中性粒细胞8.97×109/L,红细胞压积29.4%.根据患者的眼科相关检查,此时患者右眼已经发生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而左眼眼底尚无明显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