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年女性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与冬泳运动的干预

    作者:符谦;杜晓平;曹师承

    目的:观察冬泳运动对中年女性骨密度、骨矿含量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与骨代谢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沈阳体育学院进行.由沈阳市冬泳协会组织冬泳爱好者和非冬泳试验对象各36人,年龄50~55岁,其中冬泳爱好者作为冬泳组,非冬泳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较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均无明显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骨代谢疾病,近期未服用激素类和抗癫痫类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冬泳组经3周适应性运动后,每周在2~10℃水温中游泳3次,5~10 min/次,每次游泳前后分别进行5~10 min的热身和调整运动;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措施.运动周期结束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试试验对象骨密度;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分析睾酮、雌二醇和骨代谢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纳入冬泳爱好者36人及非冬泳36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干预后各组骨密度测量结果:冬泳组桡骨远端的骨密度、骨矿物质均高于对照组[(0.98±0.04),(0.96±0.08)g/cm2;(0.72±0.15),(0.62±0.24)g/cm;P<0.05],骨宽无显著变化(12.25±0.17),(12.20±0.16)cm.②干预后各组血清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冬泳组血清中骨钙素、睾酮、雌二醇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13.40±3.60),(11.60±3.20)μg/L;(2.67±0.75),(2.23±0.67)μg/L;(64.60±22.50),(53.90±20.50)ng/L;P<0.05],血清钙、磷、皮质醇两组无显著差异[(2.25±0.16),(2.20±0.24)mmol/L;(1.35±0.22),(1.26±0.23)mmol/L;(313.60±122.00),(300.10±118.00)mg/L;P>0.05].③干预后冬泳组各项指标与骨密度相关分析:冬泳运动改善血清睾酮、雌二醇和骨钙素的浓度,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323,0.311,0.407).结论:冬泳运动影响中年女性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和骨矿物质的含量,提高骨钙素、睾酮、雌二醇的血液浓度,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豚鼠鼻黏膜纤毛细胞的手工显微分离

    作者:安丰伟;陈雷;于宁

    目的:由于呼吸道纤毛取材困难,并且生长在较厚的黏膜上,透光性较差而难以进行直接观察,因此人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获取纤毛细胞.实验拟将手工显微分离技术应用于豚鼠鼻黏膜纤毛细胞的分离,为进一步实验提供纯净的目的细胞.方法:实验于2007-03/11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完成.白色健康豚鼠20只,在显微镜下用显微器械将豚鼠鼻黏膜的纤毛细胞层和黏膜下层进行分离,取手工显微分离的黏膜和未行分离的全层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明确所分离组织层是否为黏膜纤毛细胞层.再将纤毛细胞层酶解,低倍镜下观察单个鼻黏膜纤毛细胞个数,纤毛细胞团大小,杂质细胞多数.高倍镜下观察纤毛细胞的形态.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见手工显微分离的组织层为纤毛细胞和基底细胞层,较薄,不含有黏膜下层.低倍镜下可见手工显微分离后纤毛细胞较密集,单个鼻黏膜纤毛细胞较多,纤毛细胞团较小,每个细胞团平均有7个纤毛细胞左右,且纤毛细胞团下面无其他细胞.高倍镜下可见手工显微分离的单离纤毛细胞膜光滑,折光性好,纤毛摆动活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24 h仍有50%存活.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手工显微分离技术在目的细胞纯度和活性上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将手工显微分离技术应用于纤毛细胞分离和纯化降低了杂质细胞干扰,提高了细胞活性,满足了提供纯净目的细胞的实验要求.

  • 不同pH值水平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作者:吴坤;李放;马健;李进珍

    背景:在退变的椎间盘内,pH值的下降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大影响.目的: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体外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增殖及生存情况.方法:分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分别在pH 7.4,7.1,6.8,6.5条件下培养5 d后用锥虫蓝染色检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相比其他3组,pH 6.5条件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低(P < 0.05),其细胞生长速度持续减慢.结果证实,pH 6.5的酸度培养条件可抑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力和增殖.

  • Beagle犬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作者:钟泉;闫福华;李艳芬;赵欣

    背景: Beagle犬性情温和、遗传背景明确,且牙周结构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牙周疾病的常见大型动物模型.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纯化Beagle犬牙龈成纤维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 观察埘比实验,于2006-09/2007-02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和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院比较医学科完成.材料: Beagle犬5只,12月龄,体质量10-13 kg,雄性.方法: 基础麻醉下,切取Beagle犬游离龈.使用半消化+改良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纯化Beagle犬牙龈成纤维细胞;手术及组织学观察确定组织块来源.以经成骨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试剂盒内标准品作为标准组,蒸馏水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 免疫细胞化学及碱性磷酸酶检测明确细胞来源;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 结果: 末经胰酶处理的组织块边缘锐利,组织致密;上皮细胞迅速增殖,呈鹅卵石样占满组织块周边.经胰酶处理过的组织块疏松,其周围上皮细胞少.成纤维样细胞游出迅速.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结果证实所取组织块为Beagle犬游离龈;免疫细胞化学证实细胞源于中胚层.此成纤维样细胞基本不表达碱性磷酸酶,细胞增殖状况良好.结论: 使用半消化+改良组织块法能够分离、纯化Beagle犬牙龈成纤维细胞.

  • 甲醛熏染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三七复方合剂的干预

    作者:王建伟;刘胜勇;雷秀兵;王振宇;成家茂;陈峰;岳兵;王珂;田珑;张卫光

    背景:甲醛作为一种有毒物质可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损害,同时又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目的:观察中药三七复方合剂对甲醛熏染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D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甲醛组和三七治疗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甲醛组每天置于静态熏染箱内行甲醛熏染,连续8 周;三七治疗组处理同甲醛组,但自第5 周起,每日给予三七复方合剂灌胃1 次.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甲醛熏染8 周甲醛组大鼠肝组织肝小叶形态结构紊乱、肝细胞呈现明显的增殖现象,窦间隙缩窄,而三七治疗组肝组织的形态结构明显恢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甲醛组大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而三七治疗组与甲醛组相比则明显降低(P < 0.01).结果证实,三七复方合剂能够降低由甲醛诱发的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可有效减缓由甲醛诱发的大鼠肝细胞增殖.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后早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于绍斌;董启榕;王亚斌;左中男;黎德规

    背景:LARS韧带山法国JPLaboureau 1985年设计并应用于临.中短期临床应用报道证实该人工合成韧带疗效满意,但目前该韧带材料移植后组织学转归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对移植后移植物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为手术中剩余的LARS韧带残端共3条(上海科隆有限公司提供);健康成年新西兰皇白兔12只.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兔分为两组,白体前交叉覆盖残端组(L-LARS)共9膝,右膝前交叉韧带完伞切断后,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并应用前交叉韧带残端覆盖LARS韧带;单纯LARS韧带组(LARS)共3膝,前交叉韧带完全切除后单纯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个月切取关节内、骨道内移植物及关节内滑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移植物术后6个月的超微结构.结果:术后1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LARS组手术后6个月仍不能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术后3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包裹的纤维结缔组织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和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以LARS组明显.术后6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仍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问,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逐渐减轻: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均存在骨长入,新生编织骨起始丁骨道壁,向人工材料的深层长入;术后6个月,电子显微镜见L-LARS组人工纤维束间胶原纤维直径50~100nm,关节内人工纤维束问的成纤维细胞及骨道内人工纤维束间的成骨细胞体积和细胞核增大,粗而内质网扩张.结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生物相容性较好;关节内游离部分用自体组织覆盖后,有助于人工韧带材料"生物化";移植后骨道内是否存在有效骨长入仍需进一步观察.

  • 整合素α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田鹤;张萍;谢鑫;郭敏

    目的:观察整合素α2在小鼠肾发生发育过程中表达的时空顺序,揭示其在肾发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6/10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与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昆明系小白鼠40只,体质量25~30 g,将小白鼠按雌雄比例3:1同窝饲养,以观察到雌鼠阴道栓脱落的早时间计为胚龄0 d;以观察到仔鼠出生的早时间计为生后0 d.分别选取胚龄14,16,18 d的孕鼠和生后1,3,7,14,21,28,40 d的仔鼠,每组4只,共40只.实验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不同胚龄及生后日龄小鼠肾组织中的整合素α2的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纳入小白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整合素α2在生肾区及间充质都有表达;在未成熟肾小球有瞬时表达,在成熟肾小球没有表达;在发育各个时期的肾小管都有明显表达.②体视学测量结果显示整合素α2在肾小管的表达规律是随着肾的发育成熟表达逐渐增多.③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整合素α2蛋白表达随着肾脏的发育含量逐渐增加.结论:整合素α2主要在发育各个时期的肾小管表达,提示整合素α2对胚胎肾发育的诱导主要在肾小管.

  • 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匡玉珍;肖新华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糖尿病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少见报道.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3周后将各组动物复合背部1.3 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结果与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大鼠伤口愈合明显延迟,创伤后第4,8,12 和16天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术后第8天,糖尿病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熟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指标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正常对照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呈时间递增趋势,而糖尿病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整个创面愈合过程的后期(第12天后)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结果提示,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后期创面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相对正常对照组减少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 局部注射当归注射液对肌腱断裂愈合及粘连的影响

    作者:王锋

    目的:肌腱断裂缝合术后粘连是常见的难题之一.观察当归注射液对吻合后的家兔肌腱愈合及其周围组织粘连的影响,探索一种防止肌腱粘连同时促进肌腱愈合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1012006-05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用大耳白兔30只,制备肌腱吻合模型,造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当归注射液组每隔5 d于腱周注射当归注射液2.0~2.5 mL/只,连续4次;生理盐水组于腱周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②实验评估:术后2,4,6周,分别观察肌腱色泽、吻合处的愈合形态、腱内外膜增殖情况及胶原纤维生成和排列情况,并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吻合口抗张力强度、粘连范围及肌腱滑动度.结果:30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腱愈合情况:当归注射液组术后肌腱色泽正常,术后2周腱外膜增厚并桥接吻合口两端,腱内膜亦开始增殖;4周后腱内膜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多并与腱长轴基本一致排列;6周后吻合口腱纤维排列整齐,与腱轴方向一致.术后2周各组羟脯氨酸含量、吻合口抗张力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归注射液组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羟脯氨酸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0.01),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肌腱粘连情况:当归注射液组术后2周肌腱开始膨大并渐增大,出现薄膜样粘连;4周膨大为明显,吻合口间隙消失,6周吻合口膨大消失,粘连膜样消失,肌腱滑动度较大,腱外形恢复正常.术后2周各组肌腱滑动度、粘连范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6周当归注射液组的肌腱滑动度大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0.01),粘连瘢痕范围小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0.01),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归注射液局部应用可促进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加快肌腱的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同时可通过抑制外源性愈合,减少或防止肌腱的粘连.

  • 构建动脉球囊损伤大鼠模型中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作用比较

    作者:刘华东;董少红;廖玉华;姜昕

    背景:球囊对血管的损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所以适当的抗凝治疗是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建立成功的关键.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的效果及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1/2007-03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50~300 g;2.0 mm×20 mm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导管及压力泵为Medtronic公司产品.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每组30只,分别行左颈总动脉PTCA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低分子肝素组于术前12 h及术后24 h分别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600 U/kg,普通肝素组于术前经尾静脉注射普通肝素100 U/kg.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及28 d取5只大鼠颈动脉损伤段和对侧正常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观察.结果:球囊导管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管腔狭窄.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14~28 d增生明显.低分子肝素组建模成功率高于普通肝素组,血栓形成几率低于普通肝素组.结论:在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过程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提高建模成功率.

  • 构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及在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张英;黄维义;王顺蓉

    目的:克隆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进一步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转染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其表达且的蛋白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7-02/12在泸州医学院中心试验室完成.取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1只,腹腔注射氯化汞(1 mg/kg)24 h后,麻醉状态下取肾脏,从大鼠肾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运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cDNA 3.1(+)-HO-1转染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分析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细胞转染及表达的效果.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正确克隆了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 3.1(+)-HO-1.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能成功转染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有效表达.结论:①成功构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 3.1(+)-HO-1.②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瞬时成功转染到体外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得到有效表达.

  • 致死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中毒模型小鼠对丙泊酚的反应

    作者:王恒林;米卫东;王永安;赵从;王卓强

    背景:丙泊酚具有较好的抗惊厥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致死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中毒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致死模型昆明小鼠,给药前10 min,腹腔注射丙泊酚12.5,25,50,75,100 mg/kg,观察中毒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及存活率,阳性对照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非特异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2 mg/kg,为排除丙泊酚溶剂脂肪乳可能的作用,设定了脂肪乳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等容积的脂肪乳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175 mg/kg 可导致小鼠全身惊厥发生并且很快死亡,而提前给予丙泊酚12.5,25,50,75,100 mg/kg 后,可见其可剂量依赖性的对抗小鼠惊厥的发生,并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地佐环平(2 mg/kg)可完全预防惊厥发生,而脂肪乳不能抑制惊厥的发生,对致死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中毒模型小鼠无保护作用.提示丙泊酚的抗惊厥作用可能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有关.

  • 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葡葡糖转运蛋白4含量在不同强度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作者:李永春

    背景:运动能影响骨骼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含量,但不同强度的运动对骨骼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含量产生怎样的影响还不被人们所知.目的:拟了解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含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10在辽宁师范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16)g,雌雄不拘.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4种不同强度运动组(包括15m/min组、20m/min组、25m/min组和30m/min组),每组10只.运动组按上述强度训练50min/d, 6d/周,共6周.主要观察指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并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①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20m/min和25m/min组股四头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含量分别升高44.2%和48.0%(P<0.01);15m/min和30m/min组股四头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含量分别升高17.3%和19.2%(P<0.05),但各组仍没有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②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20m/min组大鼠体质量恢复良好(P<0.05);不同强度运动组大鼠血糖均下降(P<0.05或P<0.01),以15m/min组和20m/min组下降显著;15m/min组、20m/min组和25m/min组大鼠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以20m/min和25m/min的强度运动对SD大鼠股四头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含量的升高可能具有佳的影响效果.

  • 大鼠骨骼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与4周耐力运动的影响

    作者:贺道远;曾凡星

    背景:已有研究提示,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调控骨骼肌蛋白翻译过程,在运动引起的蛋白质合成变化中起作用.目的:观察耐力运动对骨骼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雷帕霉素靶蛋白在运动诱导骨骼肌生长中的作用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12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PF级2月龄的SD大鼠12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方法:运动组先进行适应性训练:上坡跑,坡度为5°,速度分别为10,15,20 m/min强度递增的跑台运动,30 min/次, 1次/d,共6 d;然后进行正式运动:上坡跑,跑台坡度5°,速度20 m/min,60 min/次,1次/d,6 d/周,共4周的跑台运动.②对照组均不运动,其他生活条件与运动组相同.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腓肠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采用BCA方法测定腓肠肌总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纳入的12只大鼠全部完成训练,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运动组腓肠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67.0±11.7, 46.8±7.9;P < 0.05).②运动组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达量(0.43±0.04, 0.25±0.03;P < 0.05).结论:耐力运动后大鼠腓肠肌总蛋白含量上升,骨骼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上升,提示雷帕霉素靶蛋白可能参与肌肉生长对运动适应的调控.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邹杨;樊均明

    目的:已知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拟进一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5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转化生长因子β 1由cytolab公司提供.②实验分组: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实验组:又分为在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μ g/L)下,培养6,12,24 h;在不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5,10 μ g/L)下,培养24 h.③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 μ g/L)干预不同时间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选择出佳的作用时间点;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ting以检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不同转化生长冈子β1浓度干预下培养24 h后的mRNA、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①培养12,24h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比0h增高(P<0.05);24h时表达略高于12h(P>0.05).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到达一_甲台期,24h为佳的作用时间点.②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证实,2 μ g/L转化生长因子β 1干预24 h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浓度增大,表达呈下降趋势,10 μ g/L时表达低于2 μ g/L时的表达(P<0.05).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正常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干预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参与了肾问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黄芩苷对损伤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秦莉花;李晟;王小云;王若光;李春梅;刘小丽

    背景:研究表明脂多糖对子宫内膜细胞具有损伤作用.目的:通过噻唑蓝和流式细胞术观察黄芩昔对脂多糖诱导的子宫内膜细胞活性、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分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11/2007-03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完成.材料:子宫内膜组织标本3例,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和湖南省妇幼保健医院因不孕症行诊断性刮宫术,或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的患者;黄芩提取物由长沙艾菌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黄芩苷含量≥90%,由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室制备黄芩苷药物,原液浓度为80 g/L.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黄芩苷组(8,0.8,0.08,0.008 p/L).根据细胞活性好的黄芩苷浓度以下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脂多糖组、脂多糖+黄芩苷组(0.08 g/L).主要观察指标:①采用噻唑蓝法检测黄芩苷对子宫内膜细胞活性的影响.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芩苷对脂多糖诱导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及周期的影响.结果:①噻唑蓝法检测显示黄芩苷组除0.008g/L外,其余各浓度对子宫内膜细胞活性均有抑制作用,选择0.08g/L进行后续实验.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黄芩苷干预后G0/G1和G2/M期细胞百分比较脂多糖组明显降低,S期明显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黄芩苷可以使G0/G,期细胞被诱导进入S期,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降低了脂多糖诱导的细胞凋亡.

  •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衰老模型大鼠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作者:黄俊杰;王彩冰;何显教;黄丽娟;黄彦峰;赵善民;李倩茗;黄巨恩

    背景:有研究表明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多功能生长因子,但其抗衰老作用至今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脑组织、肝组织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Wistar 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按12 μg/kg 剂量肌肉注射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理盐水对照组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不作干预.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脑组织、肝组织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升高(P < 0.01 或P < 0.05),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P < 0.01 或P < 0.05).结果证实,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降低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来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

  • 腰椎间盘退变与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

    作者:胡家美;徐新华;乐敏莉

    背景:近年来随着椎间盘退变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进展,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且参与了椎间盘的损伤修复过程,但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否也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椎间盘退变患者作为观察组(轻度22例,中度26例,重度24例),30例非椎间盘退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两组之间及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患者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炎性细胞因子及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腰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重度退变患者腰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及中度患者(P<0.01),同时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8,0.312,0.356,0.275,0.724,P<0.01)。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在退变椎间盘局部水平增高,且增高程度随着退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 构建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与质粒PQE-4.0的重组质粒

    作者:张宸豪;张扬;周静;马爱新

    背景:研究表明柯萨奇B4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但目前尚未明确其关系的确切机制.目的:构建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与质粒PQE-4.0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功能鉴定.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7-03/08在吉林大学免疫学教研窒完成.材料:CVB4、HeLa细胞病毒均为吉林大学病原生物教研室保存;菌株E.coli DH5α与M15为东北师范大学遗传所保存;质粒PUCm-T载体、PQE4.0载体由东北师范大学曾宪录教授惠赠.方法:提取柯萨奇B4病毒总RNA,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非结构蛋白P2C基因,与PUCm-T载体连接,将PUCm-T-P2C质粒进行BamH Ⅰ和HindⅢ双酶切,同收目的片断并定向克隆到PQE4.0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将PQE4.0-P2C 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M15,在IPTG诱导下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的表达.②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肠杆菌M15细胞重组蛋白粗提物.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的987 bp的cDNA片段,克隆入PUCm-T载体,酶切释放出长度约2773 bp和987 bp的两条片段,其中一条与非结构蛋白P2C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基本一致,序列分析与Genbank 报道的序列一致.目的片段克隆入PQE4.0载体,酶切释放出长度约3 400 bp和987 bp的两条片段,其中一条与非结构蛋白P2C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基本一致,获得PQE 4.0-P2C重组表达质粒.②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未诱导组无明显蚩白带,而诱导组在31 000位置均出现较明显的蛋白带,且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也随之增加.③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与酶联接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与特异性.结论: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 急性肌肉软组织损伤后不同冷疗方式处理的组织学变化

    作者:石鹏;沈若武;季爱玉

    背景:冷疗处理急性软组织损伤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观察不同冷疗方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组织学改变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间断冷敷组及持续冷敷组,后3组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间断冷敷组用4 ℃生物冰袋间断冷敷于损伤部位,持续冷敷组用4 ℃生物冰袋持续冷敷,模型组不予以处理.冷敷48 h后观察各组损伤部位大体形态改变,采用损伤症候指数评估损伤程度.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间断冷敷组及持续冷敷组损伤症候指数与组织学评分较低,白细胞介素1β的阳性表达率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表达率表达率升高 (P < 0.05).与间断冷敷组比较,持续冷敷组损伤症候指数与组织学评分较低(P < 0.05),白细胞介素1β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 < 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表达率表达率升高 (P < 0.05).结果证实,冷疗处理治疗急性期软组织损伤的机制与降低白细胞介素1β及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有关,持续冷疗的疗效优于间断冷疗.

1832 条记录 2/92 页 « 12345678...919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