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良玉;张钦;康二虎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20 mg/kg组(15只).观察肠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后肠黏膜损伤程度,测定血中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和诱生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运用褪黑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MDA、NO、iNOS和D-乳酸、内毒素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媒组,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肠黏膜损伤程度与MDA、NO及D-乳酸呈正相关.结论:运用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褪黑素抑制了NO的过度生成.

  • 大黄素保护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屏障的实验研究

    作者:施琳琳;徐虹;潘锋;冯慧;蒋霞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屏障有无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5只、肝硬化模型组(B组)10只、大黄素干预组(C组)10只,500 mL/L四氯化碳(3 mL/100 g)皮下注射8周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C组在制作模型第15天起同时每日大黄素(5 mg/mL,5 mL/kg)灌胃,1/d,A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3 mL/100 g)皮下注射,A组和B组每日给予相当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行墨汁推进试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测定门脉压力,取末端回肠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1)B组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高于A组(P值均<0.05),C组小肠黏膜损伤评分较B组减轻.(2)B组门脉压力与A组比较,门脉压力显著升高,P<0.05,大鼠明显处于高循环状态;C组门脉压力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P <0.05.(3)B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A组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C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4)B组肠道黑染百分比与A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C组肠道黑染百分比与B组比较明显延长,P <0.05.结论:应用大黄素干预大鼠肝硬化进程后,大黄素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与网状纤维沉积较少,假小叶少见.大鼠的门脉压力有明显的下降,大黄素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光镜下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降低,肠动力明显好转,大黄素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的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 大鼠肠屏障功能变化与不同强度游泳运动的关系

    作者:史艳莉;费曦艳

    背景:研究在运动应激状态下肠道屏障损伤发生机制及规律,将为运动应激肠道屏障保护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游泳运动后大鼠肠屏障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湖北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基础实验室.材料:选取3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适度运动组12只和过度性运动组14只,3组大鼠饲养条件一致.方法:①对照组平时不运动.②适度运动组:进行无负重游泳,前3 d适应性游30 min,并在1周内逐渐延长至60 min,然后每天游泳1次,每周6次,训练6周.③过度运动组:前3 d适应性游30 min,并在1周内延长时间至120 min,训练1周后,进行过度游泳训练.然后每天游泳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后2周,每天早、晚1次,每周6次.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肠屏障参数:血浆内毒素,肠黏膜通透性,细菌移位率.②大鼠肠黏膜组织结构.结果:①大鼠肠屏障参数结果:大鼠过度运动后血浆内毒素增加2倍,肠黏膜通透性提高2.5倍,细菌移位率增加230%.②适度运动对大鼠肠黏膜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过度运动使大鼠肠上皮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扩张,上皮细胞高度水肿,炎细胞浸润.结论:适度运动可以改善机体肠功能;过度运动造成机体肠屏障损伤,导致消化系统出现病理性征候群.

  • 肠源性感染途径的新认识:淋巴免疫通道

    作者:杜顺达;毛一雷;何桂珍

    一个世纪前,Flexner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肠道中的微球菌Lanceolatus能导致腹膜炎,这可能是有记载的第一个肠道细菌通过肠屏障造成全身感染的现象.之后,一些学者在不同的动物模型及临床上发现了肠道细菌导致各种感染的例证.1979年,Berg和Garlington总结经验,首次提出了"细菌易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的概念,认为"细菌易位是指各种不同的细菌穿过肠道粘膜层进入固有层,继而到肠系膜淋巴结甚至远处器官".

  • 肠道微生态调节在外科营养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秦环龙;孔程

    人体肠道内动态定植着机体庞大、有着重要生理功能的微生态系统,其对宿主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外科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肠道功能和生理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必然带来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而在临床营养治疗过程中,长期禁食、应用制酸剂及疾病本身的应激更会导致微生态系统的破坏,伴随的肠源性感染、抗生素耐药等增加了治疗风险并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在肠道微生态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在外科营养治疗中如何兼顾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保护肠屏障、加速康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致病作用

    作者:叶晓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类型.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包括IBD在内的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AIEC)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IBD可能致病菌.该文就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其对肠道屏障及巨噬细胞、自噬相关影响作一综述.

  • 老年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袁盛伟;孙仁华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肠屏障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119例,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68例和重度脓毒症组51例,按照28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6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检测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含量.比较不同组别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变化.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APACHE Ⅱ评分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重度脓毒症组血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 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肠屏障功能血浆D-乳酸、DAO及IFABP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

  • 慢性肾脏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治疗策略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作者:杨康;纪越;赵庆云;杨洪涛

    近年来,"肠-肾轴"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诸多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屏障损伤,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和系统性炎症的发生,进而加速肾脏疾病进展.本文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共生关系、中医发病机制入手,探讨了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脏病的双向作用关系.同时,介绍了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治疗策略及中医药干预研究,旨在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腹腔感染大鼠肠粘膜通透性改变与I-FABP表达关系

    作者:赵延东;丁连安;姚如永;刘路光;侯钦猛

    目的:观察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损伤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与I-FABP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简单的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CLP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h、24 h、36h、48 h组,每组8只,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测定血浆D-乳酸和I-FABP含量.结果:腹腔感染后12h,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开始增加(P<0.05),血浆I-FABP含量也开始增加(P<0.01);血浆D-乳酸含量在24 h达到高值(P<0.01),血浆I-FABP含量在36h达到高值(P<0.01).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与I-FABP具有显著相关性(r=0.626,P<0.01).结论:腹腔感染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损,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与血浆I-FABP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口服高渗氯化钠维生素C液对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静;梁丽;汪静洋;王慧娟;王晓峰;倪虹

    目的:探讨口服高渗氯化钠维生素C液对腹腔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均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造模,术后分别灌以生理盐水、高渗氯化钠液、维生素C、高渗氯化钠维生素C液.采集门静脉血测定内毒素含量,取回肠末段行病理学观察,并测定肠组织MDA、SOD、羟自由基的含量.结果:高渗氯化钠维生素C液治疗组疗效好.含维生素C治疗液组(VC组与HSVC组)与不含维生素C成分组(HNS组和NS组)相比SOD活性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高渗氯化钠成分治疗液组(HSVC组和HNS组)与不合有高渗氯化钠成分的组(VC组和NS组)相比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维生素C对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 肠神经胶质细胞与体外循环致肠损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伊小婷;陈克研;周锦;张铁铮;孙莹杰

    近年来,体外循环术后所引起的肠道功能改变及反映肠损伤的相关炎性介质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肠屏障发生损害时,将会导致肠道内细菌移位、大量毒素及炎性因子释放,产生系统性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脑、肺、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作为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肠屏障功能及调节肠神经系统活动的作用.基础研究已证实,肠神经胶质细胞可作为肠屏障功能保护的相应靶点,通过激活EGCs的α7nAchR来减轻肠屏障损伤所致的炎性反应.本文通过对近年体外循环所致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和肠神经胶质细胞特点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寻求防治肠损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二虎;詹乐恒;张有成;耿喜林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缺血/再灌注+溶媒组(10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10 mg/kg组(15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20 mg/kg组(15只).观察肠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后肠黏膜损伤程度,测定血中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运用褪黑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MDA、NO、iNOS和D-乳酸、内毒素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媒组,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肠黏膜损伤程度与MDA、NO及D-乳酸呈正相关.结论运用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褪黑素抑制了NO的过度生成.

  • 卡巴胆碱对烧伤休克口服补液时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颖;胡森;韩伊林;车晋伟;张建举;耿世佳;王国强;吴静;田易军;黎君友

    目的 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犬烧伤休克口服补液时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20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35% TBSA Ⅲ度烧伤,烧伤后随机分为延迟复苏(DR)组、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组、口服卡巴胆碱(CAL)组、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卡巴胆碱(GES+CAL)组.GES按Parkland公式(4 mL?kg-1?1% TBSA-1)经胃管输注,卡巴胆碱20 μg/kg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伤后30 min和4 h经胃管注入.烧伤24 h后各组均给予静脉输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液进行延迟复苏.测定各组动物伤前及伤后2、4、8、24、48、72 h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含量和D-木糖(D-XY)含量.结果烧伤后DR组血浆DAO、D-LA和D-XY显著高于另外三组(P<0.01,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GES+CAL组血浆DAO伤后2 h和4 h显著低于GES组和CAL组(P<0.05),GES+CAL组D-XY伤后8 h和24 h显著低于GES组和CAL组(P<0.05).结论卡巴胆碱对犬烧伤休克口服补液时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玲玲;郭振辉;刘坚;陈蕊;姜巧;孙杰;俞宙;肖飞;熊日成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联合HVHF组23例,分别于入住ICU当时、第2天、第3天、第7天采集外周血,测定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二胺氧化酶( DAO)、D-乳酸,并记录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IFABP、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除第3天两组血浆I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联合HVHF组较同期常规治疗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 P<0.05)。联合HVHF组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39.1% vs 80.6%, P<0.05)。结论HVHF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 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常建星;黄子通;蒋龙元;常瑞明

    目的观察大鼠应激下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复苏后1、3、6、12、24h时间段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包括常规检查、绒毛改变和肠上皮损伤指数;同时通过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检测尿中二者的比值的变化来观察肠通透性改变情况.结果休克复苏后肠道上皮产生明显的损伤改变,复苏后1h明显,3h起局部肠黏膜开始出现修复,6h大部分修复,24h肠黏膜结构恢复正常,肠黏膜绒毛高度呈进行性下降;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于3、6 h达高峰,12、24h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应激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累,其通透性的恢复明显滞后于形态学重建,肠黏膜形态学改变与肠通透性可能无直接关联性.

  • 不同剂量四君子汤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鞠宝玲;陆叶;朱伟;张红军;张晓莉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治疗佳剂量.方法:小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D-GaIN/LPS,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3种剂量(10g/kg、15g/kg、25g/kg)四君子汤对肠道正常菌群,肠黏膜sIgA含量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小鼠腹腔注射D-GaIN/LPS后,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P<0.01),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1);肠黏膜 sIgA含量明显降低(P<0.01).3种剂量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间比较发现中、高剂量组效果相当,但好于低剂量组.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免疫功能下降,四君子汤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且中剂量的四君子汤(15g/kg)可能为适宜剂量.

  • 菌群失调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等原发病发生24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

    关键词: MODS 菌群失调 肠屏障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肠道屏障改变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艳;汪世清;王一波;周晓佳

    近年来随着监护治疗水平的提高,坏死胰腺及胰周组织的感染已成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肠组织形态学观察、肠内容物中SIgA含量、肠组织MDA含量及血中TNF-α、 LPS含量的测定,旨在探讨AHNP时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改变及机制.

  • 中药保护肠屏障功能研究概况

    作者:刘蓉;唐方

    对近年来中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归纳,内容包括保护肠黏膜、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减轻化学物质对肠黏膜的损伤、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内毒素水平等方面,并就中药在这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 肠屏障 综述
  • 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燕兰;王建荣

    目的 了解和分析不同胃肠道功能检测方法应用于危重患者进行胃肠道功能障碍监测的现状和意义.方法 采用主题词、关键词和题名检索等方式,以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运动、肠消化吸收功能、肠屏障功能等为检索词,搜索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等全文医学数据库,对200余篇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研读并总结.结果 胃肠动力检测、肠消化吸收功能检测、胃肠激素检测、肠屏障功能检测等方法在临床上疾病诊治中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应用在危重患者的监护中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本文总结提出了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监测的研究方向.结论 尚需进一步研发简便、准确、客观的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监测方法,应加强对患者肠鸣音监测及胃肠电检测的研究,以及时发现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

212 条记录 6/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