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王常勇;吕双红;李贤仁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分离出来的多潜能细胞系.它具有与早期囊胚ICM或PGCs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在体外能够保持正常二倍体核型和未分化状态,并且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在适当条件下,ES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也可以与受体胚胎嵌合,形成嵌合体.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Thomson等[1]率先成功分离、克隆了人胚胎干细胞,并建立了细胞系,这一研究成果立刻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人ES细胞具有其它哺乳动物ES细胞的一般特性,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分化成构成人体的任何一种组织.因此,人ES细胞能够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同时能够在人早期胚胎发生、细胞组织分化以及基因调控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针对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做一简要回顾[1-10].

  • 冬虫夏草菌寄主小金蝠蛾人工饲养成虫生物学特性

    作者:向丽;陈士林;代勇;韩开华;王强;陈学平;周祖基;叶萌;周宇爝

    小金蝠蛾是冬虫夏草茵的优良寄主之一,人工培育成虫能否正常交尾及产卵直接关系到种源的持续利用,是目前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产业的制约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工饲养小金蝠蛾两个世代(R1、R2)成虫的形态、羽化、交尾、产卵、寿命等生物学特征与其野生亲本进行比较,研究人工培育条件下小金蝠蛾成虫的交尾、产卵能力,为人工培育种源及种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金蝠蛾成虫的平均体长、体重、含卵量、产卵量、寿命均为野生亲本>R1>R2,但在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上野生亲本与R1、R2不存在明显差异;人工饲养两个世代幼虫的种群增长率分别为177.27%和117.56%,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金蝠蛾种群可实现持续利用.

  •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细胞的体外优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作者:张兰兰;闫军堂;刘敏;于雪;范盎然;胡京红;任虹

    目的 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培养方法进行优化.方法 从小鼠获取骨髓细胞,用含因子的完全培养基于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3 h后弃去上清,加入相同因子浓度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收集上清细胞离心后种于6孔板中以上培养基继续培养,96 h后换液处理,第8天时添加LPS刺激作为LPS刺激组,未添加LPS作为对照组,结合流式细胞仪(FCM)、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等从细胞形态、表面分子[B7-2分子(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特异性表达、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分泌及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等进行鉴定.结果 镜下观察细胞有明显的不规则枝状突起,有典型DCs形态特征.流式结果显示细胞纯度为77.4%左右;经LPS刺激后树突细胞CD86、MHCⅡ的比例均明显增加(P<0.001);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组IL-12、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IL-12的表达量增加约18倍,IL-10的表达量增加约2倍.ML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经LPS刺激后LPS刺激组细胞诱导T淋巴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 树突细胞体外原代培养48 h后,选用上清细胞继续培养可以获得纯度较高性能较好的DCs.

  • 半月板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作者:张磊;吴林生;朱光宇;王建新

    目前对半月板全面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仍相对较少,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肯定半月板是膝关节复杂的生物力学结构所必需的组成部分,完整的半月板结构对于正常的膝关节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半月板传送负荷穿越膝关节,并且接触面随着膝关节屈曲和旋转的不同程度而变化。当膝关节伸直时,压力负荷的50%是通过半月板来传送扩散,而在膝关节屈曲时则达80%~90%。半月板能够减弱正常步态冲击负荷所产生的震荡波动,正常膝关节吸收震荡的能力比半月板切除后的膝关节要高20%。尽管半月板对膝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作用还不确切,但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松弛度肯定会有所增加。半月板中的水分占其全部湿重的74%,在压力之下,液体可能自由流动并被挤入关节间隙,增加有效的液体润滑,但目前还不清楚半月板对膝关节的润滑功能是否起实际的作用。半月板损伤包括创伤性损伤和退行性损伤。创伤性损伤常见于爱好运动的年轻人。暴力直接接触膝关节造成的半月板损伤较为少见,并且往往合并有其它的损伤,特别是ACL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非接触性半月板损伤往往发生在关节负荷过程中运动速率或下肢轴的旋转突然改变时,或是蹲位和扭转复合动作过程中。内侧半月板的损伤较为常见,是外侧半月板损伤的3倍。前后向的纵行撕裂和垂直撕裂是常见的创伤性损伤,约占30%~50%。纵行撕裂可向前角和后角延伸产生桶柄状撕裂。横向的垂直撕裂并不常见,往往典型地发生在半月板的中三分之一,并延伸至放射状方向。这些损伤均能向前或向后延伸,成为瓣状撕裂。其它的创伤性损伤包括斜形撕裂、混合的或复合撕裂以及剥离等。退行性半月板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可自行发生,并经常产生水平的裂伤。退行性半月板损伤往往还合并有关节软骨的退变。

  • 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作者:钱丹;黄璐琦;崔光红;陈敏

    介绍了黄芪的资源分布、环境影响因素、生物学特性、新品种培育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当前中国黄芪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加强黄芪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以及综合评价研究;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分子生物学及优良种质选育和保护研究.

  • 锡叶藤种质资源调查

    作者:笪舫芳;戴忠华;龙莉;樊柳园;李鹏;朱华;胡力

    目的:开展锡叶藤种质资源调查,为锡叶藤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筛选优良种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走访、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锡叶藤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和伴生植物等进行调查.结果:锡叶藤主要分布的区域是广东、广西、海南,间断分布于海拔0 ~681 m的区域,平均海拔179 m,在中国的水平分布范围主要是N18°01′~23°75′,垂直分布在E 101°37′~118°05′,超出此范围的分布比较少或无分布.适宜的生境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喜欢生长在潮湿炎热的地区的阴湿沟谷或山坡林下或灌木丛中,湿度70%~91%.生长地的年均气温18.3~25.4℃,降雨量1 112.1 ~2996.8 mm.结论:该调查初步明确锡叶藤的地理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伴生植物群落种类,热量因子及湿度是锡叶藤分布的主要限制指标.通过对其种质资源调查及主要有效成分分析发现,锡叶藤种质资源丰富,尤其生长在广东、香港一带的植被保护较好、药材质量好.同时对锡叶藤的应用前景做了分析,为锡叶藤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巴戟天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楠;王和鸣;林旭;郑良朴;沈霖;王力;陈伯仪

    目的:观察巴戟天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增殖及其活性的影响,探讨巴戟天补肾壮骨作用的实质.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头盖骨提取成骨细胞,进行生长曲线分析,测定巴戟天对细胞增殖及分泌ALP、BGP、TGF-β1的影响.结果:巴戟天能显著刺激OB增殖;巴戟天与密钙息均可促进分化中的OB分泌ALP和骨钙素,促进OB表达TGF-β1.结论:巴戟天具有与密钙息相同的作用,即促进OB分泌ALP和骨钙素,促进OB表达TGF-β1mRNA,从而大量分泌Ⅰ型胶原,以利钙盐沉积.

  •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小野;周永生;樊雅莉;张宇鹏;蒋小丽;邹世洁;崔成德;乔文彪;李玉梅;王肃;王左原;邵德彬;王丽芳;庞大本;池旭生

    脾气虚证模型在中医证候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它证候模型一样,其发展开始进入规范化阶段.脾气虚证模型在规范化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模型生物学特性与临床的差异,以及系统性研究缺乏两个方面(1).本实验拟初步开展这一工作.

  • 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概况

    作者:范宏宇;周宜强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壁的恶性肿瘤,属中医"肺积"、"肺岩"、"息贲"范畴.它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生物学特性复杂,现代医学总治愈率低,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仅5%~10%[1].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升幅大,已居首位[2].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原发性肺癌的80%以上,初诊时半数以上的患者处于III、IV期,多数失去了手术机会,或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标准的含铂类的一线化疗方案(EP、CAP、VIP或NVP等)治疗失败后,后续治疗则更为棘手[3].中医药疗法是我国治疗肺癌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在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及减毒增效等方面显示了一定优势,故研究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试论腧穴的生物学特性——敏化性

    作者:于宏君;蒋海琳;王富春

    机体在病理状态下时,腧穴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会增强,此时腧穴的反应性较高,呈现一种相对敏感的状态,即为“敏态”腧穴,敏态腧穴所具有的这种高反应性即为敏化性,主要表现为腧穴的痛敏化、热敏化、电敏化和光敏化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初步总结和探讨腧穴的敏化性,认为敏化状态下的腧穴具有传递物质能量以及信息调控等重要作用,故具有生物学特性.深入全面地认识腧穴的敏化性,对掌握腧穴现代研究、丰富腧穴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天然药物传递系统-磷脂复合物

    作者:冯年平;范广平

    意大利学者Bombardelli等人[1]在研究脂质体的时候偶然发现: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磷脂有特殊的亲和力,二者可结合形成复合物,并表现出与母体药物显著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活性,后来的研究发现,很多类型的天然成分和天然提取物都可以制成磷脂复合物,这类磷脂复合物被命名为Phytosome.1磷脂复合物的基本特性1.1磷脂复合物与脂质体Phytosome在很多方面与Liposome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脂质体尽管也是由磷脂组成,但它的体积比磷脂复合物大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脂质体中,磷脂实际并未与被包裹的药物分子结合,而磷脂复合物是磷脂与天然成分结合产生的新的分子,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 极端环境地区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展望

    作者:张文生;张晓梅

    极端环境地区是一种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在此地区分布的动植物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长期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具有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这一地区的药用动植物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骨骼肌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田炳利;王汝卫

    既然MG的病理特征主要累及骨骼肌运动终板突触后膜的nAChR,MG本身和TP-5对MG的治疗是否影响骨骼肌生物膜的其他特征因此值得探讨,通过研究药物对生物膜特征的影响,将有助于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

  • 罂粟霜霉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李金花;柴兆祥;董克勇;魏勇良

    目的:为罂粟霜霉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罂粟生长季节系统观察和描述症状发展变化过程.用悬滴法测定温度、营养和pH值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和载玻片法测定湿度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罂粟霜霉病有系统型和非系统型(即叶斑型)两种症状类型.病原菌Peronospora arborescens孢子囊椭圆形至球形,无色至淡灰色,壁薄.卵孢子淡黄色,壁较光滑.不同种植区的孢子囊大小有差异.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2~21℃,适温度16℃.孢子囊在相对湿度100%时萌发率为5.5%,低于95%不能萌发,而在水滴中的萌发率高达41%.1∶5的罂粟叶片榨出液对孢子囊的萌发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液和土壤浸渍液无明显刺激作用.孢子囊萌发的适宜pH为6.47~8.04,适pH 7.38.

  • 黄芪居群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对白粉病抗性研究

    作者:曹建军;梁宗锁;王渭玲;段琦梅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居群间形态、习性、生理特征、抗病性等差异并进行分类.为黄芪种质资源整理,品种培育、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形态、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电泳等生理特点方面对黄芪不同居群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比较各居群感染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了它们的抗白粉病能力.结果: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有很大差异;膜荚黄芪中存在一种花期晚、叶多毛的类型.结论:可以把黄芪分为3个类型:蒙古黄芪,早花型膜荚黄芪,晚花型膜荚黄芪.蒙古黄芪极抗白粉病,膜荚黄芪易感白粉病,其中早花型膜荚黄芪尤其易感白粉病.

  • 麦冬生长特性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兴福;杨文钰;刘文昌

    目的:探索麦冬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定株观察与取样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麦冬的产量与植株高度、叶片重、营养根长、块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营养根重呈正相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根据麦冬的生长特点,选择疏松的土壤并在栽种至6月中旬控制田间水分,在7月至11月和翌年2月底3月初加强肥水管理能促进麦冬生长,提高产量.

  • 引种云南产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刘飞;伍晓丽;张德利;罗庆明;陈仕江;尹定华;曾纬

    目的: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常规的饲养方式条件下引种研究云南产剑川蝠蛾Hepialus jianchu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在四川康定室内环境条件下,蛹期约40 d,全天可以羽化;雌、雄性比约为1.2:1,成虫交配高峰在19:30-20:30,成虫期约25 d,个体寿命雌蛾为5~6 d,雄蛾为6~7 d;成虫产卵量平均300粒左右,卵100粒重平均为10.33 mg;幼虫期为350 d左右,初孵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寒性.结论:引种的剑川蝠蛾与康定基地饲养的其他寄主生物学特性在生活历期、卵的100粒重以及腹内余卵数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 屏边三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作者:孙玉琴;陈中坚;周世良;韦美丽;黄天卫

    目的:了解屏边三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今后与三七开展远缘杂交提供参考.方法:定株、定时观察记录屏边三七开花的群体、花序和小花,统计其群体的开花物候期、花序的生长动态及授粉和结实、小花的开花过程及周期、开花和散粉规律.结果和结论:屏边三七群体的花期为60 d左右.伞形花序的小花平均为44~47朵,自然授粉率平均为73.32%~95.39%,结实率平均为35.65%~51.76%,花序生长快的时期是3月25日至4月4日,10 d内花序直径、花序高、花茎长分别增加44.65%,42.19%,106.25%,至5月初基本定型.屏边三七每朵小花从花瓣开裂至花瓣萎蔫,一般需要36~48 h,有60%的小花当日内完成花药散粉,有40%的小花到次日才完成散粉.14:00-15:00是屏边三七开花高峰期和散粉高峰期,占总开花数的28.48%和总散粉数的38.63%,高温(20~30℃)和低湿(<60%)有利于其开花和散粉.

  • 化橘红害虫曲牙土天牛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作者:覃蓉敏;陈君;徐常青;于晶;周杜花;陈荣敏;周峰;杨刚;张国斌;徐荣;李向明;程惠珍

    目的:了解化橘红基地曲牙土天牛Dorysthenes hydropicus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室内饲养及灯诱了解曲牙土天牛生物学及发生与为害特性.结果:曲牙土天牛在化橘红基地1~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出土盛期.成虫个体差异大,体长25~63 cm;趋光性强,1个诱集点每晚可以诱集成虫2 000多头;雌成虫抱卵量大,多达543粒,成虫产卵于1~3 cm深土中,卵孵化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孵化率达85%以上,幼虫在15~60 cm土层内取食危害.结论:曲牙土天牛在广东危害化橘红、白木香等均为首次报道,对化橘红生产威胁极大,是化橘红基地重点防治对象.

  • 药用植物秦艽的传粉特性研究

    作者:朱晓萍;漆燕玲

    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散风祛湿、和血舒筋的功能,可治疗关节炎、黄疸等病症,常用于中药方剂中[1].近年来,由于乱采滥挖和其特殊的生长习性,致使秦艽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而药用量又日益增加,供求矛盾日趋加剧.为了满足需要,众多学者在秦艽人工种植技术及秦艽生物学特性、植物化学、药理学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2-6],但有关秦艽生殖生态学方面目前还未见报道.

2155 条记录 3/108 页 « 12345678...10710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